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嶺的前世今生,亦有那無數的微塵

“南五十里回太陽嶺,高險與太陽齊,浦江金華之界路也。”時間回不去,悠悠寞成寂。曾經的太陽嶺,如今默然守候著村莊與薌溪,和那千百年來回轉纖長的古道記憶。

太陽嶺的前世今生,亦有那無數的微塵

太陽嶺系北山之餘脈,嶺高數十丈。古道約5里長,共計487步臺階,皆以青石鑿鋪。官員往來,學子赴考,還有數不盡的商賈百姓,都曾在這條古道上走過。古道盡頭穿過界雲亭,便是古時的浦江,如今的蘭溪。

太陽嶺的前世今生,亦有那無數的微塵

古道據稱有千年,70年代出土過一面三國半圓方枚神獸鏡,算起來,已有1800多年曆史。這1800年的歲月,化作輕煙,繚繞在這嶺背,氤氳中,是太陽嶺抹不去的記憶與鄉愁。

太陽嶺的前世今生,亦有那無數的微塵

“古之人非樂隱也,隱蓋不得已也。”耳邊似有文人輕聲低語。原來,一襲青衫少年郎,正是求學若渴正當年的宋濂。

在金華和浦江之間,宋濂往來無數,太陽嶺的草木都記得。

誰家翩翩少年郎,粗布麻衣雪中行。這草木茂盛的太陽嶺,曾幾何時是多少學子的求學路。

太陽嶺的前世今生,亦有那無數的微塵

一代名儒宋濂他翻山越嶺,不懼寒天,只為拜謁名師吳萊。他一次次前往追隨,終獲賞識。待吳萊年老辭館後,宋濂便留在鄭義門擔任教席,後又把家人遷至浦江居住。

太陽嶺的前世今生,亦有那無數的微塵

“隱蓋不得已”近二十年,宋濂終遇有道之君朱元璋,入仕應天,“開國文臣之首”當仁不讓。

太陽嶺的前世今生,亦有那無數的微塵

“南行金華,我總坐在太陽嶺背上,望最後一眼,從金華回來,一爬到嶺背,就伸著頭來找尋我們故鄉。”曹聚仁曾對太陽嶺古道有過這樣一段告白。

太陽嶺的前世今生,亦有那無數的微塵

鬆開時間的繩索,一代報人曹聚仁尋祖望洞井,太陽嶺的草木也記得。“我們姓曹的這一脈,明代中葉,從金華東鄉洞井,由任一公帶著一個孩子,遷居到浦江南鄉蔣畈這一小村落中,到了清光緒年間,快要三百年了。”

太陽嶺的前世今生,亦有那無數的微塵

洞井村村民以曹聚仁為榮。在他們的口口相傳中,其父曹夢岐當年建學堂,洞井鄉民送上三四百斤石灰無償資助。宗族的親情至遠,都融匯在曹聚仁的點滴敘述中。

太陽嶺的前世今生,亦有那無數的微塵

“心太入戲,夢流轉四季。放慢朝夕,拾與你的點滴。”嶺腳那星點村莊裡,溪石鋪就的官道仍然綿延,身旁似還有故人徘徊,街邊的店鋪,張燈結綵。

太陽嶺的前世今生,亦有那無數的微塵

洞井一直是個熱鬧的村莊,因為有太陽嶺古驛道,村莊常年有行人往來,一條窄窄的巷子裡,打鐵鋪就連著三家。酒肆、小吃坊、饅頭攤、小當鋪……回眼再看村莊,字跡猶在,招旗退跡,猶有洞井後人帶著笑靨,恆守故鄉。

太陽嶺的前世今生,亦有那無數的微塵

洞井洞井,村後有石灰岩洞,村中有泉井。你瞧那街角的盡頭,便是一方古井。在這冬日的暖陽下,伸手拂泉,竟有溫熱。村民言,世人都說我洞井好,泉水冬暖夏涼,再冷些的時候,泉氣氤氳,似有仙人駐足,美哉美哉!

太陽嶺的前世今生,亦有那無數的微塵

我握緊日光,微塵又透過指尖滲了出來。想必這,倒流回最初的那座山、那條河、那個村……太陽嶺啊,始終還是那讓人,魂牽夢繞的家。


金東區融媒體中心出品

文字:吳奕靜 攝影:李方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