猶太人是怎麼離開巴勒斯坦分到世界各地的?

用戶5060053807818


關於猶太人流散全世界有好幾個階段的。我們一個一個來分析,自從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約書亞帶領他們進入巴勒斯坦地區之後將各地分派給以色列人。大約公元前1050年,建立以色列王國,出現三個國王:掃羅、大衛和所羅門。

所羅門晚年因迎娶大量外國王妃崇拜偶像之過。所以,在他死後,北方的十個支派便馬上脫離以色列聯合王國,由耶羅波安領導;而南方的兩個支派,即猶大和便雅閔,則依然由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領導,自此,以色列聯合王國結束,國家分為北國以色列和南國猶大。

北國以色列僅國祚二百一十年即亡國,主要是因為,以色列以北的地區主要是平原,是一塊易攻難守的土地,很容易就會被人攻佔。加上北方一直政局不穩定,導致最後被亞述帝國消滅。這是北方的以色列人第一次流散到各地。

南國猶大的開國君主是所羅門的兒子羅波安。君王基本上是大衛的後代。所以,可以說,南國猶大當時的政局比較穩定。另外,比較英明的君主也較北國多(例如亞撒、希西家等)。另外,猶大國位於丘陵地帶,比較北方容易駐守,因而延長國祚。南國的國祚有三百四十四年。

公元前586年南國猶大被新巴比倫王國所滅,耶路撒冷淪陷之後,猶太人便大批的被擄到巴比倫,史稱“巴比倫之囚”。這是猶太人的第二次流散。巴比倫被波斯帝國所滅以後(前539年),居魯士二世下令猶太人可以回去重建家園,不少猶太人便回到以色列地去。終於,他們在公元前520年開始重建第二聖殿,之後重建耶路撒冷城牆。

然而,隨著波斯日漸式微,公元前332年失去以色列,以色列被亞歷山大大帝實行希臘化統治。在亞歷山大大帝逝世以後,以色列被托勒密王朝統治。托勒密的式微,公元前198年,以色列便為塞琉古王朝所佔領。塞琉古王朝是亞歷山大大帝另一位將軍塞琉古一世的後代,領土包括土耳其和敘利亞。

他們禁止猶太人的宗教自由,甚至在聖殿中擺放宙斯的神像,要求猶太人敬拜希臘諸神。最後,這些行為激起猶太人的反抗。最後,猶太人在祭司的後代馬加比家族的帶領之下於前166年趕走塞琉古王朝的軍隊,建立馬加比王朝(公元前166年—公元前63年)開始了。

馬加比是王朝的第一任國王,馬加比曾經親自領兵四次擊退塞琉古的軍隊。猶大死後,他的兄弟約拿單暫代王位,卻被一個想奪權的軍官殺死。猶大另一個兄弟西門馬上行動,因為當時塞琉古王朝已經沒有能力重新控制以色列,便希望和這位新國王簽下和約。自此,塞琉古便沒有再侵擾以色列了。


西門統治期間,以色列有了一段短暫的繁榮。但是,他最後卻死於一個叫多利買的奪權者的手中。不過,他的兒子約翰·許爾堪卻以謀略勝過他,成為統治者。在約翰·許爾堪的統治下,版圖不斷擴張,把以士買、撒馬利亞和利比亞也收入版圖。他又把耶路撒冷美化起來,又首次發行錢幣。


公元前105年,約翰·許爾堪去世,由亞理士多巴勒一世接任王位,但不到一年,就由亞歷山大貞尼接任,直到前87年為止。二人也恨法利賽人,並偏袒撒都該人,因而法利賽人受到嚴重的迫害。後來,亞歷山大貞尼的妻子亞歷山德拉接任,她是法利賽人,又因而反過來打壓撒都該人。前69年她便逝世,她的兩個兒子許爾堪二世和亞理士多巴勒二世就發生內戰,互相爭奪王位,為期六年,結果兩敗俱傷。


他們的內訌因而為羅馬共和國製造機會,公元前63年,龐培帶兵攻佔耶路撒冷,猶太人的獨立結束。羅馬帝國在佔領巴勒斯坦以後,龐培將軍先立支持他的許爾堪為猶太人的統治者,卻不立他為王。並且,下令猶太人要每年交稅給羅馬。


前48年,龐培因為和凱撒猶流在法沙勒的一場權力爭奪戰中戰死以後,安提帕特馬上改變立場,支持凱撒,使凱撒升他為猶大省長,地位比許爾堪更要高。同時,凱撒又對猶太人有很大的寬容的態度,給猶太人宗教自由。安提帕特在凱撒的支持下便成為巴勒斯坦裡最有權力的人。


他是徹底向羅馬效忠的。然而猶太人卻恨他,因為他是以士買人,是他們以前死敵的後代。因而,他在上任後一年便被人毒死。他的兒子希律王便接任他的省長的職位。希律生於公元前74年,死於公元前4年,在他一生作政客和統治者的生涯中,他代表著羅馬政府去對付猶太人,比任何人也要多。

公元前6年,耶穌出生。三位前往拜訪小耶穌的先知去見希律,希律為了解決這個新的王,並下令將兩歲以下的嬰兒殺光,因此耶穌出生後不久一度前往埃及,以逃避希律。

大希律死,兒子希律安提帕斯繼位。約公元27-30年,耶穌開始在加利利海和希伯侖一帶傳道,並在耶路撒冷被門徒猶大出賣移交猶太公會判定死刑後交給羅馬總督彼拉多判釘十字架殉道,並在死後三天覆活,在傳道33天后昇天。

在耶穌昇天以後,其門徒約在公元30年或33年就在猶太省首次建立教會,開始基督教的歷史,並使耶路撒冷成為早期基督教的一個傳道中心。然而,猶太人視基督徒為異端,因而不斷的迫害,甚至殺死基督徒,很多基督徒因而離開猶大,向到安提阿、亞歷山大等外邦城市,並開始向羅馬帝國的外邦人佈道。最後,基督教完全成為外邦人的宗教,以及日後的羅馬帝國的國教。

公元65年羅馬帝國尼祿王開始對猶太人下手,公元70年,羅馬將軍提多攻陷耶路撒冷。公元132年,猶太教著名教士阿吉巴·本·約瑟稱呼西緬·巴爾·科克巴說“這位就是彌賽亞君王!”。巴爾·科克巴位高勢強,擁有一支雄兵。

許多猶太人以為,拯救他們脫離羅馬世界霸權之手,終止他們長期以來所受壓迫的人終於出現了。可是,巴爾·科克巴卻一敗塗地,成千上萬的猶太人更因此賠上了性命。

猶太人的起義被鎮壓以後,羅馬人把所有猶太人由猶太行省驅逐出,同時將該地重新命名為“巴勒斯坦”。自此猶太人開始近二千年的大流散,直到1948年重新建國。


鄜延路節度使李


猶太民族從血緣上看,與阿拉伯人有著十分近似的關係。

根據記載猶太民族歷史的《聖經.舊約》傳說,他們的遠祖亞伯拉罕(阿拉伯語音譯易卜拉辛)原來居住在蘇美爾人的烏爾帝國附近,後遷移至迦南(今以色列/巴勒斯坦一帶)。其嫡幼子以撒成為猶太人祖先。

據巜古蘭經》中的記載亦可找到類似的佐證。

由於篇幅的限制,對其深厚的歷史淵源就不詳述了。

猶太人離開巴勒斯坦,散落世界各地的起因,源於所羅門死後,由於其子羅波安繼承了王位,施行苛政,導致族群分裂。雖經幾百年的磨礪,最終被巴比倫帝國攻陷淪為奴隸。

波斯帝國時代,猶太人被允許重返家園再次重建耶路撒冷聖殿,前後相繼淪為希臘和羅馬帝國的屬民。

公元一世紀,耶穌死後不久,猶太人起義反抗羅馬帝國失敗,聖殿被毀。從此猶太人被迫離開家園,開始真正的流落到世界各地,對外自稱為猶太人。

歷史上猶太人有著太多的前所未有的經歷,更有許多的神秘面紗和讓人感嘆之處。

猶太人於一九四八年宣佈獨立,以猶太人為主體民族的國家正式宣告成立。這就是我們今天所熟知的以色列國家。

由於倉促作答,如有不到之處,懇請各位條友包容。


簷低溪聲遠


事件起因:公元前66年,當時羅馬共和國名將龐培擊敗塞琉古王國密特里達提王的抵抗,從此將整個迦南地區變為羅馬的一個行省。

起初羅馬人對待猶太人是相當寬容的,只需要他們每年向羅馬提供一定數額的稅款,讓羅馬軍團駐紮,其他的各種行政事務都由猶太人自己處理。當時,猶太人有自己的國王——希律王,希律王和羅馬帝國的關係非常不錯,還和羅馬的統治者關係很好。由於猶太人對羅馬統治者天生的厭惡,以色列和羅馬帝國的關係開始越來越僵化。由於猶太人崇信一神教,而羅馬信仰多神,兩個民族在宗教信仰方面有不可調和的矛盾。羅馬人一直想將異教的神像移入猶太人的聖殿,卻一直遭到猶太人的反對。

雖然羅馬人並非那樣崇信宗教,但他們將猶太人對神像的抗拒行為,視為對羅馬帝國的不滿。所以,羅馬政府對猶太人開始實行高壓政策,不但加重了稅收,還將神像強行移入聖殿。由此,忍無可忍的猶太人於公元66年發動大規模起義,反抗羅馬帝國。

猶太起義的壯舉為猶太民族樹立了鬥爭不息的榜樣,也被羅馬當局下決心斬草除根,不讓起義重演。公元135年,耶路撒冷城被徹底破壞,遺址翻耕成田,有如昔日迦太基之毀滅。殺戮之後殘存的人民多被擄掠為奴,整個巴勒斯坦田園荒蕪,廬舍為墟。於是猶太人開始了背井離鄉、流浪異地的長期民族飄泊史。






愛依人


猶太人是一箇中東古老民族,生活在地中海東岸,在歐洲人眼裡,這是一個純正的亞洲民族。猶太人歷史上有過幾次大流散,諸多民族往往就這樣消失在歷史長河中了,猶太人不僅保存了基本民族特徵,還日益興旺發達,並對人類社會發展做出了並正在做出貢獻。

公元70年,羅馬帝國攻陷耶路撒冷,猶太人第二聖殿被毀,猶太人徹底離開古以色列地區,是為最後一次大流散。一般認為,在這個時間點上,猶太人總人口8百萬,其中猶太人始終視為祖籍地的巴勒斯坦地區約3百萬。在這個時間點以後,巴勒斯坦幾經變遷,猶太人越來越稀少並再未建立政權。

猶太人流散世界各地,始終緊抱民族文化,以百萬級別人口頑強生存下去。耶路撒冷是故鄉,故鄉有座錫安山,回到錫安是代代夢想。


徐小楓X


  歷史悠久的猶太民族,他們的祖先在公元前11世紀從埃及來到了巴勒斯坦。在那裡建立起統一的以色列國家, 耶路撒冷被定為首都。後來國家分裂,北方的以色列王國被亞述滅亡後就被放逐,不知去向。南方的猶太王國被新巴比倫打敗,他們將猶太人分三批強行遷往巴比倫,這就是“巴比倫之囚”的由來。公元前538年,猶太人被獲准重回故土,後來的羅馬人卻統治了巴勒斯坦,猶太人再次陷人了水深火熱之中,在多次起義被鎮壓後,猶太人便在此後的1800多年間一直流浪世界各地。

  被迫逃亡的猶太人主要分佈在歐洲、西亞和北非。猶太人在國破之已所經歷的苦難是難以想象的,在將基督教為主教的歐洲他們常常被當兩導教徒和刺殺耶穌的兇手,他們由此而忍受的迫害和歧視更是非常殘酷。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猶太人就歷經了殘酷的大清洗。差不多有600人死在納粹德國的屠刀和毒氣室中。歐洲之外的猶太人也沒有好過多少。1094年,都城耶路撒冷被十字軍攻陷了,城內的猶太人全部遭到屠殺。在屢次遭受的迫害和厄運中,猶太人在世界上逐漸減少,迄今為止倖存的猶太人僅為1500萬人左右。

  長期的漂泊和流浪使倖存的猶太人散落各地,他們分屬幾十個國籍,說著不同的語言,皮膚體質等都已經不同,他們都始終認為自已是猶太人,因為他們都信奉猶太教。不管他們地域如何、血緣怎樣,他們都被稱為猶太人。由此看來,猶太教便是連接世界上眾多猶太人的紐帶,也是他們長期以來都不被同化的原因。

  猶太教中把自己都說成是上帝的“選民”,高於其他民族。因此他們不同外族通婚、或是同食。猶太教用《律法書》將他們圍成了-一個封閉的集團,在遭受迫害時也不會改變他們的信仰。他們常常會把自己現在所受的苦難當成是贖罪,認為是耶和華對他們的考驗。他們堅信這一切苦難都是暫時的,最終的輝煌一定會到來。


凌天百史通


其實嚴格意義上來說,猶太人有兩次分散的歷史!

首先,聖經中摩西說,以色列人佔領迦南後,肯定會慢慢離開上帝,忘記上帝的命令和約定,於是上帝會讓他們分散寄居在世界列國中。而且以色列人在列國中將離棄自己的信仰,但一旦他們重新尋求上帝,上帝就會再次把他們召聚回到應許之地在一起。

而在真實的歷史中,猶太人有過過兩次離開迦南的經歷,第一次是被滅國,許多人(不是全部)都被擄掠到巴比倫(古代戰爭,勝者往往會擄掠失敗的國家的人民,因為在古代,人口就是財富)。然而,這次他們不是分散在列國,而只是被擄到另一個國家,且七十年後,他們就被獲准迴歸了,重新生活在迦南。摩西的預言還沒有實現。

接下來幾百年他們在迦南不斷被其他大國輪番佔領,其間也起義短暫建立過自己的國家,但羅馬興起後,又被羅馬佔領。

第二次是真分散。

公元70年,猶太人再次起義,被羅馬人鎮壓,135年,又起義,又被鎮壓,經兩次起義後,羅馬人決心徹底滅絕這個民族,除了大屠殺外,他們把所有猶太人趕出迦南,誰回來就抓起來。同時採取文化、種族滅絕政策,去猶太化,給迦南起名為“非利士人之地”(音譯為:巴勒斯坦),非利士人是猶太人的傳統敵人。這個名字一直沿用至今。同時羅馬人把各族人移民到這裡居住,以徹底去猶太化。

而猶太人就如《申命記》所言,這次真的被分散到了列國。

公元1948年,猶太人按照預言被重新招聚回迦南,建國,拳打四邊敵國,頑強生存下來。直到如今。


老西百科


猶太人是怎麼離開的,我真的還不知道,因為我沒看到這個新聞


尹阿山


走著離開的吧!


魚之樂6810


太狡猾太壞。


桌子不知道登子


不知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