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清朝就那麼弱嗎?

一隻活潑的小豬


任何一個封建王朝都有盛衰期,清朝也不例外。總結起來說,清朝強的時候是真強,弱的時候是真弱。

強的時候

薩爾滸之戰時清軍制定憑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的戰略。利用明朝各路大軍因為天氣因素而導致無法集結到位的戰機,馬不停蹄地擊敗明朝四路大軍。

入關作戰時候清軍的戰鬥力也是相當強的。以人數來說,入關作戰時滿洲兵力不過5.5萬,其餘的是蒙古與漢軍部隊。就是這樣一支軍隊,在山海關一片石之戰中螳螂捕蟬、以逸待勞,擊潰了大順軍,奪取京城。

從這兩場戰役可以看出,清朝前期的清軍是一支比較能把握戰機的部隊,往往動作迅捷,機動性強,可以抓住稍縱即逝的戰機。

中期

中期比較有代表性的戰爭是清朝與準噶爾的戰爭。

清準戰爭概擴地說是清朝與準噶爾蒙古為了爭奪廣闊的西北領土而進行的一系列戰役的總和。對於清朝來說,歷時康雍乾三代皇帝。對於準噶爾蒙古來說,歷時噶爾丹、策妄阿拉布坦、阿睦爾撒納三代可汗。時間長達一百多年。與清初相比,清準戰爭時代的清軍往往採用以多打少的戰術。比如對陣噶爾丹的烏蘭布通戰役,清朝動用了十萬大軍圍剿噶爾丹兩萬軍隊。準噶爾在策妄阿拉布坦時期更是採用游擊戰術,用幾千兵力在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區進行戰術大迂迴,搞得幾萬清軍疲於奔命。

清代中期,清軍戰鬥力不如清朝前期,具體表現是採用以多打少的戰術對付準噶爾蒙古。但是,依靠大一統國家強大的人力物力,依靠正確的作戰部署,清朝仍然可以擊敗準噶爾。

弱的時候

任何王朝都有衰落的時候,清朝也不例外。鴉片戰爭時期,清朝已經嚴重落後於時代。定海之戰,沿岸前線只守衛了不到10分鐘就已經堅持不住,被迫撤退。

英軍攻克定海後北上大沽,直隸總督琦善參觀英國軍艦之後,自信心全無,琦善認為英國海軍船堅炮利,中國軍隊根本無法抵抗,難怪定海之戰敗得那麼慘。耆英受命兩江總督時,曾上奏朝廷:非戰之不力,亦非防之不嚴。武器劣勢,不能忽略。

由此可見,到了鴉片戰爭後,清軍就算擁有人數上的優勢,也無法阻止失敗的發生,這才是真的弱。

綜上所述,清朝的弱勢是因為武器裝備落後,戰略戰術落伍,並且一再拖延改革,最終任人宰割。

……

不足之處歡迎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