擊沉一艘航母究竟有多難?美國人給出了答案!

航母自從被髮明以來就被冠以了“海上霸王”的稱號,其作戰能力毋庸置疑,重要性也從美國總統的那句“我們最近的航母在哪”得到了驗證。它的誕生標誌著以航母為核心的全新的作戰模式的形成,讓鉅艦大炮的作戰模式成為了歷史,但是樹大招風,航母誕生以後,它的潛在對手便一直在盤算著如何才能擊沉它!今天強國軍武就來聊聊這個話題,關於擊沉航母,強國軍武認為,它應該被拆為兩個問題,第一,該如何打中航母,第二,打中航母后,能不能把它擊沉。關於如何打擊航母,這早已不是什麼新課題,早在二戰時期,航母就遭到過各種各樣的攻擊,有航空炸彈炸,魚雷炸,艦炮轟,甚至於出現了“神風特攻”這種喪心病狂的作戰模式。但是效果似乎並不理想。

擊沉一艘航母究竟有多難?美國人給出了答案!

二戰結束以後,反艦導彈的發明讓航母的防禦壓力驟然增加。在冷戰時期,蘇聯的海軍司令員戈爾科夫元帥更是提出了著名的“飽和攻擊”理論。該理論是這樣的:通過機載,艦載,潛射三位一體的方式對航母實施攻擊,旨在通過大密度,多批次的超音速反艦導彈使航母的防空攔截系統在短時間內達到飽和狀態,以使部分反艦導彈突破防禦體系去攻擊航母。但是這套理論對當時的蘇聯來說並不現實,且不說當時的蘇聯有沒有這麼大量的反艦導彈,可能就連發現航母都有問題。1982年美國舉行了名為“北太平洋82”的軍演,當時美國的航母編隊都接近庫頁島了,蘇聯愣是沒有發現。要知道,當時蘇聯已經對外宣稱建立了嚴密的防禦體系。該防禦體系是以圖95RT偵察機結合地軌道偵查衛星在北太平洋施行偵查任務。很顯然“嚴密”的防禦體系並不嚴密。隨著蘇聯的解體,蘇聯人所創的“飽和攻擊理論”也隨之成為了歷史。

擊沉一艘航母究竟有多難?美國人給出了答案!

今年三月份,艾森豪威爾號航母編隊在航行的過程中被俄羅斯的核潛艇尾隨,當時俄羅斯的潛艇都上浮到潛望鏡高度給航母編隊拍照了,美國人也愣是沒有發現。看來美國人的航母編隊的防禦能力也並不像宣傳的那般神奇。既然潛艇尾隨航母了,那麼在保證命中率的情況下,潛艇有能力把航母擊沉嗎?答案可能與你想的不一樣,航母很大概率上沒法被擊沉。因為航母在設計之初,就很注重它的抗沉性。在航母的船體上,會有大量的水密艙,防雷裝甲,防火牆等,後期更是加上了殘暴的凱夫拉縴維襯層,以防止爆炸產生的二次損傷。在2005年美國對已經退役的小鷹號航母進行了打擊測試,這次實驗中,美國人動用了水雷,魚雷,戰斧導彈,甚至有消息稱美國人還動用了小艇對小鷹號航母進行了整整25天的轟炸,才將小鷹號航母勉強擊沉,可見航母的抗沉性有多強!

擊沉一艘航母究竟有多難?美國人給出了答案!

有一個更為極端的例子是在1946年7月1號,美國人投放了一枚MK23A的原子彈來對航母的抗沉性進行檢驗。在爆炸後,距離爆心800米左右的靶船“獨立號”航母也僅僅是上層船體損毀嚴重,但是卻依然堅挺的浮在海面上。其實除了航母有很牛的抗沉性以外,它的受損修復能力也堪稱一絕,在通常上,航母一般都配備了30個損管小組,在20分鐘的時間內能完成全艦的損管,從而有效保障航母的安全。綜合以上來看。似乎擊沉航母真的是不可能的事了!但是世界上總有不走尋常路的人,我們解放軍便是其中一路。我國的東風21D亦或東風26反艦導彈相比於傳統的反艦導彈它是以“灌頂”式攻擊,目前我國的火箭軍一個旅級單位擁有54枚東風21D/26導彈,戰時,完全可以在2000公里的範圍內進行每組18枚的數量進行三個波次的連續打擊。再加上美軍現在對中段彈道導彈的較低攔截率,這三個波次的打擊,完全可以撕開美航母編隊的防空火力網。撕開了防空火力網,那麼後來的的事情就好辦了,即使不能完全擊沉航母,但是讓其喪失作戰能力就達到目的了。

擊沉一艘航母究竟有多難?美國人給出了答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