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析趣談“三從四德”

  • 在改革開放的二十一世紀,因受經濟浪潮的衝擊和拜金思潮的影響,使得我們這個深受儒家文化薰陶的民族,將祖先遺留的弘揚女性道德情操的“三從四德”視為糟粕,被踐踏,被遺忘,真令人痛心!
  • 那麼,何為“三從四德”呢?這是東漢奇女子,著名的文學家和史學家班昭在寫給即將為人妻的女兒的一封勸誡信中提到的,但值得注意的是“三從”與”四德“古已有之,只是經班昭手合二為一,推向了社會。“三從”指女子未嫁從父(兄),即嫁從夫,夫亡從子。它是由古代的喪服制演化為人際間的主宰與服從關係的,與古代倡導的“三綱”相對應,這裡所說的“從”並不完全指聽從、服從、跟從之意,也有輔佐、輔助之意。在古代是防止外戚專權和後宮干政的有效手段和措施,相夫教子是自宋朝以來成為婦女最重要的職責。
  • 上古時期,女媧造就了男人和女人,男人就應具有陽剛之氣,修身齊家安天下。而女人呢?就應以其溫柔之態,照顧好家中老小。其實女人的溫柔會化解男人的暴戾之氣,使家中的氛圍會更加和美好!
  • “四德”指:婦德、婦容、婦言和婦功。就是要求女人應該具有良好的品德修養和外在的形象氣質,言談舉止要適度,其中的婦功就是要求女人要有立足社會和操持家務的本領。四德之中婦德最重要,縱觀中國歷史,象古代的妲己、褒姒等女人極度的貪婪,不顧他人之生死,雖風光快樂一時,但最終還是走上了道德的審判臺,倫落為歷史的罪人。
  • 宋朝的蘇洵,28歲時開始讀書,但由於家中的經濟拮据,年近三十而立的蘇洵擔心求學會給家中增加經濟負擔,他的這種內心動態被賢惠而樸實的妻子發現了,就變賣自己的金銀飾品,紡紗織布,經商來維持家中的日常支出。並供養蘇洵父子三人讀書考取功名。後來家中生活條件漸漸轉好,這位賢德的老夫人又擔心兩個兒子會貪圖享受而荒廢學業,於是就將家中富餘的錢糧賙濟給鄉親們,讓家中的條件又象從前那樣。後來蘇家父子三人都做了官員,並且都清正廉潔、造福一方,都成了唐宋八大家之一,這蘇家父子成功的背後離不開這位偉大的女性,賢德的夫人以及享樸善良的母親,給他們提供了堅實的後盾。這就是古代優秀女性的典範,雖然“三從四德”束縛了古代女性的自由,這看似有不妥之處,但當我們從父母等長輩的觀點看,“三從四德”對於中國古代人倫文明的發展是功不可沒的,古時三從四德最大的弊端就是講究男尊女卑,但當今社會提倡的是自由平等,於是就演變成了新的“三從四得”。
  • 所謂新三從四德,三從指從世界、從愛、從己;四德指文德武德、言嫻淑德、品學兼德、修身立德。古代的女人堅守“夫者天也”,丈夫死後守孝三年,有的甚至終身守寡。這種事情今天已蕩然無存了。現在婚姻自由了,女人可自由的決定結婚和離婚,已經少了很多來自家庭和社會的約束和壓力,這可稱之為人類文明的一大進步,但文明的同時也暴露了許多問題,近年來離婚率飆升,非法同居現象嚴重,更詭異的是現在拍婚紗照的十之七八是三人照,這種事例屢見不鮮,真令人無法樂觀。
  • 那麼,今天的女人該如何自我調整呢?我們要弘揚傳統道德,重讀巜女誡》的意義就在於此,並不是要重導男尊女卑之覆轍,而是要提高女性自身素質,修練完善高貴的品格,創建和諧美滿的家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