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洞察」窮人思維、組織學習、“996”與跳橋的孩子

◎ 作 者 / 王駿聲

◎ 來 源 / “誠合益管理諮詢”微信公眾號

「熱點洞察」窮人思維、組織學習、“996”與跳橋的孩子

來自於一個永遠也趕不上熱點的悲催作者

那些鼓吹“996”的,與只知道增加時間消耗的窮人一樣,具備的是一種“窮企思維”。創業早期跑馬圈地時的996、短期低谷用“996”熬過一些艱難時世,還可以理解,但堂而皇之的鼓吹“996”,既壞又蠢。壞企業也許還能活得很好,但又壞又蠢的不能。“窮企思維”還會讓整個競爭環境惡化。用真誠的態度,尋找科學的方法,讓員工自願996或採取任何對他們和對企業雙方都有利的工作方式,才是正確的道路。

✧ ✧ ✧

一、窮人思維和“窮企思維”

我記得幾年前在網上看到過兩個有關貧窮的故事,印象很深刻,其中一個是香港的億萬富豪田北辰。G2000的老闆,典型的精英人士,學歷高又有商業頭腦,還很勤奮,儘管確實家庭背景優越,是香港“一代褲王”的兒子,但依然靠個人奮鬥開創了屬於自己的G2000品牌。他的人生信條是信奉市場經濟會淘汰很多弱者,相信只要人有鬥志,弱者亦可以變強者,世界是屬於強者的。

然後他參加了一個體驗底層百姓生活的節目叫《窮富翁大作戰》,感受清潔工的生活,住在比蝸居還蝸居的“籠屋”裡,但是房租、交通費、餐費都很高,薪水卻十分有限,每天只有幾十港元的生活費可用。每天工作9個小時(竟然比996還寬鬆!),到晚上他的同事還要去打另外一份工,因為薪水不夠生活費。就這樣在重複的勞動中消磨了所有的精力,到節目末尾,田北辰不再提“只要有鬥志,弱者亦可以變成強者” 他每天想的只會是下一餐自己可以吃什麼,絕對沒有心力去計劃未來。

無獨有偶,美國一位《時代週刊》的專欄作家,芭芭拉·艾倫瑞克也在年屆60的時候假扮服務員去體驗生活,她也發現了努力工作並不能使人脫離貧困,她和她的同事一樣打好幾份工才能維持生存。連軸轉的工作大量消耗了她的思考能力,也剝奪了她的愛好,以至於連抽一點精力來讀書都做不到;更可怕的是當人的精力透支到極限,教養甚至善良都消失不見,只剩下原始的惡。她的性情變得非常嚇人,變得更苛刻、更狡猾、更滿懷怨恨,而且認知能力也下降了,變得不如之前聰明。這讓她根本無力去止住這下墜的循環,脫離那樣的生活狀態。

「熱點洞察」窮人思維、組織學習、“996”與跳橋的孩子

研究貧窮現象的學者,將這些底層人士疲於奔命,儘管付出了很多辛勞,但不但沒有改善生活,反而可能越過越差的情況,總結出一個原因,即所謂的窮人思維(當然還有更重要的社會原因)。窮人,沒有時間精力和認知能力去尋找真正的解決辦法,唯一能夠想到的辦法就是更多出賣自己的時間。

——如果你認為我這是藉此批評那些片面鼓吹“奮鬥”的言論,認為那些不過是資本家的愚昧和陰謀的話,你就錯了。儘管我同意這種看法,但我真正想表達的是,如果把一家企業類比為一個人,那麼這個人也會有ta的思維模式,很顯然,那些鼓吹“996”的,與那些只知道增加時間消耗的窮人一樣,具備的是一種“窮企思維”。

✧ ✧ ✧

二、“富企思維”與組織學習

企業主當然有一萬個理由用“996”來換取更多的產出或者更低的人工成本,但如果這種只知道增加線性時間投入,沒有辦法找到非線性成長模式的企業,頂多也只是能不死不活地維持下去而已。

有人也許要說,我看很多企業一開始就幾乎是996,比如xx、xx和xx(此處略去你知道的那些知名公司),為什麼會取得成功呢?你的理論不對。——朋友,是這樣的,發展初期,拼的當然是蠻力,未開墾的處女地,或者大家競爭都是同質化的,那自然誰有勁兒誰就能佔據更大的地兒。但行業進入成熟期甚至衰退期,靠的就不能是蠻力了,得用巧勁。

互聯網企業原先實質上工作時間都是996甚至更多,但唯獨現在才開始準備將其正式化合理化,宣之於口,為什麼?因為行業成熟了,競爭壓力更大了,原本的蠻力好像不夠用了,甚至因為員工很累,後勁不足了,這才沒辦法,振臂一呼,喊一聲大家再加把勁啊。這是很自然的反應,可惜沒經過慎重思考,沒用,顯得又壞又蠢。

所以,創業早期跑馬圈地時的996、短期低谷用“996”熬過一些艱難時世,這些也許還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必須的,但堂而皇之的鼓吹“996”,就真的很不明智了,既壞又蠢。站在企業主的立場上,把“996”等同於努力,把努力等同於奮鬥,去給員工洗腦,這也還只是壞;但如果把“996”明文化,導致組織學習和創新能力的退化,那就是蠢。壞企業也許還能活得很好,但又壞又蠢的,不能。

富人思維絕對不排斥勤勉,但富人思維絕對不只是勤勉,而是勤勉的學習、創新、開拓,尋找更好的方法。類比到企業,“富企思維”應該鼓勵通過組織的學習、研究,實現流程的優化、技術的創新、模式的創新、管理的升級(包括體系和文化),用更好的方式來實現更高的效率,更多的產出。

企業如此,國家亦然,一味鼓吹努力而不去真正解決問題,是窮人思維,也是窮企思維,更是窮國思維,但這篇文章不想也不能多談。

✧ ✧ ✧

三、無底線競爭

窮人思維還會帶來一個結果,即無底線的惡性競爭。在競爭力同質化的情況下,能承受996的,顯然競爭力比955要強,但按照這個邏輯,能承受9107的,也會比996更強。我們的底線在哪?全憑管理者的覺悟、人品和運氣嗎?全憑員工與企業個體之間的博弈嗎?全憑輿論的指責和監督嗎?

對企業而言也是一樣,“窮企思維”一樣會讓整個競爭環境惡化,讓自身的生存變得更加艱難。但對此種現象,坦白說,除非立法禁止並嚴格執行,否則沒有辦法。群體並不一定是向上發展的,在一個封閉的行業、群體裡,類似於塔斯馬尼亞島效應(文明倒退)的現象,幾乎是一定會發生的。

「熱點洞察」窮人思維、組織學習、“996”與跳橋的孩子

我希望所有對於自身存在的環境還很關心的人,無論是員工還是企業家,記住一點,唯一靠自己突破了歷史循環律的西方文明,靠的是科學技術的進步而不是人海戰術、疲勞戰術。唯一能突破行業發展限制的,也一定是靠創新、靠學習。

✧ ✧ ✧

四、跳橋的孩子與真正有用的文化塑造

前幾天還發生了一件事,杭州一位17歲的少年,因為不堪忍受母親的羞辱,而跳橋自殺。引起了網絡上關於青少年教育,包括抗壓能力,包括父母責任的廣泛討論。

這事居然跟996有關係?當然有關係,雖然沒有直接的關係,但希望通過制度化,通過宣傳和要求來促進奮鬥精神,跟希望通過羞辱、挫折,來讓孩子具備抗壓精神和完滿人格,都是一樣的行為。充滿了封建家長式的傲慢和無知。

我總覺得有很多人,完全是憑自身經歷和感覺形成的傲慢來面對這個世界的。而不去相信真正有價值的事物,比如科學。心理學的研究已經驗證了,壓力、挫折並不是什麼好東西。適度的壓力,配合良好的情緒恢復機制,才能讓人獲得抗壓能力(參考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0650054/answer/655930760),片面強調壓力無疑是非常愚蠢和反人性的,許多人所謂的挫折教育,完全只有挫折,沒有教育。

放在企業裡也一樣,很多企業希望進行文化宣導,希望通過這種行為來促進員工的積極性、奮鬥精神。這種想法是好的,可惜方法上完全不去參考科學研究,純粹按領導人的自己的想法瞎弄。

許多企業的文化塑造,有文化沒塑造,或者很多企業乾脆根本沒什麼真正的文化,只能硬拗。

「熱點洞察」窮人思維、組織學習、“996”與跳橋的孩子

我知道,很多企業家並不真的認同什麼無腦的奮鬥、福報。他們是富人思維,他們完全懂得什麼樣的努力對個人才有意義。但他們依然希望通過對奮鬥和拼搏的鼓勵,試圖讓別人對工作更加投入,這裡也許有也許沒有私心,但這不重要。重要的是這種宣揚,沒用。

很少有人是因為被馬爸爸、任正非的那些言論而受到激勵、豪情萬丈,就算有,很快這種熱情也會熄滅。維持一個人高漲的熱情的,一定不是那些苦哈哈的東西。很多人似乎完全意識不到這一點,希望用批評教育來改變一個人,希望用說教來傳遞觀點(貌似我也正在做這件事)。

真正能長期維持一個人的穩定的行為的,靠的是有效的反饋。我努力工作了,得到了成長,得到了足以與之匹配的收益,所以我才能一直努力堅持下去;或者從暗黑的角度來看,如果我不努力,我會被淘汰,我會混不下去,這是負面反饋,也能讓人有所行動,但能換來勤奮,但換不來熱情,換來的只會是敷衍的勤奮或勤奮的敷衍。華為的文化是靠奮鬥者文化而變成奮鬥者的嗎?扯淡,靠的是高工資和非常嚴格的考核與淘汰機制(儘管我不喜歡,但不得不承認起碼在管理上他們做的很到位)。阿里的文化是靠馬雲那張嘴傳遞下來的嗎?靠的也是高工資和業內超常的成長機會,還有種種機制例如政委、聞味官。

文化的公開表達根本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沒有明確的事物(包括機制、習俗、傳統、故事)去承載這些東西。甚至,

如果公開的表達與機制實質的導向完全分離的話,那表達的越多,這家企業就越虛偽,而虛偽,將成為你們真正的企業文化。無論X東這家企業最後會活得怎麼樣,只要東東強還在位,那麼他們將永遠擺脫不了虛偽給企業內部運轉帶來的成本。

一樣的道理,那些肆無忌憚踐踏他人尊嚴的惡人也是因為別人的寬容、忍讓,得到了這樣的反饋,他們才越發放肆。惡企亦然。孔夫子說過,以德報怨,何以報德?以德報德,以直抱怨。這句話真是放在所有場合幾乎都有用。

✧ ✧ ✧

五、該做些什麼?

為什麼有太多理由不去搞996,但還是很多企業明裡暗裡實行996呢?

為什麼?因為搞出那種真正凝聚人心的企業文化太難了,搞那些管理創新太難了,風險很大,投入也很高,要花很多時間去學習,學的也不一定對,對的實行起來也不一定成功,成功了也許能一飛沖天,但不成功卻有可能把企業搞垮。搞“996”多簡單。就跟那些陷入貧窮中的一樣,已經抽不出任何時間精力或頭腦來學習了,也沒有能力去冒變革的風險,多打一份工多簡單——也就累點。

方法+時間投入+運氣 = 成功,運氣把握不住,方法太難學,就瞎忙吧,也許運氣好也能成功呢,大概也只能這麼想了

那些曾經感受過真正的企業文化的人,感受過創新帶來的收益的人,無論是在你的某段工作經歷中,還是在你的創業初期,無論你們現在是投資人、企業主、管理者還是基層員工,我希望你們都能想起這段經歷來,不要再盲目的鼓吹所謂的“996”和所謂的奮鬥精神了。相信大家都和你是一樣的人,相信沒有幾個人真的無可救藥地偷懶,用真誠的態度,尋找科學的方法,讓員工自願996或採取任何對他們和對企業雙方都有利的工作方式。

市面上確實還很少或幾乎沒有這方面特別有效而成熟的方法體系,這一塊工作,需要一些真正負責任的人或第三方機構來做。能不能通過有效的努力,來突破行業發展的塔斯馬尼亞效應,突破東亞互害型社會在企業中的再現,坦白講,我們沒有什麼必勝的信心,但這事一定得有人去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