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苏联丢了莫斯科,斯大林还能退到西伯利亚继续抵抗并反败为胜吗?

于无声处34


1941年6月22日,希特勒撕毁了《苏德互不侵犯条约》,开启了“巴巴罗萨”计划,发动了蓄谋已久的侵苏战争。希特勒集中了空前庞大的550万大军,4000多辆坦克,近5万门火炮,5000架飞机的庞大军队。面对来势汹汹的德国军队,苏联显然没有做好战争准备。苏联在德国闪电战的攻击之下毫无还手之力,苏联军队的表现只能用拙劣来形容,苏联可以用血崩来形容。德国军队仅用短短18天时间,便突进600多公里,简直比走得还快。接下来一段时间,苏联损失军队300万,各种火炮2万门,坦克1.8万辆,飞机1万多架。莫斯科保卫战前,德国占领了苏联至少150万平方千米土地,占领苏联大部分工业区和控制了苏联大量人口。此时德国中央方面军兵临莫斯科城下,南部方面军也打到了顿河、斯大林格勒一带,北部方面军抵达列宁格勒附近。

希特勒决定一鼓作气,利用优势兵力一举攻下莫斯科,快速结束这一场战争。为了攻下莫斯科,希特勒一共投入100万精锐部队。为了保卫莫斯科,斯大林一共投入125万大军。最终斯大林利用寒冷的冬天打败了来势汹汹的德国军队,歼灭了50万精锐德军,止住了苏联的颓势,德国陆军不可战胜的神话被打破。希特勒被迫放弃全面进攻,改为重点进攻。德国军队兵败莫斯科也为后来德国的覆灭埋下伏笔。如果德军成功攻下莫斯科,斯大林被迫退守到西伯利亚,斯大林有可能会反败为胜吗?

我觉得如果斯大林要是退守西伯利亚,要想取得胜利非常困难。如果国际形势不发生变化的话,斯大林估计很难转败为胜;如果发生国际变化斯大林则有可能转败为胜。

1941年9月份,当德国军队兵临莫斯科的时候,苏联其实已经到了退无可退的地步。苏联国土面积虽然非常庞大,但是统治核心仍然在欧洲部分。一旦德国军队在列宁格勒、莫斯科和斯大林格勒一线找到突破,苏联的这一条防线就会土崩瓦解。苏联欧洲部分就会尽失。当时苏联百分之九十的人口和工业都集中在欧洲部分,亚洲部分只有极少的一部分。苏联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也都基本集中在欧洲部分,当时广大西伯利亚地区大多是一片荒凉的不毛之地。二战前,苏联人提到西伯利亚地区可能首先想到的不是工业和农业,而是流放犯人的地方。当时西伯利亚的工业基础相对薄弱,远远没有现代发达。西伯利亚地区现在能够成为俄罗斯重要工业区也要感谢二战,二战期间和二战后,西伯利亚工业区才逐渐形成规模。当时的西伯利亚根本没有多少人,也不适合人类生存。苏联的远东地区工业基础也非常薄弱,人口也非常少。苏联绝大部分工业和人口都被德国人控制,斯大林还能征调多少士兵,还能造出多少武器。斯大林很难再组织有效力量阻挡德国人。

一旦希特勒占领苏联的欧洲部分,德国的军事实力会进一步大增。德国会利用苏联的煤炭、石油、矿产资源发展自己,德国占领苏联的重要产粮区之后,军队的补给问题也会解决。德国占领这苏联欧洲部分之后,还可以在当地征兵,扩大德军的力量。苏联本来就是一个由加盟共和国组成的国家,国内离心力很强,非俄罗斯人不会死心塌地跟着苏联一条路走到黑。战争往往就是此消彼长,到时候德国的军队力量增强,苏联的军事力量则大大削弱。到时候苏联军队还能提挡得住德军的钢铁洪流吗?我看斯大林会凶多吉少。

但是德国想彻底击败苏联也不大现实,德国最好的结果是能够守住自己的既得利益。从性格上说斯大林倒是和俄罗斯人非常像,都是比较好战的主。斯大林的性格非常强硬,甚至有点自负自大、刚愎自用。斯大林即使退到西伯利亚地区也不会轻易认输,更不会轻易投降希特勒。斯大林也知道投降希特勒的结果也是死路一条,所以斯大林一定会坚持到底。斯大林到了西伯利亚就是没有能力反攻德国,德国也很难彻底灭掉斯大林。西伯利亚地区实在是太大了,大到德国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吃掉斯大林。斯大林倒是可以利用西伯利亚地区和德国人周旋,最终在西伯利亚地区把德国人拖垮。即使斯大林能把侵入到西伯利亚地区的德军拖垮,他依然没有能力反攻德国。如果斯大林想反败为胜则需要借助外来力量。

莫斯科保卫战期间,日本已经偷袭了珍珠港,美国已经向德国和日本宣战,世界反法西斯同盟已经建立。美国加入战争无疑对苏联人来说是一个天大的好消息,有了美国的加入,斯大林则有胜利的可能。因为即使斯大林失去了莫斯科,他也会继续坚持抗德。美国进入二战之后,如果没有苏军抗击德军的话,美国将会派出更多陆军和德国军队打仗。德国的综合国力肯定比不上美国,我觉得德国打不过美国。如果美国顶住大部分德国陆军的话,苏联的压力会小很多,到时候苏联和美国一起倒是有可能打败德国。只不过,到时候二战结束的时间就有可能不是1945年,可能会持续更长。

斯大林能不能最终反败为胜,主要看斯大林能不能坚持到国际局势待变的时候。如果斯大林等到国际待变的时候,他有机会反败为胜。如果斯大林在美国和德国全面开战之前选择投降,那么他将没有可能反败为胜。


依稀说史


苏联如果丢了莫斯科,那么很抱歉,结果可能并非像人们想象的那样:苏联依旧能够支撑下去,甚至反败为胜。而更加可能的情况是:苏联灭国。

那么为何会这么说呢?

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首先苏联的产业分布很不均衡。

我们知道,苏联是一个面积超过了2000万平方公里的庞然大物,在二战伊始,斯大林就通过侵略占据了波兰和芬兰等国的广大土地,为的是在苏联和德国之间画一条缓冲带。

斯大林的意图实现了,虽然是在付出了巨大代价之后。

但是,缓冲带的存在,并没有让苏联更加安全,在德国人闪击战的实施下,欧洲部分很快陷落。短短的时间内,苏联在欧洲大大部分领土已经被纳粹占据。

欧洲部分对苏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斯大林为何当年死守莫斯科?除了莫斯科是苏联首都,有着强烈的象征意义外,更加重要的是,在莫斯科的背后是什么?

是苏联在战争中保留下来的军事工业体系。这是苏联能够反败为胜的关键所在。

我们假设一下,如果当年的莫斯科被攻陷,莫斯科背后的军事工业也将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失去了多年建立起来的军事工业,那么退到西伯利亚的苏联军队,用什么和德国人的机械化兵团作战?要知道,苏联人将绝大多数的军事工业实力都建在了东欧部分。广袤的西伯利亚平原,因为恶劣的环境气候,人口本就稀少,军事工业更是稀疏。

其次,莫斯科是苏联的象征,也是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堡垒

莫斯科作为苏联的象征,是苏联人甚至是世界反法斯西联盟的希望所在。这里牵制了绝大部分的德国军团。

看看当时的情况,英法联军已经败守大不列颠群岛。指望英法联军反攻?要知道,当时德国人停止实施巴巴罗萨计划,并非是因为巴巴罗萨计划不可行,而是因为希特勒觉得损失有点大,而德国有着更重要的的敌人——苏联。而如果苏联被大败,腾出手来的希特勒全力以赴的进攻英国,一条浅浅的海峡,能阻挡住纳粹海空军的联合打击?

所以,莫斯科可以说寄予了整个反法西斯联盟的期望。如果莫斯科失去了,那么将对反法西斯联盟是一个重大的打击。欧洲可能就此陷落,再无翻盘的可能。

其次,西伯利亚的气候条件

虽然苏联人拥有西伯利亚很多年,虽然他们经营西伯利亚很多年,但是,终究因为那里的条件太过艰苦,所以,人迹罕见。在隆冬已经来临之际,数百万的大军撤往西伯利亚,靠什么生存?如何挺过西伯利亚零下数十度的严冬?

苏联曾经想大批往西伯利亚进行移民,但是效果不佳,为什么?长期以来,西伯利亚仅仅是作为一个能源提供地,并非是合适的人居环境。所以,在这里打游击甚至反攻,这多少有些幻想的成分。

最后,美国的援助

美国人在二战时差不多有五百亿美院的援助,其中很大一部分流向了苏联。但是,如果苏联失去了欧洲区域,那么美国的援助也将变成鸡肋。第一援助将会更加困难,第二成本将会大大增加。那么,苏联人是否还能靠援助来支撑最后的胜利?这种可能性,真的很低。


Crazy历史


历史没有如果!

淮海战争之后,在战犯管理所里,黄维大喊不服,要再打一仗!

粟裕七战七胜,每战之后国军都不服,下一战再败再不服!国军不服,是因为他们找到了破解之法;再败,是因为粟裕下一战改变了方法!

黄维还有点资格说两句,他终究还是参战了。

在朝鲜,彭德怀大胜之后休整;苏联顾问大吼,命令彭继续追击。彭反问:你打过仗吗?你有什么资格说话。

争执直诉至莫斯科,斯大林说彭德怀是对的,并且不准苏联顾问插嘴!

因为对于朝鲜战场,斯大林也拿不出更好的办法。他甚至怀疑志愿军是否能真的取胜。

孟获连战连败,依旧不服;孟获是聪明的,第七次服了。

德国希特勒死了七十多年了,依然有人在用各种方式从各种角度为希特勒翻案!

而希特勒的原产地德国都用法律的方式确定不准为他翻案!

即便这些人有本事穿越到希特勒面前,给希特勒出主意。这些人一定死得很丢脸!

希特勒和他的将军们会瞧得起你们?你们就一定比希特勒强?

千万别当笑话听。他们可是认真的!


老顽童焦原78483771


如果苏联在莫斯科丢掉以后,苏联还能不能在西伯利亚成立指挥战争机构,并反守为攻继而赢得战争的胜利?

但这需要有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基辅、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和高加索油田没有被攻克。

如果存在上述几个地区没有被攻克的话,假设莫斯科真的被德军拿下的话,苏联是可以继续战斗下去的。

反过来说,如果丢掉了上述几个地区,即便是莫斯科临时没有被攻克,以后还是守不住,一样要丢掉。



如果上述几个地区德军拿不下的话,在莫斯科即将陷落之前,苏联政府会提前做好撤离的准备。

在苏联电影《莫斯科保卫战》之中,当时的苏联政府其实做了多种准备:一是竭尽全力进行抵抗。

二是密切注意战斗形势的发展。

三是已经做好了所有撤离工作准备,并在发电厂、工厂、桥梁、国家大剧院埋好了炸药,一旦守不住就将莫斯科全部毁灭。

四是在城市安排了潜伏人员,一旦陷落就对德国高级政要实施暗杀。

通过以上行动说明了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苏联政府已经做好了各种各样的准备,包括撤离莫斯科另立指挥机构。

既然苏联政府已经做了撤离准备工作,那它就一定有第二个临时首都,这一点非常类似于我们把首都南京搬迁至重庆一样。

苏联是不缺这样的地方的,比如说列宁格勒、斯大林格勒等地!

但估计不会把临时首都迁往乌拉尔东边的西伯利亚。

且不说气候寒冷、环境恶劣的条件令人难以忍耐,而且做临时指挥战争的一个机构也不适合。

并且苏联是一个发达的工业国家,对城市的依赖性很大,大家不要一味的谴责苏联一步都不准后撤的政策,因为它必须这样做,丢掉了城市和工业区,其实就等于亡了国。

因此,莫斯科一旦守不住,它极有可能把政府指挥机构迁往斯大林格勒地区,或者是列宁格勒地区,而迁往西伯利亚的可能性则不达。


现在有一个最关键的问题:那就是在莫斯科陷落之后,苏联还能不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应该说,很难。

但也不是没有任何一丝希望,要知道苏联可不完全同于德国。

在苏德战争中,两国都有敌方军队兵临首都的情况,但苏联成功的坚持了下来,德国却没有。

情况大概有两点区别:第一苏联有着极大的战略纵深,但德国却没有!

苏联在丢失了大片的国土之后,还能最后赢得战争的胜利,幅员辽阔的疆域功不可没。

但德国就不是这样了,就算希特勒弃守柏林退往巴伐利亚和慕尼黑那又怎样?

一共巴掌大的国家,步兵一个急行军随后就到了,你还守个鸟?

第二在莫斯科会战开始时,英美两国虽然还没有对苏联开始大规模的支援行动,但至少苏联可以放心的全力迎战德国,对于东方的日本并不是非常忌惮。

而柏林战役开始的时候,希特勒德国却是处于东西夹击之中,柏林的防守兵力不足,而在外地的军队也无法赶往这里。

因此,当莫斯科陷落之后,苏联政府可以把临时指挥机构搬迁到列宁格勒或者是斯大林格勒,并在那里继续指挥战争。

而当时的英美政府一看到苏联危急,一定会不遗余力的进行全力支援。

其实我们应当看到,尽管纳粹德国拼力进攻梦想一举拿下列宁格勒和斯大林格勒,它不是一样没有成功么?

同时我们又看到,即便是德军拿下了明斯克、斯摩棱斯克、基辅,越过了第聂伯河、顿河,苏联不也是最后赢得了战争的胜利?

所以个人见解如下,如果莫斯科真的陷落的话,的确实增加了赢得战争的难度,但是仅仅失去一座莫斯科城对于最后战争的结果其实关系并不是很大。

以上问答纯属本人原创,如有抄袭和挪用者必将追究。


东方评史


德国进攻苏联,德国的将帅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主要在西线作战,严重缺乏与俄国人作战的经验,对于苏联完全缺乏了解。

1、你不知道苏联有多大

德国从波兰向苏联推进了五六百公里才到莫斯科郊外,要是在西线都推进到大西洋中央了。广袤的国土,漫长的补给线,德国军队攻到莫斯科附近已经强弩之末。即使丢了莫斯科,苏联已经决定迁都古比雪夫,拿破仑占领了莫斯科不是照样被击败?

2、你不知道苏联有多少军队

莫斯科会议上苏联向英法表示可以出动136个师支援英法,这绝不是虚言。德军总参谋长哈尔德就说我们消灭了德国人196个师,人家还有196个师。苏联损失了几百万军队,要是其他国家早就崩盘了,苏联继续组织几百万军队顶住德国军队,甚至武器焕然一新。

3、你不知道苏联道路有多差

苏联虽然重工业发达,但公路建设特别是高速公路建设远不如西欧,这就导致德军轮式车辆总是陷入泥泞,严重影响了战斗力。德国一个月可以击败法国,半年都不能占领莫斯科、列宁格勒,差劲的公路也是问题。

4、你不知道苏联冬天有多冷

德军虽然在北欧参加过战斗,但苏联那样的寒冷却从未见过,这就德国坦克发动机都有些受不了,影响了冬天战斗力。许多德军在寒风中瑟瑟发抖,希特勒甚至认为冬天到来前就可以结束对苏联战争,冬季作战准备不足。

面对着这四个“不知道”,德国不要说打不下莫斯科。就是能打下莫斯科,又能如何?苏联毕竟是欧洲头号工业化国家,武器质量也许不如德国,但武器数量完全压倒德国,也就能在美国战略物质大规模到达苏军手中之前打赢莫斯科会战甚至斯大林格勒会战。


一梭烟雨江湖行


这个问题……当然是个问题。虽然俄国太大了,不是任何一个侵略者都可以随便吞下的,当年不可一世的拿破仑又如何?也照样是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但莫斯科对苏联的意义太过重大,以至于没有了莫斯科,苏联几乎就等于失去了一切。

作为世界上面积最大的国家,苏联在建立之初国土面积就超过2000万平方公里,而这2000多万平方公里使苏联拥有了恐怖的战略纵深,尤其是东西方向,更是超过1万公里。

不仅如此,作为苏联缔造者的斯大林在列宁去世后,为壮大苏联进行了一系列准备。

特别是在1929年资本主义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苏联在大力引进资本主义世界先进技术的同时,对于蠢蠢欲动的法西斯主义也进行了相当充分的准备。

二战前夕,苏联在国土西部构建了北起北冰洋,南到黑海沿岸,长达2000多公里的斯大林防线,形成永固的国防工事。

1939年8月23日,苏联与德国在莫斯科秘密签订《苏德互不侵犯协定》,对东欧地区进行了秘密的势力划分。

1939年9月17日,在德国闪击波兰后,苏联出兵波兰东部,夺回《布列斯特和约》中失去的西乌克兰和西白罗斯等地,将国界线推进到寇松线。

紧接着,1939年11月,苏联发动苏芬战争,在付出惨重代价后,夺取芬兰的卡累利阿地峡地区;1940年3月,苏联出兵波罗的海三国,强行将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三国并入苏联;1940年6月,苏联出兵罗马尼亚,强行夺取比萨拉比亚地区。

至此,苏联将国界线向西推进约500公里,并重新构筑了新的国防工事,即巴普洛夫防线。

应该说苏联对大规模战争的准备是相当充分的,但正因为相当充分,使得苏联将大部分军队及工业布置在靠近德国法西斯的东欧地区,特别是希特勒的眼皮底下。

所以当1941年6月22日苏德战争爆发时,苏联军队仓促应战,溃不成军。短短4个月,苏联就失去了150多万平方公里领土,军队损失超过300万,人口沦陷1/4。

到1940年10月莫斯科会战发起前,斯大林说苏联红军没有退路,实在不是耸人听闻。

很多人认为天气是扭转莫斯科会战局面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那个恐怖的冬天,德军不会在莫斯科马失前蹄。

但事实上,磨灭德军进攻锋芒的,是苏联漫长的秋雨,这让德军几乎在泥泞中动弹不得。苦恼的德军甚至希望冬天快点到来,因为道路结冰后有利于装甲部队推进。

苏军在苏德战争前4个月几乎损失殆尽,所以如果莫斯科也失守,对苏联形成的打击将是空前的,尤其是苏军的气势。

要知道,虽然此时的英国出于自身安全考虑,已经开始援助苏联,但大洋彼岸的美国始终没有表态。如果苏联失去莫斯科,士气瓦解,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局势可能更加危险,届时美国参战和对外援助将更加遥遥无期。

而作为德国同盟的日本,也在等待着苏联的战败。如果苏联失去莫斯科,无论进攻西伯利亚有无意义,日本绝对不会在东亚安分守己。

不过最可怕的似乎并不是这些,因为无论沙俄还是苏联都将国家发展重点放在乌拉尔以西,尤其是莫斯科以西。一旦莫斯科失守,苏联东部薄弱的工业基础,将根本无力支撑苏联的持久抗战,特别是在面对德日夹击,缺少美国的有力支持时。

当然,苏军也可以化整为零,依靠广泛持久的游击战以及庞大的战略纵深将德日法西斯彻底拖垮。但我们需要明白的是,苏联和我国的情况并不相同,首先他的无产阶级革命是先在城市取得成功的,这和我国的农村包围城市有本质不同。

所以在缺少城市的苏联东部,再加上冰天雪地的恶劣环境,即使游击战争也很难坚持下去。

而最可怕的是,莫斯科的失守不仅关乎苏军士气,更关乎斯大林的权威。

因为无论苏联的工业化建设,苏联的国防体系构建还是苏德战争的战略部署,都是斯大林统一指挥的。也就是说,斯大林是苏联的最高负责人,如果莫斯科失守,就意味着斯大林威望的彻底崩塌。

而在斯大林苦心孤诣构建起以自己为核心的独裁体系后,自己也将成为这个体系的牺牲品,因为他根本就承受不起失败。

所以,苏联的纵深虽大,但却并不能为苏联带来希望。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也是斯大林一定要在莫斯科城下背水一战的原因所在。

多有疏漏,烦请斧正。

我是静夜史,期待您的关注。


静夜史


即使莫斯科陷落,苏联也不会沦亡。德军进入的莫斯科只是一座空城。因为斯大林早已把重要机构和部门转移到乌拉尔地区。

当然,拿下了莫斯科可大大提升第三帝国的士气,而且德军疲惫之师可得到及时休整。苏联因为失去莫斯科,后面的战役可能会打的异常艰难,卫国战争要多打几年。

苏联只是多打几年,终归反败为胜。因为几大因素决定了苏联不败。

一是苏联本身已是欧洲头号工业强国,有很强的战争潜力,加之广袤国土形成的战略纵深,具备很大的战略回旋余地。德军必然拉长后勤补给线,兵力也会分散,同时也会遭遇游击队的袭扰(1812年也是如此),俄国无边的原野和黑森林只能给汉斯们带来恐惧。

二是苏联转移到乌拉尔地区的重要企业很快投入正常生产,武器装备源源不断送到前线,距离莫斯科1700公里的乌拉尔,德军望尘莫及,其轰炸机因航程鞭长莫及。

三是,绝不能忽视的西方援助,英美会加大援苏力度。尤其是美国绝不会放任纳粹德国一家坐大而危及自身,美国等西方盟国的优质物资会极大改善苏军的武备。实际上也正是如此,譬如苏军的通讯器材后来都换上美国货,使苏军上传下达更为畅通,战场指挥的效率大为提高。

四是苏联超强的国防动员能力和抵抗意志,出乎德国人意料,当时一亿九百多万的苏联人口为前线提供源源不断的兵员,深入俄国腹地,德国人才明白什么是泥沼。

这几大因素,事实上也决定了莫斯科保卫战不是背水一战。莫斯科的背后对德国人而言,就是无数的陷阱和森林般的枪炮。

因此,德军必然会重复1812年拿破仑的噩梦,像一群野狼被俄国人追打着,不同的是,1940年代年俄国人是用坦克洪流碾压,德军比拿破仑败的更惨。

2019.1.28


掌上三言两语


不可能了,会造成苏联抗德意志瓦解,大面积主动投降就在眼前。

莫斯科保卫战最初阶段,其实并不是我们想象的那样军民同仇敌忾,而是出现了大量的苏共官员出逃的现象,民众一看官儿都跑了,那我们还傻站着,得嘞,也跑了吧。于是大量官民带着金银细软妻儿老小就撒了鸭子。而且苏联政府也颁布了疏散令,其实本意是为了大家安全,但是也让不少人以为德军马上要拿下莫斯科。

这说明啥呢,说明面对希特勒的闪电进军,苏联军民士气低落,缺乏斗志。莫斯科保卫战之时,军民信心已到临界点,而莫斯科是苏联首都,极具象征意义,莫斯科陷落,则是压垮苏联军民抗德信心的最后一根稻草,军民的斗志会随着莫斯科防线的崩溃而瓦解。到时候会出现大面积投降的壮观场景,斯大林别说退西伯利亚,没准逃跑路上就被捉了去献给希特勒邀功了。

如果希特勒再在莫斯科或者基辅仿照维希法国弄个傀儡政权,那斯大林就是没被活捉邀功,也会冻死在西伯利亚,就连戴高乐跑到盟国的机会都么有。他那是哪有啥盟国,英美跟他联合无非也是借助他抗击德国,抗击不了跑过去,在苏联国内号召力也没有,也没啥价值。那位说了,斯大林明明很有号召力,威望巨大,嗯,确实,但是那是建基于战胜德国基础上的,没战胜的话,哪有啥威望哟。

各位读者,您说呢😎


北玄武


苏联和中国不一样,反抗外来侵略,苏联不能套中国的模式,中国也不能学苏联的套路。苏联和中国在二战时期,最大的差别就是,苏联是一个工业国,而中国是一个农业国。

中国是农业国,这就表示农村还存在大量的自然经济,可以不依靠城市自我生存,这就为工农红军提供了生存的物质基础,而且农业经济互相关联度小,不会因为丢失一两块根据地,而影响其他根据地的生存。


苏联不一样,苏联在二战前已经是一个工业国,这就意味着它国内各地区经济高度相关,而且是以城市为主,只要丢失了苏联在欧洲部分的大城市,苏联就没有力量再抵抗德国了。

如果当时德国占领了莫斯科这些苏联的核心城市,苏联就差不多相当于灭亡了。即使斯大林退到西伯利亚,也不可能翻盘。


西伯利亚一直都没有大规模开发过,看起来面积很大,但是根本不能产出相应的物资去支持斯大林打游击,这个和中国不一样。沙皇时期,西伯利亚就是用来流放犯人的,相当于一座天然监狱,只要把人扔进去,很少有人能活着出来,在这样的地方打游击,这不是自寻死路吗?


西山讲历史


俄罗斯不是第一次丢弃首都。莫斯科丢了,不代表斯大林要退到西伯利亚,俄罗斯很大,不只有莫斯科和西伯利亚。

如果德军占领莫斯科,当年拿破仑法军的结局就极有可能重演,德国人并不会因此解决冬天的问题,苏联的坚壁清野,漫长的战线和补及线,活跃的游击队,会让德国人面临拿破仑当年同样的困境。

战前,苏联工业的三分之一,就建在了乌拉尔山以东地区,即亚欧分界线的亚洲一侧。战前,苏联还向西扩张了一百五十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使德国在战争初期很大一部分的胜利,除了造成军队的损失之外,对苏联战争实力的打击,并没有德国、西方盟国和苏俄承认的那么惨重,还为苏联位于伏尔加河流域的工业基地搬迁到亚洲部分,争取了宝贵时间。

苏军隐形师的把戏还欺骗了所有人,它并没有为苏军扩充实力有多大帮助,相反,却欺骗了德国,令其高估了苏军的损失,把消灭苏军的一个师,当两个师(隐形师只是架子货,有编制,却没有人,苏联的动员能力很强,但决没有那么快,其通讯、交通条件,根本不具备那么快的动员速度,是德军在乌克兰、列宁格勒的担误,为苏联扩军准备了时间),错判苏军实力,导致最终失败。

苏俄从长远战略的考虑,也有必要隐藏自己的实力,夸大自己的损失,因为它的敌人并不只有德国,还有那些战时的西方盟友,苏联不仅仅是要考虑打败德国,还必须考虑在打败德国之后,使西方盟国不敢挑起新的战争,使苏联仍保持与西方盟国抗衡的实力。通过索要西方盟国的援助,苏联可以节约更多本国资源,而不是靠援助打败德国。击败德国后,苏联展现出的强大实力,使战后出现冷战,西方不敢挑起新的针对苏联的战争。近些年,俄罗斯人的解密也不可全信,俄罗斯最大的敌人依然存在,战斗民族还没那么傻的没有保留。考虑长远的斯大林,甚至在二战中,就为50年中美在朝鲜半岛的对抗挖好了坑,成功促成中美对抗,将不“听话”的中国拉入了他的阵营,破坏了中国企图保持中立的战略设想。

战略家要考虑的问题,不仅仅是眼前,如同下围棋,落子之前,一定要算好落子之后的几步,甚至十几步。而德国人更多想的是眼前,走一步是一步,以赌博的心态,赌上去,赢了,就得意忘行,最后输的干干净净。德国在二战中,没有战略家,只有赌徒、政客、战术专家(古德里安、曼施坦因之流)。

最后,要感谢赫鲁晓夫同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