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是如何度過工作的迷茫期的,經常換工作如何來調整這個循環期?

苦難是一種磨鍊


【志青 問題解讀】

這個問題一分為二:其一是“工作的迷茫期”,怎麼才算迷茫期,只有知道了迷茫期會有哪些表現和特徵,才能對症下藥,找到解決辦法;其二鑑於題目的一致性和連貫性,轉換一下是“經常換工作後的迷茫,如何調整?”

【志青 回答邏輯和流程】

第一:分析工作的迷茫期是什麼?會有哪些典型表現?

第二:結合典型表現,針對性給予建議性的措施和方法。

第三:經常換工作後的迷茫是因為什麼(有特殊性)

第四:針對經常換工作後的迷茫,快速調整和度過的方法


【志青 解答】

第一:工作的迷茫期是什麼,會有哪些典型表現?

工作中的迷茫感,是指在工作中受外界的影響或自身工作目標的不確定或變化性、工作計劃或條理性的不足等,讓人感到無力下手或不知道怎麼辦的一種心理感受。職場人一旦有了迷茫感,很容易陷入否定的誤區,即否定公司、否定自己或他人;有挫敗感,就是感到無所適從或不如他人;更嚴重的會導致抑鬱,就是心理疾病了。

通常而言,迷茫感其來源因素不同,導致的表現也會不同,以下是一些發生較多且較為的典型的,從內外因素不同分為兩類:

A類:外部因素、客觀環境影響導致的迷茫

  • 領導影響型

某領導在交辦工作時朝令夕改,不同領導在同時交辦工作時指向不統一,領導的承諾和執行不一致(比如薪酬,期初承諾和實際發放的不一樣),甚至領導本身的作風性格態度等,上述因素都會導致一些職場人的迷茫,這點尤其對職場新人影響更大。

這類人的典型表現:對領導失去信任,領導交辦的工作敷衍或者牴觸,激烈的對抗領導,在同事前抱怨領導等。

  • 家庭影響型

這種類型主要因為有一些人比較容易被家庭因素左右,會把相關的情緒、壓力帶到職場上。本來工作賺錢就是為了讓老婆孩子生活好一點,可某次可老婆吵架了,感覺不被愛了,就會有剎那的想法認為工作沒奔頭了沒意義了;本來賺錢就想讓父母晚年生活更有質量一些,忽然有天發現父母離婚了,也會導致工作缺乏動力。這點在我們國家,對職場中年人,尤其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男人影響更甚。

這類人的典型表現:工作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效率低下、行事風格較為極端或偏頗等。

  • 攀比失衡型

這種類型主要是一部分人和外界在比較過程中,發現了所謂的不公平導致心態失衡所致。比如和同學朋友比,別人又是升職加薪又是父慈子孝,自己卻牢坐副職職位10年有餘;比如自感別人能力平平,寫的文章卻總是閱讀10萬+,點贊評論無數,自己能力超強發出去的文章確如石沉大海,人比人氣死人。

這類人的典型表現:對待自身工作容易喪失信心、做事虎頭蛇尾、工作愛比較愛抱怨。


B類:內部因素、自身原因導致的迷茫

  • 能力不足型

這類相對好理解,因為自身能力的不足,工作完成質量不高,或者完成的效率很低,導致不被認同,久而久之,就會感到迷茫。能力不足的情況對於人來講,誰都會遇到,人非聖賢孰能無過,有積極心態敢於面對的人相對不太會迷茫,但對中庸或者自信心不足的人就會陷入迷茫。

這類人的典型表現:就這樣了,破罐子破摔,而且喜歡找藉口找理由。

  • 缺少規劃型

身在職場,其實很講究一個“職業規劃”。短期,可以從利益、職位、成果等角度對自己有個目標;長期,可以從自己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職場人、未來是否可以精深於某個領域等來規劃自己。 可我們看現實:大部分人都在做著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事情,今天打卡了就絕對不會想明天的事。這種情況,就導致很多人不清楚自己未來的定位和發展,萬一公司遇到經營困難導致自己利益受損怎麼辦?這個行業和公司不喜歡,但今後能做哪個行業去哪個公司,不知道。其實這些問題,只要是個職場人都會想,但沒有明確職業規劃的人就會迷茫。

這類人的典型表現:特別在意短期利益。

  • 情商低下型

職場是由人組成的,所以除了工作本身,如何與人相處打交道也是工作很重要的一個組成部分。很多人情商相對低一些,可能處理不好和上司、同事、客戶的關係,就會導致迷茫。這個上司怎麼這麼不理解我,部門聚會怎麼沒有通知我,昨天又被客戶罵了……這些情況,都會讓人陷入迷茫的誘因。

這類人的典型表現:逃避人際關係,辦事喜歡獨立,為人相對清高。另外還有愛撒謊,對同事極度缺乏信任。


第二:針對工作迷茫的不同類型,具體的建議和措施

  • 針對【領導影響型】:多溝通,而且要有理有據的溝通

鄧爺爺說過,香港都是談回來的,還有什麼不能談的呢?

首先心裡要建立自信,領導是可以談的,而且在特定情況下是必須要談的。

其次,和領導溝通一定要準備充分,切不可想一出是一出,要有所準備。

a、談的主題是什麼,自己期望的結果以及可能出現的偏差——明確主題是為了不發散,不要讓10分鐘能談完的事發散成1個小時;預想可能出現的偏差是讓自己在結果不如意的時候有緩衝,不至於太影響情緒;

b、充分的理由和論據——這是能說服領導且達到自己目的關鍵。領導定的目標太高,為什麼太高?是個人的因素還是市場的因素,是時間的問題還是客戶的問題,理由要充分、清晰、有邏輯性;

c、最好讓領導做選擇題而非問答題——這是職場權力因素所致。所以,切不可直接和領導說“為什麼”、“怎麼辦”、“我也不知道該怎麼辦”之類的話術。要有設定,每個不同的設定附帶你自己的看法和理由,是否有不足或者怎麼選擇那就是領導的事情了。

  • 針對【家庭影響型】:善於給家人分享自己的工作

很多人特別區分家庭和工作,工作場上的事情絕對不會帶回家討論,其實這種狀態我是認可的,但對受家庭因素影響導致工作迷茫的人也要辯證的看。

建議可以適度的把自己工作上的事分享給自己的家人,目的就是換取他們的理解。

a、可以訴訴苦(極度惡劣的家庭除外)——人都有不如意的一面,而多數家庭是承載這個不如意的港灣,訴訴苦,一方面是釋放自己,壓抑是很可怕的,另一方面也是讓家庭成員在他的未知區域(就是你的工作)對你有個新的認識,從而能夠給你一定的理解。

b、分享工作也要適度——人都有對比心,這是人性問題,不分家人外人一說。如果說的太多太誇張太情緒化,結局很可能變成“你苦你累,我比你還苦還累”這種問題的出現,反而更是麻煩和負擔。

  • 針對【攀比失衡型】:儘量少比較,就是要比,也多去探求背後的原因

人們比較,大多都是基於表面的顯性結果,很少會去挖掘衡量的標準是否一致。比如所謂的“買家秀和賣家秀”,多數人都是直接去看外在美不美漂不漂亮,卻忽略了對比的基準是否一致(身材是否一致、拍攝角度是否一致、襯托環境是否差不多等);還比如對比工資,多數人都會只看數字的多和少,卻忽略了背後的原因(崗位是否一致、工作時間是否一致、個人能力是否一致、創造的價值是否一致)。

這個世界,絕對的公平是不存在的,正如沒有完全相同的兩片樹葉。那麼,如果真要比,我們能做的只是最大化的降低不平衡心,方法就是多的去找尋背後的原因,找的對比基準點越多,對比的就越相對合理化,單純從結果對比的差異就會越小,就會適度找回平衡心。

  • 針對【能力不足型】:抓大放小,集中精力,提高核心能力

這是一個大概念,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廣義上有認知能力、學習能力、態度修養等;狹義上有專業能力、客戶關係維護能力、溝通能力等。這一切呢,外在是沒有辦法的,只能自己上。

這裡針職場個人能力的提升,考慮本題涉及工作迷茫的因素,有一個建議:職場要提升能力的方向眾多,但因為人的精力有限、且具體哪項能力不足導致迷茫的點也不同,所以最好抓大放小,按照2/8原則,集中80%的時間和精力,解決首要矛盾。

  • 針對【缺少規劃型】:垂直領域深挖精進,必要時候尋求職業規劃師的幫助

這個建議的核心是:先摸底,再打算,實在不行求外人。

先摸底,是讓自己在做規劃中,不要盲目,不要什麼好就想什麼,不要人云亦云,要立足自身的客觀條件,否則容易竹籃打水一場空。君不見很多人看到目前自媒體這個行業好,就匆忙進入,卻不去衡量自己文筆如何、創造性如何、是否耐得住寂寞,於是乎重複模仿搬運,最終被大浪淘沙……

所以,做職業規劃,一定要“知己”:能力突出所在、興趣所在、生活狀態所在,自我瞭解100%不可能(因為有主觀性),但客觀瞭解個60%達及格線總是可以的。這裡建議,瞭解自己從現實入手,從簡單的入手。既然已經從屬這份工作了,就可以從本職工作開始瞭解,是否喜歡這份工作,是否能堅持下去,是否還能做得更深更好更有效率——這樣做的好處是不讓自己在規劃過程中因想法太豐富導致的放飛自我。

當確實找不到理想的規劃,其實找職業規劃師、資深HR、某些領域的專家,尋求他們的指導也是不錯的選擇。經歷過大風大浪者,總有一些經驗的沉澱,如果這份經驗能夠為己用,可以極大提高成功率。

  • 針對【情商低下型】:先從怎麼說話入手

有這樣一本書《所謂情商高,就是會說話》,因為情商不足導致工作迷茫的人,我建議認真讀一下。人打交道,靠的什麼,無非有三:語言交流、肢體交流、精神交流,而語言作為人的特性,相較其他兩種優勢佔比是非常大的。肢體交流不是搞此類研究的不容易明確具體含義,精神交流太過虛無,只有語言交流最為直接和顯性。所以,學會怎麼說話,在職場中,是相對而言提升自己情商的一個顯性且比較好入手的一個方法。


第三:經常換工作後迷茫是為什麼,有哪些原因(僅描述特殊性)

除了上述中常見的工作迷茫原因之外,因為“經常換工作”這個限定,導致迷茫還有幾個特殊的原因。

  • 和利益相關

換了新工作,薪資待遇等肯定是有變化的,可能比原來高,也可能低。高了好說,低了就很可能會導致就職者的不滿意和迷茫。

職位的高低也屬於利益相關的一類。新換工作,若非能力特別出眾、能帶來團隊或客戶資源、有創意專利等因素,常規情況下會比原來的職位低或者持平。職場上,人們對於權力追求的本心也會導致不滿意和迷茫。

  • 和職場發展相關

這其實就是一個忠誠度的問題。職場上,企業對員工的考量,忠誠度佔很大的比重,因為是否忠誠,不僅是員工最基本的職業操守,也是員工團隊協作能力一個側面的反映。經常換工作,企業勢必會降低對跳槽者的信任度,表現就是工作難開展、難協作、難調資源……這種情況就會導致頻繁換工作後的無奈和迷茫。

  • 和家庭相關

經常換工作,容易導致家人沒有安全感,因為目的、認知等不同,意見有時會和家人不一致,表現可能會出現爭吵、阻礙等情況。這種“不被理解”的心裡就會導致迷茫。可能自身想的比較理想,換工作麼就是為了讓家裡更好,可是家人不一定這樣看,因為他們對於你的工作內容、性質、收入等不瞭解,正因為不瞭解,就會導致看問題趨於反向。正如我自身,曾經在大學工作,覺得薪資低、缺少挑戰發展想換工作,而家人的認知覺得我在學校工作是體面、穩定、旱澇保收,非常抗拒我換工作。


第四:經常換工作後的迷茫,如何快速調整和度過?

  • 利益相關問題要想開

因為這個問題是受制於人(企業)的,是被動的。經常換工作,如果不是特例,相對企業而言是沒有發言權的,這不是說自己努力一下,掙扎一下就能改變的,除非炒了這家公司,繼續換。被動因素下,只能調整自己,就是要學會合理的接受,要懂捨得。

  • 忠誠度、職場信任度的問題要拿成績和價值去置換

企業對人的信任,如同人與人的信任。當別人對你失去信任的時候,要麼絕交,要麼就是重新贏得對方的信任,無它法。企業重利,這是根本,所以從這個角度去贏得企業的信任,雖不是唯一的辦法,但它是方向最正確,也是最合理的辦法,因為工作本來就是奔著結果成績價值去的,無非再努力一些罷了,遠比新找方法另起爐灶的好。

  • 家庭相關的問題,簡單也複雜,就是溝通溝通再溝通。

溝通是要解決他們的“未知”、“不明白”的問題,因為人們大部分的恐懼和害怕都是由“未知”帶來的。可以深入的告訴家人自己換工作的目的、遇到的問題、未來前景等等,最大限度爭取他們的諒解和支持,這樣,家人的抗拒減少,阻力降低,讓自己舒服了,也就不會迷茫了。


綜上所述,工作場上的迷茫感或迷茫期,因個人不同、所遇到的問題不同,原因也會有不同。只要找到根本原因,才能有針對性的解決辦法。本人結合自身,提供了一些對應的方法和措施,希望能夠解決“迷茫不可怕,不知怎麼解決才可怕”的問題。


志青



風中漣漪


首先'工作上的迷茫期'應該是你對自己未來的迷茫。解決問題,你要問自己想要什麼?自己想達到一個什麼樣的高度?制定目標要切合實際,這個目標不能是太難實現的,這樣你就會一個小目標一個小目標的往前走。無論走多慢都可以記住不要後退就行了!總有一天你會發現,當初的迷茫期是多麼幼稚的想法💡[偷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