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段真實的饑荒史,《1942》還原未曾目睹的畫面,馮小剛高分作品

紛紛揚揚的雪花,佛如“冰清玉潔”的棉被蓋住了人們賴以生存的黃土地。乾癟的土地裡夾雜著晃​人眼睛的雪片,使得災民的飢餓感更加的強烈。冬天即將過去,真正意義上的春天溫暖還未到來。

電影《一九四二》為我們還原了1942年中國遭遇的一場自然災害旱災。據史料記載,1941年至1943年河南均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旱災困擾,尤其在1942年間,農民在夏秋兩季因為旱災還有接踵而至的蝗災,導致糧食無所收成。民以食為天,土地就是養育人的母親,我們母親被無情的摧殘,我們只能嗷嗷待哺。

一段真實的饑荒史,《1942》還原未曾目睹的畫面,馮小剛高分作品

生活在衣食無憂年代裡的我們,不曾體會到當年那個殘酷的現實,也就體會不到人在絕境中與命運作鬥爭的困苦。

不能忘懷的是,在那個時候,我們的國家也正在面臨外國勢力的侵略,天災人禍共同侵擾我們賴以生存的家園。當下的我們生活在甜蜜的溫柔鄉里,有的孩子甚至將不喜歡吃的食物隨手一丟,殊不知​一米一粥當來之不易,也許我們丟棄的食物,在當時那個年代可以挽救一個人的性命。

所以,憶苦思甜,只有讓我們真正感觸到苦難對一個活生生的個體進行肉體和精神上的摧殘之後,我們或許才能明白現如今豐富多彩的生活是多麼的來之不易。當然,並不是讓我們在經歷一場傷痛。最根本的出發點就是學會珍惜當下所擁有的一切,不再棄之坦然。

一段真實的饑荒史,《1942》還原未曾目睹的畫面,馮小剛高分作品

我想馮小剛導演之所以以這場真實歷史事件為拍攝背景,其用意一是將當時的社會現象呈現給未曾感受的觀眾,二是想通過這樣一個國家歷史上的傷痛來激烈我們現代的人們為了社會的繁榮富強而要努力奮鬥。

拍攝這樣的紀實題材的人文電影,馮小剛導演善於將社會現實以寫實的電影風格來將人群內心的處境想法與當下環境契合。選擇歷史發生的真實事件轉化為電影藝術形式,在這一方面馮小剛導演是非常有造詣的,片子評分很高,是馮導的代表作之一。

一段真實的饑荒史,《1942》還原未曾目睹的畫面,馮小剛高分作品

除了拍攝《一九四二》,以歷史為背景題材的電影還有《唐山大地震》。顯然這兩部都非常成功,他們之間的共同點就是將未曾親臨事件的人們,以另一種方式達到身臨其境的效果。

電影《一九四二》圍繞地主一家由富到貧為主線。以點到面,從個人的遭遇展現出在這場災難中人與社會之間的矛盾點。人民在天災人禍面前呈現出來的社會百態以及和殘酷的現實所做的抗爭。

一夜之間家境殷厚,不愁溫飽的地主淪為家破人亡的處境。和其他災民湧入逃難大軍之中。可想而知當時的社會環境有多麼的惡劣,大災當頭,人人都可能是一把武器,為了乾癟的肚子,人與人之間相互覬覦,兩季糧食顆粒無收,別說粗茶粗糧,就連道路兩旁的樹木都被災民剝下樹皮。

一段真實的饑荒史,《1942》還原未曾目睹的畫面,馮小剛高分作品

整個逃荒路上,不知一天要倒下多少人。面對殘酷的旱災威脅,人間餓殍滿地。當局領導官員之間各自為了自己的利益為己謀私,不想直面現實,甚至向上隱瞞災情,置​人民於水火。上層社會依然燈紅酒綠歌舞昇平。可笑的是日軍為了早日佔領河南,竟向災民發送救濟糧,這是多麼大的嘲諷啊!

一場災難下來妻離子散哭泣的人們,一面要忍受饑荒帶來的痛苦,一面還要面臨侵略者的摧殘。在這樣的社會現實下,人間的溫情早已被摧枯拉朽般蹂躪。

一段真實的饑荒史,《1942》還原未曾目睹的畫面,馮小剛高分作品

馮小剛導演為了更加展現藝術效果,整部電影的色調均以黑白為主。這樣的色彩處理更加能夠將當時的悲慘情景刻畫的深入人心。從觀影感受上來講,更像是一部紀錄片直抨心靈。

一段真實的饑荒史,《1942》還原未曾目睹的畫面,馮小剛高分作品

本部電影的參演陣容也是十分的強大,張國立攜兒子張默傾情演繹,範偉、李雪健、徐帆老師等眾多老戲骨,向我們展現了感動人心的經典畫面。

一段真實的饑荒史,《1942》還原未曾目睹的畫面,馮小剛高分作品

值得一提的是,張默在這部電影中的表現可謂是令人刮目相看。將一個給地主家做長工的形象展現得淋漓盡致,特別是最後為了孩子的玩具誓死與日本侵略者做抗爭的鏡頭。那種歇斯底里的表現方式,無一不令人為之動容。

整部電影中給觀眾的情感基調一直是無比深沉的。天災人禍面前,人究竟有多大的堅韌。每一個階層的​人民都在做著不同的命運抗爭。到頭來換來的卻是冷冰冰的殘酷現實。在這些苦難面前,人心渙散的局面徹底斷送了人們希冀美好未來的幻想。

一段真實的饑荒史,《1942》還原未曾目睹的畫面,馮小剛高分作品

想到這裡不得不提一提現在我們國家即將戰勝的新冠肺炎,像這樣全球性質的疾病災害侵擾。我們並沒有向病痛所屈服,社會各界都在萬眾一心向疾病宣戰。

小到基層群眾大到社會國家無一不在為戰勝新冠肺炎付出自己的努力。最終我們也迎來了決定性的勝利。

所以回顧電影《1942》,回憶1942年那個舉國悲痛的年代。作為新一代的社會主義建設者,我們心中要始終銘記歷史給我們的教訓。痛定思痛,居安思危。要時刻為祖國偉大復興之路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