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末代国王巴列维:手握雄兵四十万,为何顷刻间垮台?】

1979年1月,一个爆炸性的新闻,轰动了整个世界,伊朗爆发伊斯兰革命,国王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下台,被迫流亡海外。人们震惊的原因之一是反对派是仅用口号、传单武装起来的,居然推翻了拥有庞大国家机器的巴列维国王,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巴列维国王是伊朗巴列维王朝的第二位君主,也是伊朗历史上最后一位国王。他于1941年登基,在位长达38年的时间。巴列维手里面有三张王牌,第一张就是军队!巴列维在位期间,伊朗军队人数迅速增长,1953年时为10万,到1960年增至19万,到77年已经达到41万,此外还有1.2万海军、空军。

【伊朗末代国王巴列维:手握雄兵四十万,为何顷刻间垮台?】


​巴列维统治时期,得到了美国的5.4亿美元的军事援助,其空军力量位居世界第四。他的第二张王牌是官僚体系。巴列维在位时期,伊朗的官僚机构迅速膨胀,从1965年的15万人,到1977年发展到30万人,这些人成为维护巴列维统治的基础。
巴列维的第三张王牌是“萨瓦克”。1957年,巴列维在美国的支持下,组建了秘密警察、情报组织“萨瓦克”。这个组织直接受命于国王,负责审查媒体,监督政府官员、国外的留学生,以及反对派的活动。巴列维的统治看似坚不可摧,然而它的王朝却在顷刻间土崩瓦解,伊朗长达两千五百年的君主制走向覆灭!

【伊朗末代国王巴列维:手握雄兵四十万,为何顷刻间垮台?】


​伊朗巴列维王朝的覆灭与王权、教权的冲突有直接的关系。众所周知,在伊朗95%以上的人都信仰伊斯兰教,而且大多属于什叶派。然而,自巴列维的父亲礼萨·汗即位以来,就一直推行世俗化政策。礼萨·汗的精神导师是土耳其的凯末尔,所以他一直追寻凯末尔的足迹,在伊朗推行政教分离的政策。
比如说礼萨·汗在1935年颁布法令,禁止妇女佩戴面纱,甚至让警察在街头,强迫妇女摘掉面纱,还鼓励妇女出来工作,到政府机构任职。礼萨·汗的世俗化改革,遭到了宗教势力的强烈但对,他不得不选择屈服,恢复保留旧宪法,承认什叶派的国教地位。
​礼萨·汗被迫退位后,他的儿子巴列维继承王位。巴列维在取得实权后,开始推行了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改革,即所谓的“白色革命”,继续在伊朗推行世俗化、现代化。然而,“白色革命”再度让王权与教权产生了尖锐的对立。
双方的矛盾主要集中在两方面,一个是土地改革问题,当时的宗教团体拥有大片土地,按照改革方案,他们的土地就被重新分配;第二个是妇女解放问题,按照改革方案,妇女将享有平等的社会地位,拥有选举权、被选举权,这严重违反了宗教的教义。这两项都是宗教势力所不能容忍的。


与此同时,巴列维好大喜功,大搞面子工程,不顾国计民生。比如在1971年,他为庆祝波斯帝国建国2500年,搞了一次大规模庆祝活动,邀请60多个国家元首、政府首脑,花费上亿美元!这些都遭到了国内人们的反感。久而久之,国内的反对派开始联合,汇聚成了一故强大的反对国王的势力,这些人在宗教的号召下,纷纷走上街头。
1978年8月,德黑兰爆发了百万人参加的游行活动。巴列维曾想动用军队,他任命总参谋长为首相,结果军政府也无力应对,街头还发生了流血冲突。在美国的要求下,巴列维选择流亡海外,他在回忆录上,认为他最大的错误就是太相信美国人。就这样,伊朗的宗教势力重新抬头,组建了新的政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