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成五胡十六國動亂的幾點原因

五胡十六國是中國歷史上一段大分裂的時期,所謂十六國就是指“五涼、四燕、三秦、二趙、一成一夏”。具體是五涼:前涼、後涼、南涼、西涼、北涼。四燕:前燕、後燕、南燕、北燕。三秦:前秦、後秦、西秦。二趙:前趙、後趙。一成一夏:成漢、胡夏。

  五胡十六國是一段大動亂的時期,五胡內遷,漢人南移,對於漢人來說也是一段悲慘的歷史。要說為什麼會出現十六國這樣的大動亂時期呢?這話說來話長,咱們從頭說。

  八王之亂

  中國自從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就實行中央集權制度,地方實行郡縣制。郡縣制度是主流同時還並行分封制度,分封制度形成於西周,周武王建立西周後分封宗室功臣,諸侯在其封國內享有世襲統治權,可以說是割據一方的封閉王國。秦始皇后廢除分封制度,行郡縣制。秦末天下大亂,楚漢相爭,劉邦建立大漢王朝,劉邦立國初期也是大封功臣分封眾多的異姓王,後感覺異姓王威脅中央王朝用各種手段誅殺了大批的異姓王,同時分封眾多劉氏宗親王。這些宗親王也是很嚴重的威脅到了中央王朝,文景二帝也是大力削弱諸侯王,終於在漢景帝的時候爆發了七國之亂,七國之亂雖然被很快鎮壓下去了,但是諸侯王的問題也是很嚴重的威脅到了中央王朝。

  到漢武帝的時候對於諸侯王的問題終於徹底解決掉了,具體的就是漢武帝頒佈了“推恩令”。推恩令被譽為古今第一陽謀,具體的內容就是諸侯王死後由嫡長子繼承王國,改為由諸子共同繼承王國。根據這項政令,諸侯國被越分越小,漢武帝再趁機削弱其勢力,這樣諸侯國的問題就徹底解決了。

  推恩令之所以被譽為古今第一陽謀可以說是無解的計謀,如果諸侯國聽從中央的命令那麼諸侯國威脅中央的問題也就解決了。如果不聽從中央命令,如果不聽中央就可以名正言順的出兵鎮壓同樣解決,就算中央不出兵諸侯王的諸子也會大亂,從內部瓦解諸侯國。

  兩漢到曹魏都是實行郡縣制,曹魏滅亡後晉朝重新實行分封制,大封司馬諸侯王。大批諸侯王嚴重的威脅到了中央,在司馬炎在位的時候中央還能控制這些諸侯王,等司馬炎去世後司馬衷繼位,中央就很難在控制諸多的諸侯王。分封諸王,為八王之亂埋下隱患。

  八王之亂嚴重削弱了晉王朝的實力,八王之亂動亂共歷時十六年,八王之亂社會經濟遭到嚴重的破壞,導致了西晉亡國以及近三百年的動亂,使之後的中原北方進入十六國時期,八王之亂是十六國最重要的原因背景之一!

  胡人內遷

  如果說八王之亂是西晉王朝的內因,而胡人內遷則是重要的外因。自東漢後期之後,朝廷常以招引或強制的方式,將邊疆的北方各族內遷,以便監控各族或是增加兵源和勞動力。到了西晉時,中國北部、東部和西部,尤其是幷州和關中一帶,大量胡族與漢族雜住。

  上面所謂的五胡是指:匈奴、鮮卑、羯、氐、羌,這幾個主要的民族,其實還有烏桓、高句麗、丁零、巴蜀等多個民族。胡漢雜居,胡漢因為思想衝突、民族糾紛及政治鬥爭等因素,時常發生破壞、屠殺等衝突。

  以上兩點為五胡十六國埋下了伏筆,而八王之亂的爆發直接導致了五胡十六國的誕生,同時導致了西晉王朝的滅亡及東晉王朝額南遷。北方大片區域淪為胡人的天下,從而掀起了三百年的大動亂時期,也導致了漢人歷史上最悲慘的時期!

  未完待續,下期將為大家簡單的介紹一下八王之亂的過程(連載於公眾號:歷史大雜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