渦扇-10性能如何?為何100多架殲-16全部使用渦扇10發動機?

天下布武


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三十年磨礪的太行終於行啦!

對於中國的軍迷來說,航空發動機一直是一塊心病,在國產戰機攀登世界高峰的征途上,航空發動機領域卻是刺眼的短板,這也是網絡噴子門津津樂道、縱情發揮的火力點。但是,隨著太行發動機的成熟、完善,以及我國更先進發動機的發展,留給這些噴子門的時間不多了。

作為我國新時代殲擊機陣容的主力之一,殲16除了使用國產先進的航電系統外,最突出的特點就是使用了2臺渦扇10B發動機,這種最大推力超過13噸的發動機,使得殲16具備了優異的載荷航程性能以及出色的機動能力。殲16在短短的數年間就生產愈百架、迅速形成戰鬥力,在各種演訓任務中表現出色,足以證明渦扇10無論是性能、可靠性以及產能都滿足軍方要求。

而殲16的迅速、大規模列裝,也證明備受期待的太行發動機,終於行啦!

太行發動機誕生之初擔負著無數的期待,但是卻經歷了無比的坎坷。作為殲10戰機的動力,渦扇10A緊隨殲10項目於1987年立項,考慮到當時中國航發工業基礎水平,其核心機參考CFM56,也就是美國大名鼎鼎的F101,這一核心機衍生出F110、F404等一票高性能軍用渦扇發動機,堪稱代表那個年代航發的最高水平。

有了先進的參考標準,渦扇10A的各項指標設定的非常高,與當時美、蘇研製的大推力軍用渦扇發動機F100、F110、AL-31F相比毫不遜色。但是,正所謂“立項很豐滿、現實很骨感”,即便有參考,渦扇10A這樣級別的發動機仍然不是上個世紀90年代的中國航發口能完成的作業。渦扇10A的研製進度遠遠落後於它的目標機殲10。

此時,隨蘇27來華的AL-31F發動機成了殲10唯一的選擇,這款代表俄羅斯當時航發工業最高水平的發動機推力大、性能潑辣、油門響應速度快,與氣動設計優秀、飛控水平一流的殲10相得益彰。可以這麼說,AL-31F挽救了殲10。在當時決定對蘇27SK國產化的大背景下,有種聲音主張一同引進AL-31F生產線。以當時的背景來看,引進AL-31F生產線固然是提高我國航發水平最便捷的方式,但是毫無疑問會將彼時苦苦掙扎的渦扇10A扼殺,中國航發之路如今走向何方也成了未知數。

好在當時的決策層抵制住了這種短視的誘惑,一如既往的推動渦扇10A的研製,並對渦扇10A寄予了“一型託兩機”的厚望,即渦扇10A不但是殲10系列的目標發動機,而且還將配套國產化的殲11系列。為了配合渦扇10A的研製、測試,空軍當時從寶貴的殲11A機隊中調撥了一架522號,專門用於渦扇10A的飛行測試。雖然在飛行測試中發生了停車、乃至噴零件的嚴重故障,但是太行發動機依然艱苦前行,並且終於等到了定型。

渦扇10A於2005年定型,但是定型後渦扇10A仍然難言成功。由於可靠性極差,原定裝配渦扇10A的第一批殲11B只能靠AL-31F,而2009年後終於用上渦扇10A的殲11B部隊在裝備早期也飽受渦扇10A惡劣的可靠性拖累,訓練不足、戰鬥力生成緩慢,以至於在參加金頭盔比賽時,被航電和武器系統更落後的蘇27/殲11A部隊虐的找不到北。

經過痛苦的排故、完善和磨合後,裝配渦扇10A的殲11B戰鬥力越來越強,在2014年拿下首頂金頭盔,標誌著太行發動機已經堪用,不再拖累戰鬥力生成的後腿。而使用殲11B的部隊在隨後的金頭盔比賽中大殺四方,連續在2016-2018年將代表空軍空戰比武最高榮譽的“天鷹杯”收入囊中,太行版殲11B也成為中國空戰性能最強的三代機。

除了在國內演訓中大殺四方,裝備太行發動機的殲11B在高原巡航、東海識別區警訊、戰巡南海、護衛前出島鏈的大型機等實戰任務中表現出色。尤其是2014年8月份,隸屬南海艦隊的殲11B攔截美國P8A反潛巡邏機、繞其桶滾的壯舉,更是大振自王偉烈士犧牲後海軍航空兵的士氣。這所有的表現,都證明太行發動機已經不負重託,挑起了重擔。

隨著太行發動機的成熟、完善,其進一步的改進型號也不斷出現,推力更大、壽命更長、可靠性更佳,殲16就是使用了性能更加先進渦扇10B發動機。而且在渦扇10B的基礎上,我國還研製成功了矢量推力技術,為我國下一步更加先進的矢量推力發動機打下了技術基礎。

最初的夢想,一定會達到。如今,太行發動機不但讓殲11、殲16翱翔藍天,而且在經過無數的測試後終於成了殲10系列的發動機,算是達成了30多年前的夙願。而且,渦扇10的最新改型也已經成為殲20的發動機,替換俄製99M1,在渦扇15成熟前成為殲20的動力選擇。使用太行系列發動機的殲20、殲10C雙雙在不久前定型,即將列裝部隊。而彈射型殲15也將使用太行發動機,這意味著我國所有的主力戰鬥機都將用上太行中國芯,太行,終於行啦!

誠然,從目前世界軍用航發潮流來看,F119、F135為代表的四代航發已經大行其道,太行系列已經稍顯落伍。但是太行這種仍有潛力挖掘的大推力發動機,仍然是我國空中力量的可靠選擇,而且其將為下一代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的成熟與完善爭取到寶貴的時間。太行發動機也將在我國航發研製史上留下壯美的篇章!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渦扇10是我國最先進的三代渦扇發動機,他也是在渦扇15服役之前,我國現役發動機中最先進的國產型號,他的裝備數量非常大,機型也很多,包括殲10、殲11B、殲15、殲16、殲20等戰機都使用了渦扇10太行發動機。

圖為太行發動機裸機圖,可見其管線佈置相對簡單,從結構設計上比俄羅斯的AL31FN發動機要簡單很多,而在發動機領域,簡單有效就是先進。


一發拖兩機

太行發動機的研發始於上世紀90年代初,當時我國引進了大量的蘇27SK戰鬥機,這些飛機是我國最早的第四代戰鬥機,除了引進的蘇27SK,我國還自己研發設計了殲10戰鬥機,殲10是一種中型單發戰鬥機,蘇27SK是重型雙發戰鬥機,我國就是在當時確定了要研發一種尺寸接近俄羅斯AL31F的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用來解決我國四代重型戰機和中型戰機的動力問題,這也就是著名的“一發拖兩機”。

圖為使用太行WS10A發動機的殲11B和殲10C戰鬥機,殲11和殲10就是太行設計階段打算裝備的兩款戰機。

太行發動機的性能指標也是按照AL31F發動機確定,但是他的核心機設計卻是從美國的CFM56民用發動機的核心機逆向測繪而來,雖然這兩款發動機的技術特點不同,使用領域也不同,但是美國的CFM56發動機的核心機卻同樣是美國用在F16和F15上的F101和F110兩款經典第三代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的核心機,雖然當時我們的科研人員無法搞清楚美國發動機核心機設計製造的依據和原理,但是我們通過逆向測繪還是取得了一些技術底子,從而為太行的研發鋪平了道路。

圖為兩種不同的太行發動機尾噴管收斂片設計,太行在服役後還進行了許多改進,其收斂片設計的變化就體現出其技術水平的不斷提高。

也正是因為對CFM56發動機核心機的測繪,導致了我國此後對太行核心機的改進始終不敢放開手腳,在太行發動機上埋下了多故障的病根,在遇到問題時,也只是從子系統和附加設備上想辦法解決,並不敢隨便改變核心機設計。當然,這也是當時那個技術條件下無奈之舉,現在我們新設計的發動機都是從核心機開始自主設計,做到對其每一個技術細節的設計原因和結果都準確把握,此後我國設計的渦扇13和渦扇15等發動機故障都大大降低。

圖為太行發動機尾噴內部的結構,可以清晰看見其環繞尾噴一圈的衍射噴管。


大規模服役

太行發動機設計完成並進行測試之後,開始大規模進入我國空軍服役,使得我國空軍的第四代戰鬥機數量大大提高,因為不用再受引進發動機數量不足的限制,可以想怎麼造就怎麼造了。一開始,使用太行發動機的戰機主要是部分殲11A和全部的殲11B戰鬥機,一些殲10A戰鬥機也使用了太行發動機進行測試,但是因為故障率較高的問題,我國始終沒有在殲10這種單發戰鬥機上大規模使用太行發動機,只是個別飛機驗證了可以使用太行發動機更換俄製發動機,方便戰時需要時進行更換。

圖為殲11B戰鬥機,該戰機全部都使用了太行WS10A發動機。

太行發動機服役之後得到的數據是推力13噸,無故障間隔300小時,首翻時間600小時,全壽命不到2000小時,這個數據除了推力還讓人滿意之外,其餘數據都非常差,以至於出現了推力被人為限制為12.5噸,而且還在2008年出現了大面積停飛進行檢修的情況。這個局面在2012年太行WS10A發動機出現後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解決,WS10A發動機推力放開到13.2噸,而且無故障間隔達到了600小時,首翻壽命達到了1200小時,全壽命達到4000小時以上,成為一種較為成熟的發動機。

圖為美國CFM56發動機,太行的核心機就是測繪的這款發動機。

也是從這個階段開始,使用太行WS10A發動機的殲11B戰鬥機生產數量開始暴增,殲15和殲16的研發也順利啟動,我國的四代戰機國產化完全突破了瓶頸限制。WS10A發動機還具有FADEC全權限數字化操作能力,使用電傳飛控系統連接到全機的操控當中,配合整架戰機的機動動作進行推力和收斂片調整,反應速度和動力響應都大大提高。

上圖為殲11B戰鬥機和梟龍戰鬥機並飛,下圖為兩架殲11B戰鬥機海上巡航。


太行B誕生

到了殲16大量服役的現在,太行發動機依然在發揮巨大的作用,如今進入部隊服役的殲20、殲15、殲16使用的太行發動機大都是太行WS10B發動機,這款發動機一開始是作為艦載機的發動機研發,因此也被叫做“海太行”發動機,主要特點就是推力進一步提高到最大推力14噸級,和俄羅斯的117S屬於同一個級別,只比美國F22戰鬥機使用的F119發動機推力小1.5噸,成為一種世界上排的上號的大推。

圖為殲20戰鬥機和殲16戰鬥機,他們都主要使用了太行WS10B發動機作為動力。

WS10B發動機為了提高推力,部分降低了壽命,無故障間隔依然是600小時,但是首翻時間降低到1000小時左右,全壽命降低到3000小時以下。雖然如此,但是依然比剛剛服役的太行原型機要強不少,也依然可以達到“堪用”的標準。太行B發動機交付後,殲15戰鬥機實現了在艦首短起飛點的滿載起飛能力,同時也使殲20戰鬥機在渦扇15發動機交付前,具備了較強的技戰術性能,起碼在推力和全機推重比上不輸俄羅斯的蘇57和美國的F35等五代機。

圖為殲16戰鬥機,他是我國新型遠程多用途戰機,造價極高,接近殲20的單價。

如今,殲16的生產量已經接近100架,殲20的產量也達到了每年20多架,殲15第二批次也開始了生產,四代半技術水平的殲10C戰鬥機也開始了大規模服役,這些戰機大都使用了太行發動機,尤其是殲16,全部都是帶著太行發動機服役。殲16作為一種遠程機動的重型雙座戰機,對於戰機的飛行速度、載重量、航程都有要求,過去使用俄羅斯的AL31FN2發動機雖然也可以取得不俗的戰術性能,但是油耗較大,數字化程度較低,不符合現代戰機的技術要求。

圖為殲16戰鬥機和殲11B戰鬥機,他們都使用了太行發動機。

太行B交付殲16使用後,殲16戰機在達到技術要求的情況下,油耗降低、數字化操控水平提高,戰機的續航力更長,可以取得更大的作戰半徑,也能夠攜帶更多的彈藥,因此最終還是堅決的選擇了國產的太行WS10B發動機。今後,隨著我國新一代的渦扇15發動機的交付,我國長期在戰機大推力渦扇發動機研發上的技術積累會得到新的整理和提升,不再像太行這樣碎片化的研發和逐步提升,到時候我國的航發性能也將會直接對標美俄新一代戰機航發,太行也會真正完成他的歷史使命。


海事先鋒


我認為要知道渦扇-10性能如何,一定要跟世界上其他國家的發動機,比較一下才能知道。

就比如說,我拿著世界上最鋒利的刀,自稱“世界無敵”,結果人家隨便拿個槍把我打敗了。所以,我們不能光說自己的武器很厲害,還是要跟別人比較後才能下結論。

目前,我國裝備戰機最先進的發動機是渦扇10B,10B在渦扇10A的基礎上將發動機的推力增加到14噸,使用壽命延長到3000小時,性能也才只是剛能與美國的F110發動機性能相當。而美國的F110發動機,是1985年就交付美軍使用了,從這個角度來看,我國戰鬥機的發動機整整落後美國34年。

至於拿我國的渦扇10B,去跟美國的F119發動機相比,差距就更大了,在性能、推力和使用壽命等各個方面都不是一個檔次的。

我們主要來看看俄羅斯去年亮相的“產品30”發動機。這款發動機的收斂片頂部呈鋸齒狀,並有矢量偏轉能力,展示了該發動機的特點:具備隱身設計,同時具備三元矢量噴口。目前,俄羅斯的蘇-57戰鬥機已經裝備了“產品-30”。

通過俄“產品30”與俄“AL-41F”的對比,可見“產品30”發動機的長度更短、寬度更大。

AL-41F發動機是在“產品-30”出現以前,俄羅斯最先進的戰鬥機發動機,該發動機具備矢量噴口,同時推力巨大。AL-41F發動機和美軍的F119發動機外型類似,但由於AL-41F採用的是全向矢量噴口,而F-119發動機僅有上下二元噴口,在性能上還不如AL-41F。據說美國近期已經又改進了F119發動機,可以與俄羅斯“產品30”相抗衡了。

通過與俄美兩個國家相比較,我國戰鬥機的研發製造之路還很漫長。

說到為何我國100多架殲16,全部使用渦輪10發動機。

我想說,目前渦輪10已經是我國最先進的發動機了,不裝備渦輪10難道還有別的選擇麼?想買美俄的,人家也不會賣給你呀。

我想:如果我國也能造出來像“產品30”“F119”這樣先進的發動機,誰願意去裝備什麼“渦輪10”……

最後忍不住展示一組俄“產品30”的靚照,感覺真的有點像變形金剛身上的噴射器了,還有裝備了它的“蘇-57”的圖,看著真的是太酷了!











百戰軍武


性能好的沒話說,你知道美國有兩款很老很老的發動機嗎?一個叫F100,普惠公司的,一個叫F110,通用電氣的,我告訴你,這兩款i發動機那都是上個世紀80年代末期成熟的,技術太老了,太落後了,什麼玩意兒呀,參數大家自己查去,看了參數大家就明白了,美軍就是紙老虎,三代機戰鬥機性能擱在現在能比嗎?現在是什麼時代了?這兩款發動機技術太落後了,和渦扇10比起來,無論從全絕對壽命,磨損壽命,絕對推力,耗油量,加力燃燒值,續航能力,空重推重比,瞬時增壓值,那都差遠了,差太多了,以這種兩種發動機做推力的F15,那就是作為三代機,照比殲16也是查的太遠了,發動機這個層面就跟不上呀,這兩款發動機都多少年了,太老的科技了,和渦扇10能比嗎?有法兒比嗎?怎麼?有沒有軍迷不服?有專業軍迷說我胡說?那你來駁倒我呀?有理有利有節,對不,覺得自己是專業軍迷的,出來懟呀?!!!!!敢不?!!!!!


竹筍念熊貓


“渦扇-10”是我國以CFM56發動機的核心機為基礎,外加自行突破相關技術而研發的第三代大推力渦輪風扇發動機。又在“渦扇-10”的基礎上研製了“渦扇-10A”和“渦扇-10B”以及“TVC版渦扇-10”。至於傳聞中的IPE版本的渦扇-10,目前還沒有消息,據稱其推力將增加到14噸,壽命,大修時間都有顯著的提升。

“渦扇-10”發動機的一系列改進型號推力逐漸增大,大修時間和整體壽命逐漸增加,可靠性越來越高。最新的“渦扇-10B”已經成為殲16戰鬥機的動力來源,這也足以證明,“渦扇-10B”已經成為一款可靠的大推力發動機。渦扇-10B的大修時間為1500小時,壽命在4000小時左右。雖然還是趕不上F110發動機的中後期型號,但是對於我國而言,確實是一個不小的進步。



“渦扇-10”發動機的軍用推力為73.5千牛,加力推力為125千牛,推重比為7.5。而“渦扇-10A”相對對“渦扇-10”來說,只是提高了可靠性,達到了能夠裝機使用的地步。自2005裝在殲-11B戰鬥機上試飛,到2011年獲得完全堪用,可謂是歷經千辛萬苦。如今,“渦扇-10A”發動機裝在了殲11B戰鬥機上,已經形成了作戰能力。“渦扇-10A”的壽命為1500小時,大修時間在900小時左右。


“渦扇-10B”發動機的軍用推力為86.3千牛,加力推力為132千牛,推重比超過8。在“渦扇-10B”發動機上,國產第二代單晶耐高溫合金DD406已經作為低壓渦輪導向葉片和低壓渦輪葉片。DD406可以在在1100℃,壓強為148MPa的高溫環境中穩定工作100小時。DD406的性能與CMSX-4,TMS-75相當,某些性能還有超出。至於高壓渦輪的導向葉片和工作葉片或許使用了第三代的DD409,也可能是其他材料。

總得來說,“渦扇-10”系列發動機解決了我國三代至三代半戰鬥機的動力問題。其性能還是不如F110的後期型號,尤其是壽命和大修時間。

殲16是我國研發的三代半重型戰鬥機,選擇“渦扇-10B”發動機作為動力之源,也就說明了“渦扇-10B”的可靠性已經符合要求了。但是渦扇-10系列發動機只用在殲11系列的雙發戰鬥機上,也可以證明對其可靠性還是有些擔心。

而殲10C和殲20選用AL-31F改進型號,也就是說,AL-31F系列發動機的可靠性還是很不錯的。有消息說殲20準備換裝渦扇-10發動機進行試飛,如果是真的,那麼渦扇-10系列發動機(尤其是IPE版本的)將成為,渦扇-15堪用之前,殲20所需的動力來源。(圖片來自網絡)


江山何沉


殲16戰鬥機是一款我國在俄羅斯蘇30戰鬥機的基礎上,自主發展研製的一款三代半多用途戰鬥機!目前是我國除了殲20戰鬥機之外,最為先進的一款戰鬥機,現在已經批量裝備部隊。

而殲16戰鬥機不同於前面的殲11戰鬥機,殲16戰鬥機可以說就是外形參考了俄羅斯的蘇30戰鬥機,內部則已經完全實現了國產化,包括航電系統、雷達系統和武器系統等等,沒有再採用俄羅斯製造的裝備。

這裡面尤其要提一下殲16戰鬥機採用裝備的發動機,它不再使用俄羅斯的AL-31系列發動機,而是換裝了國產的WS-10發動機,徹底的解決了我國戰鬥機發動機的短板,讓殲16戰鬥機真正實現了國產化,不再受制於人。所以已經服役的100多架殲16戰鬥機全部換裝WS-10發動機,實現自給自足。

我們知道我國的軍用航空發動機與美國和俄羅斯還有著不少的差距,而這次的WS-10的推出,一定程度上也縮小了與世界先進發動機水平的差距,那麼WS-10發動機的實力如何呢?下面我來簡單的介紹下。

其實關於WS-10發動機的數據比較少,官方沒有給出具體準確的數據,我們只能從一些報道當中看出,當然也不是完全準確的,畢竟這也是算機密的信息,這裡簡單舉幾個重要的性能指標來說一下。

首先就是WS-10發動機的推重比為7.5,雖然在高端發動機當中這是一個不大也不低的推重比數值,但是在三代機發動機當中也絕對夠用了。然後就是最大推力了,WS-10的最大推力在開加力的情況下,最大推力14.6噸。

另外還有一個重要的指標就是發動機的可靠性和壽命,這和材料技術有很大的關係,不過關於這樣的數據我們是無法知道的。但是可以肯定的是,WS-10發動機與俄羅斯的AL-31發動機還有些差距,畢竟俄羅斯是老牌的發動機強國,我們一時半會還達不到俄羅斯發動機的研製和製造水平。

認清差距,奮力追趕才是最重要的,我們也需要給科研工作者們時間,並不能因為我們目前發動機的技術落後美俄,就不斷的指責,一說到戰鬥機,就非得拿發動機說事。還是那句話,就算我們的發動機不如美俄的發動機先進,但是它裝備的戰鬥機是用來保護我們的,而裝備美國發動機的戰鬥機,是用來攻擊我們的!


資訊所長


渦扇10太行發動機是我國曆經三十載研製的一款大推力軍用發動機,也是我國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一款高性能、大推力、加力式軍用噴氣發動機。該機的成功裝機也代表了我國終於有一款能夠媲美國外,和填補我國國產高性能渦扇發動機空白的先進機型。雖然從2005年開始裝備在殲11戰機上進行試飛時,出現了一些難以啟齒的空中停車、噴零件的囧事,但是後續經過我國科研人員夜以繼日的努力,我國也在渦扇10原型機的基礎上衍生出了量產型的渦扇10A發動機和後來批量裝備國產戰機的渦扇10B發動機。



的確渦扇10A發動機剛開始裝備在殲11B戰機上,陸續出現空中停車、可靠性差、壽命短、高原啟動困難等缺點。所以我國不得不繼續花大價錢從俄羅斯繼續進口AL31系列發動機裝配在殲11A和殲10A戰機上以解燃眉之急,同時也在不斷對渦扇10A發動機進行改進升級。直到2013年以後,裝備了渦扇10改進量產版本的殲11B戰機才開始大規模擔任戰備訓練值班任務,並在2014年在東海上空成功驅離美國的偵察機,這也標誌著我國自主研製的渦扇10發動機終於“堪當大任”了。
再後來隨著更多的殲11B、殲20試驗機開始裝備渦扇10B發動機和去年珠海航展上,裝備了基於渦扇10B改進而來的矢量版殲10B在航展上一連串做出各種超機動飛行表演後,已經全面說明渦扇10系列發動機已經成為一款和世界其他四代發動機齊平的國產大推力軍用發動機。




殲16的服役不光代表了我國空軍在對地打擊武器裝備上的重大升級,更代表了我國終於有一款更先進的具備對陸對海攻擊能力的多用途戰機了,所以該機也被大家普遍稱為殲20隱身戰機的“帶刀侍衛”。目前殲16的產量早已經超過百架,而且清一色的裝備的都是我國自主研製生產的渦扇10B發動機,這不光代表了渦扇10系列發動機又增加了一個裝機對象,也代表了我國在殲16戰機的生產以及後續的出口上將不會再有任何限制,同時還能夠降低殲16戰機的採購價格和後期的維護運營成本。
此前在渦扇10發動機剛開始裝機的時候,由於可靠性問題,我國從俄羅斯繼續採購發動機差不多有10年時間,在這10年時間裡,隨著時間的不同發動機價格也是連年上漲,比如新世紀初的時候單價不過200萬美元,到了2007年時已經上漲到300萬美元,再到2011年的400萬美元,2012年的500萬美元,雖然不知道現如今價格幾何?但是算上物價上漲等原因可能不會低於600萬美元。如果我國繼續在殲16戰機上裝備俄製發動機,按照一架殲16剛開始需要2臺發動機,到後續整機30年的服役期限內不低於20臺發動機計算,這些外購的發動機都會增加殲16戰機的採購運營成本,再計算上零部件的更換費用和殲16作為我國未來主力機型,其採購數量至少得幾百架計算的話,光是發動機就需要上千億美元。
現在我國自主研製的渦扇10發動機已經可以批量裝備國產戰機了,而且還衍生出了矢量版本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改進版本,所以在這些有利條件,殲16全面裝備渦扇10發動機合情合理。不光能夠降低殲16戰機的採購運營成本,而且在軍隊後勤保障上也更為方便和節省軍費。同時通過更多戰機採用渦扇10發動機後所得到的飛行數據,也能夠幫助科研人員設計改進出更為優秀的渦扇10發動機改進型號。
當然最重要的是國產戰機使用了國產動力後,無論是在以後的出口還是戰時的後勤保障上都更加自主,所以擁有自主研製生產的發動機也是國防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魑魅涅槃


渦扇10太行發動機是我國曆經三十載研製的一款大推力軍用發動機,也是我國第一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一款高性能、大推力、加力式軍用噴氣發動機。該機的成功裝機也代表了我國終於有一款能夠媲美國外,和填補我國國產高性能渦扇發動機空白的先進機型。雖然從2005年開始裝備在殲11戰機上進行試飛時,出現了一些難以啟齒的空中停車、噴零件的囧事,但是後續經過我國科研人員夜以繼日的努力,我國也在渦扇10原型機的基礎上衍生出了量產型的渦扇10A發動機和後來批量裝備國產戰機的渦扇10B發動機。

的確渦扇10A發動機剛開始裝備在殲11B戰機上,陸續出現空中停車、可靠性差、壽命短、高原啟動困難等缺點。所以我國不得不繼續花大價錢從俄羅斯繼續進口AL31系列發動機裝配在殲11A和殲10A戰機上以解燃眉之急,同時也在不斷對渦扇10A發動機進行改進升級。直到2013年以後,裝備了渦扇10改進量產版本的殲11B戰機才開始大規模擔任戰備訓練值班任務,並在2014年在東海上空成功驅離美國的偵察機,這也標誌著我國自主研製的渦扇10發動機終於“堪當大任”了。

再後來隨著更多的殲11B、殲20試驗機開始裝備渦扇10B發動機和去年珠海航展上,裝備了基於渦扇10B改進而來的矢量版殲10B在航展上一連串做出各種超機動飛行表演後,已經全面說明渦扇10系列發動機已經成為一款和世界其他四代發動機齊平的國產大推力軍用發動機。

殲16的服役不光代表了我國空軍在對地打擊武器裝備上的重大升級,更代表了我國終於有一款更先進的具備對陸對海攻擊能力的多用途戰機了,所以該機也被大家普遍稱為殲20隱身戰機的“帶刀侍衛”。目前殲16的產量早已經超過百架,而且清一色的裝備的都是我國自主研製生產的渦扇10B發動機,這不光代表了渦扇10系列發動機又增加了一個裝機對象,也代表了我國在殲16戰機的生產以及後續的出口上將不會再有任何限制,同時還能夠降低殲16戰機的採購價格和後期的維護運營成本。

此前在渦扇10發動機剛開始裝機的時候,由於可靠性問題,我國從俄羅斯繼續採購發動機差不多有10年時間,在這10年時間裡,隨著時間的不同發動機價格也是連年上漲,比如新世紀初的時候單價不過200萬美元,到了2007年時已經上漲到300萬美元,再到2011年的400萬美元,2012年的500萬美元,雖然不知道現如今價格幾何?但是算上物價上漲等原因可能不會低於600萬美元。如果我國繼續在殲16戰機上裝備俄製發動機,按照一架殲16剛開始需要2臺發動機,到後續整機30年的服役期限內不低於20臺發動機計算,這些外購的發動機都會增加殲16戰機的採購運營成本,再計算上零部件的更換費用和殲16作為我國未來主力機型,其採購數量至少得幾百架計算的話,光是發動機就需要上千億美元。

現在我國自主研製的渦扇10發動機已經可以批量裝備國產戰機了,而且還衍生出了矢量版本以及未來可能出現的改進版本,所以在這些有利條件,殲16全面裝備渦扇10發動機合情合理。不光能夠降低殲16戰機的採購運營成本,而且在軍隊後勤保障上也更為方便和節省軍費。同時通過更多戰機採用渦扇10發動機後所得到的飛行數據,也能夠幫助科研人員設計改進出更為優秀的渦扇10發動機改進型號。

當然最重要的是國產戰機使用了國產動力後,無論是在以後的出口還是戰時的後勤保障上都更加自主,所以擁有自主研製生產的發動機也是國防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熊貓說


渦扇10性能不錯,但是跟俄製AL-31F還有差距。

渦扇10的研發歷程大家都清楚,上個世紀90年代就開始了,世紀初的時候開始裝機試驗。第一批渦扇10的服役對象是殲-11B。

但是通過實際訓練,發現渦扇-10跟AL-31F相比,無論是響應時間、操作潑辣程度和故障率,都要差一點。這導致殲-11B在早期的時候無法飛出原裝殲-11或者蘇-27SK的性能。

但是國產發動機必須裝在飛機上進行實戰訓練,才能繼續發現問題餅乾改進。因此,後續的殲-11B、殲-16,都繼續使用兩臺渦扇-10發動機。

但是,對發動機可靠性要求更高的殲-10,則必須繼續使用AL-31F。因為雙發飛機的容錯率更高,一臺發動機出現故障還可以保證把飛機開回去。但是殲-10不行,因為它是單發。

而同為雙發的殲-15使用的仍舊是AL-31F,這是為什麼呢?因為殲-15是艦載戰鬥機,海上和航母的嚴苛環境使得殲-15對發動機安全性要求也是很高,與單發飛機不相上下。因此殲-15只能使用可靠性更高的AL-31F。


林哥講武堂


渦扇10發動機是我國航空工業的一個突破,之前我國在大推力渦扇發動機上沒有什麼成果,而渦扇10發動機就是零的突破。航空發動機的研製難度極大,我國裝備的多款戰鬥機的發動機都是從國外引進,包括殲-20戰鬥機的發動機也是如此。

渦扇10發動機是一款與俄羅斯的AL31F 發動機性能類似的型號,兩者在外形上也有許多相似之處,這個可以從渦扇10發動機的裝備看得出來,在早期使用的時候是一臺渦扇10和一臺AL31F搭配使用。



渦扇10發動機大規模運用是在殲-11BS這款機型上,殲-11BS是我國在殲-11雙座型號的基礎上改進而來,這款機型大量使用了國產零部件、包括航電設備和發動機等。


殲-16戰鬥機使用渦扇10發動機是說明了渦扇10發動機的成熟可靠,通過在殲-11BS戰鬥機上的大規模運用,渦扇10發動機已經經過了實際的檢驗。未開渦扇10發動機還將在殲-20戰鬥機上使用,屆時就可以擺脫對俄羅斯發動機的依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