寇可往,我亦可往——中原王朝血性反擊遊牧部落

千百年來草原上的遊牧部落常常組團南下搶掠中原,而中原王朝苦於遊牧部落的騎兵的優勢,在很長時間裡只能被動防守。

但這不代表中原王朝只會防守,而不會進攻,歷史上但凡事有血性有志向的帝王,絕不會坐以待斃,總會找到合適的機會進行反擊,甚至主動出擊深入草原。

寇可往,我亦可往——中原王朝血性反擊遊牧部落

和親之恥

匈奴傳說是夏王朝後裔流落到草原上,伴隨著中原秦漢的統一,匈奴也一步步成為草原霸主。

公元前202年,長達四年的楚漢爭霸以項羽自刎於烏江結束,劉邦在定陶正式稱帝建立大漢王朝,曾經被秦朝大將蒙恬擊敗的匈奴也捲土重來。

接到匈奴入侵的報告,劉邦過於高估自己的軍事水平決定親征,被匈奴示弱引誘包圍於白登城,劉邦這才意識到匈奴已經不是隻知道搶劫、破壞,好在劉邦身邊還帶著陳平,通過賄賂匈奴王妃漢軍才得以突出重圍。

打不過只能議和,劉邦迫不得已將宮女封為公主,以陪嫁的名義交出大量錢財換取和平,不情願也沒辦法,漢朝剛剛結束戰亂,民生凋敝,諸侯王又虎視眈眈,此後和親成為國策,可匈奴並沒有因此放棄南下,只是減少次數而已。

和親是漢朝的國恥,從惠帝、文帝、景帝到武帝,隨著漢朝國力提升,武帝採用推恩令基本解決諸侯王問題,實行馬政,組建出一支可與匈奴抗衡的騎兵,匈奴屢屢背信棄義襲擊邊境,國內反擊匈奴呼聲日漸高漲,反擊匈奴萬事俱備,只欠東風。

公元前133年,雁門郡人聶壹上書建議:在馬邑伏擊匈奴。經過商議,武帝力排眾議決定同意由派人引誘匈奴入侵馬邑,在周邊佈置軍隊伏擊,史稱“馬邑之謀”。

百密一疏,馬邑之謀雖然失敗了,但向匈奴宣告了漢朝反擊的決心。

寇可往,我亦可往——中原王朝血性反擊遊牧部落

霍去病——封狼居胥

衛青、霍去病是漢朝反擊匈奴入侵最得力的戰將,尤以霍去病的成就和戰績最為卓著。

霍去病是私生子出身,好在有個好舅舅——漢大將軍衛青,霍去病也因為衛青的關係,受到武帝的欣賞。

漢元朔六年(前123年),年僅十七歲的霍去病被任命為驃姚校尉,跟隨衛青出擊匈奴,以八百輕騎兵追擊數百里,殲滅和俘虜貴匈奴族上千人,積功獲封冠軍候。

漢元狩二年(前121年),十九歲的霍去病成為漢朝高級的軍官之一——驃騎大將軍,兩次出擊匈奴,殲敵近萬人,俘虜匈奴貴族百人,收降匈奴渾邪王、休屠王。這場被稱為“河西之戰”的勝利從此讓匈奴為之悲歌:失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蓄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婦無顏色。

漢元狩四年(前119年),武帝發動漠北決戰,時年21歲的霍去病領兵五萬深入草原腹地,採用就食於敵,擊敗匈奴左賢王,取得殲敵七萬多人的大勝,乘勝追擊至匈奴聖地——狼居胥山,並代表武帝舉行祭天儀式。

經此一戰,匈奴遠遁,漠南再無王庭,同時霍去病封狼居胥也成為中原王朝武將最高追求。

或許是天妒英才,元狩六年(117年)漢朝最傑出的青年將領霍去病英年早逝,反擊匈奴不得不暫停,匈奴也得以苟延殘喘。

寇可往,我亦可往——中原王朝血性反擊遊牧部落

竇憲——燕然勒功

雖然武帝時期沒能解決匈奴,但匈奴卻是一蹶不振,最終分裂成南北兩部分,其中南匈奴選擇依附漢朝生存,北匈奴繼續與漢朝為敵。

竇憲字伯度,漢建初三年(78年)因其妹被立為皇后,竇氏一門寵貴曰盛,蠻橫貪汙,竇憲狂到竟派人刺殺竇太后寵臣劉暢,並嫁禍給蔡倫,看在同是竇氏的份上,被發現後竇憲沒有被判刑。

這時,歸順的南匈奴向漢朝求援抵抗北匈奴進攻,竇憲為免罪主動請求戴罪立功。

竇憲以漢車騎將軍的身份聯合南匈奴共同出兵,曾經隸屬匈奴的奴隸部落丁零、烏丸、鮮卑等趁機落井下石。

與北單于戰於稽落山,大破之,虜眾崩潰,單于遁走,追擊諸部,遂臨私渠比鞮海。斬名王已下萬三千級,獲生口馬牛羊橐駝百餘萬頭。於是溫犢須、日逐、溫吾、夫渠王柳鞮等八十一部率眾降者,前後二十餘萬人。憲、秉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餘里,刻石勒功,紀漢威德,

北匈奴戰敗後投降漢朝,也有部分繼續西逃進入歐洲,作為平定北匈奴功臣的竇憲,卻權傾朝野,愈加恣意妄為,和帝永元四年(92年),竇憲被控謀反,竇氏一門高官遭到罷黜,永元十年(98年)被逼自盡。

竇憲的結局是咎由自取。選擇歸順漢朝的南匈奴繼續存在,晉朝時期一度以漢朝外甥的身份禍亂中原。

寇可往,我亦可往——中原王朝血性反擊遊牧部落

反擊匈奴始於馬邑之謀,終於漠北決戰,歷時四十四年,武帝在晚年反思這種不計代價,不計後果的反擊戰,首開下達罪己詔先河,霍去病、竇憲或在性格、人品上有缺陷,卻不妨礙為漢朝做出的功績,終武帝一生不能平定匈奴,也是千軍易得一將難求,漢朝缺乏的是像霍去病一樣的戰將。

雖然霍去病的戰績是在漢朝國家實力支持下,能有幾個人敢像霍去病勇猛善戰?寇可往,我亦可往,正式向遊牧部落宣告中原王朝不是任人宰割的羔羊,王朝的名字成為這片土地上的民族永遠的名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