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丘文史|古城的“前世”:一層一層的文明疊壓

商丘文史|古城的“前世”:一層一層的文明疊壓

商丘文史|古城的“前世”:一层一层的文明叠压
商丘文史|古城的“前世”:一层一层的文明叠压

歷史最是沉得住氣的大師,它不會騙人,因為它的見證和記錄就是它的親歷親為。如果非要說歷史欺騙了我們,一定是我們還沒學會怎樣揭開它的真相。

當初張光直先生的智慧是,尋找商丘古文明的足跡和碎片,一定要耐心地翻開歸德古城一頁一頁的地層。當歷史的真相依然撲朔迷離時,沉默的大地那兒還有人為無法更改與粉飾的答案。

實踐證明,張先生的論斷和推動是嚴謹的,更是科學的。與開封“城摞城”一樣,歸德古城500年只是它的“今生”,它的“前世”也非已被探明的四城疊壓,而是可以上溯到4000年前,甚至更加久遠,久遠到萬年前的人類童年時代。

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歸德古城該是怎樣的一方風土吉壤?中華上下五千年史詩般的文明進程中,一座小小的城,不僅沒有缺位過,而且至始至終立體地呈現為一條清晰、堅韌而又無比活躍的歷史生長線,而且成就過那麼多個不勝枚舉的偉大靈魂!產生過那麼多次難以羅列的歷史嬗變!創造過那麼多項博大精深的燦爛文化!遺留下那麼多處追思先賢的古蹟名勝!

歸德古城可謂一個奇蹟,一個疊壓著中華五千年曆史積澱的文明奇蹟。

很大程度上講,歷史中的商丘,狹義上就是指的商丘古城。

商丘文史|古城的“前世”:一层一层的文明叠压

悲壯掩埋下的亙古繁華

兵禍天災,古城被毀過多少次?又有過多少次重建?這樣的問題,怕多次氾濫、多次淤積的黃河也要犯疑。因為她怕自己也不清楚,究竟有多少次決口,殃及到與她一衣帶水的這座小城。

商丘文史|古城的“前世”:一层一层的文明叠压

但考古告訴我們,歸德古城的被毀與重建,範圍均在南北十里之內。可以說,古城從遠古一路走來,她的腳步是堅實的,她堅實的腳印直奔一個方向——她的未來。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美國哈佛大學的華裔考古學家張光直先生從美國六十年代的航拍照片上發現:位於商丘古城及其西南部的方向,地下隱約疊壓著幾座古城的遺址。隨後,他極力建議中美聯合發掘商丘古城,並希望在此基礎上找到這裡的先商遺址。4年之後,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與美國哈佛大學皮博迪博物館聯合組成考古隊,在坦蕩如砥的豫東大平原的一層層黃沙之下,找到了從上至下疊壓著的宋代應天府城、隋唐時代宋州城、漢代睢陽城和西周宋國都城遺址。

這一層層疊壓在歷史中的文明奇蹟,立體地再現了商丘自建城以來近5000年的古代城市變遷史。猶如“活的化石”,實現對其層層準確地剝離,將對於研究中國古代城市的佈局、特點、建築規制,有著極為重要的典範意義,同時也為研究中國古代城市發展史以及相關時期的歷史風貌,提供了極為珍貴的實物證據。

歷史記載,商丘古城多為名都大邑。甲骨文中有“商”、“丘商”、“大邑商”、“天邑商”等地名,都是指的商丘這個地方。商丘無愧於中華文明的發祥地。“商丘”二字,最早的含義就是“居住在丘崗之上的子姓氏族(商族)的聚居地”。傳說中三皇五帝中的兩皇——黃帝和炎帝,兩帝——顓頊和帝嚳,就曾在商丘上古建立帝王都。史載顓項曾遷都商丘。帝嚳高辛氏都毫,後來帝嚳封他的兒子閼伯(契)於商。閼伯就是商族的始祖,他居住的土丘就被稱為商丘。此後,夏王相都商丘,商湯都南毫,微子封宋國,劉武徙梁國,趙構都南京……數千年來,商丘或為國都,或為郡治,或為州府。如商丘、睢陽、宋國、碭郡、梁國、梁郡、宋州、應天府、南京、歸德府,然後又是歸德州、歸德府,建國後改回商丘。

撇開上古的傳說,自契(閼伯)於商丘建都算起,商丘也已經擁有4000多年的歷史了,而且4000年來這座城池創造的文明,足以推動整個華夏文明滾滾向前。這首先當推舉閼伯的六世孫王亥創造的商文明,中國最古老的商業貿易就此發端,王亥便是中國最早的商人,被尊為商人始祖。後來,閼伯的十三世孫商湯,更是將商族的輝煌推向了極致。後來都城雖然幾經遷徙,將商朝最粲然的一頁留給了安陽的殷墟。但商丘這片土地無疑承載了商朝更多的創業神話。輝煌的商王朝讓商丘成為中國的第一主角,以“丘”為國之中心,商文明向四面輻射,向八方傳遞。

此後的東西周,從商丘發出的時代聲音依然強勢。這就是作為周朝諸侯國之一的宋國,立都商丘,在紛紛擾擾的春秋爭霸、戰國稱雄時期,曾長期雄霸中原,使得商丘再一次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繁榮。張光直他們探明的宋國故城遺址,就是一個力證。

百度百科註釋:宋國是周朝的一個諸侯國,公爵,國君子姓,位於現在河南商丘一帶,都城睢陽(今河南商丘)。其疆域最大時包括今河南東北部、江蘇西北部、安徽北部、山東西南部。這一時期,與疆土一起強大起來的,是以商丘為中心輻射開去的中華聖人文化的誕生,或者說中國思想文明的演繹和雄起。

此後,相對於春秋戰國的連年戰亂,秦帝國時的商丘安穩了許多。此時的古城成為睢陽郡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

漢代時,商丘古城再一次被推到中國的風口浪尖上。這個人物,就是梁孝王劉武。劉武是劉邦的孫子,被封於梁國,都城就在睢陽。劉武憑藉著七國之亂為朝廷立下的赫赫戰功,成了大漢帝國的一個“關鍵先生”。《漢書》上說:劉武“以竇太后少子故,有寵。王四十餘城,居天下膏腴之地,賞賜不可勝道,府庫金錢且百鉅萬,珠玉寶器多於京師”。就是這個深得竇太后喜愛,可以與皇帝同車、同飲、同遊獵的梁孝王,以雄厚的實力為商丘留下了一筆寶貴的財富。

彷彿為了顯示自己地位得特殊,梁孝王在睢陽大治宮室,建起了三百里梁園,園中亭臺樓閣、離宮別館、花鳥蟲魚、珍禽異獸,天下奇珍應有盡有,其規模和設施可以和皇家園林相媲美。偏偏這個人物又是一個極風雅的人,他網羅了一群文人墨客,當時頗具盛名的枚乘、鄒陽、司馬相如等都彙集在他的門下,整日填詞作賦,把酒言歡,把睢陽城裝點得辭藻華麗、文風鵲起。這股華美耀眼的梁園文風也刮到了幾百年之後的盛唐,以致王昌齡、李白、高適、杜甫、岑參等詩賦大家紛紛慕名前來,遊歷梁園,在此留下了許多傳世佳作。“一朝去京國、十載客梁園”,詩人李白為商丘留下不僅是精彩篇章,更是可圈可點以資傳承下去的豐富文脈。

漢梁之後,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十國興,商丘古城在這一階段最令人驚心動魄的記憶,當數安史之亂時大唐名將張巡在這裡打的一場最為慘烈的睢陽保衛戰。但付出的卻是古城十室九空的慘痛代價。

於是,重創下的商丘很是沉寂了一陣子,直到宋太祖趙匡胤發跡於此。

商丘文史|古城的“前世”:一层一层的文明叠压

壯麗挺立的古城文明

商丘自古有“兵家必爭之地、商賈雲集之所”的美譽。尤其是隋唐時期的商丘,大運河的通航,西到京師,南達江淮,北到幽燕,十分便利,漕運商旅,八方輻輳,糧商、鹽商、茶商、絲商等均集聚於此,大大促進了商丘的商業活動,使之成為當時聞名遐邇的商業大都市。

商丘文史|古城的“前世”:一层一层的文明叠压

隋朝開鑿大運河的目的是便於南北交通,促進南北政治、經濟交流。商丘是當時東方重鎮,從國都赴東部、東南部等地,商丘是交通要道。古人評價商丘說:“襟帶河濟,屏蔽淮徐,自古爭在中原,未有不以商丘為腰膂之地。”因此開鑿大運河棄古汴水而改走睢水,途徑商丘,除為了縮短距離,商丘戰略地位重要也是因素之一。

顯然,大唐時期的商丘已成為當時中國著名的大都市之一。杜甫遊歷商丘時寫下《遣懷》一詩:“昔我遊宋中,惟梁孝王都……邑中九萬家,高棟照通衢。舟車伴天下,主客多歡娛。”李白在《梁園吟》中寫道:“舞影歌聲散綠池,空餘汴水東流海。”我們倒可以透過這些千古傳誦的詩詞佳句,隱約看到一座繁華大都市的景象:道路四通八達,汴水直達於海,舟車往來,絡繹不絕,城內道路寬闊壯觀,住著多達九萬戶的居民。每當夜幕降臨,酒肆茶樓高朋滿座,燈火通明,歌舞相伴,客人開杯暢飲,一片狂歡……

城市的疊壓其實就是文明的疊壓。當開封“城摞城”奇觀的神秘面紗被層層撩開之際,與之近在咫尺遭受著幾乎同樣命運的商丘古城,已準備好向世人展示她更為悠久的層層疊壓在歷史積澱中的文明奇蹟。從某種程度上可以說,一座商丘古城,就是一部中華民族更替史。

在時間的長河裡,古城儼然已成為一種物語,一種永存。那些大大小小的名典勝蹟,猶如一條條倖存的光陰密碼,引導後人以及後人的後人,如何追尋並破解已往歲月裡五千年華夏文明的真顏與足跡。

而且,這座古城作為中華民族百折不撓、自強不息精神的載體,也將永遠啟迪子孫後代,熱愛黃河母親,熱愛祖國,並且不斷創造新的文明。

商丘文史|古城的“前世”:一层一层的文明叠压商丘文史|古城的“前世”:一层一层的文明叠压

班琳麗,筆名班若,1973年生。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詩歌學會會員。出版長篇小說兩部,詩集兩部,中短篇小說集一部。作品發表在《文藝報》《中國作家》《北京文學》《詩選刊》《星星》《綠風》等刊物。《一腔白菜》獲《中國作家》文學獎;《小日子》獲第一屆浩然文學獎等。現居商丘。

商丘文史|古城的“前世”:一层一层的文明叠压

總策劃:張鳳玲

統籌:周小琦

校對:張雪平

商丘市委網信辦發佈

關注網信商丘 瞭解權威發佈

商丘文史|古城的“前世”:一层一层的文明叠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