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幼儿园和在家里是两幅面孔,为什么?怎么预防“窝里横”?

最近收到了一条这样的私信:老师您好,我们家的孩子小小向在幼儿园表现一直都很好,不仅遵守秩序、妥善打理好自己的内务,还会主动帮助比他小的小朋友,可是一回到家就变成了“小霸王”,简直就是“窝里横”,请问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孩子在幼儿园很乖,回到家里就各种不听话,在幼儿园和在家完全是两幅面孔,其实这种情况很常见。外国人曾经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放学后自制力崩溃”,是情感上被压垮的表现。

孩子在幼儿园和在家里是两幅面孔,为什么?怎么预防“窝里横”?

这时候你肯定想问:为什么在学校明明好好的,回到家反而崩溃了呢?

因为幼儿园里没有妈妈

打个比方,就像你在外工作忙了一天,回家就想窝在沙发里看电视是一个道理,工作意味着忙碌,家代表着放松。孩子在学校一直保持着乖孩子的形象,会特别消耗他的意志力。

而一回到家中,看到了能使自己安心的爸爸妈妈,孩子的本性就又释放出来了,“乖孩子”的人设就不想继续维持了,于是丢掉包袱放飞自我。然而学校里没有能让孩子安心的妈妈,所以就不会那么随心所欲。

孩子在幼儿园和在家里是两幅面孔,为什么?怎么预防“窝里横”?

再换句通俗的话来讲,老师以“管”为主,家人以“惯”为主,从小便擅长察言观色的孩子怎么能感觉不出来呢?

要提防“窝里横”的发生

“窝里横”不同于以上我们提到的“放学后自制力崩溃”,窝里横的孩子在学校里没有积极性,在老师和同学面前没有自信,遇到事情就会变得胆怯,但一回到家就变得威风无比、无法无天的小霸王。

孩子在幼儿园和在家里是两幅面孔,为什么?怎么预防“窝里横”?

如若不加以干涉,这种性格可能会伴随孩子直至长大,对社交产生恐惧。而父母无条件的溺爱、没有原则的妥协,是导致孩子“窝里横”的直接原因。

我们一直倡导教育孩子要秉承“温柔且坚定”的原则,温柔表达的是体贴,是爱,是一种态度。而坚持是一种不退让、不妥协的原则,是一种规则的树立。

轻声教导孩子不玩的玩具要收拾好,一边自己开始动手收拾,是只有温柔没有坚持的做法,在孩子的视角视为唠叨;

孩子在幼儿园和在家里是两幅面孔,为什么?怎么预防“窝里横”?

强制关掉电视催促孩子上床睡觉,空留孩子一个人在屋里哭泣,是只有坚持却失去了温柔的做法,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

所以说,教育孩子是个脑力活。掌握好度,建立恰当的家庭规则,对孩子有限制,坚守自己的底线,才能避免“窝里横”的发生。

各位父母,你家宝贝出现过“窝里横,外边怂”的情况吗?后来改过来了吗?欢迎留言分享你的育儿经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