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時期男性美的標準:以女性美為美,為何獨在魏晉有如此轉變?

中國古代文化中的男性美,最早是以健壯為美的。這是因為在早期的生活中,男性往往承擔著勞作的社會任務,這就對男性的體型有著極高的標準。《邶風ˇ簡兮》 中就曾言:“

碩人吳物,宮廷萬舞。有力如虎,執轡如組⋯⋯彼美人兮,西方之人兮。 ”隨著歷史進程的發展,男性美也不斷加入美髯、消瘦、官話等標準。

但在魏晉時期,男性美卻陷入一個奇特的標準:以女性美為美

王夷甫容貌整麗,妙於談玄,恆捉玉柄薼尾,與手都無分別。”王夷被描寫相貌時,被直接冠以“麗”字的修飾,這是以往史料中都不曾出現過的。而這在魏晉並非個例,描寫男性柔性美的不少詞語正是這一時期流傳而來,比如貌若潘安,敷粉何郎等,那為什麼獨在魏晉男性美會發生如此大的轉變呢?

魏晉時期男性美的標準:以女性美為美,為何獨在魏晉有如此轉變?


一、 魏晉時期男性美變化原因

縱觀中國歷史5000年,僅在魏晉時期大規模出現這種男性審美女性化的標準,那麼必然有深層次的事物潛移默化影響了人們的審美,從漢末開始,便有此傾向。

1. 漢末思想解放奠定基礎

秦朝滅亡後,漢朝後來居上形成了中國古代第二個大一統封建王朝,初期因戰爭破壞較大,為休養生息政府推行黃老之學,無為而治,道教學說由此風靡全國。但漢武帝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又使儒學大行其道,也因此激發多數思想“死而復生”,秦朝時百家思想也開始復生流傳。

到東漢時佛教開始大規模傳入我國,一直至漢末,社會的大動盪引發了思想領域的大解放, 舊有的道德規範遭到破壞,新的道德規範有待建立,士人從儒家禮教的桎梏中掙脫出來,從追求精神超越的 莊子那裡尋找精神寄託, 很容易形成一種不喜拘束、率真任情的處世態度,

這種處世態度包含著対禮法的輕視國內思想眾多,這就給之後魏晉男性美的顛覆的出現奠定了基礎。

魏晉時期男性美的標準:以女性美為美,為何獨在魏晉有如此轉變?

2. 魏晉社會動亂,人們心理轉變

魏晉時期是歷史上著名的動亂時期,更為大眾的描述是兩漢三國兩晉南北朝。朝代的快速更替使得官府對民眾的思想、心理控制程度遠遠低於前朝,而戰亂的頻發使得不少名士被迫遠離官場,隱居在山林之中。

改朝換代之際的政治大屠殺,即使身居高位也惶恐終日,何晏、嵇康和山濤等名士的非正常死亡,“天下多事,名士少有全者”,更增加了當時人的心理壓力和精神恐慌。

身處如此複雜而險惡的政治環境,人們的心理或多或少會出現一種嚮往自由解放的轉變,在生活中表現為分外慎重,“發言玄遠”、“口不臧否人物”,可見這種保全自己的人性化心理狀態及處世原則似乎更能適應當時的政治形勢,同時也必然導致人們普遍失去男子應有 的陽剛之氣,取而代之的是敏感而柔婉的陰柔之氣。


3. 化妝品等物質層面的出現

與當代化妝品又男女之分不同,魏晉時期的男性並沒有專門的化妝品供應,只能用女性的化妝品。魏晉時期對人物的評價,首先“以貌取人”。如果在姿態上滿足了上級的認可,那就為他在仕途上的成功奠定了一定的基礎。基於此,當時增加姿容之美的手段、方法層出不窮,諸如敷粉、薰香和服婦人衣等等,形式之美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視。

魏晉時期男性美的標準:以女性美為美,為何獨在魏晉有如此轉變?

當時高級的化妝品被稱作“胡粉”,是一種由海外進貢來的上等白粉,只有皇室貴族或名門富豪才能用得起。傅粉最狂熱最典型的要數曹 操養子兼駙馬的美男學者何晏了,敷粉何郎也開始流傳。而檀香、眉筆等常見化妝品也開始了大眾化。

那麼魏晉風度又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二、 魏晉風度現象概述

魏晉風度是指中國古代歷史上魏晉時期所特有的一種美學風貌,這一名詞由魯迅先生在一次研究中提出,並迅速成為史學熱門話題。宗白華先生曾說“漢末魏晉六朝是中國政治上最混亂、社會上最痛苦的時代,然而卻是精神上極自由、解放,最富有智慧、最濃於熱情的一個時代。”

魏晉風度核心內涵在於不在意世俗眼光,隨心所欲做自己所求之事。以一個著名典故偷香韓壽來說,韓壽,字德真,是當時著名的美男子,在賈充處當司空掾。每當賈充宴請賓客幕僚,他的小女兒就在宮門窺視,見到韓壽就喜歡他。晚上婢女去韓壽家,說出了自家小姐的心意,並說這個女子豔麗過人、端莊無比。韓壽聽說後動了心思,之後便頻繁於賈女私會。

賈女也因此心情大好,賈充見女兒每天喜笑顏開,喜好打扮也並未多想,便將皇上賞賜給自己的檀香送給女兒使用。一次與幕僚討論事情時賈充無意間聞到韓壽身上有類似的香味,因為此種檀香極其稀有,便起了疑心懷疑韓壽與自己女兒偷情。一次夜裡賈充假意呼喊有賊,讓家丁挨著牆邊尋找痕跡,待找到痕跡後對女兒的婢女嚴刑拷打,終於在婢女口中得知真相。賈充大怒卻又無可奈何,為了不擴大影響只得將女兒嫁給韓壽。

魏晉時期男性美的標準:以女性美為美,為何獨在魏晉有如此轉變?

韓壽遵從自己本心衝破綱常禮教與上級之女偷情,這在傳統的封建禮教來講是對禮數的大不敬,但在魏晉時期卻受到了不少文人的追捧,原因就是它反映出了所謂的魏晉風度。展現魏晉風度的人們往往形骸放蕩不羈,思想等又非常的不拘禮節、不滯於物、風流瀟灑自信。士人們頗喜雅集,大多數獨立特行。而這一時期非常流行的五行散也對魏晉風度有著隱藏的推動。

五石散是道教典籍中記載的靈丹妙藥之一,據說服用後可以助人成仙,於是魏晉名士多服用此藥,其主要原料為石鐘乳、紫石英、白石英、赤石脂、石硫磺五種石頭,故服用後多身體發熱,頭暈腦脹,為了散熱,文人多披頭散髮,穿寬大衣袍行走。而在魏晉以後,外界對魏晉名士以及魏晉風度的評價多是一些負面的評價。在談到魏晉玄學的時候,李澤厚曾經就指出,對於魏晉玄學而言,歷史上的否定評價向來就佔有絕對的優勢。

究其根源,主要原因如下:第一,人們認為玄學只能說而不能行,不涉世務,迂誕浮華,空談誤國。第二,人們認為玄學丟棄了儒學,沒有對儒學給予應有的尊重,是一種不尊禮法的學術

。這樣的社會風氣無疑會破壞人們的上進心,對社會發展有著巨大的消極作用。

魏晉時期男性美的標準:以女性美為美,為何獨在魏晉有如此轉變?

那魏晉風度是否可以理解為純粹的名士風度,只有消極意義呢?答案自然是否定的


三、魏晉風度的現實意義

魏晉風度的內涵在於輕蔑名利,顛覆傳統,遵從自己本心。這在思想專制的古代而言是極高的解放性行為。魏晉風度的時代意義還在於它是以人的自覺為前提,將人視作一切行為的中心,一定程度上對古希臘的人文主義哲學是一種補充。

中國傳統文人從戰國時期諸子百家開始就踏上了尋找人生真諦之旅,這是一個漫長、痛苦、充滿艱難的苦旅,中間受到了無盡的挫折和難關:焚書坑儒、無為而治、罷黜百家等等思想專職措施。但是文人們卻樂此不疲。雖然各家追尋的目標不盡相同,追尋的方式不盡相同,追尋的途徑不盡相同,所取得的效果也是各不相同。

但是道家的“知其雄,守其雌”、“無為而無不為”以及返璞歸真、順應自然等人生 理念和儒家的“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天下有道則仕,天下無道則隱”、“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等文化精神,終於在動盪的魏晉時期經過魏晉名士共同的精神追求和人生實踐轉化為具有時代意義和鮮明時代特徵並且被後世文人所讚賞的魏晉風度 從而實現儒釋道互補精神的全面昇華。

魏晉時期男性美的標準:以女性美為美,為何獨在魏晉有如此轉變?

這是魏晉風度對於我國文化做出的巨大貢獻,也是魏晉名士對於我國文化做出的巨大貢獻。另外魏晉時期留下的不少名篇佳句,也是受魏晉風度影響,才有這樣獨特的筆風。


四、結語

大致而言,魏晉風度它為士人提供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 式和審美範式,但這種風度背後的時代背景又將士人圍困於死亡與黑暗之中。於是,魏晉士人蔑視禮教,縱情高歌,任 性的放縱自己,以此來表現自己的超脫與獨特,然而儒學教育已經在他們內心深處紮下社會責任的根,即使想歸隱山林縱情山水,也無法完全沉溺其中。

故魏晉風度是矛盾的,名士們只能寄情於文學,于山水,於自身美的審視等。魏晉時期獨特的男性美,更說明了魏晉風度的獨樹一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