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生前最后一计,“棺材南抬,绳断便葬”究竟有何意图?

农人李先生


诸葛亮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具有智慧的人物,他是三国时期蜀汉的丞相。在他身前计谋百出,多次同曹魏等大敌进行作战,极大的震慑住了曹魏等敌方政权。在他死后又用了最后一计,使他所葬的地方无人知晓,从而能够保护他死后的安宁。

诸葛亮的一生是辉煌伟大的一生,在年轻的时候,他就出山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为三分天下建立三国的构成奠定了基础。可惜在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关羽被东吴背信弃义的偷袭,最终兵败而亡。而刘备执意要东征替关羽报仇,最后在夷陵被东吴打败,多年来积累的精锐在那一战中损失殆尽。

诸葛亮接手的时候,蜀汉已经非常的虚弱,全靠诸葛亮的运筹帷幄,最终稳定了蜀汉的政权。在蜀汉初定之后,诸葛亮多次北伐,希望能够在有生之年完成刘备统一天下的愿望,替后主刘禅打下一片江山。可惜蜀汉的实力太弱,虽然诸葛亮非常的聪明,但是有道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6次北伐最终都失败了。

在最后一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知道自己将不久于人世,所以对自己的后事做了详尽的安排。除了安排蒋琬,费祎等人作为继承人之外,就是他的葬礼从简,并且提出了”棺材南抬,绳断便葬”的奇怪的要求。虽然这个要求令后主刘禅感到非常的奇怪,但他还是按照诸葛亮的要求去做了。

结果四名士兵抬着诸葛亮的棺材出城之后一直向南走,走了很远,其间有很多人来祭奠诸葛亮。其中包括诸葛亮的好友,当然其中也有诸葛亮的一些政敌和隐藏的心怀叵测的人。但是这些人都没有看到棺材下葬。走了很长时间之后,四名士兵也觉得一直这么走下去也不是个事,恐怕绳子还没断,自己就已经累死了。所以四个人一商议,最后就随便找了个地方将诸葛亮的棺材下葬了。

随即四个人回去回复后主刘禅说,绳子已断,并且已经将诸葛丞相下葬。后主转念一想绳子是新绳子,不可能那么容易断,所以他认为这四个人犯了欺君之罪,随即将这四个人斩首。但是在杀了这四个人之后,刘禅才想起来还没有问诸葛丞相下葬的地方,这下悔之晚矣,结果诸葛亮下葬的地方就成了一个谜,谁也不知道了。

很多人认为诸葛亮这么做也是无奈之举,因为他长期同曹魏进行作战,得罪了曹魏方面很多的人。而蜀汉实力实在太弱,曹魏和司马懿等人早晚会打过来,所以为了自身不受惊扰,诸葛亮就在临终前想了这么一个计策,最终让自己的葬地成了一个谜。由此可见,诸葛亮确确实实是具有大智慧的人,他这样做一方面保证了自身死后的安宁,同时也说明了他多年来廉洁奉公,死后也简单下葬。

我是冰哥聊史论古今,期待您的关注和点评!


冰哥聊史论古今


在诸葛亮离世之前,他曾经也为了自己的身后事担忧过,并嘱咐过按照“棺材南抬,绳断便葬”的方法来确定墓葬位置,而诸葛亮说出的这句话也体现了他的智慧。这句话的主要意思就是在诸葛亮离世后,让人负责抬着棺材然后上路,如果绳子断了,那么就可以在绳子断的位置下葬,这样做的话别人自然就不知道诸葛亮陵墓的位置。


虽然这种说法比较普遍,但是根据史学家所查看的资料可以发现,其实在正史中并没有这样的记载,所以这个故事应该是杜撰的,作者可能为了在三国演义小说中突出诸葛亮的智慧才能故意安排了这样一个桥段,而这件事情并没有真实发生过。但是如果按照作者的创作思路来分析,诸葛亮为什么要有这样的主张呢?


首先诸葛亮一生都在为蜀国的江山努力,也是因为对蜀国的担忧而离世,所以即便是死了,诸葛亮也希望可以当蜀国的保护神,继续在地下为蜀国谋划将来。

为此诸葛亮需要给自己找一个清净的地方下葬,不能将陵墓的位置公布于众,否则会引来很多百姓祭拜,也会给盗墓者盗墓的机会,诸葛亮希望死后可以让陵墓位置更加神秘,所以才会有这样的安排。


其次诸葛亮一生都在为战事出谋划策,他虽然不用亲自上战场,但是每一次作战都有他的参与,当时蜀国一直致力于北伐,虽然对于蜀国来说这是一个伟大的计划,但是对于征战沙场的将士和他们的亲人来说,这就是劳民伤财毫无意义的举动。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当时的蜀国其实并不具备北伐的实力,但是却对北伐非常热衷,导致很多百姓的亲人都死在战场上,也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当时的蜀国百姓因为生活比较困苦,其实难以体会到蜀国目标计划的伟大,反而感觉统治阶层毫无道理可言,而诸葛亮亲自参与谋划作战,很多百姓就将亲人的死记在诸葛亮的头上。


如果让所有人都知道诸葛亮陵墓的位置,会遭到很多仇家和百姓们的报复,这样诸葛亮不仅无法在安息,陵墓中的陪葬品也会被盗走被损坏,诸葛亮应该已经考虑到了这些层面,所以才会做出这样的安排,不让别人轻易知道自己陵墓的位置,只希望可以消无声息的下葬。


尚武菌

欢迎关注、点赞、吐槽,我是尚武菌,给你不一样的史学评析,期待你的评论,期待你的分享!


尚武菌


作为蜀汉第一开国元勋的诸葛亮,在北伐中不幸病逝于五丈原,为此蜀国上下痛哭流泪,此后不久蜀国便走开了下坡路,很多人都很惋惜他。

诸葛亮一生用计破敌无数,不过临终前,最终设计了一计算计了刘禅,也让后人无法找到自己的下葬之处。

关于诸葛亮死后入葬的说法有两种:

  • 史书记载

在诸葛亮认为自己不久于人世的时候,便留下遗命告诉姜维,自己死后就近安葬于定军山,不用为自己立碑,避免引来盗墓贼。金银玉器不用放入一件,打造一口简单的棺材,入殓时用自己平日穿的衣服即可。

刘禅知道后,痛哭不已,不久后下诏书为诸葛亮建立祠堂,不过这只是衣冠冢,下葬之处或许只有姜维知道了。

但他知道相父这样做的原因就是不想让人世人知道陵墓的位置,所以在定军山处的祠堂被不少人认为这就是真实的墓葬。

其实这只是刘禅为了让蜀汉臣民有一个祭祀诸葛亮的地方,没有这个祠堂之前,他们的祭祀方式让刘禅反感,会让刘禅认为自己这个皇帝还不如诸葛亮,所以自己就大方了一把,让世人祭祀蜀相诸葛亮的规格降低。

  • 棺材南抬,绳断便葬

诸葛亮死后留下遗计,命令部队偷偷后撤,在原本大营的地方故作疑兵,迷惑曹魏大都督司马懿,自己的棺椁自然也是随军后撤。

由于魏延与杨仪的不和,分崩离析,此时蜀汉大军原地不动,马岱担心蜀汉的安危,刀斩了魏延,蜀军才得以后撤,司马看穿了诸葛孔明这一计策,立马派大军追杀正在撤退的蜀军。

不过姜维非常的聪明在设伏兵的时候,将诸葛亮生前打造的遗像拿出,吓退了司马懿的大军,故此世人才会说:死诸葛,吓跑了活仲达。

顶梁柱的倒塌

平安回到蜀汉后,后主刘禅看到了诸葛亮的遗体,痛哭流涕一点也没有皇帝的样子,像极了一位儿子在哭泣自己不久于人世的父亲,不过我认为更多的原因是:他知道蜀汉的顶梁柱倒了,自己离亡国也不久了,毕竟蜀汉后期人才匮乏,这是众人皆知。

诸葛亮想要赶紧出兵平定中原地区,为的就是在自己有生之年能够很快为后主扫平天下,但在刘备东征失利后,蜀汉的军事实力在三国中是最弱的,他出兵不过是以卵击石。

由于自己满腹智囊才会与曹魏的交战中,侥幸获得几胜,所以平定中原不过是妄想,但有诸葛在可保蜀汉二十年太平。

现在诸葛一死,刘禅不知所措,不过人已死,只能顺其自然,打开了诸葛亮给自己的遗书,上面写道:兵书以全数交给了姜维,陛下可重用他。

绳断下葬

而至于臣的棺椁让四名兵士从南门出城,一直走等到绳断的时候,那时便可就地下葬,万万不可铺张而引来盗墓贼。

刘禅即刻下令人去做这件事情,派了四名亲兵做这件事情,路上很多人都来为诸葛送葬,包括一些政敌,四人抬着棺椁走了一天一夜,看到绳子没有丝毫要断裂的迹象。

于是他们便商量,现在以上山,不如将丞相的棺椁就地安葬,不然等到绳断之时,我们必将累死,其他三人同意了这个决定。

四人回到成都的时候,刘禅不相信这么快绳子就断了,所以严加审问,四人托盘说出,刘禅大怒,将四人斩首。如此一来诸葛亮的墓葬无人所知。这也便是诸葛亮的最后一计,墓葬之地无人知晓。

诸葛亮一生为蜀汉付出了毕生心血,最终死后没有招摇的下葬,而是草草结束了自己的一生,或许这也正好证明了他勤政廉洁的一生,对此大家是怎么认为的呢?欢迎留言互动。


大国布衣


诸葛亮是一个传奇太多的人物,生前就以神秘莫测的计谋闻名天下,甚至到了死之前,都安排了不少妙计,比如这一件事,传说就是诸葛亮的妙计。

诸葛亮死后,吩咐四人抬棺,绳断下葬。

诸葛亮在前线病逝以后,尸体被送回成都。按照诸葛亮的遗嘱,刘禅安排了这次的下葬任务。由四个人抬着棺材一路向南走,一直走到绳子断了的时候,就把诸葛亮给下葬了。

本身这个安排就有些超出常理,堂堂大汉朝的丞相,怎么可能就这么草率下葬呢?可是这是诸葛亮的遗嘱,刘禅只能尊崇。所以他安排了四个人,这四个人走了好一阵子,绳子始终都没断,他们就想要偷懒,所以就割断了绳子。

绳子被割断也算是断了,所以他们就在割断绳子的地方,把诸葛亮给下葬了。下葬以后,这四个人就会领赏了。可是刘禅觉得不对劲啊,一查之下,这四个人果然招供是割断了绳子,刘禅一气之下,将这四个人都给宰了。

杀掉他们是容易,但是诸葛亮的埋葬地只有他们四个知道,这下刘禅慌了,找不到相父的尸体这是多大的罪过啊。

后来反应过来才明白,原来这就是诸葛亮的一个计策,目的就是防止有人找到他的墓穴,现在谁也不知道他到底藏在哪儿,反而不会引来盗墓贼。

还有一个版本,说是四个挑夫,一个伙夫一起去送葬。

依旧还是绳子断了才会下葬,但是这次刘禅比较人性化,他给这四个挑夫还另外准备了一个伙夫。这个伙夫专门在路上给他们五个人做饭吃。

出门到深山老林里,可没什么店家,所以伙夫就显得十分重要了。但是这个伙夫就想要独吞赏金,所以在绳子断了之后,就给这四个挑夫下了药。

而这四个挑夫心里不平衡啊,凭什么他们这么辛苦挑棺材,回去以后还要分伙夫一份呢?所以他们就在绳子断后,将诸葛亮安葬了以后,顺便把伙夫也给杀了。

没想到这个时候四个人也毒发身亡,结果五个人没有一个是活着回来的,那谁也不会发现诸葛亮的尸体了。这也算是诸葛亮窥探了人性,认为人都是会贪心的,尤其是在没有任何监管的条件下,贪心暴露出来的几率非常大。

真不清楚刘禅到底要给这几个人多少赏金,以至于他们争夺的你死我活。不过这件事最终达到了诸葛亮的目的,这是比较精彩的地方。



事实上,诸葛亮被安葬在了定军山附近。

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这里距离成都至少有一个月的路程,所以赶回去尸体早就腐臭了。诸葛亮不可能不知道这件事,所以为了早点入土为安,诸葛亮吩咐姜维为自己在定军山附近寻找一处墓穴。

所以说诸葛亮在去世以后,其实是被姜维安葬在了定军山。按照诸葛亮生前的遗嘱,不允许在棺材内放置任何金银珠宝,也不要给他立墓碑,以防被人盗取。

我觉得这还是比较符合诸葛亮的行事风格的,毕竟诸葛亮一生简朴,不可能死后再来一个风光大葬。而且他死后不想麻烦别人,被送回成都以后,刘禅必然要为诸葛亮风光大葬,这不是诸葛亮的愿望。

正因为如此,所以当地的老百姓漫山遍野地祭拜诸葛亮,这种情形是不利于维持稳定的。所以刘禅选择在定军山建造武侯祠,以诸葛亮的衣冠冢供大家前去祭拜。

现在我们依旧能够看到这座武侯祠,很多人便认为这是诸葛亮真正的墓穴,其实并不是这样。

既然姜维负责安葬诸葛亮,那么他有没有将这件事告诉刘禅呢?

姜维是诸葛亮生前最信任的人,据说还是他的亲传弟子。后来姜维也是为了恢复中原,付出了自己一生的努力。

所以姜维成为诸葛亮托付后事的人,其实一点也不奇怪。既然姜维知道诸葛亮安葬在什么地方,那么他有没有告诉刘禅呢?

要知道刘禅对诸葛亮的感情那是非同一般的,没有诸葛亮,哪有刘禅的幸福生活呢?所以说刘禅对自己的相父感情很深,必然是要去探望一下诸葛亮真正的墓穴的。

如果刘禅向姜维提出了这个要求,那么姜维会不会答应呢?姜维必须要考虑一件事,刘禅想要前去拜祭的话,必然是有不少随从的。

这么一来诸葛亮的墓穴可就没有任何神秘感了。所以姜维必然要拒绝刘禅的这个请求,那么他该如何巧妙地拒绝刘禅呢?

我认为这就是那几个故事的来源,或许姜维告诉刘禅安葬诸葛亮的方法,就是诸葛亮本人出的主意。其实这一切都是姜维的计策,目的就是希望刘禅不要去寻找诸葛亮真正的墓地。

即使刘禅识破了这个谎言,可能刘禅也不会说破,毕竟刘禅也知道,不应该去打搅诸葛亮,这或许是诸葛亮最理想的结局了。


江湖小晓生


诸葛亮死了之后,刘禅终于长舒一口气。

诸葛亮在世之时,刘禅过得十分压抑,当皇帝这么多年,都没出过宫,都不知道成都的风景如此之美,都不知道成都的美食如此好吃,都不知道成都的美女如此美呆。

诸葛亮去世不久,刘禅第一次去了都江堰,被秀丽的风光迷住了,大发一顿感慨,面对此情此景,本来想吟诗一首来的,可是腹中墨水不足,干憋了半天一个字也没憋出来,最后来句:“我X,真美!”

言归正传。诸葛亮临死之前,做了两件事。

第一件事,看星星。

孔明在姜维的搀扶之下,来到了营帐之外,然后拔出宝剑,指向夜空中最不闪亮的星,那是自己的将星,已经忽明忽暗,摇摇欲坠了,孔明口中念念有词“菠萝菠萝蜜”,果然星星又“点亮”了。

其实,这只是个障眼法。之所以如此,是因司马懿也是看星星的高手,诸葛亮担心司马懿看到自己将星坠落,会趁机大举来犯,如此蜀军就完了!

果然,司马懿看到孔明将星摇摇欲坠,本来想趁机进攻的,但他转念一想,这孔明擅长六丁六甲之法,或许这次又是他的诡计,还是不要轻举妄动了吧。就这样,蜀军从容退兵了!

第二件事,抬棺南行。

三国盗墓贼非常猖狂,要知道,摸金校尉的祖师爷就是当时的曹操,曹操的徒子徒孙多着呢,一天到晚地死盯着王公贵族,往往这边刚刚下葬,还没入土为安,那边被摸金校尉光顾了。

讲究一点的,只盗宝贝,不毁坏墓葬;不讲究的,不仅把墓葬洗劫一空,还会把尸骸拖出来喂野狗。

诸葛亮担心自己的身后事,于是特意交代了刘禅一番,让四个壮汉抬着他的棺椁,一直往南边去,一直走到绳子磨断为止,然后在绳断之地掩埋他的尸身即可。

这四个壮汉,抬着诸葛亮遗体走啊走,走了七七四十九天,绳子丝毫未断,眼看就要走到越南了,这样走下去就怕四个壮汉累死,绳子也不会断掉的。

这时候,有个壮汉抱怨了:“我说兄弟们,不如咱们就地掩埋掉吧,然后把绳子割断回去复命。”其他三个人一拍即合。

四人把孔明就地掩埋之后,就高高兴兴地回去复命去了,之前说好的,完成任务领赏金500两。

然而,刘禅见四人回来之后,勃然大怒!军师之前特意交代,绳子断掉至少要九九八十一天,怎么提前回来了,肯定有诈!

一顿棍棒伺候之后,四个汉子都招了,最后都被处决了!从此以后,再也没人知道孔明埋在了哪里。

欢迎你在评论区发表不同的意见


财源滚滚达三江


公元234年,一代奇才诸葛亮因积劳成疾,在五丈原去世。诸葛亮生前料定自己命不久矣,于是嘱咐姜维帐前守护,自己点灯续命但被魏延闯入踏灭主灯,诸葛亮也无法挽回自己的生命。

关于诸葛亮的死,民间一直有个传说,诸葛亮写给刘禅的上表中有交代过后事:让4个士兵抬着棺木一路向南,何时绳短就可以落地下葬。诸葛亮死后刘禅按他的遗愿照办,4个壮汉抬着棺材走了一天一夜,最终来到一处荒山野岭,可绳子并没有断裂的迹象。

于是这4人心想,这得抬到何年何月是个头哇!于是将诸葛亮的棺材就地掩埋就回去复命了。这一切当然是瞒不过刘禅的,这么粗的绳子怎么可能一夜之间断掉!

一番逼供后,4人终于说出实情,刘禅听了大怒,于是将这4人给处死了。如果这个传闻是真的话,想必应该是诸葛亮设的局。

他知道蜀国必亡,为了避免陵墓被敌军破坏,所以他要远离闹市。将自己葬在不为人知的地方,只用4人抬棺也是不想引人注目。

“一路向南”其实也是暗示抬棺人,让他们走得越远越好。因为诸葛亮也料到他们等不到绳子断裂,就会随机选择埋葬地,但这4人并没能领悟,最后丢了性命。

诸葛亮真正的葬身之处,至今还有争议。大家都认为他的墓是在定军山下,据《三国志》记载,这座墓只是个衣冠冢,陪葬品都没有。因为后人都对他非常敬仰,所以他的墓从未被盗过。


搞史人


诸葛亮人称千古一相,是我国智慧和忠诚的代表人物。也用一生证明了“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可是既然是人就难免一死。诸葛亮在234年病逝于五丈原。

诸葛亮一生用计,就算是在死后也不例外。

传说 1 诸葛亮的墓在定军山。是他要求他死后,抬着棺材往南走,绳断便葬。于是4个士兵抬着棺材一直往南走,走了好几天,也不见有断裂的意思。4位士兵实在走不动了,于是稍作休息。就在这时,绳子突然断裂。而身后的山也突然倒塌。将四人和棺材一起掩埋。从此没有人知道诸葛亮葬在何处。

传说2。4个士兵抬着,棺材一直往南走,也是没有断裂的意思。走了好几天,最后4人商量,不如就地掩埋。于是4人弄断了绳索,将诸葛亮就地掩埋。

我还知道一个传说。就是说诸葛亮死后找了三个人。给了他们20两银子一个在家做饭,两个抬着诸葛亮棺材去掩埋。埋好了以后,抬棺材的两个人想,他就在家做个饭,还要跟我们一起分钱,我们不如把他给杀掉。而在家做饭那个人也想,我自己在家做饭,不如给她们俩下毒,把他们俩给毒死,这样钱就都是我的了。于是。这两个人回去把做饭的打死了。打死完吃饭。这两个人也被毒死。

这几个故事。都表达了一个意义。就是做量不希望他的墓地在哪。也不希望有人去打扰。诸葛亮死后。 也没有风光大葬。真的是对得起,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几个字。


招工刘雨昊vlog


三国两晋南北朝,是我国历史上社会动荡历时最久的时期,这一时期的墓葬具有以下特点:墓葬形式多种多样,盗墓活动异常猖獗,各种传说不胫而走。疑冢和秘葬,就是这一时期出现最多的丧葬形式。

1.三国时期,有三个著名的墓葬故事,曹操用七十二口棺材掩人耳目,司马懿连妻妾都不允许合葬,最后一个就是诸葛亮,抬棺南走,绳断便葬,这便是诸葛亮死前的最后一计。

2.抬棺南走,绳断便葬的意思是,将尸体入棺,由四名士兵抬着向南走,杠断绳烂之处便是他的葬身之所。其实这个安排本身就有些不合常理,堂堂丞相,怎么可能就这么草率下葬呢?对于这位为蜀汉立下汗马功劳的丞相的最后遗言,刘禅岂能不遵?于是他命四个关西壮汉,抬着他的棺材一直往南走。这四个汉子抬了一天一夜后,终于体力不支,但是此时杠未断,绳也未烂,四个人商议后,将诸葛亮的棺就地掩埋。回去后,他们报告刘禅,说将丞相棺掩埋于杠断绳烂之处。刘禅听了报告后觉得不对劲,怎么这么快就会杠断绳烂呢?于是将四个人抓起来严加审问。四壮汉经不起皮肉之苦,只好招认。刘禅大怒,以欺君之罪将四人杀死。但刘禅此时才发现,这四人都死了,那诸葛亮的埋葬之地岂不是谁都不知道了?刘禅这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也是诸葛亮的一个计策,就是为了防止有人找到他的墓穴,扰他清净。

3.关于诸葛亮的这一计策,一种说法是诸葛亮不想让刘禅知道,因为君臣之间矛盾十分紧张,防止事后算账,毕竟鞭尸的案例十分常见,但可能性不大。还有一种说法,据说是诸葛亮为了迷惑司马懿,我们都知道诸葛亮对于蜀汉的重要性。所以他死亡的消息最好是越少人知道越好。而没有诸葛亮确切的死亡消息,司马懿是万万不敢直接攻打蜀军的。诸葛亮此举正是在为刘禅拖延防御时间,让他做好充足的迎敌准备。如此忠心,可谓感天动地。不过,刘禅是否领悟,那就不知道了。

4.根据历史记载,诸葛亮临死之前留下遗令要求葬在定军山,并且一切简单为主,不放陪葬物。根据《三国志》记载:“亮遗命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所以到目前为止,都认为诸葛亮的墓地在定军山勉县,称武侯墓。但是真是假,早已无从查证。

我是@拓野红颜,欢迎大家留言、点赞、关注。


拓野红颜


千百年来,诸葛亮都是人们崇敬的对象,他是一个道德的楷模,他手握大权却尽人臣之礼,生前鞠躬尽瘁,死后遗命薄葬,与当时厚葬之风形成鲜明的对照。

“棺材南抬,绳断便葬”据说是孔明先生平生最后一计,虽然不见史料记载,但说这是诸葛亮的意图,也是可以的。

(武候墓)

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秋,在第五次北伐时,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军中,享年54岁。

他临终时遗命“死后葬汉中定军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须器物”。

诸葛亮病逝定军山后,无数官员、百姓因为思念,纷纷私祭,习隆、向充等官员上书后主,要求为诸葛亮修庙,让诸葛亮享受到“千秋祭祀”。

景耀六年,后主“为亮立庙沔阳,因近其墓”,建了第一座武候祠。

据《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后主下令:“凡亲属、臣吏、百姓等赐祭,比限止庙,断其私祭,以崇正礼”。

从此,武候庙成为后人拜先贤的一个胜地,无数人来此拜谒,勉怀先贤。


(定军山)

据清朝李复心《忠武候祠墓志》上说,武候墓是一个“九龙捧寿”之形。

墓穴头西脚东,取“永怀西蜀”之意,墓葬为汉制“复斗式”,四周遍布参天古柏,是后主为诸葛亮建庙时所植。

据说这些古柏有五十四株,象征着诸葛亮五十四年的呕心沥血;祠边六十四棵丹桂,象征诸葛亮的“六十四阵八阵图”。

东汉时期,厚葬之风盛行,《后汉书-王符传》就记载了“京师贵戚,郡县豪家,生不极养,死乃崇丧,或至金缕玉匣,种松柏,庐舍祠堂,务崇华侈”之风。

诸葛亮官至武乡候,丞相,权高位重,他的薄葬更有特殊意义。


诸葛亮在遗命中明确表示,死后就葬在定军山下,靠山建坟,只安放一口薄棺,穿着日常衣服,不要陪葬器物,一切从简。

定军山是诸葛亮北伐的大本营,是他一生未竞的事业,是振兴汉室的基地,所以他要永远站在这里。

诸葛亮的坟,因山起势,不起坟垄,与他自己家中只有桑树八百株,薄田十五倾的形象十分重合。

诸葛亮的衣食住行“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没有任何其他收入,死时“内无余帛”,充分显示了诸葛亮的高尚品格。

诸葛亮的一生,是为了兴复汉室而奋斗的一生。

他主张“先理身,后理人”,要求子女“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提出“高节可以厉俗”,在《治人》一书中, 他要求“制之以财,用之以礼,丰年不奢,凶年不俭,素有积蓄,以储其后”。

蜀汉在他的治理下,廉政成风,诸葛亮的这些至理名言也传诵千古。


诸葛亮是后人眼中的“万世师表”,他的薄葬也受到了后人的推崇和尊重。

歌颂他薄葬的古诗很多,有“郦山穿穴亿万费,七十二冢滋疑忌;何如此冢卧空山,万岁千秋人洒泪”;有“阿瞒疑冢今安在,不及先生土一垒”;有“高风亮节足千古,心碑历历祠墓前”等等。

回到这个提问本身,“棺材南抬,绳断便葬”的本身,就是不择地点,不建豪墓,这是完全符合诸葛亮的一贯作风的。

虽然不能说这八个字是诸葛亮说的,但这八个字的确体现了诸葛亮的高风亮节,是不是他亲口说出来的,已并不重要。

参考资料:《三国志》、《治人第六》、《举措第七》、李复心《忠武候祠墓志》

歪眼小史工作室出品


刚日读史


诸葛亮最后一计是这样的:

由于诸葛亮日理万机,为蜀国的大业鞠躬尽瘁,久而久之积劳成疾病倒在了五丈原。

五丈原是诸葛亮伐魏的前沿阵地。

我们都知道诸葛亮能掐会算,上知五百年,下知五百载,有祈禳续命之能。

眼看自己病入膏肓、油枯灯灭的最后时刻,诸葛亮决定用七天的时间,摆下“七星阵”法,披发仗剑要向上天再借10年寿命。

六天过去了,在大帐外为师傅守候的姜维不由心中暗喜:“只要过了明天,师傅就可以续命10年,太好了!”



就在姜维高兴的时候,意外出现了。

就在当天傍晚,由于司马懿突然发起攻击,大将军魏延火急火燎来向丞相汇报情况。由于魏延脚下生风走得急,姜维一下子没拦住,魏延一阵风闯进了大帐,身后的风扑灭了七盏油灯。

诸葛亮一下子瘫坐在地下,手中的木剑扔出多远。口中喃喃道:“吾命休矣,天意不可违也!”

姜维进大帐要砍魏延,被诸葛亮伸手制止了,伤心说道:“不关魏延的事,实乃天意也”。

第二天黎明时刻,也就是即将续命成功的第七天早上,一代名相诸葛亮阖然长逝,享年54岁。

后主刘禅得到噩耗后,急忙跨上快马十万火急赶到了五丈原。此时诸葛亮已去世五天了。

姜维跪迎刘禅,随后把丞相临终前写给刘禅的一封信交给了他。

刘禅满含热泪打开了信,只见信中写道:“我死后一切从简,不坟不树,只要往我口中放七粒米,手中放一枚铜钱即可……”

原来人死后有说讲,不能空着肚子上路,这是诸葛亮要求口中放七粒米的原因。

手中的一枚铜钱,是过奈何桥给孟婆“忘忧汤”的茶水钱。

据说人的灵魂经过奈何桥进入阴间时,只要喝了孟婆的“忘忧汤”,世上的烦恼和恩怨一笔勾销,不记得前生任何事情,轻松上路,不过孟婆汤是收费的。



在信的最后,诸葛亮嘱咐阿斗:“派四个壮汉,用拳头粗的绳子抬棺材往北走,绳断时把棺材葬在这个地方,这个地方就是我的陵墓。”

刘禅看罢有点疑惑,不知道相父为何要这样?“还没见过如此举行葬礼的。”

阿斗转而一想,相父深谋远虑,也许另有原因,听相父的话没错。

阿斗虽然满腹狐疑,依然还是找了四位壮汉,对他们说:“你四人抬着棺材一直往北走,绳断埋葬棺材回来领1000大洋的赏钱”。

四人一听很高兴,抬起棺材就上路了。

一天天过去了,到了第七天,棺材抬出了200多里地,四人再看大绳完好如初,根本没有要断的迹象。

这四人嘀咕开了:“咱哥几个恐怕要累死也断不了,不如咱们用石头砸断回去复命领赏钱去吧。”



四人一合计,没人跟着咱们,谁知道是自然断还是砸断的呢?只要咱四人套好词,骗阿斗还不容易吗?

想到此,四人就用石头砸断了绳子,把棺材埋了,拿着断绳回去找刘禅领赏钱去了。

等刘禅看到断绳后,没多想就把1000两银子给了四人,四人均分,每人得了250两,然后屁颠屁颠回家了。

四人刚走,姜维来找刘禅商议军情。

姜维一眼看到断绳,发现断口很整齐,刘禅讲了事情的经过。姜维一拍大腿,说:“陛下让这四人骗了,自然断的绳子没有这么齐整的断口,这分明是用石头砸断的。陛下你想想,七天的功夫,拳头粗的大绳能在这么短的时间自然断掉吗?”

刘禅恍然大悟,于是传旨把这四个欺君罔上的家伙抓回来。

士兵很快把四人抓了回来,刘禅用大刑伺候,四人承认了造假,盛怒之下的刘禅把四人砍了。



刘禅刚要喘口气歇会,姜维来问啥时候为丞相烧纸祭奠,刘禅猛然想起没问四人把丞相埋在哪里。他只顾发怒,正事都忘了,现在死人不会说法,刘禅懊恼的只拍自己的脑袋。

这就是诸葛亮最后一计,他考虑生前得罪了一些人,害怕对手掘坟盗墓使自己在地下不得安生。

他料定这四壮汉不会遵守协定绳断落葬。诸葛亮看透了人性,知道没人监督这四人,四人不会傻到一直抬着棺材到绳断。

同样诸葛亮也看透了刘禅,没有人比他更了解阿斗,这是一个不动脑筋的人,料定他一定会盛怒之下斩杀四人。

只有这四壮汉知道埋在哪里,四人一死,自己埋葬的地方就成了无人知晓的秘密了。这就是至今依然没找到诸葛真身陵墓的原因。



目前所有的诸葛亮墓都是衣冠冢,真身葬在哪里无人知晓。

不过诸葛亮这事做的有点狠,为了保住墓葬的秘密竟然让四个壮汉为他殉葬,这有损他的的形象,所幸这只是传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