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文學作品中的主人公對待愛情好像都很不負責任的樣子?

看完這幾本書,婚姻、愛情和性的關係你就全明白了

為何文學作品中的主人公對待愛情好像都很不負責任的樣子?

近一年來,以每週一本的進度,我讀了一些書,雖然總量並不多,卻也佔了我這個“白銀級”讀者生平所讀“雜書”的80%以上。

在有限閱讀量裡,我發現一個有趣的現象——但凡有點水準的文學作品裡,主人公對待愛情的態度似乎都很隨性。

01/《挪威的森林》

為何文學作品中的主人公對待愛情好像都很不負責任的樣子?

豆瓣評分:8.6分

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村上春樹的《挪威的森林》,男主渡邊在最好的朋友木月死後,竟然毫不忌諱地和木月的女友直子好上了。

可是,他們走到一起似乎也僅僅是因為“共同的記憶裡有木月這個角色”。因此在思念的折磨下,直子還是死了,而在一定程度上,逼死她的正是渡邊。

之後,渡邊又很自然地和“同樣擁有關於直子相關回憶”的“大姐”玲子發生了關係,要知道,他們之間相差了19歲。

為何文學作品中的主人公對待愛情好像都很不負責任的樣子?

《挪威的森林》劇照

如果單單以荷爾蒙來解釋這場一夜情又很牽強,因為渡邊送別玲子的時候,還在大庭廣眾之下吻了她:

“周圍走過的人無不直盯盯地看著我們,但我已不再顧忌,我們是在活著,我們必須考慮的事只能是繼續活下去。”

在《挪威的森林》裡,你會發現每個人物對愛情的定義大相徑庭,若非要歸納出相同點,那便是:在沉悶的生活中,掙扎時的“調味劑”。

02/《戀愛中的男人》

為何文學作品中的主人公對待愛情好像都很不負責任的樣子?

豆瓣評分:7.9分

其實,渡邊和玲子還稱不上是“忘年交”,《戀愛中的男人》裡歌德以74歲高齡企圖對一個19歲少女實現“一樹梨花壓海棠”的美夢,那才叫瘋狂。

現實中確實有不少外國老頭兒壞得很,我朋友圈中有一旅歐的姑娘就曾碰到過那種為老不尊的傢伙,專在景點揩年輕女遊客的油。

為何文學作品中的主人公對待愛情好像都很不負責任的樣子?

旅歐小姐姐的吐槽

為何文學作品中的主人公對待愛情好像都很不負責任的樣子?

旅歐小姐姐的吐槽

好在歌德畢竟是大文學家,老牌紳士,而且似乎真的愛上了自己的學生烏爾莉克,他像回到了初戀,會為她吃醋,會因為牽上她的手而心跳加速···

除此之外,他恪守愛情的基本禮儀,並未做出任何越軌的動作,而且為了光明正大地宣告自己對烏爾莉克的愛,他甚至向女王提出迎娶烏爾莉克。

遺憾的是,歌德最後也沒能熬到烏爾莉克披上婚紗的那一刻,他的不甘可以在韓國電影《恩嬌》中借一個年逾七旬卻愛上了中學生的國民詩人李適遙之口說出:

“正如你們的年輕不是你們努力的獎賞,我的年老也不是我過錯的懲罰。”

為何文學作品中的主人公對待愛情好像都很不負責任的樣子?

《恩嬌》劇照

倘或將“延續人類種族的歷史大任”避之不談,年齡還會是愛情的壁壘嘛?大概不吧。

因為歌德沒能實現的願望,世界知名物理學家楊振寧已經實現了,他和妻子翁帆的愛情跨越了54年的歲月鴻溝,如今也在慢慢被人們所接受。

03/《莎拉的鑰匙》

為何文學作品中的主人公對待愛情好像都很不負責任的樣子?

豆瓣評分:8.4分

一般來說,陷入戀愛是很自然就發生的事情,但想從婚姻中脫身卻並不容易。

因為要顧慮到很多因素,金錢、名譽、地位以及子女等等,但兩具相互已經沒有了感情的軀體強行捆綁在一起,終究也是個悲劇。

近些年來,國內有關明星感情問題的負面報道海了去了,從“馬蓉”到“李小璐”,在到“好男人”吳秀波的人設崩塌······

網友秉持“從一而終”的中華傳統美德,對越軌的明星進行一邊倒地謾罵與抵制,卻依然遏制不住這股不正之風的盛行。

其實感情這種東西,哪裡只會是一方的錯,明明兩個人已經不愛了,卻還有各種顧慮,卻還是不能放手,這才是最傷人的吧。

為何文學作品中的主人公對待愛情好像都很不負責任的樣子?

《莎拉的鑰匙》劇照

何不像《莎拉的鑰匙》裡的茱莉亞一樣更豁達一點呢?雖然不滿丈夫極力反對自己高齡產子,還幽會老情人,但也能理解丈夫面臨的中年危機。

“我們的婚姻已經走到盡頭,伯蘭特仍然沒有勇氣坦承他和那個女人之間的關係。他什麼時候才會明白,讓我真正難以忍受的並不是不忠,而是他懦弱膽怯的逃避。”

也許是西方的女性普遍更加獨立吧,在離婚後,茱莉亞帶著女兒佐伊從巴黎搬去了紐約,並生下了女兒莎拉,期間,她還換過好幾個男友。

在茱莉亞的世界觀裡,婚姻本來就不是生活的必需品,和某個人在一起,也並不需要對方無限制的付出,只不過是相互做個伴聊以慰藉而已。

這樣的故事,在國內就不那麼習以為常了。東方文化裡,女性依附男性的傳統思維仍根深蒂固,從“高價彩禮”便可見一斑。

而當吃到某一個明星又出軌的瓜時,民眾通常的戲謔之詞便是——“當然是選擇原諒了啊”。

可曾想過,已經沒有了溫度的婚姻強行維持,對誰都不好。

04/《面紗》

為何文學作品中的主人公對待愛情好像都很不負責任的樣子?

豆瓣評分:8.7分

另一些愛情,也許從一開始就是假的,兩個人在一起,只不過是勉強罷了——“你是我這輩子遇見的最XX的人”——其實是最虛偽的土味情話。

一個資深“戀愛達人”,看起來卻像中學的英語老師的姑娘常“教導”我——“我從不相信一見鍾情,愛情是需要經營的”

於是,我便在想,既然兩個人都對上眼的概率那麼小,那退而求其次是選擇一個喜歡自己的人還是自己喜歡的人相伴終生呢。

《面紗》裡的凱蒂選擇了嫁給愛自己的人,但是婚後發現丈夫並不能給自己帶來快樂,而自己卻一步步淪陷在情場“騙子”唐森的甜言蜜語中。

為何文學作品中的主人公對待愛情好像都很不負責任的樣子?

《面紗》劇照

與之對應的丈夫瓦爾特真心愛著凱蒂,卻像個愣頭青,完全不知道怎樣討妻子的歡心,為了讓妻子認清唐森的虛偽,甚至帶她去瘟疫之地當志願者。

最後,瓦爾特為了救助他人感染疫病而死,凱蒂則在揭下唐森的“紳士面具”後,回到孃家,在父親的幫助下,獨自撫養孩子。

確實如姑娘說的那樣,如果認定彼此的兩人不去磨合,以為婚姻便是愛情的終點,那到頭來,無論自己起初扮演的角色是什麼,最終仍會迎來悲劇。

05/《最後的信》

為何文學作品中的主人公對待愛情好像都很不負責任的樣子?

豆瓣評分:7.4分

有人說,愛一個人應該學會放手,“明明就他比較溫柔,也許他能給你更多,不用抉擇,我會自動變朋友”。

但在巖井俊二的《情書》姊妹篇《最後的信》中,因為男主乙坂鏡史郎在大學時沒有把握住喜歡的女孩遠野未咲,一生都活在失落之中。

然而,遠野未咲卻並沒有像乙坂祝福的那樣得到了幸福,她沒想到丈夫竟是個人面獸心的人渣,不堪重負的遠野最後選擇了自殺。

“一切的一切都是偶然,這個世界就建立在無數的偶然之上。所以我們經歷的每一件事,遇到的每一個人,或許都是獨一無二的寶藏。”

為何文學作品中的主人公對待愛情好像都很不負責任的樣子?

《情書》劇照,《最後的信》將於2020年上映

就像《情深深雨濛濛》中唯一三觀正常的杜飛說的那樣——“愛情本來就是自私的”——如果你都沒有把握給她幸福,怎麼敢相信別人可以?

所以喜歡誰就勇敢的去追吧,不要顧忌太多,付出你的真心後,能不能行你說了不算,得由對方來判斷,千萬別在一開始就放棄了,好嘛?

06/《情人》&《窄門》

為何文學作品中的主人公對待愛情好像都很不負責任的樣子?

豆瓣評分:8.1分

為何文學作品中的主人公對待愛情好像都很不負責任的樣子?

豆瓣評分:8.4分

當然,有些愛情會顯得離經叛道,但同樣可以很悲壯。

《情人》中,這種愛情是少女和大叔的禁忌之戀。兩人相互利用,各取所需,卻又彼此牽連,難捨難分。

《窄門》中,這種愛情是沒有肉慾的純靈魂交流。大家都已將他們當成了一對,他們卻從未偷嚐禁果,這在國外很少見,因而更令人動容。

為何文學作品中的主人公對待愛情好像都很不負責任的樣子?

《情人》劇照

這兩個故事的共通點是,主人公均有複雜的家庭環境——《情人》的女主生活在沒有父親的家庭,而《窄門》的女主則親眼見證母親與人私奔。

可見在以前,愛情悲劇與原生家庭總有千絲萬縷的聯繫,而且悲劇中的當事人完全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如今,我們能見到更廣闊的天地,遇到更有趣的人生,即便親人給了自己負面的影響,我們也不能因此消沉,自暴自棄。

為何文學作品中的主人公對待愛情好像都很不負責任的樣子?

對於我們來說,應該有更加開放的婚姻觀、愛情觀,應該更加全面的看待“性”這一隱晦的話題,尊重他人,自珍自愛。

所以,現在你明白為什麼文學作品裡的主人公對待愛情和婚姻似乎都很隨意了吧?

其實他們一點也沒隨意哦!

加油吧,在新的一年來臨以前,祝你脫單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