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習錄學堂:對話——孔子、王陽明

傳習錄學堂:對話——孔子、王陽明

圖源:網絡圖片


子貢問曰:“何如斯可謂之士矣?”

子曰:“行己有恥,使於四方,不辱君命,可謂士矣。”

曰:“敢問其次。”

曰:“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

曰:“敢問其次。”

曰:“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

曰:“今之從政者何如?”

子曰:“噫!斗筲之人,何足算也。”


【評述】硜硜,固執不問是非。小人,指的是氣量狹小,並非惡人的人。斗筲,器皿,容量很小,這裡指的是器量狹小。


一、有利無害是良知


怎麼做才能讓別人不討厭你?

做對別人無害的事情。

怎麼做才能讓別人喜歡你?

做對別人有利的事情。

怎麼做才能讓自己喜歡做?

做對自己有利的事情。

為什麼不願意做?

因為有害。

可見,只要有害就沒有人願意做,只要有利就又人樂意做。所以,想做一個有良知的人,起碼要做到——不害己也不害人(無惡即是善)。當然能做到利人利己(雙贏)、利人不害己、利己不害人就更好了。

傳習錄學堂:對話——孔子、王陽明

圖源:今日頭條素材庫



二、士(幹部)是怎麼來的


士是從要處理的事情不同來的。士,在古代指的是官員。現代的話,個人覺得除了官員,還應該包括各行各業的管理幹部。而從幹部來分,就可以分為:基層幹部、中層幹部、高級幹部。


三、有利無害的具體運用



傳習錄學堂:對話——孔子、王陽明

圖源:今日頭條素材庫


上一章已經說了:把自己所遇到的事情,做到無一絲一毫的惡,就可以是仁者了。

那要如何做到無一絲一毫之惡?

1、弄清楚自己要做的事情

如文中的高級官員,要處理的事情有個人與集體、內部與外部,上面與下面的事情;中層官員要處理的是,部門與部門的事情。基層官員要處理的是自己的事情。

2、找到對應的有利無害

用文中例子解釋:

行己有恥(對己),使於四方(對外),不辱君命(上級),可謂士矣。

宗族稱孝焉,鄉黨稱弟焉(孝悌是什麼?就是有利無害的事情)。

言必信,行必果,硜硜然小人哉!抑亦可以為次矣(管好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