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才子蘇東坡一生最在意的人

文|末語

談起蘇東坡,人們通常想起的是他的詩、詞、畫。

他將北宋的詞帶領到了巔峰,很多詩詞讀來不僅讓人覺得朗朗上口,而且還給人一種耳目一新的感覺。

總之,他的詩,他的詞,就是不同於別人。可以說,他的作品的辨識度很高。

而蘇東坡往往因為弟弟蘇子由,會寫出最好的詩,不信?

你看,蘇東坡在離開杭州去往密州的途中時,很是想念弟弟,於是便寫了一首《沁園春·孤館燈青》

孤館燈青,野店雞號,旅枕夢殘。漸月華收練,晨霜耿耿,雲山摛錦,朝露漙漙。


世路無窮,勞生有限,似此區區長鮮歡。微吟罷,憑片鞍無語,往事千端。


當時共客長安,似二陸初來俱少年。有筆頭千字,胸中萬卷。致君堯舜,此事何難。


用舍由時,行藏在我,袖手何妨閒處看。身長健,但優遊卒歲。

從詩裡,我們可以讀出來,此時的東坡有些孤獨。

大才子蘇東坡一生最在意的人

清冷的旅舍裡,青燈漫漫,在這荒野之店,偶爾的雞鳴聲讓人聽著有些煩躁,不如拾起那剛剛還未完的殘夢。

窗外皎皎白月漸漸被微露的晨光所覆蓋,晨霜被這點光輝照得一片晶瑩,遠山上的白雲如那錦段般,朝露與那晨光也相遇了。

人世間的旅途沒有盡頭,然而人生卻是有限的,好像在長長的平庸之中鮮有的那點片刻的歡愉心情。

我只能在這裡獨自發這些牢騷,騎著馬慢慢前行,周圍一切靜然,一時間那千般往事湧入了心頭。

當年我們倆風華正茂時共赴長安,好像那陸機、陸雲兄弟倆那般年少。

慶幸的是我們擁有些才華,胸中有些詩書。

當時,自以為可以將皇帝輔佐成堯舜,想那也不是什麼難事,只要盡心輔佐,定能成功。

一個人的才能想得以施展,需得到重用才可。但即使重用與否,入世出世還得自己權衡再做決定。

權衡不定時,不妨兩袖清風看那風雲變幻,定能淡定分明那其中的意思。

還好,我們倆身體還算健康,只需要整日悠閒度日,偶爾小酌幾杯以慰生平。

在被貶的旅途中,東坡看這宦海浮沉,心中有些無奈,但又無法改變這一境況,只能給弟弟寫詩表表心意。

蘇家兄弟倆,一生都是亦師亦友亦兄的關係。

更重要的是他們的兄弟之情,一生都未變過,反而隨著歲月的推移,這份情更加濃烈了。

蘇東坡常常利用職務之便去看望弟弟蘇轍,兄弟二人時常秉燭夜談或同榻而臥。

有時會一起在那林蔭小道並肩散步,一路上,東坡大談自己的各種心中抱負,或者批評指責那些朝廷行為不端之人。

弟弟子由性格比較穩健。時常勸哥哥在外切忌不要多言,不要與他人什麼話都說。

相聚之時,兩家人總是欣喜不已,共度在一起的美妙時光。

大才子蘇東坡一生最在意的人

這次,蘇東坡在弟弟家又來小住。東坡被侄子大老遠的迎到家裡。

弟弟一家見到大哥,心情總是很好。並提議讓東坡這次與他們共度中秋。

這次的中秋是蘇家兄弟二人此生很值得記憶的。

兄弟二人在後來的日子裡也時常對這一次的聚首而思念不止。

沒想到這次共度中秋,是隨後六年中唯一的一次中秋相聚。

有相聚,便有離別。

終於,到了分別的時刻。兩人難捨難分,弟弟決定送哥哥到下游八十里外。

到了穎州後,又與歐陽修相遇,在一起又共同過了半個多月。

出發了,終於還是要出發了。開往下一站的船即將起錨。

於是,兄弟倆又在開船的前夜,在船上共度一夜。那一夜,他們吟詩論政,徹夜未眠。

很快,東坡到了密州。

今晚的夜色很是迷人。

浩瀚的星空中掛著那如玉盤的明月,東坡想起了遠在千里之外的弟弟。

瞬間,心中無比懷念。

思念實在難抵,便鋪紙,磨墨,下筆。

一首絕妙的中秋詞便躍然紙上。

這便是幾乎每個中國人都能吟上幾句的一首絕世之詞《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月?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酒宴時,東坡小酌了幾杯。他望著天上的那輪明月,心裡充滿了無限的遐想。

這明月是從什麼時候起出現在天空的呀?我端起酒杯問著頭頂的青天。不知道此時天上宮殿,是何年何月?

大才子蘇東坡一生最在意的人

我想乘風回那天上,但又怕回到那用美玉築成的月宮,經受不住那九天之上的寒冷。

此時,月下正有那翩翩而起的舞影,返回月宮的計劃好像比不上這人間的美。

月光行走時,經過了那硃紅的樓宇,竟低低的把自己掛在那樓宇之上的窗綺上,讓此刻的我頓時沒有睡意。

看著那迷人的月亮,我想這麼美的月兒應該對人們沒有恨意吧?可是,為什麼它卻總在人們離別人圓呢?

人這一生,悲悲喜喜,離離合合。而這月兒也總會根據這老天的陰晴或圓或缺。

不論是人還是月,自古以來,實現完美無缺的總是難得的。

但願所有人都能夠健康長久。雖然我們相隔千里,但也要共享這美妙的月光。

看似寫月,寫樓宇,實際上,卻把對弟弟深深的思念寫進了整首詞中。

這是怎樣的兄弟之情啊!

這讓人忽然想到了三國時期,魏國的曹丕與曹植之間的兄弟之情。兩家對比,天壤之別。

大才子蘇東坡一生最在意的人

曹植當時也寫了一首詩,來說明兄弟關係,但讀著讓人感到心酸,它就是著名的《七步詩》

煮豆持作羹,漉豉以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

兄弟本是一體,何必爭得你死我活?兄弟姐妹之間相處融洽了,這個家也就順其自然繁榮昌達了。

佛說:前世的五百次回眸換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

能做親人,這是多大的緣份,是彼此多少修來的。

與其相鬥,不如攜手共進。

蘇東坡與弟弟蘇轍之所以有如此深厚的感情,正源於他們明白這個道理。

他們不願讓親者痛,仇者快。

在他們看來,歲月太過匆匆,相處一世太短。哪還有時間放在爭鬥之中呢?

其實,人和人的相處,就是愛的表達。


愛是理解、包容與支持!

愛,會化解你心中一切的苦難、煩悶和痛楚,指引你走向陽光。


接下來:

一起聊聊你心中的蘇東坡

一起聊聊你心中的兄弟姐妹之情

明天我們再見,歡迎文章底部評論、轉發、收藏!

本號寫了關係蘇東坡的系列文章,有興趣的可以關注。


末語讀書”為你2020年推薦書目:林語堂的《蘇東坡傳》

參考文獻:《蘇東坡傳》

感謝大家支持!您的支持是我堅持下去的動力!

末語,願為您分享好書、好文、好故事!感謝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