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比較教育研究之父”顧明遠:教育需要愛心,學習需要興趣

教師的愛,是教育力量的源泉,更是教育成功的基礎。而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就有這樣一位教師用他一生的經歷詮釋了這句話的意義所在。

顧明遠,江蘇江陰人,是我國知名教育家。顧先生畢業於蘇聯莫斯科列寧師範學院教育系,他的代表作品有很多,其中最為人們所熟知的作品有《比較教育學》、《魯迅的教育和實踐》。

相信對於教育學有過研究的人,都對顧明遠先生有一定了解,他曾被朱永新教授稱讚為教育界的“大哥大”,被尊稱為我們中國的“比較教育研究之父”,不難想象這樣一位優秀的教育家,他的人生閱歷是多麼的豐富。我很喜歡他的人生語錄,在他的人生語錄之中我最為鍾愛的便是: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

“中國比較教育研究之父”顧明遠:教育需要愛心,學習需要興趣

顧明遠先生自幼家境貧寒,依靠家裡親戚的資助讀完高中,1948年報考了清華大學建築系不幸落榜。便於當年來到上海容海小學代課,最初的顧明遠先生並不熱愛教學,也沒想過自己要做一名人民教師。在這所小學裡,當這些稚嫩可愛的孩子們慢慢靠近他時,他漸漸對這裡,對可愛天真的孩子們充滿了喜歡與熱愛。

在第二年,顧明遠老師報考了北京師範大學教育系並被其順利錄取,後來他趕赴蘇聯莫斯科列寧師範學院開始他的留學生活,在那裡他專注於教育學的研究,主要針對外國教育動態與中國教育的方法理論研究工作,也稱“比較教育研究”。

“中國比較教育研究之父”顧明遠:教育需要愛心,學習需要興趣

在學成回國後他首先在北師大附中工作了四年,隨後回到北師大從事教育學的教學工作。顧明遠先生曾說,在北師大附中的四年才是他教育探索之路的開始,在這裡他遇到了很多優秀的教師,懂得了教育也是一種藝術,總結出: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

他是有諸多頭銜的教育家,他也是一位用愛去教育的慈祥老人。他平易近人,和藹可親,從事教學工作,他關注的從來不是自己的工作或研究,他關注學生,教師,教學方法,關注著整個教育界。專注於教育工作七十餘年,培育著一代代學子,他謙遜地稱自己為“教育老兵”。的確,他是一名置身於教育事業的老幹部,年近九旬的他仍然從事教育教學工作,他早已把教學工作與研究當成自己的責任與使命,而並不簡單是一份職業了。

“中國比較教育研究之父”顧明遠:教育需要愛心,學習需要興趣

顧明遠先生,他的一生在為教育研究付出直至現在還有將來,他的成就遠超於很多教育工作者,他是當之無愧的中國“比較教育研究之父”;顧明遠爺爺,或許很多當代大學生以及零零後都可以這樣親切的稱呼他,他慈祥低調,平易近人。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是他常常掛在嘴邊的教育信條,他總是溫和地接受並且回覆每一封來自學生和教師的信,拉近與基礎教育的距離,他還從事教育慈善活動,每年為10位大學生提供資助,可以說,他是年輕一代可親可敬的顧明遠爺爺。

一生致力於教育研究,對他而言不是枯燥乏味的,因為每個學子都像是他的孩子們,他們的成功與優異的成績都是顧明遠先生快樂的源泉。而今,顧明遠先生年近九旬,依舊知行合一,傾情教育,培育著桃李芬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