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稱賽靈丹!薺薺菜:一種隨處可見的野菜,有人種它發了家

“三月三,薺菜賽靈丹”,如今雖然還沒到農曆三月三,雖然疫情仍沒有消散,但在春風的吹拂下,嫩嫩綠綠的薺薺菜已然勾起了不少人採食的念想。春季吃野菜,被越來越多人視為一種養生習慣,而薺薺菜作為野菜中的佼佼者,自然讓人惦念。

薺薺菜,為十字花科薺菜屬一年或二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香薺、薺菜、護生草、枕頭草、地菜、地米菜、菱閘菜、粽子菜、三角草等等,叫法繁多,此也說明它適宜生長範圍極廣,大江南北,田間、山野、塘畔、路邊隨處可見,俯仰可摘。

被稱賽靈丹!薺薺菜:一種隨處可見的野菜,有人種它發了家

古人對薺薺菜食之已久,歷史上讚美薺薺菜的詩句也不少,延續著人們對它的千年鍾情。如宋蘇軾“時繞麥田求野薺,強為僧舍煮山羹”;元方回“衝風踏雪須歸去,薺菜肥甜白酒香”;清鄭板橋“三春薺菜饒有味,九熟櫻桃最有名”。有意思的是其拉丁種名來自拉丁語,意思為“牧人的錢包”,以形容它的蒴果形狀像牧人的錢包。

薺薺菜葉嫩根肥,葉香濃郁,味道鮮美,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糖類、維生素以及人體所需的多種氨基酸和礦物質。摘得的薺薺菜嫩莖葉或整株,可燉、可煮、可炒、可烹,也可做餡包餃子。一些地方民間習俗有薺薺菜煮雞蛋之做法,名曰“三月三,吃薺菜煮雞蛋,一年不頭疼”。當然用來熬製薺菜粥也是一道可口的美食。

被稱賽靈丹!薺薺菜:一種隨處可見的野菜,有人種它發了家

事實上,人們看中薺薺菜還因為它具有良好的藥用價值。薺薺菜有“地道藥材”之稱。中醫認為,薺菜味辛甘、性涼平,具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祛病養生功效,可以治療高血壓、冠心病、痢疾、腎炎等症。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主辦的植物智平臺顯示,全草入藥,有利尿、止血、清熱、明目、消積功效;《名醫別錄》載“主利肝氣,和中”;《本草綱目》載“明目,益胃”。因此,也常有人將薺薺菜曬乾後泡茶喝。

被稱賽靈丹!薺薺菜:一種隨處可見的野菜,有人種它發了家

既然薺薺菜的利用價值這麼多元,市場需求越來越大,那麼,規模種植如何呢?

查閱報道顯示,還真有不少地方種植薺薺菜,而且因此鼓起了“錢袋子”。河南省民權縣伯黨鄉百果匯種植專業合作社,2017年種植了150多畝薺薺菜,產品遠銷上海等地,按照每畝4000斤,每斤1.5元算,畝均可賣6000元。虞城縣利民鎮農戶楊民村承包100多畝地,由過去的小麥、玉米一年兩種兩收,改變為小麥、甜玉米、薺薺菜一年三種三收的新模式。收穫甜玉米後全部種植薺薺菜,除去地租、肥料、澆水、人工費用外,僅一季薺薺菜就淨賺60多萬元。當地企業依託此開發速凍薺薺菜,已形成國內最大的速凍薺薺菜加工基地之一。

目前市面上薺薺菜生產主要兩個品種:一種是板葉薺薺菜, 又叫大葉薺薺菜,為上海市地方品種。該品種植株塌地生長,葉展度18釐米,但冬性強,抽薹開花較早,不宜春播,宜於夏季或秋季栽培。一種是散葉薺薺菜,又叫百腳薺菜,植株塌地生長,抗寒力中等,耐熱力強,比板葉薺菜遲10~15天,適於春季栽培。

被稱賽靈丹!薺薺菜:一種隨處可見的野菜,有人種它發了家

資料顯示,薺薺菜在長江流域可以春、夏、秋三季栽培。春季栽培在2月下旬至4月下旬播種;夏季栽培在7月上旬至8月下旬播種;秋季栽培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播種。華北地區可採用二季栽培,春季栽培在三四月裡播種;秋季栽培從 7月至9月中旬均可。塑料大棚或日光溫室栽培,也可於10月上旬至翌年2月上旬隨時播種。

春播和夏播的薺薺菜,生長較快,從播種到採收的天數一般為30~50天,採收的次數為1~2次。秋播的薺菜,從播種至採收為30~35天,以後陸續採收4~5次,長江流域可一直延遲到第二天春天。因薺菜菜植株較小,易與雜草混生,期間需注意及時除草。

被稱賽靈丹!薺薺菜:一種隨處可見的野菜,有人種它發了家

需要提醒的是,對於薺薺菜,消費者總體來說更青睞於野生的,對於大棚裡的薺薺菜,或擔心農藥問題,或覺得“野味”不夠,並不太感冒。特別是春寒料峭下的野外薺薺菜經歷寒冬,營養價值和口感更優,價格也高於大棚種植。如果有意種植的話,虞城那種與農作物倒茬種植模式是不錯的參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