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天,我們一起讀完《黃帝內經》(第144天)

《黃帝內經》一起讀第144天,一起繼續哦……今天是論述五味與五臟關係,以及五味如何傷人的——

《靈樞 五味論篇》

162天,我們一起讀完《黃帝內經》(第144天)

原文:黃帝問於少俞曰:五味入於口也,各有所走,各有所病。酸走筋,多食之,令人癃;鹹走血,多食之,令人渴;辛走氣,多食之,令人洞心;苦走骨,多食之,令人變嘔;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挽心。餘知其然也,不知其何由,願聞其故。

少俞答曰:酸入於胃,其氣澀以收,上之兩焦,弗能出入也,不出即留於胃中,胃中和溫,則下注膀胱,膀胱之胞薄以懦,得酸則縮綣,約而不通,水道不行,故癃。陰者,積筋之所終也,故酸入而走筋矣。

黃帝曰:鹹走血,多食之,令人渴,何也?

少俞曰:鹹入於胃,其氣上走中焦,注於脈,則血氣走之,血與鹹相得則凝,凝則胃中汁注之,注之則胃中竭,竭則咽路焦,故舌本幹而善渴。血脈者,中焦之道也,故鹹入而走血矣。

黃帝曰:辛走氣,多食之,令人洞心,何也?

少俞曰:辛入於胃,其氣走於上焦,上焦者,受氣而營諸陽者也,姜韭之氣燻之,營衛之氣不時受之,久留心下,故洞心。辛與氣俱行,故辛入而與汗俱出。

黃帝曰:苦走骨,多食之,令人變嘔,何也?

少俞曰:苦入於胃,五穀之氣,皆不能勝苦,苦入下脘,三焦之道皆閉而不通,故變嘔。齒者,骨之所終也,故苦入而走骨,故入而復出,知其走骨也。

黃帝曰:甘走肉,多食之,令人悗心,何也?

少俞曰:甘入於胃,其氣弱小,不能上至於上焦,而與谷留於胃中者,令人柔潤者也,胃柔則緩,緩則蟲動,蟲動則令人悗心。其氣外通於肉,故甘走肉。

162天,我們一起讀完《黃帝內經》(第144天)

翻譯如下:

黃帝問少俞:飲食水谷,五味進入口中,各有其所進入的臟腑,也各有其所引發的病變。酸味走於筋,吃得太多會令人小便不暢;鹹味走於血,吃得太多會令人口渴;辛味走於氣,吃得太多會令人心氣不足而內虛;苦味走於骨,吃得太多會令人嘔吐;甘味走於肌肉,吃得太多會令人心中煩悶。這些由過食五味所造成的病證我是知道的,但不知道為什麼會這樣,希望能聽你講一講。

少俞回答說:酸味進入胃中,其氣味澀滯並有收斂之能,上行到上焦、中焦,不能跟著精微之氣的運行而出入,不能出就會留在胃中,胃中比較合溫,酸味則會向下輸注到膀胱,膀胱的壁薄而軟弱,遇到酸味就會收縮,收縮後造成出口處不通暢,尿液排出的水道不暢,小便也就不通暢了。人的前陰部位是諸多筋脈所彙集之處,所以酸味進入胃後會走於筋。

黃帝問:鹹味走於血,吃得太多會令人口渴,這是為什麼?

少俞說:鹹味之物進入胃中,其精微之氣向上走於中焦,灌注於血脈,脈是血氣運行的通路,血和鹹味相遇就會發生凝滯。血脈發生凝滯,胃中的津液就會滲注過來幫助其滋潤,這樣一來胃中津液就會不足,胃液不足則引發咽喉乾焦,所以舌根焦躁就會容易口渴。血脈是中焦精微之氣輸布全身的通道,所以鹹味進入胃後會走於血。

162天,我們一起讀完《黃帝內經》(第144天)

黃帝問:辛味走於氣,吃得太多會令人心氣不足而內虛,這是為什麼?

少俞說:辛味之物進入胃中,其精微之氣向上走於上焦,上焦是接受中焦所化的水谷精微並佈散、營養腠理諸陽的,姜、韭的辛味之氣太過燻蒸到上焦,營氣、衛氣不時受到影響,就會長久停留在心下的胃中,所以心氣不足感覺空虛。辛味常和衛氣同行,所以辛味進入胃中後,會與汗液一起發散而出。

黃帝問:苦味走於骨骼,吃得太多會令人嘔吐,這是為什麼?

少俞說:苦味之物進入胃中,其他的五穀之氣都不能勝過苦味。苦味進入下脘後,會讓三焦之氣的通路都關閉不通,導致胃氣上逆發生嘔吐。牙齒,是胃經所經過之處,苦味進入胃中後走於骨,再復出於牙齒,所以知道其是走於骨的。

黃帝問:甘味走於肉,吃得太多會令人心中煩悶,這是為什麼?

少俞說:甘味之物進入胃中,其精微之氣弱小,無法向上到達上焦,而是與穀物一起留在胃中,讓胃氣更加柔潤。胃氣過於柔潤就會弛緩,胃氣弛緩會引發腸道中的寄生蟲擾動不安,有蟲擾動就會令人心中煩悶。甘味之氣在外與肉相通,所以甘味走於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