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為“治國之道”?兩千多年前的中國人給出了答案

何為“治國之道”?

《荀子》中說:口能言之,身能行之,國寶也;口不能言,身能行之,國器也;口能言之,身不能行,國用也;口言善,身行惡,國妖也。治國者敬其寶,愛其器,任其用,除其妖。《周語·周語上·召公諫厲王止謗》中也說:防民之口,甚於防川;川壅而潰,傷人必多;民亦如之......

秦孝公時期,商鞅在變法之前,曾經向秦國推薦了三大治國之道:

第一是堯舜的“帝道”;

第二是夏禹、商湯、周文王、周武王的“王道”;

第三便是我們今天要討論的主題,源自於春秋五霸的“霸道”。

何為“治國之道”?兩千多年前的中國人給出了答案

“帝道”自炎帝開始,就是中國古代最推崇的治國之道,用我們比較熟悉的話來解釋,就是“黃老學說”。這樣的治國方法,有一個顯著的特點,那就是“慢”,朝廷不與民爭利,民間資本得以積累,進而推動工商業的繁榮,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

但是,要達到這樣一個目標,不僅時間不會短,還需要滿足一個重要的條件,即:沒有外部的壓力,否則,這樣的體系便會轟然崩塌。

鑑於此,秦孝公拒絕了“帝道”。

再來說一說“王道”,王道治國的成功典範是西周禮制。這樣的制度,曾一度使天下大興,百姓康寧,甚至,到了秦孝公的時代,仍然有很多人對它無比推崇。而最重要的一點,便是秦穆公時秦國在百里奚的幫助下,曾一度依靠王道治國的方法奪得霸主之位,這是老秦人的驕傲。

之後,秦孝公信誓旦旦保證要實現秦穆公時期的輝煌,因此,商鞅向秦孝公著重推薦的便是這種方法。

何為“治國之道”?兩千多年前的中國人給出了答案

但遺憾的是,秦孝公卻放棄了王道治國的方式,使很多人覺得他最終選擇了“霸道”治國的方針。

那麼,事實果真如此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了解一下究竟什麼是霸道的治國方式?

前文講到這個方式源自於春秋五霸,最為突出的代表便是齊恆公和宋襄公。先來說一說齊桓公,身為春秋五霸之首,他自然有一套可行且高效的治國方針,即:大家非常熟悉的“挾天子以令諸侯”。沒錯,就是三國時期梟雄曹操的起家方式,這下總算是找到了出處。

但是,要實行這樣的策略,首先你要有實力,否則,即使是天子失去了威嚴,也沒有人會買你的賬。難道你說一句為天子服務,我們就得聽嗎?在那樣的情況下,你又算老幾呢?說不定直接會派兵把你滅了。滿足了這個條件以後,就要明確自己的目的,那便是:藉助天子的名號來發展自己的勢力,為自己的國家謀利益,這才是根本。而齊桓公最終的目標,便是悄無聲息的代替周天子,成為新的天下之主。

何為“治國之道”?兩千多年前的中國人給出了答案

再來說一說宋襄公,他比較狠,同樣是藉助天子的名號,但是,他要做的,卻是直接光明正大的開疆拓土,消滅對手。

事實上,仔細研究春秋時期的歷史不難看出,那個時期的統治者,幾乎都會不約而同地採取這種方法,來壯大自己的實力。

一方面王庭雖然勢弱,但也沒有到那種是個人就可以踩一腳的地步,該有的尊重還是要給的,否則,便是冒天下之大不韙,成為眾矢之的;

另一方面,這種使用別國免費勞動力為自己國家謀福利的事情,誰會拒絕呢?凡是有能力,有資格去做這種事情的人,都不會放過這個機會。

因此,很多人都認為:秦孝公最終選用的是霸道的方式來治國。

可是,事實卻並非如此。

何為“治國之道”?兩千多年前的中國人給出了答案

首先,從筆者之前的介紹可以發現,這項措施的實行有一個關鍵點,即:周天子。不說直接挾持他,至少做事情之前一定要打著他的旗號,一方面有正大光明的理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矛盾;另一方面可以拉到許多援軍。

但是,在秦孝公時期,挾持周天子實在是起不到任何作用。這時候的西周已經名存實亡,朝廷對諸侯沒有任何掌控力,自楚國君主稱王之後,諸侯紛紛自立為王。這時候打出周天子的旗號,實在沒有必要,也沒有人去搭理他,甚至,會吸引天下諸侯的目光,遭到各國的聯合討伐。

其次,這時候的秦國國力孱弱,不僅失去了大片的國土,連統治者都想幹回放牛的老本行,哪來的資格挾天子,令諸侯呢?

因此,從根本上杜絕了秦孝公採用霸道治國的方式。

最後,秦孝公變法之後想要達到的目標,也和霸道治國方式的最終的目標截然不同。說句實在話,這時候的秦孝公還真沒有心情去想什麼稱霸天下,一統中原的事,他只想活下來,只想讓祖宗的基業不要葬送在自己的手裡,畢竟,這時候的秦國,處境真的不太好。

何為“治國之道”?兩千多年前的中國人給出了答案

那麼,秦孝公採取的究竟是怎樣一個治國方式呢?

我們都知道,在商鞅變法以前,秦國走的是王道路線,但是,時移世易,王道已經不再適用於秦國了,否則,就要步燕國的後塵。因此,才有了商鞅變法,總的來說,這是一次由內而外的改革。

首先,確定了“依法治國”的國策,給全國的百姓、官員、君王都定下了相應的規矩。這樣一來,使秦國的方方面面得以有條不紊的運行,且被逐漸發展起來。

其次,就是奪權。這時候,秦國的大部分權力都由貴族把持,君王的法令不能很好傳達下去,因此,這一步勢在必行。削弱貴族的權力,通過獎勵軍功,重農抑商的方式,開通平民百姓的上升渠道,不僅調動了全國人民的積極性,還給了貧困百姓希望。

在這些措施下,秦國百姓爆發出來前所未有的熱情,農民們更加賣力勞作,農業飛速發展,使得經濟有了進一步提高。而且,有了錢之後,可以做很多事情,最關鍵的就是可以大力發展軍事。

何為“治國之道”?兩千多年前的中國人給出了答案

可以毫不誇張地說,在戰國時期,軍事實力決定了一個國家的存亡。有了強大的軍事實力之後,秦國便可以開疆拓土,掠奪人口,促進農業發展。這是一個良性的循環,也是秦國真正意義上實行的強國之道。所以說,草率認為秦孝公實行的是霸道治國的方針是不科學的。

同時,這也告訴我們,在分析歷史事件的時候,不能淺嘗輒止,一定要深入分析每一個細節、每一個特徵,才能得到最正確的結果。

【《史記·卷五·秦本紀》、《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荀子·王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