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帝內經:肝、心、脾、肺、腎之間是相生的關係

五臟皆為陰,它們有順序嗎?為什麼是肝、心、脾、肺、腎呢?對應木、火、土、金、水,它們是相生的關係。談五臟要把肝放在第一位,因為它代表春天、春生;而一般人都把心放在第一位。再次說明微言大義。古代的人,在任何一個地方,說話都有講究。孫悟空的老師敲孫悟空腦袋三下,孫悟空就知道:半夜三更子時師傅要傳我道,就去了。我們被人敲三下,只知道疼得不行。就像錢超塵老先生講的項背強( jiang)几几,很多人叫強 shu shu.我們上學的時候是念強shu shu的。他把幾十個版本的《傷寒論》對照之後得出結論,認為這才能解釋項和背緊張的那種感覺。


黃帝內經:肝、心、脾、肺、腎之間是相生的關係


我們講到,肝、心、脾、肺、腎是為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膲、六腑皆為陽。六個腑就是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膲。我們背上的膀胱經,據說是全身最重要的一個排毒經。“排毒”就是把中醫通俗化了。沒辦法,為了普及中醫,借用一些概念也是可以的。膀胱經屬於足太陽,是我們的十二正經。十二正經是六臟六腑代表的經絡,它和奇經八脈不一樣。十二正經裡面行走路線最長、穴位最多的經絡就是足太陽膀胱經,一共有67個穴位。另外,它是足太陽,它走在哪?我們說背為陽,腑為陰,說一下它的經絡名字,就大概知道它走在什麼位置,這就是我們學陰陽的好處。

“善診者,察色按脈,先別陰陽。”先把隊站對了,站錯了就會出問題。足太陽膀胱經覆蓋在我們的頭頂、後背、腰,然後還有我們腿後面,最後走到小腳趾,它的行走路線特別長。更為重要的是,五臟六腑的腧(shu)穴,六臟六腑的腧穴,都在膀胱經上,所以你很難分清楚,你到底是在刺激膀胱經,還是在刺激六臟六腑在後背的代表穴。因此,它非常重要。所以,推背是很重要的了。保護自己的腰背也很重要,而且我們得病的最早表現,傷的就是足太陽。


黃帝內經:肝、心、脾、肺、腎之間是相生的關係

經典豈能鳥瞰,我們現在時常背一些儒家的經典,其實在古代,學中醫都要背《黃帝內經》的。所以我覺得應該端正態度,先背再學。背會了以後,其實就是把古人的思想灌輸在你的血液中,影響到你的靈魂,最後到你的行為、你說出的話,開出的方子,不由自主的突然接通天地線了——拿根草棍能當箭。捏把香灰就能當藥。很多人說,這神了!其實不神,因為你的氣勢在那兒,所以還是要尊重古人,黃帝的老師給他傳道的時候,都是要沐浴更衣的,在那種虔誠狀態下學出來的知識與帶著一種疑惑,鄙視的心理學出來的知識,完全不一樣。

“所以欲知陰中之陰,陽中之陽者,何也?”認識自然陰陽和人體陰陽以後你要幹什麼?前面我們講了一個人的身體有陰有陽,有陽中之陽、陰中之陽、陰中之陰、陽中之陰,肝、心、脾、肺、腎。五臟皆為陰,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六腑皆為陽。接下來講“所以欲知陰中之陰,陽中之陽者,何也?


黃帝內經:肝、心、脾、肺、腎之間是相生的關係

這就講到了認識自然陰陽和人體陰陽以後你要幹什麼?第一診斷、第二治療。目的在這兒,我們現在很多學科診斷很先進,診斷完了怎麼治?“目前尚未發現有效的治療方法。”與其這樣,我還診斷幹嘛呢?所以,認識自然陰陽、認識自身陰陽的目的是施針石,是為了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