爺爺是奸臣,孫子卻是英雄,誰說上樑不正下樑歪?

在我國曆史上出過無數的民族英雄,當然也出過不少的漢奸賣國賊,而說起奸臣,其中尤以秦檜是一直以來被大家記恨以及深惡痛絕的。在元朝時期,人們在秦檜的墳墓前便溺,並稱其為“遺臭冢”;在明朝時期,人們在岳飛的墓前種上檜樹並且還將其一劈為二,並稱其為“分屍檜”。

在清朝時期,秦澗泉來到了岳飛的墓前,也發出了一些痛心的感慨,甚至說自己來到岳飛面前就感覺自己“愧姓秦”。

爺爺是奸臣,孫子卻是英雄,誰說上樑不正下樑歪?

由此也可以看出,世人對秦檜的痛恨以及憎惡。而且,就大街上的百姓而言,他也是總是能被提及。在路邊賣油條的人稱炸油條這一舉動為“油炸檜”,而每天早上來“吃秦檜”的人也是不在少數的。並且還有人將雞的腦子看做是秦檜跪著的樣子,因為長得非常像,因此在每次吃雞頭的時候都要先將雞的腦子整個拿出來,大口大口地先吃掉。

不過,其實秦檜本來也並不是大奸佞,又是誰會生下來就是壞人就開始做傷害別人的事情呢?他最初也是個被眾人所敬仰著的抗金英雄,只是,伴著北宋逐漸的沒落,金國人劫走了兩個皇帝以及許多宋朝的重要官員,而其中就包括了秦檜。

爺爺是奸臣,孫子卻是英雄,誰說上樑不正下樑歪?

在他國異鄉流落的時候,秦檜漸漸地被生活磨平了稜角,原先充滿朝氣充滿正能量的人,也變成了頹然迷茫的人。也他從最初的抗金中流砥柱,成為了後來只會巧言令色的庸臣。

在終於回去以後,他便像變了一個人似的,開始在宋高宗耳邊不斷說著軟話,並且在朝廷中,他也在不斷說服朝中意志力較為不穩定的大臣去向金國示好。

而這一切竟然還幫助他在官場上節節高升,最後成為了宰相。當時,在與金國交戰中,驍勇善戰的岳飛一路披荊斬棘,勝利幾乎就在眼前了。

可就在這時,為了能夠交好金國,秦檜聯合了一幫朝中奸臣一起蠱惑聖上,給岳飛送去了十二道金牌催他回朝。也正是在秦檜及其奸臣黨羽的干擾下,南宋初期的這場反金戰鬥最終失敗了。而岳飛也慘死在了奸臣的手中。

爺爺是奸臣,孫子卻是英雄,誰說上樑不正下樑歪?

一一五五年,秦檜死了。而他的兒子本來是想要繼承父親在朝中的職位,卻遭到了趙構的拒絕。也正是這樣,秦家在朝中沒有了立足之地。

而朝中那些主戰派也因此得以重見天日,便趁著秦家無權而為岳飛的聲譽不斷打抱不平。直到宋孝宗時期,岳飛終得正名,而奸臣秦檜被釘上了恥辱柱,並且他生前所有的榮耀爵位全都被奪去,連諡號都被更改了。

其實,在秦檜死前,趙構是親自去看望過他的。不過趙構並不是出於對老臣的不捨或是惋惜而去的,他是去確認這個手握重權的大宰相是不是真的再也站不起來了。

在確認了事實以後,對他而言秦檜也就喪失了任何的價值。因此趙構隨即就回宮下令,不準秦檜的兒子繼承秦檜的官職,並且直接將其貶為庶民。

爺爺是奸臣,孫子卻是英雄,誰說上樑不正下樑歪?

秦檜這一輩子看起來曾站在高位叱吒風雲,好像做了不少的事情。但是其實他也只不過是宦海沉浮中的一顆棋子而已,而趙構可能還差點火候,所以才讓他曾經能夠如此輝煌。

不過他後來還是死在裡皇上的前面,他全家都因為他的去世而一下子跌落谷底,但是皇上依然是皇上。

趙構原本的設想是希望讓秦檜自己一人承擔所有賣國叛國的責任,這樣就可以把自己完全撇乾淨了。不過他沒想到的是,這麼做雖然讓人表面上看起來都是秦檜一人將壞事全做完了,但他最後留給世人的印象也只不過是個無德無能的昏君。

嘉定十年,金軍經過一段時間的整合和休養生息又開始侵犯大宋。而面對勢如破竹的金兵,全朝上下除了惶恐沒有人能夠說出什麼有建設性的建議。而就在這時,趙放站了出來向宋寧宗推薦了一個人,這個人名叫秦矩。

爺爺是奸臣,孫子卻是英雄,誰說上樑不正下樑歪?

但是此言一出,就有人發出了反對的聲音,原因就是這個名叫秦矩的年輕人是秦檜的曾孫。而如果任用這個秦矩,那麼必然會遭到廣大百姓的辱罵,不僅如此,如果這個秦矩如果也和他的曾祖一樣是個叛國賊,等他到了金兵面前,和金兵串通一氣的話,那麼後果必定不堪設想!

不過其實,秦矩這個人的脾性和他的曾祖父有著天壤之別。他從小就對秦檜當年的行為感到非常恥辱,而且也根本看不起自己這個曾祖父,因此他從小就立志要為秦家爭光,把這個奇恥大辱給蓋下去。

爺爺是奸臣,孫子卻是英雄,誰說上樑不正下樑歪?

不過最後宋寧宗還是聽了趙放的建議用了這個秦矩。其實宋寧宗對於秦矩的才幹以及志向等等早就有所耳聞,並且這次又有威信頗高的趙老將軍舉薦,在雙重影響下,他最終還是決定試用秦矩。

後來秦矩就被任命為通盤,並且派他去蘄州負責城防。蘄州之於南宋來講,是一道極其重要的屏障,而城防又是關乎一座城生死存亡的東西。因此這也很明顯,秦矩身上揹負著非常重要的責任,深感自己受到重用的秦矩很快就渾身充滿幹勁,整日忙於操練士兵,加強防備,做好了隨時和金兵戰鬥的準備。

爺爺是奸臣,孫子卻是英雄,誰說上樑不正下樑歪?

只是在他剛將一切佈置妥帖時,十萬金兵已經是兵臨城下了。面對數量如此龐大的金兵,他並沒有感到害怕,他親上城牆指揮防守,鼓舞士氣。同時也派出探子快馬加鞭回朝,請求援兵來解圍。

不過,他最終卻還是沒能盼來援軍,城池就被攻破了。面對無數金兵,他依然沒有退縮的念頭,帶頭衝進人群廝殺,傷口不斷在他身上疊加著,最終渾身是血。他的部下前來勸說他:“秦將軍,城池已經失守了!再這樣下去只會白白送命,我們一起突圍回朝等待援兵再戰吧!”

但秦矩並沒有答應部下的請求,並且縱身投入了火海中結束了自己的生命,最後為國捐軀了,終年三十九歲。秦矩與秦檜雖然是真的親人,但是兩個人的品性卻是大相徑庭的。一個受到了後人的讚譽而另一個則受到了無數人的唾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