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裔的以色列人對以色列國家的認同感如何?他們如何看待巴勒斯坦?

大東北的小豆包


以色列境內的阿拉伯裔主要分為兩部分:一是德魯茲人;二是阿拉伯人,他們對猶太人和以色列國的感情是截然不同的。

德魯茲人不是一個單獨的民族或人種,他們是伊斯蘭教什葉派的一個分支,因為相信靈魂可以轉世,而被穆斯林視為異端,飽受迫害。

十九世紀末,二十世紀初,世界猶太人掀起了一股復國主義熱潮,大量猶太人開始湧入巴勒斯坦地區,引起了當地阿拉伯人的不滿。

有句話叫“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猶太人被阿拉伯人人敵視,德魯茲人被阿拉伯人迫害,所以這兩個民族很快結合在了一起。

最開始時,德魯茲人在阿以衝突中保持中立,偶爾乾點掩護猶太人的活動。後來隨著猶太人節節勝利,德魯茲人就乾脆倒向了猶太人。

以色列建國後,德魯茲人為了獲得公民權利,主動要求參軍,與猶太人結為“血盟”關係。為了實現分化、瓦解阿拉伯世界,以色列在經濟上給了德魯茲人很大的傾斜。

阿拉伯人對待以色列的態度就十分複雜了,大部分人對民族的認同強於國家。以色列全民皆兵,雖不強制阿拉伯人服役,但會用經濟手段刺激他們參軍。

所以有不少阿拉伯裔青年參軍,他們的理由就是“國家利用我三年,但我卻能利用國家一輩子”。這些人被阿拉伯人視為叛徒,並不被允許去麥加朝聖。

總的來說,德魯茲人是認同以色列的,阿拉伯人更認同巴勒斯坦,但也有部分人因為經濟的原因倒向以色列。


史料不輯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話分兩頭,那麼什麼算是阿拉伯裔的以色列人呢?先講一下歷史,公元前後,猶太人由於受到羅馬軍團的鎮壓就此從故土流散到世界各地,猶太人到世界各地後,為了生存,學習當地的語言,但他們堅持信仰本民族的猶太教,以此維持民族的獨立性。但是也有例外,在古代流落到中國的猶太人(河南開封地區)卻大體都喪失了本民族的信仰,融入到了中華民族的洪流當中。

2000年前從故土流散到世界各地後,生活在歐洲各國的猶太人在人數上居多,18、19世紀歐洲的排猶運動加劇,這時大量的猶太人開始移民美國和加拿大等地,如今美國的猶太人大約有500多萬,是除了以色列外,猶太人最多的國家。經過2000年在全球的流浪,和當地人通婚,猶太人的膚色也有了稍微變化,當然大部分依然主要是白種人,但也有了少量黑種猶太人和黃種猶太人以及一些印度和拉美等亞膚色人群,現在的以色列國內的猶太人大體就是來自全球的猶太人移居以色列的後代。

從18到19世紀,主要來自歐洲的猶太人已經開始移民巴勒斯坦地區。1920年,國際聯盟委託英國管轄巴勒斯坦,1922年,英國人把此地劃分為了兩部分東部(現在的約旦)和西部(現在的巴勒斯坦地區),國際聯盟決議在巴勒斯坦地區建立“猶太民族之家”,猶太人開始大量的移居巴勒斯坦地區。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宣佈建國。此時,以色列大約有65萬猶太人,主要是歐洲猶太人移民以及其後代。其實在公元前後猶太人流散到世界各地後,有一部分生活在了中東阿拉伯地區(其中一部分是經過在歐洲生活數百年後又回到了阿拉伯地區,特別是在奧斯曼帝國時期經過西班牙等地來到了阿拉伯地區),他們生活在中東各阿拉伯國家的猶太社團中已有上千年的歷史(而自從公元前後猶太人離開後,巴勒斯坦地區則是阿拉伯人中的巴勒斯坦人成為了當地的主要居民)。到20世紀初,這部分生活在中東阿拉伯各國家的猶太人大體有70萬以上。

在以色列建國之後,埃及、伊拉克、約旦、敘利亞、以及黎巴嫩隨即向以色列宣戰,第一次中東戰爭便爆發了,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矛盾更加激化。已在阿拉伯各國生活了上千年的這部分猶太人的處境變的尷尬起來,絕大部分最後移民到了以色列,比如當時整個伊拉克猶太社團的12萬人都作為難民跑到了以色列,從理論上,這部分人算不算阿拉伯裔以色列人呢?在以色列建國之初,國內的猶太人的來源主要一個是歐洲,另一個就是中東阿拉伯地區。如果算的話,這部分人本身就是猶太人,肯定對以色列有強烈的國家認同感,這個沒啥好解釋的。

再講第二個問題,隨著猶太人和阿拉伯人的第一次中東戰爭的爆發,在戰爭中以及戰爭結束後,大量的巴勒斯坦人(屬於阿拉伯人)都逃離了以色列跑到周邊阿拉伯國家。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後,以色列多佔了6750平方公里的土地,多數世代生活在這裡的阿拉伯人逃離的家園,但當時整個以色列依然有15.6萬阿拉伯人(多數為阿拉伯穆斯林、還有阿拉伯基督徒及阿拉伯人德魯茲人),這個其實應該算是阿拉伯裔以色列人。現在以色列有868萬人口,其中74.8%猶太人(多數是德系猶太人)、阿拉伯人約佔20%。以色列籍的阿拉伯人是一個相當尷尬的群體,多數以色列籍阿拉伯人生活在以色列全境的100多個居民點裡,這些居民點裡有自己的醫院、商店、學校、清真寺等,保持著自己的傳統。沒有居住在這些大的居民點的以色列籍阿拉伯人也是與猶太人分別居住,保持著隔絕。在市政建設、教育等各方面,以色列政府對以色列籍阿拉伯人不夠重視。

多數以色列人無論男女從18歲時會被徵召入伍,但是以色列籍阿拉伯人(主要是以色列籍巴勒斯坦人)除外,但是他們也可以自願從軍。1956年來,德魯茲族群也和猶太人一樣被以色列國防軍徵召從軍,阿拉伯德魯茲人因信仰的什葉派中德魯茲支派在教義上與正統伊斯蘭教有較大區別,所以與阿拉伯穆斯林基本格格不入。在以色列國內,主流的猶太人對以色列籍阿拉伯人有一定的防範,由於歷次中東戰爭,這些以色列籍阿拉伯人與整個阿拉伯世界也是屬於隔絕的狀態,到其他阿拉伯國家也容易被懷疑成間諜。雖然以色列籍阿拉伯人的地位和待遇在不斷得到改善,但2014年,以色列內閣批准了將以色列定義為“猶太國家”的法案,猶太屬性依然是這國家的主要屬性。無論從自由的程度上還是生活水平上,以色列籍阿拉伯人(主要是1948年第一次中東戰爭後留在以色列的巴勒斯坦人)比巴勒斯坦人要強太多,雖然在感情上,他們也支持巴勒斯坦建國,但是隨著時間的流逝,大多數其實已經不願意再遠離故土到新的巴勒斯坦國了,更願意留在以色列,也認同自己是以色列公民,一個矛盾又尷尬的群體。


十三叔看歷史


阿拉伯裔的以色列人對以色列國家的認同感很高,因為以色列從政策的制定和實施過程中都沒有把他們作特殊區分。包括來自世界各國的猶太人,當他們回到以色列時,受到了熱烈歡迎,沒有受到任何的歧視。

儘管標題中強調了“阿拉伯裔”一詞,其實歷史上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應該說是猶太人的關係是很複雜的。世界上所有的天啟宗教都集中在了中東地區,如伊斯蘭教和猶太教。而中東地區阿拉伯半島的居民主要就是阿拉伯民族,而所謂的猶太民族和阿拉伯有著撇不清的歷史淵源,即兩者是同父異母的兩大族群,而如今卻演變成世仇,水火不相容。亞伯拉罕如地下有知,會做怎樣的感想呢?!

“一母生九子,九子不一般”,以色列內部也非鐵板一塊。由於其建國時間短,建國方式又不光彩,其居民主要來自世界上不同的國家,自然而然地帶來一些不同的生活習慣和文化思想。在如何看到巴勒斯坦的問題上自然也就存在著不同的看法和分歧。

有的團體主張,由於歷史和宗教原因,既然不能兄弟相認,那就接受聯合國的相關決議和主張,按照東西耶路撒冷的概念來劃分現有土地,以土地來換取和平,結束長期以來的敵對態勢,大家和平共處,更何況阿拉伯人本就是兄弟民族,這種解決方式也是最令人滿意地方式。

但是,以色列內部的敵對者卻罔顧歷史史實,妄想以恐怖、蠶食和武力方式來建立大以色列國,絕不妥協。近期美國在以色列建設永久軍事基地,於今年5月份把使館遷往耶路撒冷的做法都是這種敵對勢力的強硬表現。屆時,阿拉伯人和以色列人的世仇將會再次被點燃,多個域外大國恐將被捲入,屆時以色列能否全身而退尚不得而知。


埃及微生活


我是國際問題學者高尚濤,我主持編著的新書《權力建構主義視角下的阿以關係分析》(世界知識出版社2018),詳細闡述了以色列阿拉伯人對以色列的態度及其背後的深層原因(詳見第五章)。這裡簡要介紹一下,作為對這一問題的回答。

在1948-1966年間,以色列阿拉伯人承認自身的以色列公民身份;部分以色列阿拉伯人接受自身獨特的身份認同;以色列阿拉伯人接受以色列的各項社會制度安排,儘管在有些情況下他們受到不平等對待;以色列阿拉伯人參與政治生活要合法化,暴力鬥爭不被允許。

到1966-1987年間,在外界信息滲透下,以色列阿拉伯人的觀念有所泛化,以色列阿拉伯人承認自身的以色列公民身份,參與以色列政治生活也基本符合公民政治活動規範,採取非暴力手段,但並不完全接受以色列的各項社會制度安排,當他們的自身利益受到嚴重威脅時他們會進行相應的反抗行動。1987年的巴勒斯坦大起義對以色列阿拉伯人的政治參與產生了影響。巴勒斯坦大起義拉近了以色列境內外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的距離,但最終以色列阿拉伯人並沒有與西岸和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同胞一樣走向武力反對以色列、建立巴勒斯坦國的道路。以色列阿拉伯人沒有放棄自身的政治鬥爭方式,他們開始有意識的利用自身的選票影響以色列大選,從而影響以色列國內政治,推動以色列接受在聯合國主導下的巴以和平談判。
大起義之後以色列阿拉伯人開始嘗試利用自身的政治力量在以色列政壇中發出聲音。在經歷多年低迷的投票率後,1988年以色列阿拉伯人在以色列大選的投票率達到了76%。1988年大選前,原工黨資深阿拉伯議員阿卜杜拉·瓦海卜·達拉瓦希脫離工黨,成立了阿拉伯民主黨。新成立的阿拉伯民主黨在1988年的大選中獲取了11%的阿拉伯人選票,從而在第12屆議會中佔據了1個席位;與此同時,以色列阿拉伯人占主導地位的“哈達什”派獲取阿拉伯人選票的比例達到了34%,在當屆議會中獲得了4個席位;另外“和平進步陣線”獲得了14%的阿拉伯人選票和2個席位。第12屆議會選舉後,矛盾重重的工黨和利庫德集團再次聯合執政,但此時無論左派和右派都已經傾向於通過和談來解決巴以問題。
1991年10月30日,以沙米爾為首的以色列代表團參加了馬德里和平峰會,向世界釋放了以色列接受和談的信號。然而當和談開始後,以色列阿拉伯人卻並不願參與其中,多數以色列阿拉伯人認為這次和談是以色列政府和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的事,和他們並有沒直接聯繫,而無論是以色列還是巴解組織都沒有將以色列阿拉伯人未來的國籍選擇放在談判的議題中。

在馬德里和平峰會後的調查問卷中,92.8%的以色列阿拉伯人不認為巴解組織可以作為他們的談判代表,他們認為巴解組織只能代表居住在西岸和加沙地帶的巴勒斯坦阿拉伯人;除此之外,幾乎所有的以色列阿拉伯人都表示期待巴勒斯坦建國,但同時也表示不希望成為將來建立的巴勒斯坦國國民,而願意留在以色列。

事實上,此時多數以色列阿拉伯人已經認為自身的政治命運是以色列的內部事務,不同於西岸和加沙地帶的阿拉伯同胞們。他們認同自己是以色列公民,享受著以色列遠高於周邊阿拉伯國家的醫療教育和社會保障水平;而他們即使被以色列國家不平等對待,也可以儘量通過合法的政治鬥爭手段爭取和猶太人平等的待遇。


高尚濤


一般阿裔以色列人是認同的,因為無論從政治權力、教育還是生活水平等各個方面都有保障,以色列政府也在身份證、汽車牌照等方面消除了帶走區分的成份。議會中,阿族人有自己的政黨和代言人。但巴勒斯坦人是他們的親屬和兄弟,這很矛盾。


賁尼


我正巧曾經與一位阿拉伯裔以色列人同住一個宿舍,阿拉伯裔以色列人在以色列國內享有很高的社會地位與經濟地位。我的室友在以色列擁有一棟五層樓的住房,手頭十分寬裕。而且常常在美籍猶太人的幫助下發表許多醫學論文,並且經常出現在以色列的電視臺上。也經常去美國的猶太人社區,為以色列阿拉伯人社區募集資金,為居住在以色列的阿拉伯人社區建設出力。由於以色列禁止阿拉伯人發表反對言論,他們從不公開發表反對以色列的言論。但是,以色列的阿拉伯人也有許多親戚居住在加沙地區,他們悄悄地給阿拉伯親戚送去現金,以改善生活貧困的親戚朋友的生活。


剛強膽壯陳明


以色列籍阿拉伯人的理念是支持巴勒斯坦建國,而其自己不願意成為未來巴勒斯坦的國民,這是基於共同的民族和宗教信仰跟現實決定的。以色列阿拉伯人與猶太人沒有多少待遇不同,只是阿拉伯人多數不願意服兵役,一些社會福利沒有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