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慢病、中老年!成为“新冠肺炎”第一死亡人群,该如何预防?

“武汉肺炎”猛然来袭,让人措手不及。结合官方通报的患者及死亡者信息来看,我们不难发现,

中老年人中招居多,且男性多于女性。

有慢病、中老年!成为“新冠肺炎”第一死亡人群,该如何预防?

▲新型冠状病毒死亡病例追踪(部分)

01、为什么是中老年人群?


1、重视程度不够

在疫情突发时,很多人都迅速重视起来,纷纷戴起口罩做好各项防护措施。但还有不少人,尤其是中老年人,因为信息获得不及时,不够多,没有重视起来,不但经常外出、搞家庭聚会,还不做任何防护措施,让病毒趁虚而入。


2、体质较弱

中老年人的体质普遍较差,长期患有慢病的人不在少数。


此次患病及死亡的病人大多都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律失常等慢病。患病死者从出现疑似症状,到以多器官功能衰竭和呼吸衰竭等病症宣布临床死亡,最长历经40天,最短仅7天。


较低的抵抗力和长期的慢病,无疑让中老年人成为了这次肺炎的易感人群。

有慢病、中老年!成为“新冠肺炎”第一死亡人群,该如何预防?

02、中老年人“中招”后有特点


症状“轻”,预后差是中老年人肺炎的特点。


老年人肺炎表现比较特殊,临床表现往往不如中青年人严重,并随着年龄增长肺炎症状强度似乎不断下降,可能不会表现出咳嗽、咳痰等症状。


但是,症状轻不意味病情轻。实际上,老年人患肺炎后,症状虽然可能较轻,但严重程度更强,治疗起来更困难。

有慢病、中老年!成为“新冠肺炎”第一死亡人群,该如何预防?

03、三高中老年人该如何防护?


1、 科学防护

要想预防“武汉肺炎”,科学预防的是第一位的。

减少外出,少串门。

少去人员密集的地方,少串门,减少人人传播几率。


逛菜市场时要多注意。

老年人一般都承担了采购家中每日食品的重任,去菜市场时要注意这几点:

不去不正规,消毒措施差的市场;

不购买来路不明的海鲜、禽类等;

尽量不接触活禽。另外,购买的肉、蛋应充分煮熟后食用。


外出时戴好口罩,手套等。

如果一定要出门,那么除了戴好口罩,还要戴上手套。


研究表明,肺炎病毒不仅可以通过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通过接触传播。如果双手不经意间接触了病毒,又无意间触碰了口鼻,眼睛,那么也容易感染病毒。所以,出门时不妨戴上手套,回家后注意清洗双手及面部

有慢病、中老年!成为“新冠肺炎”第一死亡人群,该如何预防?

注意消毒、通风。

外出时所穿的外套,建议添加消毒液浸泡后再清洗。家中门把手、卫生间可定期用84进行消毒。


家里人多,待在家里紧闭门窗会造成室内空气质量变差,建议早晚各通风一次。


不迷信谣言、偏方。

疫情当前,网上又流传了各种各样的偏方预防甚至治疗新型肺炎。


比如香油滴鼻不戴口罩就能预防病毒、熏醋可以杀死病毒、抗流感药物可以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等等。千万不要迷信这些谣言和偏方。


没事也不要乱吃药

,双黄连没有预防新型冠状病毒的作用。相信官方科普防治知识,科学防护才是硬道理。


做好防护,不仅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全家人的负责,不要等意外发生才悔不当初。

有慢病、中老年!成为“新冠肺炎”第一死亡人群,该如何预防?


慢病不仅会让人身体素质变差,救治起来也会更困难。比如,充血性心率衰竭伴有肺水肿会损害呼吸道中肺炎球菌和葡萄球菌的清除因此,平时应更加重视慢病的治疗。

有慢病、中老年!成为“新冠肺炎”第一死亡人群,该如何预防?

3、 多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老年人抵抗力较低,所以特别容易被病毒“欺负”。运动可以锻炼身体,增强心肺功能,提高免疫力。即使是宅在家里,也要坚持做做保健操,让自己动起来。


4、 注意监测身体各项指标


近期应多关注身体各项指标,尤其是中老年人,应更加关注自己的体温,血压,心率等指标。心律失常患者,冠心病患者建议每日监测心电图。

有慢病、中老年!成为“新冠肺炎”第一死亡人群,该如何预防?

5、 加强营养


研究表明,营养不良是老年肺炎的危险因素,因此,建议老年人应加强营养。


加强营养并不意味着要大鱼大肉进补,而应增加优质蛋白的摄入,如鱼、牛奶、鸡蛋等,另外还要多吃新鲜水果蔬菜。


病毒并不可怕,只要科学预防,稳定情绪,相信疫情很快就会过去。

有慢病、中老年!成为“新冠肺炎”第一死亡人群,该如何预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