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克服職場“35歲危機”?搞懂2點,45歲闖職場照樣拿高薪offer

“生死中年兩不堪,生非容易死非甘”,這是郁達夫《病中作》中的兩句,拿到職場中來也是蒼涼悲壯,35歲以上的中年真的這麼慘?當然有!即便心有“詩和遠方”,但更多人都要先選擇苟且在眼下。“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職場、生活的羈絆束縛了

35歲以上人的不得不正視危機,迴歸現實。

如何克服職場“35歲危機”?搞懂2點,45歲闖職場照樣拿高薪offer


1.“35歲+”職場失敗≈人生失敗

職場中35歲是一個坎兒,如果你沒能走上管理崗位,那麼很可能離瓶頸期不遠了。收入上不去、工作沒勁頭,離職又怕找不到新工作(畢竟幾乎所有招聘啟事都寫著“35歲以下”的年齡要求)……上上不去,下下不來,進退無路,左右為難。

今天和昨天一樣,這周跟上週沒區別,一晃一年了,除了數歲漲了,什麼都沒變。在領導眼中,你是個可有可無的老員工,在同事眼中,你是個混日子的老前輩,在家人眼中,你是不思進取的打工仔,在朋友眼中,你是沒啥出息的社畜……職場失敗,人生亦是輸家。


如何克服職場“35歲危機”?搞懂2點,45歲闖職場照樣拿高薪offer


2.“35歲+”職場危機≈家庭危機

在本季度《奇葩說》中有個辯題:年輕人掙錢少該啃老嗎?秦海璐稱“不要把啃老具象化”,一些網友也認為,如果是剛剛畢業,正在積極找工作,家裡有條件支持一家也無可厚非。然而,如果辯題中“年輕人”三個字改成“35歲以上的人”——35歲以上的人失業該啃老嗎?恐怕,大家的觀點就會趨同:35歲以上不能啃老!這裡並不主張啃老,但35歲以上的人面臨的生活、社會、家庭壓力著實一點也不比年輕人少。

求職難、被辭退、待業幾個月……這些事情放在一個剛出校門的小夥子身上,人們似乎並沒有覺得多麼不堪和悲慘,反而覺得這更像是一場歷練和考驗,通過這個過程可以讓他變得更加成熟;而當這些事情放在一個超過35歲的中年人身上,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莫名的同情和深深的惋惜。年齡不同,責任不同,壓力不同。也正是如此,很多的職場危機都會引發家庭危機。

如何克服職場“35歲危機”?搞懂2點,45歲闖職場照樣拿高薪offer


最極端的例子是2017年跳樓的中興42歲員工歐某,他的妻子是全職家庭主婦,有兩個年幼的孩子,雙方4個老人需要照顧……一家老小的生活負擔,全都壓在他一個人身上。當他被通知裁員的時候,這個家庭的支柱轟然倒下……人間悲劇,卻也是生活的一面。

誠如前文所述,如果35歲沒能走上管理崗位,那麼你很可能離職場瓶頸期不遠了。可以說,35歲是職場人的事業轉折點,那麼,我們該如何打好35歲這一轉折性戰役呢?


1.理性對待35歲職場危機,未雨綢繆

正如青春期的迷茫,35歲的職場危機是一種客觀現象。35歲的人身體機能有了衰退跡象,跟年輕人相比活力也不足,思維也沒有那麼活躍了,這些導致了競爭力的逐漸降低,產生危機是一種必然,各大公司把35歲的人拒之門外也代表一種社會認知,沒必要驚慌恐懼。我們要做的是面對危機,未雨綢繆

如何克服職場“35歲危機”?搞懂2點,45歲闖職場照樣拿高薪offer


①重新評估一下自己的能力和現在的工作,想辦法在專業技術、人際關係、溝通技巧等方面提高自己,不斷的充電學習。


②重新做一個職業規劃,按照自己的興趣、特長、人脈關係和專業知識,選擇定位,設定一個目標,做一箇中短期職業規劃。都說“轉行窮3年,不轉窮一生”,在思想上、物質準備上做好“窮3年”的準備。

2.要抓住核心問題,懂的取捨,打破“死循環”

35歲以後人的智商水平正達到一個最高峰,對於下一步規劃往往可以有很清晰的思路,但是由於陷在“死循環”動彈不得,感覺周圍都是碰不得的雷區,行動就成了泡影。再完美的計劃,不行動也就成了廢紙。

穆來納森說:“長期處於稀缺狀態的人,會被稀缺思維消耗大量心智,其判斷力和認知能力會因過於關注眼前問題而大大降低,而沒有多餘心思來考慮投資和長遠發展事宜。”

破解這個“死循環”就是明白自己要什麼、缺什麼、目標是什麼,要抓住問題的關鍵,解決了關鍵問題,其餘的問題就迎刃而解了,不要被眼前的問題困擾,不然永遠找不到頭緒。

如何克服職場“35歲危機”?搞懂2點,45歲闖職場照樣拿高薪offer


  • 自己要什麼?一份更有前途的工作;
  • 缺什麼?目前收入不理想,缺錢;
  • 目標是什麼?家庭成員生活穩定。

其中的核心問題一目瞭然了,那就是一份更有前途的工作。打破了“死循環”,才能跳出重複循環的圈子,才能開始新的工作,才能有更美好的生活。

按照矛盾論的說法,人的一生都在矛盾中度過,如何能抓住主要矛盾即核心問題才是解決問題的關鍵。否則就會陷入無休止,沒有希望的循環。克服“35歲職場危機”首先從“破局”開始。不甘於眼前,不選擇苟且,才會有詩和遠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