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水河之戰——立陶宛大破蒙古

藍水河之戰——立陶宛大破蒙古

湛藍之水戰役(BattleofBlueWaters)

1359年,短命的大汗布爾迪·不哥汗中毒身亡後,金帳汗國搖搖欲墜的政治局面頃刻間倒塌,群雄割據,內戰的陰霾籠罩在征服者的土地上。在這個充滿變數和機遇的時代裡,有兩個人牢牢把握住了時代給予的機會,一個是莫斯科大公季米特里,他在庫里科沃戰役中擊敗了金帳汗國執政者馬麥汗。另一個就是立陶宛大公奧爾蓋德。後者在看到不可一世的金帳汗國衰弱後,立刻徵召大軍揮師東進,他的目標很簡單,就是鞏固和擴張立陶宛的南部領土。

1357年左右,奧爾蓋德向東擴張,奪取了包括布良斯克在內的大部分金帳汗國統治下切爾尼戈夫公國的領土。此時的金帳汗國雖然還在內訌,但還是有能力抽調出一支軍隊抵抗奧爾蓋德的進攻。

藍水河之戰——立陶宛大破蒙古

la

1362年秋天,雙方經過多次試探和集結軍隊,終於在今天烏克蘭西北部的託霍維茨基附近的錫紐哈河(Synjucha)岸邊紮營對峙,雙方人數都在20,000左右。蒙古人的戰術還是老一套的側翼射箭,中間推進。奧爾蓋德早有準備,他針對性的為自己軍隊安排走位和戰術,在騎兵的掩護下,蒙古人的萬金油戰術失靈了。雙方進入肉搏戰,蒙古人很快落入下風,向後過河撤退時又被截住,被殺、淹死者無數,奧爾蓋德大獲全勝。藍水之戰結束後,基輔和烏克蘭的大部分地區直接被立陶宛吞併,立陶宛最南端抵達黑海,疆域擴大近一倍。

“……但是應該注意的是,立陶宛的進攻的破壞力與殘忍性遠遠不及蒙古人或條頓騎士團的入侵,某種意義上,不能把她對羅斯的統治視為外族統治……在立陶宛擴張至黑海後,它的三分之二甚至更多居民是羅斯人,擴張很少帶來社會變動,各個城鎮依然保持了羅斯民族特徵……” ——《俄羅斯史》

第一次立陶宛-莫斯科戰爭(Lithuanian-MuscoviteWars(1368-1372)

藍水之戰後,立陶宛從東歐小國一躍成為東歐地界上數得著的強國,國家戰略致力於向東擴張。立陶宛和莫斯科的第一次接觸,是當莫斯科大公季米特里正在想辦法收拾特維爾王公米哈伊爾,米哈伊爾見勢不妙就溜到了立陶宛尋求奧爾蓋德的援助,因為他們在之前就結成了政治聯姻,奧爾蓋德打算幫助特維爾公國反抗莫斯科的統治。

奧爾蓋德集結大軍向東進發,一路勢如破竹的擊敗來抵抗他的羅斯軍隊,一路打到莫斯科城下。多虧了季米特里實現修築了石制城牆,才勉強擋住了奧爾蓋德的進擊。

1370年,圍繞著特維爾公國和莫斯科的外交爭端,奧爾蓋德又一次發動了對莫斯科的進攻。年底,立陶宛大軍包圍了沃洛科拉姆斯克(Volokolamsk)。攻城戰非常殘酷,瓦西里王公戰死,但奧爾蓋德終究沒能打下這座城市。12月6日,他再次進攻莫斯科城,依然沒能攻下……很快,雙方簽訂合約,奧爾蓋德撤退。

藍水河之戰——立陶宛大破蒙古

立陶宛的擴張

在1372年春天,立陶宛在奧爾蓋德的兄弟科斯圖提斯的率領下再次進攻羅斯諸國,搶了些錢,燒了幾個教堂後撤退。到夏天,奧爾蓋德再次進攻,這次季米特里親自率軍迎戰,雙方在一個陡峭的山溝上僵持著,因為地形對雙方都很不合適,因此誰都不想主動進攻。尷尬的僵持了一段時間後,雙方簽訂為期七年的柳拜斯克合約,各自撤兵了。

1375年,斯摩稜斯克公國被立陶宛擊敗,並宣誓效忠。1403~1405年,維陶塔斯吞併了包括斯摩稜斯克在內的一大片羅斯領土。到15世紀30年代,立陶宛對羅斯公國的擴張開始停滯,下次雙方再大打出手就要等到1492年,莫斯科反守為攻。

藍水河之戰——立陶宛大破蒙古

蒙古騎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