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时新婚夜,十九岁新娘问新郎年纪,答曰:五十年前二十三


旧时代的科举制度,土子们为了追求功名,整天像虫子似的钻在四书五经里面,不分昼夜,刻苦食淡,舍弃了正常而应该享受的欢乐和幸福。有许许多多都满头白发,仍是单身一人,待功名到手才想娶妻成家的事。这样,就出现了很多老夫少妻的难堪局面。

宋代有个书生叫孙复,因为没有考上进士,羞于见江东父老,转到泰山发奋读书,快五十岁了还是单身一人。当时的宰相李迪知道后,为孙复的精神所感动,执意要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他,而这个书呆子竟然不为所动,他的学生石介等人听说后,专门跑去劝了他好长时间,才搬出泰山做了新郎。

旧时新婚夜,十九岁新娘问新郎年纪,答曰:五十年前二十三


像孙复这类人并不少见,陈峤的婚姻也是如此。陈峤是福建人,字景山,他从小就立志科举成名,发誓不登金榜不谈婚事。可偏偏他的文运不佳,至到六十岁才考中进士,这时才想起议亲之事。乡里乡亲的人帮忙,找了个读书人家的十七岁姑娘,一时成为乡间新闻。新婚这天,陈峤的文友们都来向他道喜。一些爱开玩笑的使用《易经》里的句子"枯杨生姊,老夫得其妻"的典故来取笑他,陈峤听了并不介意,他赋诗道:

彭祖寿高八百岁,太公八十娶新娘。

晚生敢与彭公比,小草萌芽脱乳郎。

旧时新婚夜,十九岁新娘问新郎年纪,答曰:五十年前二十三


此诗大意是,古代的彭祖活了八百多岁,我同他比还是个刚刚吃不到奶的孩子,姜太公也是八十多岁才娶上新娘,如此看来,我陈峤的结婚还算是早的呢!

陈峤此言不谬,与南宋绍兴年间的举子陈修比起来,他六十岁做新郎确是算是"早婚"了。陈修也是在科举道路上屡屡受挫;直到七十岁时才考上进士一甲前三名。在唱名时,宋高宗赵构问他:"陈爱卿年纪几何?"七十三岁,陈修诚惶诚恐地答道:"家有几个孩子?""臣尚未婚娶"。高宗皇帝一听,忽动恻隐之心,当即命一姓施的宫女嫁给了陈修。成亲这天,老树新花,相映成趣。有人作诗说:"新人若问郎年纪,五十年前二十三"。旧时像这样的畸形婚姻,只能成为别人的开心笑料,对于男女双方,何来幸福可言?

其实,七十多岁才结婚的举子何止陈修一人?福建举子韩南,也是七十多岁还在出入考场。一次,皇帝在察看考生时,见他满头白发仍在攻考,就嘱主考官将其另立名册。若今科考不中,可附试。发榜之后,果然韩南又没及第,他便参加了皇帝赐予的"恩科"总算是"考中"进士。

韩南及第之后,恰好有人前来议婚,韩南觉自己年迈新婚,恐遭人议论耻笑,想辞掉婚事。但是,媒人认准了这位新科进士的高门,非要给他说亲不可,并再三追问他年纪,韩南无奈,取出笔墨给媒人写道:

读尽文书一百担,老来方得一青衫。

媒人却问余年纪,四十年前三十三!

旧时新婚夜,十九岁新娘问新郎年纪,答曰:五十年前二十三


按唐代官制,文官中的八品九品袍服为青色,后来历代沿袭多用此制度。在诗中又作为官职卑微的代称。从诗中可以看出,这位被皇帝恩赐的进士,在议亲中已是七十三岁的垂暮老年人了。

在旧时还有个叫詹义的人婚姻也是如此,他也是屡考屡败,又屡败屡考。也是七十三岁那年才得中进士。同榜们知道他是个光棍汉时,给他找个十九岁姑娘。那姑娘并不知詹义年龄多大,拜堂成亲时,才发现丈夫是个白发飘飘的老翁。在新房内,姑娘气愤地质问他多大年龄,詹义尴尬地不好意思回答,他哆哆嗦嗦地取过笔墨,写诗赋道:

诗尽诗书五门担,老来方得一青衫。

新人问我年多少,五十年前二十三!

旧时新婚夜,十九岁新娘问新郎年纪,答曰:五十年前二十三


这个詹义与韩南那首诗基本相同,都是因为自己的经历相同,便顺手拿来自嘲!

成忠臣: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国际易经学会理事,中央文史馆书画院研究员,国家一级美术师。天文地理古今事,略知一二。堪舆龙脉太极图,可解三四。


旧时新婚夜,十九岁新娘问新郎年纪,答曰:五十年前二十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