棗癭蚊有什麼特點?如何綜合防治?

霧都山客


棗癭蚊俗稱棗蛆,一年一般會有五至七代,成熟幼蟲在土裡結繭越冬,一般對茂密的棗枝或叢生的酸棗上危害較大,喜歡低矮的樹冠,分佈在山東、山西、河南、河北等棗產區,成蟲胸灰色,頭部較小,胸背和腹部有三塊斑點,呈黑褐色,前緣毛細密顏色比較暗,全身大部分細毛為灰黃色,一共有三對細長的腳,顏色為黃白色,腳節外側的毛是灰黑色前腳和中腳一樣長,後腳較長,腹面有黃、橙、紅等顏色,共八節,背面第十五節有紅褐色帶,第九節延伸成細長的產卵管,第八節和第九節可以套縮,雄蟲體型比雌蟲小些,棗癭蚊屬雙翅目,癭蟲科的一種昆蟲。


程二哥在農村


棗癭蚊屬雙翅目,癭蚊科,俗名卷葉蛆、棗芽蛆等。各棗區均有分佈,以幼蟲為害嫩芽、幼葉,被害葉片呈紫紅色腫皺捲筒狀,葉緣向上向內捲曲不能展開,葉質厚脆,幼蟲在捲曲葉內取食,最終葉片變黑乾枯脫落。輕則葉片不能進行正常的光合作用,影響棗果質量和產量,重則葉片脫落。

(1)形態特徵①成蟲。蚊子形狀,體長1.5毫米左右,蟲體橙褐色或灰褐色。

②卵。長橢圓形,長約0.3毫米,初產時白色半透明,後變淡紅色有光澤。

③幼蟲。蛆狀,老熟幼蟲長1.5~2.9毫米,乳白色,頭尖小褐色,體節明顯,無足。

④蛹。裸蛹,紡錘形,長1.1~1.9毫米,初為乳白色,後為黃褐色(圖16)。

圖16 棗癭蚊(2)生活簡史 該蟲在華北地區1年發生5~7代,以老熟幼蟲結繭在樹下週圍淺土內越冬,翌年4月中旬開始羽化,在剛萌發的棗芽上產卵,5月上旬為害盛期,葉內可有數條幼蟲為害,老熟幼蟲墮落入土化蛹,當年的幼蟲期和蛹期一般8~10天,6月上旬再次羽化成蟲,成蟲壽命2天左右,之後各代羽化不整齊,世代重疊,8月底末代老熟幼蟲陸續入土做繭越冬。

(3)防治方法①農藝措施。春天清除棗園內無用的根櫱苗等參照綠盲椿象有關內容。

②藥物防治。棗萌芽前,越冬代成蟲羽化之前,樹下地面用25%辛硫磷微膠囊劑200~300倍液或用4%乙酰甲胺磷粉劑灑地面然後淺鋤將藥覆蓋,防治羽化成蟲。

幼蟲發生期用30%乙酰甲胺磷800倍液或用50%馬拉硫磷1000~1200倍液或用20%甲氰菊酯乳油2000倍液噴霧。噴藥時要首先防治樹下根櫱小苗,因為棗癭蚊先為害樹下小苗,如小苗漏治將影響全園防治效果。


果果de果優選


由於該蟲各蟲態體型較小,給人工防治帶來一定難度,一般應用化學防治,方法如下:(1)地現防治:棗芽即將萌動時(約4月中旬)越冬優成蟲羽化前,樹冠下地面噴施2.5%敵百蟲粉,或25%辛硫磷膠囊劑200~300倍液(細土覆蓋或輕鋤鬆土混勻),或用4%乙酰甲胺磷粉劑,或4%二溴磷粉劑均可,有育苗地在行間時,一併地面噴施。(2)樹上用藥:於4月下旬幼蟲發生期樹上噴藥防治,藥劑可選:80%敵敵畏乳油800~10000倍液,30%乙酰甲氰胺磷600~800倍液,50%二溴磷乳油600~800倍液,20%甲氰菊酯(滅掃利)乳油2000倍液。每10天用藥1次,共噴2~3次。注意展葉後或期餘6月份之後的用藥濃度應降低,以防藥害。對冬棗樹及附近酸棗苗一併用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