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為什麼流乾眼淚後選擇自縊而死?探春曾暗示過原因

林黛玉到底是怎麼死的呢?

在高鶚續寫的後面四十回裡,賈母和王熙鳳一改往日對林黛玉的態度,尤其是賈母,突然之間就喜歡上了薛寶釵,且主動要求王夫人趕緊去同薛姨媽商量這件事。而對林黛玉,賈母說如果林黛玉果真是對賈寶玉存了不一樣的心思,自己往日真的是白疼她了。

於是在賈母、王夫人、王熙鳳的陰謀下,“掉包計”上演了,迷迷糊糊的賈寶玉以為自己娶的是林黛玉,誰承想揭開蓋頭後出現的是薛寶釵的臉。

而林黛玉呢,以為賈寶玉是有意負她,在賈寶玉和薛寶釵禮成之際幽咽死去,高鶚的筆法還是不錯的,一邊是熱熱鬧鬧,一邊是悽悽慘慘,對比不要太明顯。

高鶚為林黛玉寫的死局,其實還是有參考價值的,畢竟在前面八十回裡,林黛玉一直是生病,高鶚為她安排一個病死的結局也是說得過去的。

林黛玉為什麼流乾眼淚後選擇自縊而死?探春曾暗示過原因

但是,事實上,林黛玉的死亡真相要比這個慘多了,她是自縊而死,這在她的判詞裡有所體現。

在紅樓夢第五章裡,賈寶玉去了太虛幻境,進了那個有著所有人命運結局指向的薄命司,翻開了金陵十二釵正冊,在曹雪芹是這麼寫的:

賈寶玉便又擲了,再去取“正冊”看,只見頭一頁上便畫著兩株枯木,木上懸著一圍玉帶;又有一堆雪,雪下一股金簪。

毫無疑問,兩株枯木合起來就是“林”,就是暗指林黛玉,為了進一步透露這個是林黛玉,曹雪芹又補了一句說木上面懸著玉帶,不過這大概也暗示後面林黛玉遇到皇權壓迫。畢竟在古代,玉帶不是什麼普通人也能有的。

到了判詞裡,曹雪芹是這麼寫:可嘆停機德,堪憐詠絮才。 玉帶林中掛,金簪雪裡埋。

這4句判詞,前面兩句寫薛寶釵和林黛玉各自的品德和才華,後面兩句即是點明二人的命運。林黛玉是“林中掛”,薛寶釵是“雪裡埋”。這個“林中掛”具體是什麼意思呢?再直白簡單不過,掛在林中,即自縊而死。

林黛玉為什麼流乾眼淚後選擇自縊而死?探春曾暗示過原因

很多人都認為自縊而死,死相難看,林黛玉不會選擇這種死法。自縊而死確實是死相較為難看,但是紅樓夢本來就是一個悲劇故事,冰清玉潔的林黛玉以難看的死法死去,這更凸顯她命運的悲劇。且這種衝突,紅樓夢裡每個人物身上都有,不能因為美學原因,就斷定林黛玉不會選擇這種死法。

再說這些類似衝突,比如薛寶釵是富商千金,但是她最後居然凍死在雪地裡,她的死法和她的身份也有衝突,讓人覺得不可置信。比如秦可卿,出場時被曹雪芹盛讚,贏得賈府上下人心,但是卻死於自己和公公賈珍之間羞於齒口的關係,這不也是一種衝突麼?

林黛玉高潔是真,但是是否一定要因為她的高潔身份,就否定她的命運衝突?假如一切都以最美的設定去寫林黛玉,那林黛玉的人生悲劇到底在哪呢?

既然其他金釵的命運結局能用判詞去框定,那就也要接受林黛玉的結局也是從判詞裡來。同樣一套標準,說到別人的時候,都認可了,說到林黛玉的時候,就說林黛玉身份特殊,不適合這個,這不是雙標麼?

林黛玉為什麼流乾眼淚後選擇自縊而死?探春曾暗示過原因

那麼林黛玉為什麼要選擇自縊而死呢?探春曾暗示過原因。

在海棠詩社成立當日,探春也曾開了林黛玉的玩笑,當時是林黛玉給她取名蕉下客,探春便反擊了回去。

探春因笑道:“你別忙中使巧話來罵人,我已替你想了個極當的美號了。”又向眾人道:“當日娥皇女英灑淚在竹上成斑,故今斑竹又名湘妃竹。如今他住的是瀟湘館,他又愛哭,將來他想林姐夫,那些竹子也是要變成斑竹的。以後都叫他作‘瀟湘妃子’就完了。”大家聽說,都拍手叫妙。

傳說中娥皇女英就是淚盡而亡,而林黛玉今生也是還淚而來,在脫胎為人之前,她也曾說要把一生的眼淚都還給神瑛侍者賈寶玉。

林黛玉為什麼流乾眼淚後選擇自縊而死?探春曾暗示過原因

在探春的笑話裡,日後林黛玉也是因為思念賈寶玉,在瀟湘館內終日灑淚,這和當日娥皇女英思念帝舜是一樣的路數。

判詞裡寫林黛玉日後是“林中掛”,合起來看,大概就是日後賈寶玉由於一些原因和林黛玉短暫分離,林黛玉在瀟湘館裡一直思念賈寶玉,為他流盡淚水。

在這期間,賈府中有人想把林黛玉嫁到北靜王府,而林黛玉自然是不願意的,她兩次拒絕北靜王的東西就是個暗示。但是作為一個孤兒,她沒有什麼力量去對抗,於是在苦等賈寶玉無果的情況下,選擇自縊而死。一種沒有辦法的選擇大概也能解釋林黛玉為什麼以這麼慘烈、難看的死法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