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魏韓三家分晉之前,另一個強大家族智族是如何消失在歷史長河中的?

無聊芒果


《史記·晉世家》記載:“出公十七年,知伯與趙、韓、魏共分範、中行地以為邑。”智氏率領韓氏、趙氏、魏氏滅掉了範氏、中行氏,分其地,六卿變四卿。

智氏、趙氏、韓氏、魏氏的做法令晉出公氣憤不已,於是“出公怒,告齊、魯,欲以伐四卿。”令晉出公沒想到的是四卿可不是善茬,“四卿恐,遂反攻出公。出公奔齊,道死。故知伯乃立昭公曾孫驕為晉君,是為哀公。”

此時四卿之中智氏最強,按照這個邏輯,四卿再相互攻伐,最終有可能會僅剩一家獨大,最終佔有晉國。據記載,“忌善知伯,蚤死,故知伯欲盡並晉,未敢,乃立忌子驕為君。當是時,晉國政皆決知伯,晉哀公不得有所制。知伯遂有範、中行地,最強。”

智氏、韓氏、魏氏、趙氏四卿分範氏、中行氏領地之後。智氏一家獨大,智氏以自己實力強大向韓氏、魏氏、趙氏索取土地,僅有趙氏不給。

智氏率領韓氏、魏氏討伐趙氏。智、韓、魏聯合伐趙期間,智伯的驕狂令韓、魏兩家有種“兔死狐悲”的感覺。後來,在趙使張孟談的勸說下,韓、趙、魏聯合滅了智氏,三家分智氏領土。

韓、趙、魏三家滅智氏過程如下:

晉國已經是四卿來把控,但是四卿中的智氏不這麼看。智氏想獨佔晉國,但是他非常清楚自己的實力無法戰勝韓、趙、魏,只能退而求其次,擁立姬驕做了晉君,史稱晉哀公。講到這裡,我們會問姬驕是誰?其實,姬驕就是智伯掌控晉國的一個傀儡。因為姬驕的父親姬忌與智伯一向關係密切。晉哀公當政的時候,晉國的所有政事全部由智伯說了算。智伯也順理成章地利用手中的權力逐步佔有了範氏、中行氏原有的領土,最終成為四卿中實力最強的一家。

智伯成為四卿之首,貪慾之心並沒有得到滿足。據歷史記載,智伯開始找茬,他先向韓康子、魏桓子索取土地,以圖試探他們對智氏的態度。人家本來都不想給他,但是礙於智伯的力量強大,韓康子、魏桓子在家臣的勸說下答應滿足智伯的索地要求。智伯一看,當老大的感覺真是不錯,不費吹灰之力就從韓康子、魏桓子那裡獲得了大片土地。在智伯看來,韓康子、魏桓子已經被智氏的實力折服了,答應獻地就是最好的例證。為了進一步佔有晉國,智伯將目光聚焦在趙襄子身上,他如法炮製也向趙襄子提出了索要土地的要求。令智伯沒想到的是,他在趙襄子這裡碰壁了,趙襄子可不像韓康子、魏桓子那麼好說話,一聽就火了,並且答覆智伯說:“要土地沒有,你想怎麼地,趙家奉陪到底。”此時的智伯實力強大,在晉國儼然就是個老大,他哪裡咽的下這口氣。於是智伯就調集了韓康子、魏桓子的軍隊組成了三家聯軍,去討伐趙襄子。

智伯率領韓康子、魏桓子三家聯軍把趙襄子圍困在晉陽。為了打敗趙襄子,儘快拿下晉陽城,智伯命令引水淹晉陽城。智伯對水淹晉陽城的取得的勝利很是滿意。有一次,智伯帶領韓康子、魏桓子巡視水勢的時候,魏桓子為他駕車,韓康子站在右邊護衛。智伯洋洋得意地說:“看到這幅場景,我算是明白了一個道理,原來水可以讓人亡國啊。”俗話說,說者無心聽者有意。聯軍中的韓康子、魏桓子僅僅是懼怕智伯的實力才答應與他一起討伐趙襄子。看到晉陽城被淹成這個樣子,兩人不約而同地有一種“兔死狐悲”的感覺。

聽到智伯的感慨,魏桓子用胳膊肘碰了一下韓康子,韓康子也踩了一下魏桓子腳,兩人心領神會。正當韓康子、魏桓子擔心將來智伯對他們不利的時候,趙襄子派人前來。於是,韓、趙、魏三家一拍即合,約定共同對付智伯。

到了約定日期,趙襄子趁著夜色派人殺掉了智伯軍隊的守堤官吏,讓大水決口改道到智伯的軍營。智伯的軍隊被大水淹的一塌糊塗,韓、魏兩家軍隊乘機再從兩翼夾擊,趙襄子率士兵從正面迎頭痛擊,最終的結果是智伯的軍隊大敗,智伯身亡,智伯家族也全部被誅滅。趙、韓、魏三家瓜分了智伯的領土,更有甚者趙襄子砍下了智伯的頭,塗上漆,用它來喝酒。

歡迎關注“歷史倪說”,與您一起分享歷史精彩。


歷史倪說


先簡單介紹下智氏如何被滅的,再分析原因

隨著晉獻公時期對公族勢力大肆殺戮,到後期晉國權力主要由趙、魏、韓、智、範、中行六家把持。智氏實力最強,先後聯合趙、魏、韓三家吞併了範式和中行氏兩家。接著智氏將矛頭指向了趙、魏、韓。



(六家勢力圖)



(範式,中行氏被滅後勢力圖)

智伯的手段簡單粗暴,挨個要地,不給就打。

智伯先找到了韓康子,韓康子很糾結,如果不給就會像範式、中行氏一樣被滅;如果給了,有了第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第三次,等於慢性死亡。最後韓康子給了,一來免了頓打,二來看穿了智氏也會向魏、趙要地,且看他兩家怎麼做,反正自己不做出頭鳥

智伯再找了魏宣子,魏宣子的做法跟韓康子一樣,看趙家怎麼處理,畢竟趙、魏、韓三家裡面趙最強,要還手也得他先動手,自己是不會先動手的。

智伯找趙襄子要地被斷然拒絕。智氏打趙,在晉陽(今太原)決戰,魏和韓迫於智氏的淫威被迫與趙開戰。



(晉陽之戰)

智伯軍隊將晉陽團團圍住,在晉水(今汾河)上游築了個低壩,然後開了個渠,把大水引到晉陽城裡,來了個水淹晉陽。



(水淹晉陽)

智伯非常高興,坐著車去巡視,給他趕車的是魏宣子,給他做保鏢的是韓康子,此時智伯忘無所以得來了句經典的話:“今天才知道大水可以滅亡一個國家,而且不光晉水可以淹晉陽,還知道了汾水可以淹安邑,絳水還可以淹平陽”



(狂妄的智伯)

安邑和平陽正是魏和韓的大本營,魏宣子和韓康子聽得一身冷汗。然而事情即將發生轉變,智伯還渾然不知。

水淹晉陽整整三年,趙襄子撐不住了,派了知名論客張孟談去見魏宣子和韓康子,說了些唇亡齒寒的話。本來這兩人就對智伯非常不滿,一拍即合。

就在當晚,魏韓兩家到了智伯部隊駐守的晉水堤壩處,把守兵殺了,然後把水引到智伯的大營裡去了。智伯軍隊亂作一團,趙魏韓三家部隊出來打掃戰場,活捉了智伯,智伯被趙襄子所殺,智氏滅亡。



(智伯被擒)

智氏失敗的原因大致有三點:

1智伯狂妄自大。

兩個例子:

一、在一次酒宴上羞辱了韓康子手下段規。這會兒智伯手下就勸說他了,結果智伯來了句經典的話:

難將有我,我不為難,誰敢興之

發不發難,對誰發難決定權都在我手裡,要是我不發難還有哪個敢發難。

二、就是水淹晉陽的時候當著魏宣子和韓康子的面說了“不光晉水可以淹晉陽,同樣的汾水可以淹安邑,絳水可以淹平陽”

這話就等於說等收拾了趙襄子就來收拾你倆,爾等狗頭權且先寄在脖子上,一會兒再來取

2智伯至死都不相信韓、魏會倒戈。

當魏韓二人見過張孟談之後,智伯的手下發現此二人行為有異報告了智伯,誰知智伯說這兩人絕不可能背叛自己。

為何不會背叛原因有二:

一、這兩人見智伯智伯怕得要死,借他們倆膽都不敢

二、晉陽馬上就可以攻下來了,馬上三家可以分土地了。就跟之前滅範式,中行氏一個道理。斷然沒有倒戈的道理。

3趙襄子智勇雙全

一、趙襄子沒有屈服在智伯的淫威之下,拒絕割讓土地。要是趙魏韓三家沒有一家出頭就只能任由智氏慢慢蠶食侵吞了

二、面對三家圍攻能堅守晉陽達三年之久,又能利用對方勢力之間的矛盾成功說服韓魏給智氏迎頭痛擊。

總之一句話,智伯狂妄自大又盲目自信,碰到的趙襄子恰巧又不是個“軟柿子”


小強扒歷史


智家的消失完全是智瑤太得瑟,原來三家滅趙變成了三家滅智,智瑤的頭還被趙襄子砍下來做成酒具。

尤其是在三家攻趙的時候,智瑤如同樂清順風車事件中滴滴的表現,最終連帶智家被滅

1、智瑤才有餘而德不足

美髯長大則賢,射御足力則賢,伎藝畢給則賢,巧文辨惠則賢,強毅果敢則賢,如是而甚不仁。

這是智氏家族智果對於智瑤的評價,可以看出智瑤此人,不僅高富帥還文武雙全,做事果斷勇敢,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四好學生,但是唯獨一點“不仁”,換句話說就是德行不好。

有才無德其行不遠。智家在智瑤的帶領下,智家到了一個鼎盛,對外敲打敲打齊國,兼併北狄,對內智家實力最強,地盤最大,韓魏趙三家勢弱。

智瑤無論是出於公心還是不懷好意,總之,向韓趙魏三家提了一個建議,四大家族每家都拿出一百里土地和戶口來歸給公家。

韓、魏兩家家主都是老油條不想當這個出頭鳥,就給了,但是趙家趙無恤年輕氣盛果斷拒絕,於是

智伯怒,帥韓、魏之甲以攻趙氏。三家以國人圍而灌之,城不浸者三版,沉灶產蛙,民無叛意。

沉灶產蛙,晉陽城被灌的灶臺泡塌了,青蛙遍地,可見趙家被打的很慘。眼看勝利在即智瑤洋洋得意的禍從口出

“吾乃今知水可以亡人國也”

這個時候對於韓魏兩家的小動作描寫的很到位,魏桓子肘擊韓康子,韓康子腳踩魏桓子。雖然沒有說什麼但是兩人達成一個默契。

因為兩人都城跟前也有大河,絕汾水可以灌魏安邑,絕絳水可以灌韓平陽。

而智瑤這個時候太自得以至於聽不進謀士的建議。智瑤的話說出之後,立馬就有謀士覺察到韓魏兩家的異樣並向智瑤提醒:韓,魏之君必反矣。

“以人之常情而論。我們調集韓、魏兩家的軍隊來圍攻趙家,趙家覆亡,下次災難一定是連及韓、魏兩家了。現在我們約定滅掉趙家後三家分割其地,晉陽城僅差三版就被水淹沒,然而韓康子、魏桓子兩人沒有高興的心情,反倒面有憂色,這不是必反又是什麼?”

結果智瑤不僅沒有提防,反而問韓魏兩君是不是想謀反,這讓我想起了樂清滴滴事件中,滴滴客服說順風車司機說沒有接上人的情況。

2、韓趙魏三家反攻

智瑤這一番話出來之後,韓魏兩家的小動作也多了起來,趙家也派說客張孟談聯絡兩家陳說唇亡齒寒的道理,最終三家決定聯合反攻。

當天夜裡,趙襄子派人殺掉智軍守堤官吏,使大水決口反灌智瑤軍營。智瑤軍隊為救水淹而大亂,韓、魏兩家軍隊乘機從兩翼夾擊,趙襄子率士兵從正面迎頭痛擊,大敗智家軍,殺死智瑤,又將智家族人盡行誅滅。

智果雞賊在智宣子不聽他意見 後就帶領族人提前溜了,保全自己這一支,其餘智家被三家滅族。

三家分智氏之田,趙襄子漆智伯之頭,以為飲器。

妖鬼雜談錄


我們都知道,韓趙魏這三國的君主原本都是晉國的卿大夫,只不過在晉國末期,國君的權力衰弱,給了卿大夫崛起的條件,於是三家分了晉國,戰國的大幕就此拉開。不過當時晉國內實力最強的並不是這三家,而是智族,那麼這個家族是如何消失在歷史長河之中的?

當時晉國實力最強的是智氏,智氏連續七代立身晉國政壇,到智襄子執政時,智氏遠強於韓、趙、魏三卿,成為晉國乃至周王朝最具權勢的大夫家族,不過因一場晉陽之戰,智氏家族就此隕落。當時,越王勾踐崛起,智伯瑤擔任晉國執政後,為了重振晉國霸業,加強晉公的實力,就先做表率將智氏的一個萬戶城邑獻與晉公,韓康子、魏桓子迫於智氏的壓力,也先後獻出了一個萬戶城邑,而趙襄子拒絕向晉公獻地。晉公一看趙襄子不聽話,就讓智伯瑤和韓康子、魏桓子三家聯手圍攻晉陽,並引晉水灌晉陽城。眼看這三家即將取勝,可這趙襄子暗地裡拉攏韓魏兩家,韓魏兩家就反水,轉過來攻打晉伯瑤,晉伯瑤哪裡想到自己的盟友會反水,沒有多加防範,就兵敗而亡了,智氏家族也被滅了族。


晉陽之戰也成為了春秋戰國的分水嶺,智氏家族被滅了以後,韓趙魏三氏在晉國就沒有了對手,沒有人能夠威脅他們的地位了,所以他們就瓜分了晉國的土地,歷史的篇章也就從春秋翻到了戰國時代。


歷史百家爭鳴團隊成員:小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