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思維是一匹野馬,思考力這根繩子需要家長抓在手裡

現在的家長越來越重視孩子思維能力的培養,開放性思維、頭腦風暴,帶著寶寶參加早教班,提的問題都是開放性的,沒有固定答案。孩子們只當作是一場遊戲,也玩得很開心,自己天馬行空的想法得到老師的表揚,更是洋洋得意,家長們也在為孩子們的奇思妙想感到欣慰和自豪。

往往有好多孩子,在玩的時候特別興奮、嘰嘰喳喳的踴躍發言,不管回答的是不是正確,反正好玩就行,開心就好。可是,現實生活中一旦遇到問題時,就會束手無策,也不動腦筋想解決辦法,只想著求助家長,希望爸爸媽媽直接把方法告訴他,如果遭到家長的拒絕,就會哇哇大哭,撂挑子不幹了,選擇逃避問題。

孩子的思維是一匹野馬,思考力這根繩子需要家長抓在手裡


遇事不思考的孩子

這種截然相反的表現,在孩子游戲和學習中呈現的最為明顯。碩碩是個小男孩,4歲多了,最近迷上了遊戲植物大戰殭屍,看著爸爸玩,自己也上手玩了起來,邊玩還邊說:“我要用櫻桃炸彈把殭屍全部炸死,還有我的玉米加農炮也一起發射。”想法特別多,都是要怎樣把殭屍打的落花流水,可是自己一個人玩的時候,他把太陽花種到最前面,還總是選擇一次性使用的大南瓜、櫻桃炸彈,種植物的時候也是一列一列的種,而不是種成排,每一列都有攻擊力。

碩碩的爸爸告訴他應該怎樣玩,需要把防禦放前面,攻擊的植物往後放,最後放產生能量的太陽花。碩碩對於爸爸的建議完全聽不進去,只是一廂情願的按照自己的想法操作,每一局遊戲都玩不了多長時間,就死掉了,於是一生氣便扔下鼠標走掉了。

同樣的情景,也出現在碩碩媽媽給他讀繪本的時候,碩碩媽媽也是看了很多育兒專家講得,給孩子讀繪本,要以孩子為主,家長只是輔助和引導,所以帶著孩子讀繪本的時候,都是讓孩子先看著畫面想象,碩碩在這時候表現很踴躍,思維很快,一會兒聯想到這個,一會兒聯想到那個,媽媽挺開心。

當媽媽試圖把孩子思維拉回來的時候,引導著孩子幫主人公想辦法去解決問題的時候,碩碩就會突然反抗,不願意幫著想辦法,反而催促媽媽快點讀,你快說要怎麼辦。碩碩媽媽本想再次鼓勵孩子繼續下去,可是碩碩直接站起來就去玩了,不要說自己想辦法,就連繪本里後面給出的解決辦法都沒有看下去。

孩子的思維是一匹野馬,思考力這根繩子需要家長抓在手裡


為什麼孩子會出現思維很好,卻不能解決問題的情況呢?

問題就出現在孩子的思考力上,孩子只是在接收他所看到、聽到的、還有想到信息,也明白如何把他們表述出來,但是在信息的歸納上,卻出了問題,不懂得思考信息之間所存在的聯繫,無法從中得出解決問題的方案。

什麼是思考力呢?思考,是思維的向心力。

如果說思維是一匹野馬,那麼思考力就是要拴住這匹野馬的繩子。並不是說思考力會限制思維能力的發展,而是經過思考,可以更好地運用思維力,讓天馬行空的思維想象能得以實現。

思考本身就是源於人的大腦對所接受信息的加工、整理的過程;思考,就是尋找問題解決辦法的過程;思考,就是牽引著思維展開正向、逆向、對比不停運算的向心力。

一個人一旦沒有了思考,那就如同精神病人一樣,想法很多,但是沒有邏輯、想法不切實際,這種情況,就如同只會瞎想的孩子一樣。如果不對孩子的思維進行正確的引導,不培養孩子思考的能力,而是任由其思維天馬行空,即使孩子是天才,也不會得到很好的利用。

鍛鍊孩子的思維,是讓孩子儘可能多地想出解決問題的方案,而培養孩子的思考力,就是幫助孩子從眾多可能的方案中,得出最適合解決問題的那個方法。

所以說,思考力,才是開始一切行為的基礎。

孩子的思維是一匹野馬,思考力這根繩子需要家長抓在手裡


思考力與生俱來,家長後天的培養影響巨大

孩子生來就有思考能力,餓了怎樣表達、不舒服了怎麼樣讓爸爸媽媽知道、怎樣更能吸引媽媽的注意力,孩子從小就在思考如何獲取自己所需。

隨著孩子的成長,每個階段都有不同的需求,思考力的發展也不相同,孩子懂事開始,家庭環境對孩子思考力的影響就變得更大。

思考力,對孩子的一生都有著積極重要的影響,能夠獨立思考的孩子,他不會變成一個堅持己見的人,經過深度思考後,他反而能夠更好的吸收多方面的意見,從中抽絲剝繭,挑選出適合的,這也是為什麼愛思考的人普遍比較聰明的原因。他們愛思考,活躍的大腦可以保持思維的新鮮度,不斷提升創造力,

家長的引導,是孩子早期思考邏輯的基礎。家庭的教育,對培養孩子思考力有著重要的作用。從小培養孩子的思考能力,不僅能讓孩子變得更聰明,可以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自己的成績,而且思考能力強的孩子,未來的前途也會一片光明,他們普遍做事更有主見,不會隨波逐流,能掌握自己的主動權,做出自己正確的判斷,可以與快速發展的社會一起進步。

孩子的思維是一匹野馬,思考力這根繩子需要家長抓在手裡


如何培養孩子思考力

培養孩子的思考力,就是在培養孩子思維力的同時,給孩子的思維一個方向,幫助孩子的思維找到一個出口。在培養孩子思考力方面,家長也要有自己的技巧,不然就會出現碩碩那樣的問題,爸爸媽媽的引導做得不好,反而會損害孩子思考的積極性,要讓孩子主動的思考,主動地去鞭策自己的思維朝著正確的方向走。

所以,父母培養孩子的思考力,首先要強調互動,給孩子提供自己探索的機會,多提開放性問題,不強調唯一答案,讓孩子在開放的同時,保持自己的意見,並且隨時進步。家長最終的目的是要引導孩子選出最優結果,這才是遇到問題後,解決問題的正確途徑。

那麼哪些類型的親子互動,能夠幫助孩子提高思考力呢?一些有機會讓孩子發表自己觀點的探索類遊戲非常適合親子之間一起玩,如果在和孩子互動的時候,孩子總說不知道,父母這時候不要什麼都問,可以嘗試著降低問題的難度,或者孩子說不知道以後,可以直接停止任務,給孩子提供思考的時間和機會,讓孩子學會保留自己的答案,尋找合適的機會再進行教育。

孩子的思維是一匹野馬,思考力這根繩子需要家長抓在手裡


結語

思考的目的是尋找問題的解決方法,培養孩子的思考力,就是在培養孩子遇到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就像我們家長在工作中,集體的頭腦風暴只是在列舉辦法,最終能不能解決問題,還需要通過思考、整理這些辦法,才能給出最終最合理的解決方案。

給孩子的思維插上了翅膀,也別忘了思考他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