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三從四德”,又何為“三綱五常”

舊“三從四德”

三從四德是中國古代封建社會用於約束婦女的行為準則與道德規範,"三從"與"四德"的合稱。是一種中國古代女性的道德規範,是為適應家庭穩定、維護父權—夫權家庭(族)利益需要,根據“內外有別”、“男尊女卑”的原則,由儒家禮教對婦女的一生在道德、行為、修養的進行的規範要求。根據"內外有別(即男外女內的社會分工)"的原則,由儒家禮教對婦女的一生在道德、行為、修養進行規範要求。"三從"指婦女未嫁從父、出嫁從夫、夫死從子;"四德"指婦德、婦言、婦容、婦功。古時候為婦女設立的道德標準。男性選擇妻子的標準。

何為“三從四德”,又何為“三綱五常”

新“三從四德”

隨著時代的進步,男尊女卑的思想解放,女性的自由,“三從四德”也有了新的內涵,新的“三從”,是指從世界、從愛、從己;新的“四德”,是指文德武德、言嫻淑德、品學兼德、修身立德。

從世界,即從宏觀角度看整個局勢的發展,女性要學會登高望遠,而非井底之蛙。從愛,學會用愛心去化解家庭、工作、社交中的各種衝突。從己,人貴有自知之明,避己所短、揚己所長,才能對自己的人生座標準確定位。

文德武德,是指為適應日益增加的社會競爭,雖然不至於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但要見多識廣、培養專長。

言嫻淑德,則是指凡事從他人角度著想,口出慧言,用女性的溫柔言語打動人心。

品學兼德,當然是指要有善良的品格,以此增加和鞏固自己的人脈關係,同時也在品位上增添自身魅力,不斷學習,追求進步,才能越來越美麗。

修身立德,是發掘、善用女性細膩、溫婉的特質,面對工作時表現自信、面對生活呈現優雅、面對家庭展現美德。

何為“三從四德”,又何為“三綱五常”

“三綱五常”

三綱: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仁、義、禮、智、信。三綱五常(綱常)是中國儒家倫理文化中的重要思想,儒教通過三綱五常的教化來維護社會的倫理道德、政治制度,為中華文明的發展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何為“三從四德”,又何為“三綱五常”

"三綱五常"作為為中國宗法社會最基本的倫理道德,也是維護宗法等級秩序的重要支柱。三綱強調封建主義人倫關係的尊卑與高低、主從關係;五常強調處理人倫關係的道德準則。無論是三綱還是五常,其核心就是確立和維護法定的封建社會尊卑貴賤的等級序列,由此強調等級的不可逾越,對這一政治倫理原則,封建時代的正統思想家,都擁護它並圍繞著它來思維。

作為封建社會道德準則的三綱五常,對封建時期的傳統社會和專制政治起到了穩定作用,一方面"三綱"是封建社會控制系統的核心,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了社會的安定和諧,三綱的神聖化與絕對化,有利於維護君主專制制度。另一方面"三綱五常"已成為封建統治者維護其統治的理論武器,對人們進行思想控制,它束縛了人們思想和行動,壓抑了古代人們的自然欲求。

何為“三從四德”,又何為“三綱五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