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罕見病日:這些兒童腫瘤很罕見,卻離你我並不遙遠

國際罕見病日:這些兒童腫瘤很罕見,卻離你我並不遙遠

撰稿 | 嚴青

排版 | 博雅


什麼樣的疾病算“罕見病”?按照國際上的定義,每10萬個人裡,只有65-100個人發病的,才算罕見病。按照這個定義,每種兒童惡性腫瘤,都屬於罕見病。

和其它所有罕見病患者一樣,患上腫瘤的孩子不得不面對社會關注的匱乏、相關知識的稀缺,還有藥物研發的艱難。

國際罕見病日:這些兒童腫瘤很罕見,卻離你我並不遙遠

其實,如果把所有新增惡性腫瘤的患兒人數加起來,每年在中國就有4萬人之多。也就是說,在每1萬個孩子裡,就有1.5個孩子新診斷為惡性腫瘤。

兒童腫瘤,離我們並不遙遠,也許就在你我身邊。


國際罕見病日:這些兒童腫瘤很罕見,卻離你我並不遙遠


01

幼兒園“團寵”小女孩

頑強撐過卵黃囊瘤轉移和復發


週歲生日的第二天,丫丫從睡夢中翻滾跌落,奶奶發現她尾骨上有一個乒乓球大小的發熱硬塊。

當時沒有人想到,這個看起來像是摔傷症狀的硬塊,其實是一種叫做卵黃囊瘤的罕見腫瘤。

卵黃囊瘤,又叫做內胚竇瘤,在15歲以下兒童的惡性腫瘤中佔0.8%,多發生在骶尾、睪丸、陰道、卵巢和縱膈等部位。


這種腫瘤惡性程度比較高,進展很快,很容易復發和轉移,生存率不太理想。

丫丫最終確診四期卵黃囊瘤,並發現已有雙肺和淋巴結轉移。

爸爸媽媽來不及難過,帶著丫丫在家鄉與北京間的各大醫院間奔波。在手術和11次化療之後,丫丫終於正式結療。但在離她兩週歲生日還有十天的時候,異常的複查指標昭示了腫瘤的捲土重來……手術、化療,一切又從頭開始。

如今,距丫丫第二次結療已經有3年多,精力充沛的她是幼兒園的“團寵”。第一天進幼兒園的時候,她這麼介紹自己:“我叫丫丫,今年三歲,我很棒!”

國際罕見病日:這些兒童腫瘤很罕見,卻離你我並不遙遠

邊化療邊自己吃飯的丫丫


02

手術後直接進了ICU

戰勝腎母細胞瘤的小學霸


2014年的大年初三,一家人吃完飯後,爸爸想摸摸芊芊圓圓的肚子,卻意外摸到了一個硬塊。一家人趕緊去了醫院。6天后,檢查報告出來,2歲的芊芊確診為腎母細胞瘤。

腎母細胞瘤是兒童中最常見的腎臟惡性腫瘤,國外數據顯示,每10萬人中有7.1人患病。孩子的發病年齡通常在5歲以下,平均年齡3歲。

這種腫瘤在初期症狀有時並不明顯,大多數孩子都是像芊芊這樣,由家長在洗澡、換衣等時候摸到腹部的腫塊,才前去醫院就診。

芊媽辭去了工作,專心陪伴著女兒度過了為期8個月的治療。但這個家庭沒有想到,還有更大的挑戰在前方等著他們——結療2年後,在芊媽剛剛懷上二胎的時候,芊芊的腫瘤復發了。

又是一場漫長的治療,這次的手術非常兇險,手術後的芊芊被直接推進了ICU。芊芊非常堅強,獨自在ICU,連一滴眼淚都沒掉過。

如今的芊芊已經結束治療,是一名品學兼優的小學生,獲得過學霸獎和優秀班幹部獎。勇敢堅強的她,正在加快腳步,擁抱這個美好的世界。

國際罕見病日:這些兒童腫瘤很罕見,卻離你我並不遙遠

治療中的芊芊,向媽媽肚子裡的弟弟問好


03

小小舞蹈家戰勝骨腫瘤

只是再也抬不起左手


從兩三歲起,王悅陽就展現除了出眾的舞蹈天賦。不到7歲,媽媽送她去學拉丁舞。她隨老師去去外省考級和比賽,一路開掛考到了助教一級,拿到了金牌。

11歲時,悅陽的哥哥考上大學,家中宴請賓客,歡聲笑語。也是這一天,悅陽告訴父母自己手很痛,痛到晚上睡不著覺。媽媽帶她去檢查,最終確診為惡性骨腫瘤。

惡性骨腫瘤在兒童癌症中佔9%左右,尤其多發於骨骼快速生長的青少年和年輕成人。很多時候,腫瘤帶來的疼痛會被誤認為生長痛,因而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機。


《人間世》第二季第一季裡的孩子們,患上的就是這種腫瘤。

悅陽被判定為左肱骨惡性骨腫瘤早中期,一共進行了14次化療。她還進行了手術,拿掉了左肱骨,置換成了鈦合金假體。手術很順利,只是這個從小熱愛舞蹈的小孔雀,再也抬不起左手。

如今,悅陽已經回到學校,不再跳舞的她開始學習畫畫,她還養了一隻狗和一隻貓,每一天都很認真地活著,做一個認真的吃貨。畢竟,還有什麼比好好活著更重要呢。

國際罕見病日:這些兒童腫瘤很罕見,卻離你我並不遙遠


04

橫紋肌肉瘤小患者

康復後考全班第一


2015年的9月24日,7歲的可可突然肚子痛。父母把可可送進了醫院,檢查發現,可可的盆腔里長了一個非常大的腫瘤——橫紋肌肉瘤。

橫紋肌肉瘤是一種發生於肌肉組織的惡性腫瘤,多發生在10歲以下的孩子中,在兒童中的發病率為每百萬人中4.5例。


這種腫瘤細胞由異常生長的早期肌肉細胞發展而來,可發生在身體的各個部位,最常發生在頭頸部、四肢和泌尿生殖器官。

可可患上的是3期橫紋肌肉瘤,主治大夫給出的方案是12個療程的化療,然後手術切除腫瘤。而後,可可又進行了幹細胞移植。

沒有疑慮,每一個療程,可可與父母都全力配合醫生。

現在可可已經康復了。一年級期末考試時,她以全科滿分的成績,考取了全班第一名。每天送女兒到學校門口,看可可揹著書包蹦蹦跳跳向教室走去,可可媽媽常常會不自覺地露出微笑。

國際罕見病日:這些兒童腫瘤很罕見,卻離你我並不遙遠

可可為我們展示獎狀


05

“全勤”小學生

曾戰勝先天性中胚層腎瘤三次復發


2012年的夏天,還在媽媽肚子裡的小姑娘,在一次常規產檢時被查出腎臟佔位。

先天性中胚層腎瘤——這個診斷結論讓準爸爸和準媽媽抱頭痛哭。

這是一種非常罕見的兒童腫瘤。它往往發生在還沒有出生的孩子身上,在孕期超聲檢查的時候被發現。


即使是出生後才發現並確診的孩子,也都在3歲以內,很多孩子年齡不超過3個月。

出生第37天,小姑娘就接受了人生的第一次手術。手術很順利,孩子也恢復得很好。但一週歲時,噩耗傳來:腫瘤復發了。

復發後的治療持續了8個月之久,除了再次手術,小姑娘還經受了9次化療。但這一切並沒能完全殺滅腫瘤——治療結束後1個月,腫瘤再次宣告復發。

絕望之下的父母決定帶著女兒遠赴新加坡治療。小小的2歲孩子,又一次躺在了手術臺上。在這次為期6個月的治療裡,她經歷了12次化療、7次放療、3次手術,抽血、CT、B超等,更是多到數不清。

治療結束後,孩子恢復得不錯,甚至回到了幼兒園。但不到一年半,腫瘤第三次復發。媽媽帶著她再次踏入了病房。小姑娘環顧四周,突然抱住媽媽說:“媽媽,我要回家。”那一刻,媽媽淚如雨下。

還好,經過一年多的治療,小姑娘終於迎來了勝利的曙光。2018年9月,她正式成為了一名小學生,第一學期,一天都沒有請假。媽媽高興地說,要給她頒一個“全勤獎”。

國際罕見病日:這些兒童腫瘤很罕見,卻離你我並不遙遠

帶著面具的小姑娘




從2009年開始,每年2月的最後一天被定為國際罕見病日。據統計,全球有三億罕見病病人,因此今年的主題也被定為“We are the 300 million”

病種是罕見的,然而愛與勇氣卻是常見的。每一位在抗癌路上的孩子,他們都是堅強勇敢的小天使,儘管治療道路上有許多未知的崎嶇和坎坷,他們卻總能爆發出高於常人的能量。

在這個日子裡,讓我們一起為孩子們加油,全球三億,愛與勇氣,永不罕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