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天,我們一起讀完《黃帝內經》(第138天)

《黃帝內經》一起讀第138天,一起繼續哦……今天是論述各種腫脹之症的——

《靈樞 水脹篇》

162天,我們一起讀完《黃帝內經》(第138天)

原文:黃帝問於歧伯曰:水與膚脹、鼓脹、腸覃、石瘕、石水,何以別之。

歧伯答曰:水始起也,目窠上微腫,如新臥起之狀,其頸脈動,時咳,陰股間寒,足脛瘇,腹乃大,其水已成矣。以手按其腹,隨手而起,如裹水之狀,此其候也。

黃帝曰;膚脹何以候之?

歧伯曰:膚脹者,寒氣客於皮膚之間,空空然不堅,腹大,身盡腫,皮厚,按其腹,窅而不起,腹色不變,此其候也。

鼓脹何如?

歧伯曰:腹脹、身皆大,大與膚脹等也,色蒼黃,腹筋起,此其候也。

腸覃何如?

歧伯曰:寒氣客於腸外,與衛氣相搏,氣不得榮,因有所繫,癖而內著,惡氣乃起,瘜肉乃生。其始生也,大如雞卵,稍以益大,至其成如懷子之狀,久者離歲,按之則堅,推之則移,月事以時下,此其候也。

石瘕何如?

歧伯曰:石瘕生於胞中,寒氣客於子門,子門閉塞,氣不得通,惡血當瀉不瀉,衃以留止,日以益大,狀如懷子,月事不以時下。皆生於女子,可導而下。

黃帝曰:膚脹、鼓脹可刺邪?

歧伯曰:先瀉其脹之血絡,後調其經,刺去其血絡也。

162天,我們一起讀完《黃帝內經》(第138天)

翻譯如下:

黃帝問岐伯:水脹(津液運行障礙,水溼瀦留,四肢胸腹脹滿)和膚脹(陽氣不足,寒留於膚髮生腫脹)、鼓脹(腹部脈絡密佈,脹如鼓,膚色黃)、腸蕈(女性下腹腫塊,但月經按時來潮)、石瘕(女性寒滯子宮,形成瘕塊)、石水(下焦陽虛,水聚不化)等疾病,如何區別?

岐伯說:水脹初起之時,眼眶和上下眼胞處微有腫起,就像剛剛睡醒起身時的樣子,頸部人迎穴處搏動明顯,不時咳嗽,大腿內側感覺寒冷,足部小腿浮腫,如果腹部腫大了,水脹之症就已經形成了。用手按下病人的腹部,放開手後腹脹又隨之而起,就像按在了水囊上,這就是水脹的症候。

黃帝問:膚脹怎樣觀察其症候?

岐伯說:膚脹,是寒邪之氣侵入到皮膚之間,敲起來就像鼓聲一樣中空不堅實,腹部脹大,全身也都腫脹,皮膚厚,用手按壓病人的腹部,凹陷下去的部分不隨手而起,腹部色澤沒有變化,這就是膚脹的症候。

黃帝問:鼓脹又是怎樣的情況?

岐伯說:腹部脹大,全身也都腫大,腫大的狀況和膚脹差不多,但腹部色澤青黃,腹部筋脈暴起,這就是鼓脹的症候。

黃帝問:腸蕈是怎樣的情況?

岐伯說:腸蕈,是寒氣侵入了腸道之外,與衛氣相互爭鬥,導致衛氣無法滋養周身,衛氣被寒邪之氣所牽制,癖結不散而附著,病邪之氣因此而起,寄生的惡肉也便生成。惡肉初起之時,大小如同雞蛋,並逐漸長大,到其長成時就像婦人懷著孩子一般,病程很長,通常要一年以上,用手按壓腹部會感覺質地堅硬,用手推之可以移動,月經可以按時來潮,這就是腸蕈的症候。

162天,我們一起讀完《黃帝內經》(第138天)

黃帝問:石瘕是怎樣的情況?

岐伯說:石瘕,發生在子宮內,是寒邪之氣侵入子宮頸口所致,導致宮頸口閉塞,氣機無法暢通,本應排洩掉的經血無法正常排出,凝滯積存在子宮之中,致使腹部日益脹大,就像懷了孩子一樣,月經不按時來潮。腸蕈、石瘕都發生在女子身上,可以用疏通瘀滯,引導惡氣、惡血下行。

岐伯說:可以先用瀉法瀉除因邪氣瘀滯造成的絡脈脹起,然後調理經脈,刺治時先刺腫脹的血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