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剖新冠遺體的女法醫:工作中過40歲生日,最多一天完成5臺解剖


劉茜是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法醫病理學副教授,也是參與此次新冠肺炎死亡病例解剖的劉良團隊中的一員。從 2 月 16 日起到 2 月 26 日,針對新冠肺炎死亡病例的病理解剖總共完成了 12 例,其中,劉茜參與了團隊所負責的 9 例。


據《廣州日報》報道,對於遺體解剖的風險性,劉良教授曾這樣描述:"(解剖環境)相當於到輻射濃度最高的地方去"。而穿上隔離防護服做解剖,則更是會從體力和精力上考驗法醫的耐性,"不到 10 分鐘,滿頭大汗,像高原反應一樣,第一例做到大半截,出現心慌頭暈等低血糖表現 …… "


但為了能夠儘快進行病理分析,劉茜與團隊的其他成員依然夜以繼日地進行著解剖、鑑定、分析。最多一次是2 月 22 日,他們 24 小時內完成了五臺遺體解剖。

解剖新冠遺體的女法醫:工作中過40歲生日,最多一天完成5臺解剖


在戰鬥中度過的生日


劉茜是土生土長的武漢人。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在長達一個多月的時間裡,劉茜所在的團隊便一直呼籲要對死亡病例進行病理解剖。但由於新冠肺炎屬烈性傳染病,解剖風險過高,使得相關工作遲遲難以落實。

直到 2 月 15 日晚上,劉茜突然接到劉良教授電話,稱金銀潭醫院有一個死亡病例可以做解剖,要求大家立馬前往醫院。

那天,劉茜原本正在家休息,接到電話後她便立馬開始收拾行李,甚至還來不及給家裡人做心理建設,便匆匆忙忙地收拾好行李衝了出去。等到達醫院後,凌晨一點屍檢、凌晨四點結束,休息兩個小時後展開討論;當天上午 11 點,收到第二例病例解剖的通知,下午四點屍檢,六點半結束 …… 不到 18 個小時,團隊便完成兩例病理解剖。首戰告捷,隨後的幾例遺體解剖工作開展得也是格外順利。

而那一天恰好是劉茜的 40 歲生日。事後,劉茜回憶這次在戰鬥中度過的生日,稱:"雖然沒有跟家人一起過,但是那天,劉良教授和團隊的其他小夥伴們一起在手術室外給我唱了生日歌。我女兒還為我做了一個生日蛋糕,拍照發給我,我覺得這個生日也過得很完美。"

解剖新冠遺體的女法醫:工作中過40歲生日,最多一天完成5臺解剖


法醫是為死者,也為生者


其實,劉茜算是"半路"上殺出來的法醫。大學本科四年,劉茜就讀的專業為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臨床醫學專業,2003 年,本科畢業後,劉茜毫不猶豫地選擇了攻讀法醫專業研究生。

不過研究生期間第一次做遺體解剖,劉茜還是沒能克服心理不適:"碰到的遺體是冰冷的,跟臨床上觸摸病人的感覺完全不同。"等她做完解剖去學校食堂吃飯時,看到碗裡的肉,都覺得難以下嚥。


但這些不適感最終還是被劉茜克服了。2006 年,在修完全部研究生課程後,劉茜以優異的成績提前攻博。2009 年,博士研究生畢業後,劉茜繼續留在了法醫學系擔任助教,並在三年後憑藉豐富的教學成果升為法醫學系副教授,那時她 32 歲。

解剖新冠遺體的女法醫:工作中過40歲生日,最多一天完成5臺解剖


病理報告將對臨床有直接啟示


自 2 月 25 日最後的病理解剖工作結束後,劉茜與團隊成員們依然沒能閒下來。解剖只是屬於前期工作部分,後期劉茜們還需對器官組織進行取材、切片、閱片等處理,收集整理臨床資料,再分別多次地與一線臨床醫師進行結果反饋、討論交流。


3 月 4 日,第七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發布。當天,劉茜轉發了最新版診療方案。在這份最新公佈的方案中,有一新增章節得到了廣泛關注:病理改變——這一章節均是根據目前已進行的幾例屍檢和穿刺組織病例觀察結果總結而來,其中,"以肺臟和免疫系統損害為主;其他臟器因基礎病不同而不同,多為繼發性損害"。


儘管屍檢並不能指導醫護人員干預所有病例,但其病理學研究報告卻能為後續的臨床治療提供重要的參考意見。此次病理報告對於臨床或許能起到的直接的啟示作用,其一,提示臨床醫師有針對性地保護肺組織、減少肺損傷。其二,提示臨床不止要管肺部的問題,還要考慮免疫系統損傷以及其他器官繼發損壞的問題,從而需要制定更加全面的治療方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