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出土千年古墓,打開棺槨後,伸出一條大白腿,專家:快蓋棺


據《馬王堆漢墓》所載:1972年1月,考古工作者開始發掘馬王堆漢墓,三個月後,一幅巨大的棺槨出現,發掘過程中出現的四道“防腐措施”令專家對棺內的屍體充滿了“期待”!4月29日凌晨,西漢第一代長沙軼侯利蒼的妻子,一位名叫辛追的貴婦人的屍體,露出了她的“真面目”,她依然面容姣好,五官清晰可辨,頭髮光鮮,肌肉具有彈性,四肢關節可以活動,令人難以置信的是她已經在地下沉眠了兩千多年!於是“中國的木乃伊”震撼了全世界!


無獨有偶,2002年7月,江蘇連雲港市西南城郊驚現一座西漢古墓,考古隊在其中發現了我國第三具保存完好的漢代溼型古屍——“淩氏惠平”!

江蘇出土千年古墓,打開棺槨後,伸出一條大白腿,專家:快蓋棺


儘管“辛追夫人”出土在前,但“淩氏惠平”依然令專家們無比重視,因為她太神秘了!


工地驚現西漢古墓


據《連雲港日報》所載:2002年7月7日,一個挖掘機師傅在連雲港西南城郊花園路的工地上作業時,挖出了一具完整的棺木,看樣子年代頗為久遠,挖機師傅立即停止作業,向有關部門報告,下午5時左右,連雲港市文管辦的工作人員趕到了工地,經過初步勘探,他們斷定這應該是一座漢代古墓,確認是古墓後,工作人員著手封鎖工地,等待進一步發掘。

次日,文管辦工作人員與博物館人員再次來到工地,這次他們帶來了專業的考古隊,考古隊立即進行保護性發掘,很快古墓內露出了四具保存完好的棺木,從形制上看,這是一個“一穴兩槨四棺墓”,考古隊將四具棺木帶回連雲港市博物館,準備開館查看。

江蘇出土千年古墓,打開棺槨後,伸出一條大白腿,專家:快蓋棺


古棺驚現“大白腿”


考古專家按從1到4的順序將四具棺木編了號,然後按順序打開棺蓋,1號棺和2號棺內只有白骨和少量的陪葬品,但當工作人員打開三號棺時,預料中的白骨沒有出現,印入眼簾的是棕褐色的棺液,突然!棺液中浮出了一條雪白的腿,“是溼屍啊”,專家大叫一聲,接著又大喊“快蓋棺”!

“溼屍”的出現非同小可,在這之前全國只出土了兩具,因此必須在做好萬全準備的情況下才能開棺,以免溼屍遭到損壞!

一切準備就緒後,工作人員再度開棺,將其中的“溼屍”取了出來,經醫生鑑定,這具“溼屍”為女性,身高1.60米,年齡大約40歲,屍身皮膚基本完好,肌肉牽拉有彈性和韌性,神經和內臟器官保存基本完整。


棺內發現的一枚龜鈕銅印顯示她的名字為“淩氏惠平”!


身份之謎


“淩氏惠平”的發現令專家們振奮不已,但隨之而來的就是深深的疑惑,首先她究竟是何身份?2號棺內的白骨是這座西漢古墓的男主人,在其棺內也發現了一枚龜鈕銅印,但上面的字跡已然磨損,不能辨認。

江蘇出土千年古墓,打開棺槨後,伸出一條大白腿,專家:快蓋棺


但男主人棺木內側刻有“東公”二字,據《漢書》所載,“東公”即有名望的人,這說明墓主人的地位不低,非富即貴,此外,在漢代只有太守以上的官吏才有資格使用龜鈕青銅印,如此看來,男主人應該是西漢高官,級別最起碼在太守之上。

但令人奇怪的是,“淩氏惠平”為何也有資格使用龜鈕銅印呢?難道她也被封了侯?更令人不解的是這座西漢古墓比較簡陋,僅有80多件陪葬品,且大都不是貴重之物,這與二人的身份極不相符,堂堂太守以上的高官,怎麼可能會有如此簡陋的墓葬!

屍身不腐之謎

身份之謎暫且不說,最令專家不解的是“淩氏惠平”的屍身為何不腐,“辛追夫人”之所以屍身不腐是因為其棺木的六面包圍著1萬多斤木炭,然後是成分為二氧化硅、三氧化二鋁、氧化鐵的白膏泥層,最外面是厚厚的堆土,保存環境和條件相當好,但“淩氏惠平”的墓穴除去一層白膏泥外再無其他防腐手段,她的屍身為何能夠不腐呢?

專家們剛開始認為棺內棕褐色的棺液有防腐效用,但經過檢測,這些棺液的pH值為7.55,呈弱鹼性,棺液中還含有血紅蛋白,與pH值為5.18的長沙馬王堆墓棺裡的酸性棺液截然不同,換句話說,這些棺液非但沒有防腐的效果,反而極其適合細菌的生存!

既然如此,“淩氏惠平”為何能夠在這種棺液中維持屍身不腐呢?此外,四具棺木,其中2號棺還是她的丈夫,為何偏偏只有她能夠屍身不腐呢?


小結:

雖然“淩氏惠平”身上還有諸多未解之謎,甚至就連其身份都是一團迷霧,但毋庸置疑的是這具“溼屍”與“辛追夫人”一樣價值絕世,都是中華民族的無上瑰寶,我們必須小心謹慎,妥善保護!

至於“淩氏惠平”身上籠罩的迷霧我們也無需太過著急,現在無法“揭秘”只是因為條件不成熟,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終有真相大白的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