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用兵一萬,半天斬殺對方二十萬,後世一人想模仿卻丟了性命

提起韓信,我們自然想起“韓信點兵,多多益善”。韓信傑出的軍事家,“漢初三傑”之一。先追隨項羽,不被重視,劉邦入蜀後,韓信離楚歸漢,起初也不被重視,做管理倉庫的小官,後來蕭何發現其才能,才有蕭何月下追韓信一段佳話。韓信一生中戰無不勝,破楚軍、平魏國、伐代國、擊趙國、降燕國、攻齊國、垓下之戰圍殲楚軍,不愧於“兵仙”二字。

韓信用兵一萬,半天斬殺對方二十萬,後世一人想模仿卻丟了性命

在韓信一生戰鬥中,最為經典的一戰莫過於“背水一戰”。

韓信即將攻打趙國時,劉邦臨時抽走了韓信精銳,僅給韓信留有一萬兩千人馬。雖然僅有一萬人馬,韓信仍然發起了對趙國的進攻。應敵的趙王卻帶了二十萬大軍,雙方在太行山的井陘關展開了博擊。

韓信分析以一萬人馬對抗二十萬,正面對抗完全沒有勝算,只能智取。韓信將一萬人駐紮在河邊列了一個背水陣,另派兩千輕騎潛伏在趙軍軍營兩側。交戰後,趙營二十萬大軍向河邊的一萬漢軍殺來,人數佔絕對優勢的趙軍將領嘲笑韓信背水列陣,犯了兵家之大忌。起初漢軍面對大軍,怯戰後退,韓信大喊“背臨大河,我們無路可退!”。漢軍前有追兵,後無退路,以一敵十,拼死奮戰。雙方交戰時,潛伏兩側兩千士兵乘虛攻進趙營,將趙軍的軍旗都換成了漢軍軍旗後,從後邊衝擊趙軍,趙軍被前後夾擊,又發現軍營中插滿漢軍軍旗,以為趙國已被漢軍佔領,鬥志全無,四散奔走逃告,二十萬大軍很快就被韓信打敗。

《史記·淮陰侯列傳》“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

韓信利用“置之死地而後生”的軍事理論,以少勝多,擊敗趙國。幾百年後有一人想效仿韓信“置之死地而後生”,結果失了守地,丟了性命!這人就是三國時期馬謖。

韓信用兵一萬,半天斬殺對方二十萬,後世一人想模仿卻丟了性命

赤壁之戰,劉孫聯軍,火燒曹操百萬大軍。從此曹操勢力大減,再無南下之力,魏蜀吳三國鼎立。關羽私自北伐,東吳趁虛偷襲荊州,關羽敗走麥城。劉備報仇心切,舉國討東吳,被陸遜火燒連營六百里,兵敗白帝城。諸葛亮託孤後,鞠躬盡瘁,南征蠻夷,七擒孟獲,事必躬親,發展經濟,奠定北伐基礎。

226年,曹丕病死,曹睿即位。諸葛亮趁曹魏政權交接,兵出祁山,拉開了北伐的序幕。諸葛亮派趙雲、鄧芝為疑兵,兵出斜谷道,以吸引魏軍,諸葛亮則親率主力進攻祁山。由於魏國軍隊被調往東吳防線,對蜀國毫無防備。諸葛亮大軍突然殺來,導致隴右的南安、天水和安定三郡投降諸葛亮,驚動曹魏朝野,曹睿親臨長安坐鎮,派曹真防禦趙雲,派張郃抵抗諸葛亮。

韓信用兵一萬,半天斬殺對方二十萬,後世一人想模仿卻丟了性命

街亭關乎諸葛亮大軍側翼的安全,成為了張郃、諸葛亮爭奪的焦點。眾人都建議諸葛亮用魏延、吳懿等老將守街亭,諸葛亮則任命無實踐經驗的馬謖前往街亭阻擊張郃的援軍。馬謖急行軍,先於張郃騎兵先到達街亭。馬謖分析張郃兵力多於自己,且為騎兵,正面阻擊無疑於羊入狼群,無法完成阻擊任務。於是效仿韓信“置之死地而後生”在山上紮營。王平多番規勸,馬謖不接納,王平自己率兵一千紮營山下。張郃到達街亭後,先是圍山不戰,斷絕山上馬謖水源,等蜀軍軍心動搖後,放火燒山,大舉進攻。蜀軍潰不成軍,街亭失守。諸葛亮失去街亭重要據點,進退無據,無法再戰,撤回漢中,揮淚斬馬謖。

韓信用兵一萬,半天斬殺對方二十萬,後世一人想模仿卻丟了性命

同是置之死地而後生,韓信取得了大勝;馬謖卻丟了性命。韓信久經沙場,能抓住轉瞬即逝的戰機;而馬謖紙上談兵,教條注意,自然大敗。看似馬謖效仿韓信“置之死地而後生”,實則雙方士兵的狀態、士氣、兵種、時機、地理環境、敵方將領情況等都不同,正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所以結果:韓信背水一戰,揚名萬世;馬謖失街亭,貽笑萬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