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漢霸主:劉邦奪權天下,從草根到英雄皇帝

導語:

劉邦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賢能皇帝,他在中國歷史上做出的貢獻是非常突出的,開創漢朝。

在中國兩千年的漫長帝制社會里,皇帝是國家的最高統治者,是專治的象徵與代表,掌握國家的獨立,行政司法等全部大權,決定著國家的命運與臣民的生死榮辱。

楚漢霸主:劉邦奪權天下,從草根到英雄皇帝

黃仁宇曾經總結過:中國皇朝存續,只在“第三代接班人”。來看漢朝:劉邦死後,呂后掌政,中間惠帝在位僅7年,換言之,親政16年的呂后,可視為第二任皇帝。第三任皇帝,漢朝迎來了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好皇帝,加上第四任,開創了文景之治。

一.農民出身的社會背景

劉邦(公元前256或247—前195)本名劉季,是漢太祖高皇帝,劉邦是他稱帝后改的,沛縣豐邑中陽里人(現屬江蘇省徐州市豐縣),字季,也有人說他的原名就是季,號沛公,諡號高皇帝,廟號高祖。出身農家,在兄弟四人中排行第三,性情豁達大度,知人善任。

劉邦外貌隆準,美鬚髯,面呈龍相,左腿上還有72顆黑痣。年少時的劉邦性格豪爽,卻不喜歡讀書,人們都聽過一句名言叫做:“劉項原來不讀書”劉邦比起項羽,文化水平可能更為低下。

楚漢霸主:劉邦奪權天下,從草根到英雄皇帝

不喜農事,只喜歡喝酒。其父太公訓斥為“無賴”,並說他不如哥哥,但劉邦還是我行我素。後來他當了皇帝,尊劉太公為太上皇,未央宮建成的時候,大宴群臣,劉邦雙手捧著玉杯,給太上皇劉太公敬酒,還沒忘了那就話,笑著對大臣們說:“當年太上皇經常說我是個無賴,遊手好閒,不能夠發家致業,不如我二哥。我今天的產業比我二哥如何?”群臣都高呼萬歲,一片歡聲笑語。劉太公也只得跟著笑!

二.從不布衣到皇帝重要舉措

公元前202年,劉邦在垓下徹底打敗了項羽,結束了楚漢相爭的局面,登上皇位。他在洛陽南宮置酒會宴群臣,要群臣談一談"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項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回答說:"陛下慢而侮人,項羽仁而愛人。然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與天下同利也。項羽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戰勝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劉邦不完全同意這種說法,他說:"公知其一,未知其二。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人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劉邦說他善於用人,這是符合實際的。

1.沛縣起兵

(1)在公元前209年,秦末農民起義爆發,陳勝、吳廣率領起義軍攻佔了陳州(今河南淮陽)以後,陳勝建立了“張楚”政權,和秦朝公開對立。這時,縣令也想繼續掌握沛郡政權,蕭何和曹參當時都是縣令手下的主要官吏,他們勸縣令將本縣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來,一來可以增加力量,二來也可以杜絕後患。

楚漢霸主:劉邦奪權天下,從草根到英雄皇帝

(2)據劉邦的資料顯示,這一年已經是公元前209年10月,劉邦已經有48歲了,秦末農民戰爭中還有一支強大的力量,就是原來楚國貴族的後代項籍(即項羽,項羽名籍)和叔父項梁,在吳中(今江蘇的蘇州市)起兵,兵力很快達到了近萬人。

2.劉項合兵

他是一個有著遠大抱負的人。他在位這些年,為穩固當時漢朝的朝局做了很多事情。他快速的把當時已經沒落下去了的經濟給發展了起來,又快速的穩定了各諸王的叛亂。而且還很好的凝聚了中華文化,漢代雍容大度的文化基礎就是劉邦促成的。

(1)立楚懷王后,項梁率軍北上救齊趙,在亢父、東阿大破秦軍,這時齊軍因田間、田都、田角之故,引兵還齊,只有楚軍追擊秦軍,於是項梁下令楚軍分軍,以劉邦、項羽為帥,率楚軍一部攻城陽,劉項二人率軍攻下城陽,屠之。

(2)沛公將曹參大破秦兵,斬殺三川守李由,並俘虜秦侯一人。之後,劉項二人還攻陳留,未下,這時秦將章邯大破項梁於定陶,項梁本人亦戰死,劉項二人大驚,兩人商量後決定放棄陳留,還軍東歸,劉項二人分兵,項羽軍駐彭城西、呂臣軍駐彭城東,而沛公軍駐碭。

楚漢霸主:劉邦奪權天下,從草根到英雄皇帝

(3)第一個攻進秦國的首都咸陽,秦王子嬰向劉邦投降,秦朝滅亡。 被楚霸王項羽封為漢王,統治巴蜀地及漢中一帶,並以蜀地為基地,和項羽展開了長達四年的楚漢之爭。

3.分封漢王

鴻門宴之後,項羽便領兵西進,項籍入咸陽,燒阿房宮、殺秦王子嬰,又分封各路將軍為王,劉邦被封為漢王,領地是巴、蜀和漢中共四十一縣,國都為南鄭(今陝西南鄭),並封秦降將章邯、司馬欣、董翳(意)為雍王、塞王、翟王,領關中地,以扼制劉邦,同時削減劉邦軍隊至三萬人,項羽自己稱為西楚霸王,掌握軍隊最高統帥權。

項羽分封,表面上看去論功行賞,但是實際上卻是對原諸侯勢力進行重新組合,對服從自己的予以分封行賞,並沒有照顧原諸侯在本國的實力與影響,因此從一開始埋下亂源,而且他又拒絕了謀士自王關中的建議,堅決衣錦還鄉。

三.著名戰役——楚漢之爭

當年,他們倆人也曾有過共同的夢想,共同身披戰袍,於戰場中相互扶持九死一生。他們倆人雖然年紀相差懸殊,但是卻有一種相見恨晚之感。所以他們義結金蘭,成為手足。

楚漢霸主:劉邦奪權天下,從草根到英雄皇帝

1. 站前局勢:

(1)漢元年二月,諸侯罷戲下,各回國,劉邦只好忍氣吞聲接受封號,於四月領兵入漢中、並燒燬棧道(用木板架在懸崖上鋪成的道路),表示再也無意出兵,以麻痺項籍,11月,劉邦揮軍東出,拜韓信為大將,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今陝西省寶雞市東),名為義帝發喪,派人聯絡諸侯,公開聲討項籍,拉開了4年楚漢戰爭的序幕。

(2)同時,齊國貴族後裔田榮不滿分封,趕走齊王,殺膠東王,自立為齊王,劉邦乘亂重返關中,擊敗章邯,迫降司馬欣、董翳,並用計欺騙項籍,使其相信自己取得關中後已心滿意足,再也不會東進了,項籍放心去攻打田榮,對西邊沒有加強防範,項羽則最終陷入齊地泥潭無法抽身,這樣給了劉邦絕佳的機會。

2. 雙方僵持:

(1)公元前205年冬,項羽發動反攻,圍困滎陽,形勢十分危急,劉邦用陳平反間計,使項羽懷疑范增,不用其謀,迫使范增怒而歸鄉,劉邦又派紀信裝扮成自己去楚軍詐降,乘機逃出滎陽,項籍加緊圍攻滎陽,並奪取成皋。

(2)劉邦一面命漢軍在鞏縣一帶堅守,阻擊楚軍前進,一面命韓信組建新軍擊齊,派人入楚腹地協助彭越進攻雎陽(今河南商丘南)、外黃等地,再次迫使項羽回救,公元前204年11月,劉邦用計再次收復成皋,斬殺了項羽大將曹咎。

3.戰爭後期:

項籍在擊敗彭越後,尋漢軍主力決戰不成,屯兵廣武(今滎陽北)與劉邦形成對峙,不久,韓信在濰水之戰中殲滅齊楚聯軍,完成對楚側翼的戰略迂迴,又派灌嬰率軍一部直奔彭城,項籍腹背受敵,兵疲糧盡,遂與漢訂盟,以鴻溝為界,中分天下,東歸楚,西歸漢,公元前203年10月,項籍引兵東歸。

楚漢霸主:劉邦奪權天下,從草根到英雄皇帝

劉邦在文有張良,武有韓信,後方有蕭何的輔助下,終於把項羽的軍隊包圍在垓下設下十面埋伏,楚軍退入壁壘堅守,被漢軍重重包圍,楚軍兵疲食盡,韓信命漢軍士卒夜唱楚歌,歌雲:“人心都向楚,天下已屬劉;韓信屯垓下,要斬霸王頭!”。

致使楚軍士卒思鄉厭戰,軍心瓦解,項羽只有率800人突圍至烏江(今安徽省和縣境),這時項羽身邊只剩下28騎了,一亭長願帶項羽逃至江東重振霸業,遭項羽拒絕,項羽帶著28騎大戰漢軍,最後全軍覆沒,項羽不願被俘受辱,於是在烏江自剄而死。

楚漢霸主:劉邦奪權天下,從草根到英雄皇帝

4.登基稱帝

劉邦消滅了項羽後,統一了中國。公元前二·六年乙未歲稱帝於洛陽,建立漢王朝,自此中華帝國在地理上再次統一,為以後的強大建立了基礎,後遷都於長安(今西安市)在位十二年。

楚漢戰爭是我國曆史上影響最為重大的戰爭之一。

關於這場戰爭勝負的原因,史學界比較流行的觀點有用人說、劉邦項羽性格素質說和地理因素說。但究其深層次的原因,則在於兩大集團對於當時社會各階層利益訴求的回應。

項羽在主持分封時損害了舊貴族和豪傑出身的義軍領袖利益,導致他們起兵反叛。又不能分利與士,失去士階層的支持。他完全忽略底層民眾的利益訴求使他喪失民心,無法建立鞏固的根據地。最終陷入各種勢力的聯合剿殺,兵敗而亡。

而劉邦則相反,他不僅"饒人爵邑",與士同利,贏得士階層的支持;又順應民意,廢除秦之酷法苛政,並把秦之苑囿園池與關中民耕種,與民同利,贏得關中民心,有關中作根據地,這是其取勝的根本原因。

楚漢霸主:劉邦奪權天下,從草根到英雄皇帝

四.結語:

劉邦這個人是歷史上非常優秀的政治家,軍事家和指揮家。當時的社會,正處在於秦暴之下。百姓在秦朝的統治下,民不聊生,非常痛苦。項羽和劉邦同是在反秦鬥爭形勢下崛起的義軍領導人,考察項劉的全部歷史,考察他們的才智、品格及其反秦鬥爭的歷史作用,我們認為對項劉應予高度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