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30 開國第一侯蕭何:我的這一生

劉邦手下有很多大臣,這些開國功臣,有的是六國舊部,有的是以前在一起鬧革命的窮哥們,還有的曾是劉邦早年的上司。劉邦殺韓信、屠彭越、斬英布,連那個足智多謀的張良也退避三舍,居然裝神弄鬼,搞起了隱居。倒是有一個安安穩穩地做起了大漢丞相,此人就是蕭何。

蕭何這個人早年是劉邦的上司,秦始皇三十五年,亭長劉邦去首都咸陽服徭役一年。按照慣例,大家都以銅錢三百封一紅包贈送,劉邦打開蕭何的紅包,裡面卻整整齊齊地裝了五百銅錢。這件事,劉邦終身未曾忘卻,後來打下天下論功行賞時,他特別為蕭何增加二千戶的封邑,明言就是為了報答這二百錢,頗有些點滴之恩,當湧泉相報的俠風。

開國第一侯蕭何:我的這一生

蕭何本是秦末沛縣人,年輕時任沛縣功曹,這是負責縣裡某項事務的主要吏員。他平時勤奮好學,思想機敏,對歷代律令頗有研究。他性格隨和,很善於識人,結交了許多好朋友。其中泗水亭長劉邦,捕役樊噲,書吏曹參,劊子手夏侯嬰,還有吹鼓手周勃,由於他們年齡相近,性格相同,不久便成了莫逆之交。

尤其是對劉邦,感情更不一般。他見劉邦器宇軒昂,風骨不凡,談吐也有別於眾人,是位大貴之相,所以對他格外佩服,並曾多次利用職權暗中袒護他。

秦二世元年(公元前209年)七月,陳勝、吳廣在大澤鄉揭竿而起,舉起了反秦的大旗,各地豪傑雲集響應,天下大亂。此時的蕭何仍在沛縣當功曹,他和曹參、樊噲、夏侯嬰、周勃等人時常聚會,密切注視著局勢的發展,並暗中與放走犯人逃亡在芒碭山中的劉邦保持著聯繫。

蕭何所在的沛縣與蘄州相近,沛縣縣令眼看烽火遍地,深怕丟了腦袋。於是找來蕭何、曹參等人,秘商起兵之事。蕭何建議道:“你是秦朝官吏,沛縣百姓恐難聽你的話,欲圖大事,非把逃亡的豪傑請回來不可。如此一來,沛縣自可安如泰山了。”縣令聽罷,覺得有理。蕭何就保舉劉邦,請縣令赦罪錄用。縣令最初覺得有些為難,其後轉念一想,天下大亂,劉邦雖然有罪在身,只要他肯誠心助我,倒是合適人選。於是,縣令便派劉邦的妻妹呂耍之夫樊噲去芒碭山找回劉邦,共同起義。

劉邦欣然應允,立即率眾奔沛縣而來。不料,縣令見劉邦人多勢眾,擔心自己操縱不了這隻隊伍,又反悔了,將劉邦拒之城外,並將蕭何等人抓了起來,押人監內。劉邦兵臨城下,見城門緊閉,便知城中有變。於是,下令將城池團團圍住,準備攻城。正在這時,蕭何、曹參越城逃到劉邦處,劉邦大喜。

三人商議一番後,劉邦在帛上寫了一封告沛縣父老書,用箭射人城內。書中說:“天下百姓共同忍受秦苛政之苦已經很久了,如今父老兄弟們卻在為縣令守城。天下諸侯並起,馬上就要攻破沛縣城池了。如果沛城的百姓現在起來誅殺縣令,響應諸侯,則家室能得以保全。否則,父子都將白白地慘遭殺戮。”沛縣百姓看了劉邦的信,就聚集起來攻入縣衙,殺了縣令,打開城門迎接劉邦。

劉邦攻破沛縣縣城後,召集沛城父老共商大計。大家都推舉劉邦為縣令,背秦自立。劉邦卻推辭道:“現今天下紛擾,諸侯並起,沛令一席自應選擇全縣最有聲望之人。我並非自愛,實因德薄能鮮,誤己事小,倘若誤了全城父老,那就百死莫贖,還是快快另選賢能,以圖大事吧。”眾人見劉邦出言謙遜,更加悅服。於是眾人堅請劉邦擔任沛令。劉邦仍是再三推讓不就,蕭何苦勸也無濟無事。

於是蕭何便說用抓鬮的方式來決定。

劉邦只得對天行禮之後,拈出一鬮,當眾展開一看,上面恰好寫著自己的名字,看一眼蕭何,又要推辭。蕭何見狀,忙走上前去,一把將盤中剩餘的紙鬮抓起,放人口中嚼碎,然後高聲說道;“天意所歸,還有何說。”眾人聽了,歡聲雷動。劉邦無奈,只好應諾。於是,他們便在縣衙大堂舉行了儀式,誓師起事,並按楚國舊制,稱劉邦為“沛公”。

事後,劉邦才知道原來蕭何所寫的10個紙鬮全是劉邦的名字,深知蕭何真心擁戴自己,內心十分感激。

深謀遠慮 收存典籍

秦二世二年(公元前208年)九月,項梁叔侄殺了會稽郡守殷通,舉起義旗。不久,便召集了20餘萬兵馬,擁立楚王第12皇孫13歲的熊心為王,並與劉邦所部會於薛城。眾將約定:項羽北向救趙,解鉅鹿之圍後,從北路向西攻秦,劉邦從南路西進向關中進發。兩路人馬在擊敗秦軍後,誰先入秦都咸陽,誰當關中王。

公元前206年十月,劉邦率大軍兵臨咸陽城。秦王子嬰設計殺了奸相趙高,獻出玉璽,向劉邦投降。於是,起義大軍浩浩蕩蕩開進咸陽城。將士們見秦都宮殿巍峨,街市繁華,頓時忘乎所以,紛紛乘亂搶掠金銀財物,連沛公也忍不住,趁著空閒,跑到秦宮去東張西望。他看見華麗的宮室,古怪的擺設,成堆的金銀珠寶,獵狗駿馬,珍奇玩物,還有一群群的美女,不覺眼花繚亂,飄飄然起來,甚至貪戀秦宮的富貴而不忍離開。

開國第一侯蕭何:我的這一生

他神魂顛倒地擁著美女走進胡亥的寢宮,往龍床上一躺,便進入了溫柔鄉。突然,大將樊噲破門而入,大聲說道:“沛公想取天下,還是想當富家翁?這些奢華之物,正是秦亡的禍根。切勿迷戀於此!”

與此同時,張良等人也來陳述利害,劉邦這才幡然自悟當下命兵士查封皇宮府庫,然後率眾將士返回灞上。惟獨蕭何,進入咸陽後,一不貪戀金銀財物,二不迷戀美女,卻急如星火地趕往秦丞相御史府,並派士兵迅速包圍丞相御史府不準任何人出入。然後讓忠實可靠的人將秦朝有關國家戶籍、地形、法令等圖書檔案一一進行清查,分門別類,登記造冊,統統收藏起來,留待日後查用。

對此,全軍上下無不佩服,劉邦在慚愧之餘,說:“蕭何確是異才,不枉我提拔他一場。”蕭何收藏的這些秦朝的律令圖書檔案,使劉邦對天下的關塞險要、戶口多寡、強弱形勢、風俗民情等等於如指掌,為制定正確的方針政策和律令制度找到了可靠的根據,對日後西漢政權的建立和鞏固,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功不可沒。這也足見蕭何的深謀遠慮。

慧眼識才 力薦韓信

韓信原是項羽的部下,他有勇有謀,是天下無雙的軍事家。但在項羽手下卻得不到重用,於是就投到劉邦麾下。起初,劉邦讓他當了一個管理糧草的小官,韓信大失所望。一次偶然的機會,蕭何結識了韓信。

在接觸過程中,蕭丞相發現韓信有膽有識,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於是多次向劉邦推薦,但並沒有引起劉邦的重視。

韓信見久在漢營仍不受重用,一氣之下離開了漢營。蕭何得知後,馬上放下尚沒處理完的緊急公務,親自策馬追趕韓信,連個招呼也來不及向劉邦打。劉邦正為軍中開小差的人日益增多而焦急,忽然有軍吏來報告說:“蕭丞相也跑了。”

劉邦一聽大驚失色,說:“這還了得!我正要與他商議軍中大事,怎麼他也逃走了!”當下派人去找蕭何。一連兩天也不見蕭何的影子,急得劉邦坐立不安。再說蕭何為追韓信,不辭辛苦,一路問,一路追,直到天黑了,還沒追著韓信。

開國第一侯蕭何:我的這一生

正想下馬休息一下,忽然遠遠望見有個人牽著馬在河邊徘徊。蕭何頓時抖擻精神,快馬加鞭,大聲喊著:“韓將軍!韓將軍!“策馬趕到河邊,氣喘吁吁地下了馬,氣呼呼地說:“韓將軍,咱們總算一見如故,夠得上是朋友。你怎麼不說一聲,就這麼走了?”

韓信仍不吭聲。

蕭何又說了一大堆勸他回去的話。這時候,滕公夏侯嬰也策馬趕到;兩個人苦苦地相求非要韓信回去不可。他們說:“要是大王再不聽我們的勸告,那我們三個人一起走,好不好了”韓信只好跟著他們回去。到了第三天,三人才回到南鄭。

蕭何去見劉邦,劉邦見到蕭何又驚又怒,說道:“你為什麼也想逃跑?”蕭何說:“我不敢逃跑,我是去追逃跑的人去了。”劉邦問他:“你追的是誰?”蕭何答道:“韓信。”劉邦聽後,很不以為然地說:“逃走的將軍有十多個了,也沒聽說你去追過誰,怎麼偏要去迫韓信?這明明是在騙我!”

蕭何說:“那些將軍都容易得到,可韓信卻是當今數一數二的傑出人才,跑了就再也沒有第二個了。大王如果只想當個漢中王,沒有韓信也就算了;如果要準備打天下,那就非用韓信不可。您到底準備怎麼樣?”劉邦說:“我當然想打出去,怎麼能老困悶在這裡呢?“蕭何說:“大王若決定出漢中,能重用韓信,他自然會留下;如果不重用他,他終究會離開的。”“那麼,”劉邦下決心說:“就依著丞相,讓他做個將軍,怎麼樣?”蕭何說:“叫他做將軍,他還得走。”“那拜他為大將軍怎麼樣?”蕭何說:“很好。”

劉邦當時就讓蕭何去召韓信來,馬上就拜他為大將軍。蕭何直率地說:“大王平時太不注重禮儀了。拜大將軍是件大事,不是小孩子鬧著玩兒似的叫他來就來。大王真要拜韓信為大將軍,先得命人造起一座拜將臺,選個好日子,大王還得沐浴更衣,親自戒齋,然後隆重地舉行拜將儀式。這樣,才能讓全體將士都能聽從大將軍的指揮,就像聽從大王的指揮一樣。”

劉邦說:“好吧,我都聽你的,請你去辦吧。”這就是“蕭何月下追韓信”這一歷史故事的由來。

幾天以後,蕭何命人已築好了拜將壇。漢王劉邦擇了吉日,帶領文武百官,來至壇前,緩步拾級而上。只見壇前懸著大旗,迎風招展,四面列著戈矛,肅靜無譁。一輪紅日光照將壇,真是旌旗耀武,甲杖生威。丞相蕭何已將符印斧鉞,呈與漢王劉邦。壇下一班金盔鐵甲的將官,都翹首佇望,不知這顆斗大的金印,究竟屬於何人。

開國第一侯蕭何:我的這一生

只見蕭何代宣王命,高聲喊道:“謹請大將軍登壇行禮!”當下陡然閃出一人,從容步上將壇。大家定睛一看,原來是韓信,頓時一片譁然。這也難怪,一個軍中不出名的小吏,如今一下子拜為大將軍,怎不令眾人議論紛紛。眾人見漢王劉邦;丞相蕭何卻是那麼畢恭畢敬,越發感到莫名其妙。

後來,韓信果然沒有令劉邦失望,沒有辜負蕭何的良苦用心。在楚漢戰爭中,韓信率漢軍渡陳倉,戰滎陽,破魏平趙,收燕伐齊,連戰連勝,在垓下設十面埋伏,一舉將項羽全軍殲滅,為劉邦平定了天下。很顯然,在楚漢戰爭中,韓信軍事才能的充分發揮和運用,乃至漢王劉邦能夠最終奪取天下,從一定程度上說,同蕭何的慧眼識才,傾力薦賢是密不可分的。

坐鎮關中 保障軍餉

由於幾經戰事,關中已是滿目瘡痍,殘破不堪,秦都咸陽被項羽放火燒了3個月,已成一。片瓦礫。蕭何留守關中後,馬上安撫百姓,恢復生產,全力收拾關中的殘破局面。他一方面重新建立已經散亂的統治秩序,另一方面對百姓施以恩惠,以定民心。

他不僅頒佈實施新法,重新建立漢的統治秩序和統治機構,修建宮廷、縣城等等。另外又開放了原來秦朝的皇家苑囿園地,讓百姓耕種,賜給百姓爵位,減免租稅等等。他還讓百姓自行推舉年齡在50歲以上、有德行、能做表率的人,任命他們為“三老”,每鄉一人;再選各鄉里的三老為縣三老,輔佐縣令,教化民眾,同時免去他們的徭役,並在每年的年末賜給他們酒肉。

這樣,由於蕭何辦事精明,施政有方,頒佈利民法令,農業生產迅速得到恢復,建立了穩固的後方,保障了前線的需要。

劉邦幾次戰役,棄軍逃跑,當時蕭何若稍有二心,便可置劉邦於死地。可蕭何每次都徵發關中兵,補足漢軍缺額,劉邦也因此得以重新振作,多次轉危為安。公元前203年,項羽也由於連年戰爭,陷入了兵盡糧絕的困境。而劉邦的部隊,卻由於蕭何坐鎮關中,不斷地向前方輸送糧食和兵力,形成了兵強糧多的好形勢。後來,劉邦越戰越強,終於逼得項羽兵敗垓下,自刎烏江。

開國首功 位列三傑

消滅項羽、平定楚地後,諸侯聯名上《勸進表》給劉邦,推舉他為皇帝。公元前202年二月初三,眾諸侯及太尉長安侯盧綰等300多人,恭聽了劉邦即帝位的詔書。劉邦稱帝后,在洛陽南宮大宴群臣。席間,觥籌交錯,君臣共飲。

劉邦顯得特別高興,他說:“你們都說實話,我為什麼能夠奪取天下?項羽又為什麼會失去天下?”群臣眾說法不一。

劉邦最後說:“你們只知其一,不知其二。運籌於帷幄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我不如子房(張良);鎮國家、撫百姓、供軍需、給糧餉,我不如蕭何;指揮百萬大軍,戰必勝,攻必克,我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人中豪傑,我能用他們,所以能得天下。項羽只有一個范增還不能重用,因此最後敗在我的手中。”

不難看出,劉邦認為張良、蕭何、韓信是他最得力的功臣,這三人亦被稱為“漢初三傑。”

其後,劉邦論功行賞。定蕭何為首功,封他為酆侯,食邑最多。許多功臣心裡憤憤不平,私下裡議論不休。他們說自己跟隨劉邦輾轉南北,身經百戰,而蕭何只不過坐在家裡發發議論,做做文字工作而已,毫無戰功,為什麼他的食邑反而比我們多呢?

劉邦聞知此事後,就對他們說:“你們知道獵人嗎?打獵的時候,追殺野獸的是獵狗,而指示行蹤,放狗追獸的是人。如今諸位只是能獵獲野獸,相當於獵狗的功勞。至於蕭何,他能放出獵狗,指示追逐目標,那相當於獵人的功勞。況且你們只是一個人追隨我,多的也不過帶兩三個家裡人,而蕭何卻是全族好幾十人跟隨我,這些功勞怎麼能抹殺呢?”眾人聽罷,都無言以答。

開國第一侯蕭何:我的這一生

諸侯分封完畢,接著是排位次。

群臣都說:“平陽侯曹參跟隨陛下南征北戰,身受70餘處戰傷,攻城掠地,功勞最多,應排第一。”劉邦已經壓過大家一次,重封了蕭何,對排位次的事就不好再說什麼,不過他心裡仍然認為蕭何應該排在第一位。

這時,關內侯鄂君說:“在楚漢戰爭中,陛下有好幾次都是全軍潰敗,隻身逃脫,全靠蕭何從關中派出軍隊來補充。有時,就是沒有陛下的命令,蕭何一次也派遣幾萬人,正好補充了陛下的急需。不僅是士兵,就是軍糧也全靠蕭何轉漕關中,才保證了供應。這些都是創立漢家天下流傳後世的大功勞,怎麼能把像曹參等人只是一時的戰功列在萬世之功的前面呢!依臣之見,蕭何應排第一,曹參第二。”

鄂君的這番議論,正中劉邦下懷,於是順水推舟,把蕭何排為第一,准許他穿鞋帶劍上殿,並封了蕭何的父子兄弟10多人。這樣,蕭何位列眾卿之首,被稱為“開國第一侯。”

成也蕭何 敗也蕭何

公元前202年二月,劉邦做了皇帝以後,為了鞏固新興的西漢政權,便開始了逐一地翦滅異姓王的鬥爭。他見韓信功高望重,且握有兵權,便首先從他身上下手。

公元前197年,陽夏侯陳稀舉兵謀反,自立為王。劉邦親率大軍前去征討。當時韓信推說自己有病,沒有隨同前往。

誰知,韓信手下的人上書告發,說陳稀造反是韓信的主意,韓信與陳稀秘密約定,裡應外合,由韓信做內應,準備在一天夜裡,假傳聖旨,釋放囚在牢裡的所有奴隸和犯人,幹掉呂后和皇太子劉盈,然後共取天下。呂后一聽事關重大,便急忙秘密召見丞相蕭何,商量對策。二人商定對策後,由蕭何去執行。

蕭何回到家中,心中百感交集,依計派出一名心腹,打扮成軍人模樣,偷偷繞到北邊轉了一圈,回來故意稱是皇上派來報信的,說陳稀已全軍覆沒,皇上就要凱旋迴朝。眾臣聽到捷報,都來宮中賀喜,只有韓信稱病不出。

第二天,蕭何就派人請韓信到相府赴宴,誰知韓信自稱有病,婉言謝絕了。於是,蕭何便親自來到韓信府上,以探病為由,直接進入韓信的內室。韓信見蕭何已經來了,再也無法推託,只得與蕭何寒暄一番。蕭何說:“我和你向來是好朋友,請你去赴宴,是有話對你說。”韓信忙問有什麼話。

蕭何說:“這幾天皇上從趙地發來捷報,說征討大軍大獲全勝,陳稀已經逃至匈奴。你稱有病不上朝,已經引起人們的懷疑了。所以我來;勸你同我一起進宮,向呂后道賀,消除人們的懷疑。”蕭何說的很有道理,不由韓信不信。何況蕭何是他原保之人,更是深信不疑,便跟著蕭何來到長樂殿向呂后道賀。豈不知宮裡早已埋伏著刀斧手,呂后一見韓信中計。喝令刀斧手將韓信綁翻在地。

韓信見事不妙,急忙呼叫:“蕭丞相快來救我!”哪知蕭何早已避開,哪裡還呼喊得應?呂后坐在長樂殿上,盡數了韓信如何與陳稀暗約謀反,如何欲害她和太子等罪,也不容韓信申辯,便令刀斧手把他拖到殿旁鍾室中殺死。隨後,呂后又下令將韓信的父、母、妻三族一古腦捕殺淨盡。

蕭何輔助呂后,誅殺韓信,很符合漢帝“固根基”的方略,是為劉邦除去了一塊心病。劉邦對蕭何更加恩寵,加封五千戶。這就是後來人們常說的“成也蕭何,敗也蕭何”一語的由來。

自汙名節 以釋君疑

蕭何計誅韓信後,劉邦對他更加恩寵,除對蕭何加封外,還派了一名都尉率500名兵土作相國的護衛,真是封邑進爵,聖眷日隆。眾賓客紛紛道賀,喜氣盈庭。蕭何也非常高興。這天,蕭何在府中擺酒席慶賀,喜氣洋洋。

突然有一個名叫召平的門客,卻身著素衣白履,昂然進來弔喪。蕭何見狀大怒道:“你喝醉了嗎?”

這位名叫召平的人,原是秦朝的東陵侯。秦亡後隱居郭外家中種瓜,味極甘美,時人故號東陵瓜。蕭何入關,聞知賢名,招至幕下,每有行事,便找他計議,獲益非淺。

今天,他見蕭何仍來領會他的意思,便說:“公勿喜樂,從此後患無窮矣!”蕭何不解,問道:“我進位丞相,寵眷逾分,且我遇事小心謹慎,未敢稍有疏虞,君何出此言?”召平說道:“主上南征北伐,親冒矢石。而公安居都中,不與戰陣,反得加封食邑,我揣度主上之意,恐在疑公。公不見淮陰侯韓信的下場嗎?”

蕭何一聽,恍然大悟,猛然驚出一身冷汗。第二天早晨,蕭何便急匆匆入朝面聖,力辭封邑,並拿出許多家財,撥人國庫,移作軍需。漢帝劉邦果然十分高興,獎勵有加。

同年秋天,英布謀反,劉邦親自率兵征討。他身在前方,每次蕭何派人輸送軍糧到前方時,劉邦都要問:“蕭相國在長安做什麼?”使者回答,蕭相國愛民如子,除辦軍需以外,無非是做些安撫、體恤百姓的事。

劉邦聽後,總是默不作聲。來使回報蕭何,蕭何亦未識漢帝何意。

一日,蕭何偶爾問及門客,一門客說:“公不久要滿門抄斬了。”蕭何大駭,忙問其故。

那門客接著說:“公位到百官之首,還有什麼職位可以再封給你呢?況且您一人關就深得百姓的愛戴,到現在已經十多年了,百姓都擁護您,您還再想盡方法為民辦事,以此安撫百姓。現在皇上所以幾次問您的起居動向,就是害怕您藉助關中的民望有什麼不軌行動啊!試想,一旦您乘虛號召,閉關自守,豈非將皇上置於進不能戰,退無可歸的境地?如今您何不賤價強買民間田宅,故意讓百姓罵您、怨恨您,製造些壞名聲,這樣皇上一看您也不得民心了,才會對您放心。”

蕭何長嘆一聲,說:“我怎麼能去剝削百姓,做貪官汙吏呢!”門客說:“您真是對別人明白,對自己糊塗啊!”

蕭何何嘗不明白,對於一般的小官吏,漢帝並不怕他們有野心。所以一有貪贓枉法行為,必遭嚴懲。對於自己這樣的大臣,漢帝主要是防止他們有野心,對於貪贓枉法那些小事,反不足輕重了。為了釋去主上的疑忌,保全自己,蕭何不得已違心地做些侵奪民間財物的壞事來自汙名節。不久,蕭何的所作所為就被人密報給了劉邦。果然,劉邦聽後,像沒有發生什麼事一樣,並不查問。

當劉邦從前線凱旋歸來時,百姓攔路上書,控告蕭相國強奪、賤買民間田宅,價值數千萬。劉邦回到長安後,蕭何去見他時,劉邦笑著把百姓的上書交給蕭何,意味深長地說:“你身為相國,竟然也和百姓爭利!你就是這樣“利民”啊?你自己向百姓謝罪去吧!”劉邦表面上讓蕭何向百姓認錯,補償田價,可內心裡卻暗自高興,對蕭何的懷疑也逐漸消失。

開國第一侯蕭何:我的這一生

鞠躬盡瘁 死而後已

漢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日,漢高祖劉邦病逝於長樂宮,享年62歲。同年,太子劉盈即位,是為惠帝。蕭何繼任丞相。

不過這時,蕭何年事已高。這期間,蕭何在“約法三章”的基礎上,參照秦法,摘取其中合乎當時社會情況的內容,制定了律法共九章。這是漢朝製作律令的開端。蕭何制定的漢律九章,刪除了秦法的苛繁、嚴酷,使法令更為明簡。

公元前193年,年邁的相國蕭何,由於常年為漢室操勞,終於臥病不起。病危之際,漢惠帝親自前往探望,並趁機詢問:“丞相百年之後,誰可代之?”接著惠帝又問:“曹參如何?”蕭何聽了,竟掙扎起病體,向惠帝叩頭,道:“陛下能得到曹參為相,我蕭何即使死了,也沒有什麼遺恨了!”

蕭何死後,曹參繼任丞相,一切公務悉照舊章,照例而行,清靜治民。

就這樣,曹參位相3年,極力主張清靜無為不擾民,遵照.蕭何制定好的法規治理國家,使西漢政治穩定、經濟發展,人民生活日漸提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