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思维是一匹野马,思考力这根绳子需要家长抓在手里

现在的家长越来越重视孩子思维能力的培养,开放性思维、头脑风暴,带着宝宝参加早教班,提的问题都是开放性的,没有固定答案。孩子们只当作是一场游戏,也玩得很开心,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得到老师的表扬,更是洋洋得意,家长们也在为孩子们的奇思妙想感到欣慰和自豪。

往往有好多孩子,在玩的时候特别兴奋、叽叽喳喳的踊跃发言,不管回答的是不是正确,反正好玩就行,开心就好。可是,现实生活中一旦遇到问题时,就会束手无策,也不动脑筋想解决办法,只想着求助家长,希望爸爸妈妈直接把方法告诉他,如果遭到家长的拒绝,就会哇哇大哭,撂挑子不干了,选择逃避问题。

孩子的思维是一匹野马,思考力这根绳子需要家长抓在手里


遇事不思考的孩子

这种截然相反的表现,在孩子游戏和学习中呈现的最为明显。硕硕是个小男孩,4岁多了,最近迷上了游戏植物大战僵尸,看着爸爸玩,自己也上手玩了起来,边玩还边说:“我要用樱桃炸弹把僵尸全部炸死,还有我的玉米加农炮也一起发射。”想法特别多,都是要怎样把僵尸打的落花流水,可是自己一个人玩的时候,他把太阳花种到最前面,还总是选择一次性使用的大南瓜、樱桃炸弹,种植物的时候也是一列一列的种,而不是种成排,每一列都有攻击力。

硕硕的爸爸告诉他应该怎样玩,需要把防御放前面,攻击的植物往后放,最后放产生能量的太阳花。硕硕对于爸爸的建议完全听不进去,只是一厢情愿的按照自己的想法操作,每一局游戏都玩不了多长时间,就死掉了,于是一生气便扔下鼠标走掉了。

同样的情景,也出现在硕硕妈妈给他读绘本的时候,硕硕妈妈也是看了很多育儿专家讲得,给孩子读绘本,要以孩子为主,家长只是辅助和引导,所以带着孩子读绘本的时候,都是让孩子先看着画面想象,硕硕在这时候表现很踊跃,思维很快,一会儿联想到这个,一会儿联想到那个,妈妈挺开心。

当妈妈试图把孩子思维拉回来的时候,引导着孩子帮主人公想办法去解决问题的时候,硕硕就会突然反抗,不愿意帮着想办法,反而催促妈妈快点读,你快说要怎么办。硕硕妈妈本想再次鼓励孩子继续下去,可是硕硕直接站起来就去玩了,不要说自己想办法,就连绘本里后面给出的解决办法都没有看下去。

孩子的思维是一匹野马,思考力这根绳子需要家长抓在手里


为什么孩子会出现思维很好,却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呢?

问题就出现在孩子的思考力上,孩子只是在接收他所看到、听到的、还有想到信息,也明白如何把他们表述出来,但是在信息的归纳上,却出了问题,不懂得思考信息之间所存在的联系,无法从中得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什么是思考力呢?思考,是思维的向心力。

如果说思维是一匹野马,那么思考力就是要拴住这匹野马的绳子。并不是说思考力会限制思维能力的发展,而是经过思考,可以更好地运用思维力,让天马行空的思维想象能得以实现。

思考本身就是源于人的大脑对所接受信息的加工、整理的过程;思考,就是寻找问题解决办法的过程;思考,就是牵引着思维展开正向、逆向、对比不停运算的向心力。

一个人一旦没有了思考,那就如同精神病人一样,想法很多,但是没有逻辑、想法不切实际,这种情况,就如同只会瞎想的孩子一样。如果不对孩子的思维进行正确的引导,不培养孩子思考的能力,而是任由其思维天马行空,即使孩子是天才,也不会得到很好的利用。

锻炼孩子的思维,是让孩子尽可能多地想出解决问题的方案,而培养孩子的思考力,就是帮助孩子从众多可能的方案中,得出最适合解决问题的那个方法。

所以说,思考力,才是开始一切行为的基础。

孩子的思维是一匹野马,思考力这根绳子需要家长抓在手里


思考力与生俱来,家长后天的培养影响巨大

孩子生来就有思考能力,饿了怎样表达、不舒服了怎么样让爸爸妈妈知道、怎样更能吸引妈妈的注意力,孩子从小就在思考如何获取自己所需。

随着孩子的成长,每个阶段都有不同的需求,思考力的发展也不相同,孩子懂事开始,家庭环境对孩子思考力的影响就变得更大。

思考力,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积极重要的影响,能够独立思考的孩子,他不会变成一个坚持己见的人,经过深度思考后,他反而能够更好的吸收多方面的意见,从中抽丝剥茧,挑选出适合的,这也是为什么爱思考的人普遍比较聪明的原因。他们爱思考,活跃的大脑可以保持思维的新鲜度,不断提升创造力,

家长的引导,是孩子早期思考逻辑的基础。家庭的教育,对培养孩子思考力有着重要的作用。从小培养孩子的思考能力,不仅能让孩子变得更聪明,可以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成绩,而且思考能力强的孩子,未来的前途也会一片光明,他们普遍做事更有主见,不会随波逐流,能掌握自己的主动权,做出自己正确的判断,可以与快速发展的社会一起进步。

孩子的思维是一匹野马,思考力这根绳子需要家长抓在手里


如何培养孩子思考力

培养孩子的思考力,就是在培养孩子思维力的同时,给孩子的思维一个方向,帮助孩子的思维找到一个出口。在培养孩子思考力方面,家长也要有自己的技巧,不然就会出现硕硕那样的问题,爸爸妈妈的引导做得不好,反而会损害孩子思考的积极性,要让孩子主动的思考,主动地去鞭策自己的思维朝着正确的方向走。

所以,父母培养孩子的思考力,首先要强调互动,给孩子提供自己探索的机会,多提开放性问题,不强调唯一答案,让孩子在开放的同时,保持自己的意见,并且随时进步。家长最终的目的是要引导孩子选出最优结果,这才是遇到问题后,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

那么哪些类型的亲子互动,能够帮助孩子提高思考力呢?一些有机会让孩子发表自己观点的探索类游戏非常适合亲子之间一起玩,如果在和孩子互动的时候,孩子总说不知道,父母这时候不要什么都问,可以尝试着降低问题的难度,或者孩子说不知道以后,可以直接停止任务,给孩子提供思考的时间和机会,让孩子学会保留自己的答案,寻找合适的机会再进行教育。

孩子的思维是一匹野马,思考力这根绳子需要家长抓在手里


结语

思考的目的是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培养孩子的思考力,就是在培养孩子遇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像我们家长在工作中,集体的头脑风暴只是在列举办法,最终能不能解决问题,还需要通过思考、整理这些办法,才能给出最终最合理的解决方案。

给孩子的思维插上了翅膀,也别忘了思考他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