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爆發時,波蘭擁兵百萬,為何希特勒卻先拿它開刀?


二戰爆發時,波蘭擁兵百萬,為何希特勒卻先拿它開刀?


我們知道,1939年9月1日,德軍發動大批飛機連續轟炸波蘭重要軍事目標,地面部隊從西、南、北三個方向發動全線進攻,數千門大炮向邊境線猛烈轟擊。在德軍的強大攻擊下,波蘭軍隊迅速潰敗。10月6日,波軍全軍覆沒。可以說德國進攻波蘭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直接原因,令人疑惑的是,當時的波蘭擁兵百萬,軍事實力不容小覷,希特勒為什麼還要拿它開刀呢?

小編認為,希特勒先打波蘭是以歷史原因和種族原因為藉口的,其目的是測試英法兩國的態度,也是鼓舞德國人支持其擴張的手段。具體原因是:

一是雖然波蘭當時擁兵百萬,但與德軍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的。我們知道,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勵精圖治、全力發展,不但大大提升了經濟形勢和國力,而且在軍事科技方面有了大大突破,製造出了先進的武器裝備。可以說當時波蘭僅有30個步兵師、11個騎兵旅和2個機械化旅,這對於德軍的鋼鐵洪流幾乎毫無抵抗之力。德軍派出6個裝甲師、10個機械化步兵師和40個傳統步兵師,很快便橫掃波蘭陣線了。所以,波蘭的百萬軍隊相比於德國的軍隊,無論是數量、武器裝備還是單兵素質,都是大大不如的。因此,希特勒攻打波蘭,根本就沒有打不過的擔憂。

二是因為波蘭國內的地形非常適合希特勒的“閃電戰”。我們知道,希特勒當時發動戰爭,叫囂以閃電戰攻打各國的。因為波蘭地勢平坦,國土大部分處於低矮的波德平原,海拔200米以下的平原約佔全國面積的72%,非常適合閃電戰,尤其是適合德軍坦克等機械化部隊作戰。並且希特勒非常需要一場快速的勝利,來提振國內民眾支持戰爭的士氣,所以,就先選擇波蘭開刀了。

三是因為波蘭有大量的猶太人。我們知道,猶太人一直都是一個沒有國家的民族,在歐洲大路上不受歡迎。希特勒為了搶奪猶太人的財富,一直推崇種族淨化說,他認為猶太人不是純正的血統,所以從他上臺就一直推行猶太是二等公民,從精神和後來的“肉體”上消滅猶太人,對猶太人實施種族滅絕政策。而波蘭不但是最大的猶太人聚居國,而且還大肆的收留從德國逃離的猶太人,因此,希特勒要先攻打波蘭了。

四是為了測試英法兩國對德國發動戰爭的態度。我們知道,一戰結束後,德國作為戰敗國被瓜分,而近代的波蘭,是美英法硬立起來的國家,並與它結成盟友,幫助他強大。目的就是在德國東側打下個楔子,用它來監視和牽制德國。如果德國有什麼風吹草動,就會陷入英法和波蘭的兩面夾擊。而且,當時蘇聯已經建立,英法也很怕布爾什維克發展到歐洲,這樣也需要有一塊橋頭堡,來阻擋蘇聯的入侵。這個使命也落到了波蘭的身上。當時波蘭和英國簽訂了《英國-波蘭安全保證條約》,就是說波蘭受英國人的保護了,如果進攻波蘭英法都沒有出手的話,那就可以進一步攻打其他鄰國了。並且當時的英法兩國,都想崛起的德國去攻打蘇聯,而波蘭又緊鄰蘇聯,所以攻打波蘭估計他們不會干涉,想要禍水東引,讓德國進一步向東攻打蘇聯。

五是波蘭與德國有世仇,所以德國崛起後要先攻打它。波蘭在地理位置上和德國接壤,一戰後還割據了德國的東普魯士,將德國被割據後的國土一分為二了,波蘭在佔據了東普魯士之後,對原德意志居民的進行折磨和迫害,並且德國是個民族情節十分重的國家,在這樣的前提下,相較於一戰戰敗後被其他國家割據的任何一塊土地資源來說,德國對要求佔據東普魯士的波蘭來說無疑是最為怨恨的,這就註定了只要有機會,德國就一定會把它給滅了。

六是因為德國與蘇聯聯合進攻波蘭,減少了壓力,更有利於勝利。在德國進攻波蘭前,德國已經和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裡面有一條秘密條約就是聯合瓜分了波蘭。這給德國吃了一個定心丸,攻打波蘭不會得到蘇聯的阻撓,相反蘇聯會和德國聯合進攻東西夾擊波蘭。這給德國進攻波蘭緩解了不少的壓力,這次吞併成功同時,可以鼓舞德國人們對擴張的支持。

所以,綜合以上幾方面的原因,野心強大的希特勒必定會先攻打波蘭,這既是他投石問路之舉,也有合理原因發動戰爭,更能提升國內的支持。


葛大小姐


德國在經過一戰的洗禮後,雖然德軍受到凡爾賽約的制裁,但是留下了精華,等希特勒上臺後,他對德軍進行大刀闊爺的改革,不斷擴軍,結合先機的戰略和武器裝備,德軍將領更是名將輩出,像古德里安。隆美爾,曼施坦,等等,而反觀波蘭軍隊,他們雖然有百萬之眾,但一真停留在一戰時期的陣地戰,白刃戰和衝鋒戰,武器裝備也非常落後,飛機,坦克更是少得可憐,所以希特勒就根本沒有把波蘭當回事,因此,殺德勒拿波蘭開刀。


雲散23356


1939年9月1日,德國奇襲東部的波蘭,這標誌著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波蘭當時的軍事實力排在歐洲前六名之內,為什麼希特勒要挑選這樣強大的國家來當第一個目標呢?

希特勒為了取得德國民眾對戰爭的全面支持,他一直打著振興德意志民族的口號,當德國吞併奧地利、蘇臺德地區以及捷克斯洛伐克後,他在德國民眾心中的地位不斷攀升,於是他準備繼續打著振興民族的口號幹下去。第一個世界大戰後,英國和法國扶植被俄羅斯帝國、普魯士王國、奧地利大公國瓜分掉的波蘭復辟,英法兩國故意把但澤分給波蘭,造成德國本土與東普魯士的聯繫被生生切開。

希特勒想恢復德國本土與東普魯士的聯繫不是一天兩天的事情了,他一直沒有動手是怕英國和法國阻擾,當他看到英法兩國只是口頭譴責他佔領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後,他預感英法兩國對他攻擊波蘭也只會停留在口頭譴責,於是他大膽地行動了。

俗話說: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希特勒攻佔波蘭,除了要打通德國本土與東普魯士的聯繫外,還有一個目的是掃清德國東部的安全隱患。波蘭的復辟完全是在英國和法國的扶植下才得以實現,波蘭實際上就是英法兩國用來牽制德國的盟友小弟,如果德國先攻擊其他國家,一旦英法兩國對德國宣戰的話,波蘭肯定會與英法聯軍東西夾擊德國,到時德國將腹背受敵。德國的東面是波蘭與蘇聯,蘇聯一直都受到英國和法國的排擠,敵人的敵人可以發展為朋友,於是德國攻擊波蘭之前,希特勒派人與蘇聯簽訂了《蘇德互補侵犯條約》。

德國與蘇聯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後,他們就開始慫恿蘇聯一起出兵攻佔波蘭,這也應了希特勒在攻擊波蘭前一度懷疑德軍是否能夠成功的說法。二戰爆發以前,希特勒對於古德里安的“閃擊戰”戰術非常欣賞,他大力支持發展飛機和坦克,但是在戰爭開始前,他對新的戰法反倒是懷疑起來,他迫切希望以一場勝利來證明“閃擊戰”戰術完全可行。如果希特勒選西部的法國來當實驗對手,那實在是太冒險了,萬一德國打不過法國的話,他們馬上就會被英法聯軍給滅了,當時的希特勒還不敢那麼狂妄。

如果希特勒選擇挪威和丹麥為實驗對手的話,那麼意味真的不大,這兩個國家太弱小了,丹麥有2個師,挪威稍微強一點,但是也只有6個師,根本就無法測試出“閃擊戰”戰術的威力。波蘭共有30個步兵師、11個騎兵旅、2個摩托化旅,總兵力約100萬,加上870輛輕型坦克和裝甲車、4300門火炮和迫擊炮以及900餘架飛機,這真的是一個不錯的實驗對手。德軍只要能夠“閃擊”波蘭成功,那麼他們的“閃擊戰”戰術就可以在任何對手身上起到效果。

實際上,按照希特勒的計劃,他只是藉著收復德國領土的機會,實驗一下“閃擊戰”戰術是否真的有效而已,他根本沒有想過讓波蘭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第一個犧牲品,可惜事情的發展過程超出了他的預算。希特勒原以為英法兩國只會口頭譴責一下他,可是英法兩國卻對德國宣戰了,這才使得戰爭開始向世界性大戰演變,波蘭是在這種情況下成為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第一個犧牲品。


世界近代史觀察員


原因有以下幾點:

一、波蘭位於歐洲東部,東接蘇聯,西臨德國,南界捷克斯洛伐克,北瀕波羅的海,戰略地位十分重要。而且波蘭是當時英、法在歐洲諸盟國中軍事最為強大的一個國家。德國如果佔領波蘭,不僅能獲得大量的軍事經濟資源,而且還能大大改善自己的戰略地位;既可以消除進攻英、法的後顧之憂,還可以建立襲擊蘇聯的基地。

二、波蘭曾在建國時划走了德國大片領土,可以說希特勒一直是耿耿於懷,隨時想報這失土這仇。

三,波蘭的軍事實力很差,可以說是希特勒眼中的軟柿子。雖然波蘭軍隊人數達到百萬。但它的裝備比起德軍,只有被碾壓的份;加之德軍的軍事素質非常好,吃苦、守紀、訓練到位。這一點更是碾壓波軍。

四,當時英法等國雖然和波蘭是同盟關係,但因為英法的綏靖政策,使得希特勒相信一旦對波蘭動手,英法不敢動手干涉。等於解除了西線的後顧之憂。

五,1939年8月23日蘇聯與納粹德國在莫斯科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不但使德國的東線後顧之憂解除,而且更使波蘭成了蘇德政策的犧牲品。

六,德國對波蘭的目標很明確,就是佔領波蘭,但波蘭在這場政治遊戲中,始終錯估形勢,沒有找到一種切實有效的對德政策。最關鍵的是,在德國已經露出獠牙的關頭,波蘭錯誤地拒絕了蘇聯的強援,正是這一做法,使得希特勒下定了決心,對波動手。


開新視界8195


為什麼二戰的開始希特勒要首先拿波蘭開刀,原因其實很簡單,因為在當時攻打波蘭是最合理的戰略規劃,原因為一下四點:

第一點,德國要發動二戰無外乎要打擊以英法為首的歐洲聯盟國家,但是在德國的地理位置上一旦與英法開戰那麼不可避免的陷入戰略劣勢的“兩線作戰”,也就是波蘭與英法會從兩個方向對德作戰(捷克斯洛伐克已經被德國吞併),這是兵家大忌,德國如果想要避開這個劣勢就必須在短時間內幹掉其中的一方,然後擊中力量對抗另外一方。在英法聯軍與波蘭之間,雖然波蘭有軍隊百萬的實力是遠低於英法聯軍的。

1.波蘭的在當時經濟低迷因此波蘭軍費開支被嚴重縮減進而導致軍隊機械化程度低,在武器裝備以及後期補給上與德國國防軍存在相當大的差距。軍隊的綜合戰鬥力薄弱(雖然法國投降也很快但是軍隊實力要高於波蘭)

2.波蘭的戰略思想落後,在解密的二戰檔案中,二戰初期波蘭的戰鬥思想竟然還是通過塹壕拖住德軍然後利用強大的騎兵部隊反擊敵軍,對機械化軍事行動缺乏認識在於的作戰中缺乏先進的作戰思想

第二點,德國先攻打英法沒有“友軍”但是攻打波蘭蘇聯是德國的“友軍”,在《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中雙方已經就佔領波蘭的邊界做出了確定。在蘇聯紅軍的幫助下德國相信自己可以很快擊敗波蘭。

1939年9月1日,納粹德國對波蘭發動閃電戰,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爆發,英法隨即對德宣戰,但是西線戰場一片寂靜。波蘭的鄰國蘇聯紅軍也入侵波蘭,同年9月17日,蘇聯紅軍和納粹德國國防軍在佈列斯特會師,9月25日,蘇德兩軍舉行聯合閱兵式,標誌著兩國對波蘭的瓜分佔領。

蘇德以波羅的海沿岸地區的立陶宛北部邊界、波蘭的那累夫河、維斯瓦河和散河為分界線。——《蘇德互不侵犯條約附屬議定書》

第三點,當時的歐洲綏靖政策橫行,英法在對待德國的態度上一直奉行綏靖政策,這在二戰發起之前就已經損失了捷克斯洛伐克。德國相信即便自己對波蘭作戰,英法也不會貿然對自己開戰。

當德軍進攻波蘭時,英法在德國邊境集結了百萬大軍卻只是在修建好的防禦工事裡消極的等待眼睜睜的看著波蘭被德國與蘇聯的雙方的勢力聯合絞殺分割而絲毫沒有作為,在歷史上將德國西線的戰爭稱之為“靜坐戰”(Sitzkrieg)。

法國在一戰幾乎犧牲了一代的年輕人因此法國害怕戰爭,他們缺乏主動進攻德國的勇氣雖然對面的德國防線只有區區德國國防軍的26個師,而另一方英國根本就沒有聯合作戰的意思,在整個波蘭戰爭的結束英國派往德國邊境的只有四個師不到16萬人。

英法都希望想德國的禍水引到蘇聯方面去,因為當時蘇聯是共產主義在意識形態上蘇聯與英法德都是對立的,但是很可惜蘇聯與德國的《互不侵犯條約》在這個時候還是有用的(後來被希特勒撕毀發動了“巴巴羅薩”的入侵蘇聯的戰爭)

第四,德國需要足夠的地理位置為未來的入侵蘇聯做鋪墊,蘇德在意識形態上雙方是對立面,蘇聯的共產主義在德國是違法的,在希特勒上臺初期,德國就通過“國會縱火案”打擊國內的共產黨,而與蘇聯的《互不侵犯條約》只是暫時的和平(在二戰中期,德國有入侵蘇聯的計劃,蘇聯也同樣有入侵德國的計劃,只是這個計劃並沒有執行罷了)

蘇聯建立後,由於意識形態的矛盾,以英國、法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與蘇聯國產主義社會的矛盾激化。而另一方面的納粹德國向來仇視共產主義,要向蘇聯採取軍事行動,也必須經過東歐波蘭。

再加上西方綏靖政策的縱容,波蘭成為德國二戰發動最好的目標。


古事今説


大家好,我是詩涵果果。

波蘭作為曾經的中歐霸主,卻在近代史上,遭遇了兩次滅國的悲慘命運!

波蘭在第一次滅國以後,一直到一戰的結束,出於政治目的和軍事目的,協約國英法德國作為戰勝國,共同幫助波蘭立國,強迫德國簽訂了“凡爾賽條約”,並將屬於德國的但澤地區劃歸為德國與波蘭中間的自由貿易區,東普魯士的大片土地被孤立,原本存在於德國境內的少數民族紛紛被要求獨立,成立了南斯拉夫,捷克斯洛伐克,羅馬尼亞等小型國家!

被重新立國的波蘭得到了英法的大量軍事援助,土地的增加以及人口的增長,已經成長為可以與德國和蘇聯相互比肩的存在!

在1920年代,由於德國戰敗,被英法打壓,俄羅斯帝國在蘇維埃政權的顛覆下,徹底滅亡,存在於舊世紀的黑暗統治被推翻!波蘭抓住戰機與蘇聯開戰,蘇聯的外傷內通和剛剛建國的脆弱,使得波蘭在“波蘇戰爭”裡得到了充足的好處!英法等資本主義國家對於由紅色共產主義建立起來的蘇聯,本質上的排斥和厭惡!


於是在當時的整個歐洲,波蘭為了防止蘇聯和德國的報復,努力尋求與英法結盟,以求得到庇護。德國和蘇聯成為了最不受待見的國家,被嚴重孤立,兩個國家惺惺相惜,只能無意識的相互理解和相互取暖。英法在經過一戰以後,雖然勝利,但是對於本身也是一個嚴重創傷,為了監視和控制歐洲,更加大力扶持波蘭!

波蘭的地理位置對德國和蘇聯來說,就像卡在喉嚨裡的魚刺,如果兩個國家發動任何軍事行動,波蘭一定會第一時間通知英法!

1933年,對於忍受了英法太多壓迫的德國人來說,終於迎來了他們的領袖—希特勒!希特勒對於波蘭的痛恨甚至超過了英法,在經過幾年的備戰以後,全面成長的德國終於開始露出了獠牙,一雪前恥!


1、德國要求波蘭交還但澤地區,便於自己更好的控制波蘭走廊,收復失去已久的東普魯士,將整個德國打造成一個整體,並且要求在走廊修築鐵路,駐紮部隊,年輕氣盛的波蘭毫不猶豫的拒絕了德國的無理要求!

2、希特勒上臺後的德國與斯大林上臺後的蘇聯,經過了內部體制的改革和軍事的發展,已經煥然一新,兩個國家通過秘密協議,簽署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聯手瓜分波蘭的計劃被提上日程!

3、英法等國在德國入侵但澤地區後,限期德國退兵,在遭到德國的無視後,英法對德宣戰,掀起了席捲全球的二戰!此時的德國裝備精良,訓練有素,面對波蘭的百萬大軍,德國依靠強大的突進速度和裝備保障,迅速攻破了波蘭防線,蘇聯隨後自北向南向波蘭腹地推進,囂張的波蘭在德軍和蘇聯紅軍的打擊下,徹底成為了篩子。波蘭一戰,德國著名的閃電戰術被世人知曉,其陸軍的強大和進攻速度震撼了英法聯軍!


總結:德軍之所以首先進攻波蘭,是為了切段英法等國的耳目,消除藏在自己身後的威脅,並且在將來,為進攻蘇聯掃清障礙!希特勒用了半個波蘭安撫了蘇聯這頭北極熊,免除了自己的後顧之憂,以求全力對付英國和法國!


詩涵果果


我們都知道,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的標誌是1939年9月1日德國入侵波蘭。

當時的波蘭擁兵百萬,但為何希特勒會率先進攻波蘭,而不先進攻其他國家呢?

第一,和波蘭地理位置有關。


希特勒要發動世界大戰,肯定要先進攻某一個國家,至於希特勒為何選擇波蘭,其實和波蘭的地理位置有關。由圖可以看到,德國的南面是盟友意大利,西面是法國,東面則是波蘭,而北邊是大西洋和波羅的海。

在戰爭爆發前,德國已吞併奧地利和捷克斯洛伐克。這時候,希特勒率先攻擊的目標要麼是西面的法國,要麼是東面的波蘭。

如果希特勒先進攻法國,作為法國盟友的英國自然不可能坐視不管,到時候波蘭再和英法兩國聯手,德國就要面臨兩線作戰。

兩線作戰自古以來就是兵家之大忌,所以希特勒需要避開這個劣勢,也就是需要率先幹掉其中比較弱勢的一方,而在波蘭和法國之間,希特勒就選擇先幹掉較弱的波蘭。


第二,波蘭的軍事實力其實很差。

雖說波蘭的軍隊總人數達到百萬,但波軍的裝備遠不及德軍,和德軍相比,波軍裝備只有被碾壓的份。而且德軍士兵的總體軍事素質遠高於波軍士兵,德軍士兵能吃苦、遵守紀律、訓練有素,這一點直接碾壓波軍。

也就是說,波蘭雖然擁兵百萬,但希特勒並沒有將波蘭的軍隊放在眼裡。

第三,德國和波蘭是世仇。

德國和波蘭的恩怨可追溯到1772年。

當時,普魯士被迫將西里西亞工業區割讓給波蘭,而這正是德國人懷恨在心的。而且一戰後波蘭還通過《凡爾賽和約》割走了原屬德國領土、位於東普魯士和西普魯士之間一條寬約八十公里的地帶,波蘭人稱其為波蘭走廊,二戰期間也稱其為“但澤走廊”。

波蘭走廊直接將德國的領土分割為不相鄰的兩部分,在佔領這塊地方後,波蘭還對波蘭走廊的原德意志居民進行折磨和迫害。

而對於十分看重民族情節的德意志來說,只要有機會,是一定要收回波蘭走廊的。


第四,和英法的綏靖政策有關。

出於對戰爭的恐懼,當時的英法兩國極力推崇綏靖政策,希特勒相信,即便自己突然進攻波蘭,英法也不會貿然對自己開戰。

更何況,當時希特勒已和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而在該條約中,蘇德之間還達成聯合瓜分波蘭的協議。也就是說,德國入侵波蘭,不僅不會遭到蘇聯的阻擾,相反,蘇聯還會派兵和德國一起進攻波蘭,這就直接給希特勒吃了一個定心丸。


由於上述原因的綜合作用,希特勒就率先拿波蘭開刀,二戰也就隨之爆發。


金兔歷史


第一要說的是波蘭雖然當時擁兵百萬但是部隊的戰鬥力不高戰術仍然停留在一戰時期,而德軍已經大部分完成了機械化。還有就是一戰後波蘭割佔了德國東部不少領土,其中就有但澤走廊地區,這些地區的德國原住民的比例高達95%以上。波蘭佔德國那麼多的領土,德國人怎麼可能不想奪回來呢?而且有那麼多德國的人可以作為內應,打起來也輕鬆些。

第二就是測試英法兩國對德國的態度,同時也為了矇騙英法兩國,當時歐洲這兩個老牌強國都想後來崛起的德國去攻打蘇聯,所以攻打波蘭他們沒有也不會干涉,相反是會想盡辦法讓德國進一步向東攻打蘇聯,但是沒有想到的是,德國攻打完波蘭後,隨即調轉槍口,來對付英法了。

第三就是第在德國進攻波蘭前,已經和蘇聯簽訂了《蘇德互不侵犯條約》,裡面有一條秘密內容就是聯合進攻波蘭後一起瓜分波蘭。這給德國吃了一個定心丸,攻打波蘭不會被蘇聯背後來一刀,相反蘇聯會和德國聯合進攻東西夾擊波蘭瓜分波蘭。這給德國進攻波蘭減輕了不少的壓力,這次吞併成功了同時可以鼓舞德國人民對外擴張的支持。


帥氣的小君菌


向東“以劍犁地”是希特勒上臺後的對外擴張的策略

在希特勒的對外擴張中,波蘭並不是第一站,牆不是一下子壘起來的,腳上的泡也不是一下子全磨出來的,那都是一步步搞出來的。

希特勒上臺後,首先撕毀了一戰時簽訂的《凡爾賽條約》,看看英法的反應,英法這個時候採取的是綏靖政策,這樣的情況下,希特勒就開放手腳了,隨後奪取了蘇臺德地區,並且進一步吞併了整個捷克。

到1939年9月1日,德國才開始閃擊波蘭,如果看一下地圖的話,我們會發現,希特勒先奪取蘇臺德,再吞併捷克,都是為了攻打波蘭做準備。可以說,攻打波蘭是希特勒一直以來的方向。

前幾天看了一部德國視角的二戰電影《我們的父輩》,這部電影講述了蘇德戰爭爆發時,德國士兵的心態問題,電影中有幾個士兵的對話挺有意思的,說他們的父輩從來沒有離開他們出生地周圍幾十公里,這並不是個例,而是一個德國普遍性的一個問題。

記得德國著名的哲學家康德,一生從未離開家鄉科尼斯堡,被成為從未離開“村子”的哲學家。

而這些士兵已經快到莫斯科了,在戰爭初期他們十分興奮,按照希特勒提出“以劍犁地”,向東發展,如果戰爭勝利,那麼德國人將獲得大量的土地。

所以,希特勒向東發展攻打波蘭也不是終點站,從希特勒的思想來看,如果希特勒能夠取得英法的諒解,德國在進攻波蘭之後,還會繼續向東推進。

對於德國的西面來說,那是號稱歐洲陸軍最強的法國,德國直接跟法國開戰,那是不現實的事情。

然而,英法再也無法德國的發展以及挑釁,最後徹底宣戰,在這樣的情況下,德國未與蘇聯發生戰爭,而是回手一掏,給法國來一個閃電戰,竟然直接迫使法國投降。

儘管波蘭擁兵百萬,但是跟法國比起來,還是差了很多的,按照,捏柿子挑軟的捏,還是打波蘭比較靠譜,畢竟波蘭領土廣闊,打下波蘭,意味著能夠控制更多的東歐資源。

二戰爆發前,波蘭實力到底如何?真的擁兵百萬嗎?

針對波蘭的軍事實力,歷史自媒體一直有一種說法,就是德國閃擊波蘭的時候,波蘭騎兵拿著砍刀去砍坦克,波蘭的軍事思想的確落後,則也導致了德國閃擊波蘭僅僅三十多天就能取得成功。

但是騎兵砍坦克,這個酒有點扯了,落後並不等於白痴,用刀往鐵皮上砍,那得有多傻!其實這個新聞是一個不懂軍事的意大利記者瞎亂報道的,當時這位記者隨同德軍參與作戰當中,當時有一隊騎兵與德國步兵遭遇,並且給予德軍很大的殺傷,然而在德國裝甲部隊趕到後,又給予騎兵很大的打擊。

這個記者是事後到達戰場的,於是YY了一個波蘭騎兵衝殺坦克的新聞。

由於波蘭的“國際緣”實在是不怎麼好,這個笑話就被用來調侃波蘭人在二戰中無能的表現,久而久之竟然成了很多人以為的歷史。

其實,波蘭並不是一個特別落後的國家,在當時至少是準一線的國家,作為一戰的戰勝國,背後有英法作為支撐,一戰結束後,波蘭一直欺負德國和蘇聯,牛叉的不得了。

在二戰爆發前,波蘭並非毫無準備,也進行了大規模的軍備擴張,當時波蘭常備師30個,預備師10個,騎兵旅12個,在加上預備役和民兵,兵力完全在百萬以上。

正是因為有了這種實力,就連英法也很看好波蘭,在英法看來,波蘭至少能夠成為讓德國陷入兩線作戰的艱難困境。

丘吉爾就說過,如果從紙面上的兵力來看,他們(波蘭和法國)並不會輸給德國。

可以說,不要小瞧了波蘭,只不過他的對手德國太強悍!

希特勒拿波蘭開刀前已經與斯大林達成了協議

希特勒的“以劍犁地”思想,應該是寫在《我的奮鬥》裡面的,蘇聯人不可能看不到,也就是說,打下波蘭後,希特勒再調轉炮頭打蘇聯也是劇情發展中的事情。

但是,當時的國際關係下,蘇德只能選擇合作,這就說來話長了。

一戰結束後,英法很強勢,蘇德都是受打壓的對象,因此,雙方展開了合作,希特勒上臺後,蘇德關係雖然解除了,但是在二戰爆發前,英法的“禍水東引”策略,讓蘇聯十分不滿。

蘇聯是希望英法蘇能夠像一戰時期一樣,形成一個聯盟一塊遏制德國的崛起,這種想法的初衷是好的,但是英法卻只希望蘇聯出錢出力,而不打算過多的支援。

甚至在談判的時候,英法還縱容德國在東歐的擴張行為,英法代表從1939年4月就與蘇聯進行談判,一直到8月還未取得任何成功。

最後希特勒親自給斯大林聯繫,在8月23日簽訂《蘇德互不侵犯條約》,並且制定了共同瓜分波蘭的計劃。

針對這個協議,很多人都充滿疑惑,為何斯大林不與英法合作,反而是與德國合作,原因就在於,英法的態度太過冷漠,只想得好處,而不想出力,相比之下,德國顯得更有誠意,至少也讓蘇聯佔到了一定的好處。

斯大林站在蘇聯的立場,給出了更好的解釋,如果蘇聯與英法簽訂條約,最後德國可能會導向英法,最終對蘇聯下手,而英法肯定會坐視不管,如果蘇德簽訂條約,英法必然積極投入到遏制德國發展的行動當中。

當然,對於德國來說,有蘇聯出面夾擊,就是波蘭擁有百萬雄兵,也經不起兩大國家的打擊。


史論縱橫


德國從來不想先拿波蘭開刀。希特勒希望在德國和蘇俄之間建立一個緩衝區,並開闢一條通往德國和蘇聯的道路。希特勒想要使波蘭與德國結成聯盟,對抗蘇聯。然而,德國在外交上的失誤,再加上英國和法國的外交失誤,導致德國入侵了波蘭,發動了第二次世界大戰。

1934年德國與波蘭簽訂了互不侵犯條約。而希特勒的目標是在英國和德國之間達成“諒解”-德國將成為歐洲的主人並在東方(蘇聯西部地區)開闢新的居住空間,英國人會照顧自己的帝國,停止使用歐洲的均勢原則。

希特勒的錯誤是任命約阿希姆·馮·裡本特羅普成為德國駐英國大使和第三任外交部長。他不瞭解外國人,沒有受過歷史教育,過於直率,固執,傲慢,脾氣暴躁。阿希姆希望建立德國、法國、英國、意大利、日本聯盟,一同對抗蘇聯。最後,他失敗了,並說服希特勒說,英國人是主要的敵人,他們會打亂帝國開闢東方居住空間的一切尋找目標的企圖。

在他成為外交大臣時,他的第一個成功就是把意大利帶入了新的軸心條約(日本後來加入)。“條約”是為了嚇唬英國,因為希特勒不得不採取行動:英國、法國正在為戰爭做好經濟準備;希特勒需要一條通往東方居住地之路。希特勒還需要把所有的德國人都團結在一起。由於德國的力量在增長,只要希特勒有耐心,他就能幫助他。不幸的是,更糟的是,他說服希特勒說,英國人是無動於衷的,而且英國現在永遠不會宣戰。

如果沒有波蘭的外交政策,他的外交政策就不會如此災難性。因為德國人認為他們可以保持兩個大國之間的獨立。當奧地利淪陷和佔領後,希特勒決定奪取更多的土地。但是,當希特勒再次提出與波蘭結盟的時候,波蘭已經與英國和法國結盟了。

英國人犯的第一個錯誤是向波蘭提出領土完整的保證(這使他們更加愚蠢和愚蠢)。第二個錯誤是誤判了德國和蘇聯,在波蘭拒絕與德國結盟後,它迫使希特勒與蘇聯結盟。

蘇德互不侵犯條約是為了嚇唬西方的法國英國,以便爭取時間。不幸的是,希特勒確信,與蘇聯結盟將阻止英國參戰。英國仍然採用“力量平衡”的原則(這對他來說是災難性的)。另一方面,英法兩國則認為,在德國或蘇聯入侵的情況下,他們將以某種方式“援助”波蘭。當德國發動進攻時,英國和法國宣戰(這是愚蠢的)。

因此,德國和蘇聯對波蘭的入侵是由各方犯下的致命錯誤造成的。希特勒相信西方的法國英國不會宣戰。他們認為他們將永遠獨立,而不知何故,法國英國要把波蘭從侵略中拯救出來。所有這些都使得第二次歐洲大戰爭成為現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