靈活就業繳15年的100%跟繳60%的25年,哪個划算些啊?

隨波逐浪9291


按照60%繳費25年,更划算些。

大家好,我是社保專家思之想之,靈活就業者,繳費15年的100%,跟繳60%的25年,哪個划算一些?

一個是繳費年限短,但是繳費水平高,另外一個是繳費年限長,但是繳費水平低,哪個更划算一些呢?

我們來模擬計算一下,按照國家社保公共服務平臺的養老金測算功能,假設老王45歲參保,按照100%繳費15年到60歲退休,參保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5000元,未來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增長3%,未來個人賬戶記賬利率為5%,那麼15年後養老金是2092元。

假設老劉35歲參保,按照60%檔次繳費25年到60歲退休,參保地上年度在崗職工平均工資為5000元,未來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增長3%,未來個人賬戶記賬利率為5%,那麼25年後養老金是3469元。

所以是按照60%繳費25年的養老金水平更高,更划算。

根據養老金計算公式,基礎養老金=(上年度平均工資+上年度平均工資×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

按照100%繳費15年的基礎養老金=上年度平均工資×15%

按照60%繳費25年的基礎養老金=上年度平均工資×20%

所以即便是同一年退休,上年度平均工資相同,按照60%繳費25年到基礎養老金更高。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餘額÷計發月數

假設一直按照5000繳費基數繳費,那麼按照100%繳費15年的個人賬戶餘額是5000×100%×20%×40%×12×15=72000元

按照6%繳費15年的個人賬戶餘額是5000×60%×20%×40%×12×25=72000元

在不考慮個人記賬利率的情況下,個人賬戶餘額是一樣的,個人賬戶養老金也是一樣的。

總體來看,不管是同一年退休還是不同年度退休,繳費60%25年養老金更高一些,也更划算一些。

更多社保問題關注思之想之。歡迎點贊留言討論。


思之想之


【HR雜談】用數據為你揭開真相:對於養老金的話題,我們每個人都非常關心。尤其是靈活就業人員,因為每年承擔的養老保險費用在7000元左右(以大連為例),很多人都問繳納什麼檔次更划算一些,那麼跟著我看看這些數據吧:



情況1:靈活就業人員繳費100%檔次,15年。

情況2:靈活就業人員繳費60%檔次,25年。

這兩種情況比較,需要將前提條件擬定好,得出的結論才能更可靠一些。

1、基礎養老金=(全市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全部繳費年限×1%2、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

退休後,每月的養老金等於上述兩者之和。



情況1:員工老李,男,大連,沒有視同繳費年限,從2004年年初到2018年年底,整整繳費15年,全部按照100%的檔次來繳費,在2019年退休的時候,養老金大約有多少呢?


基礎養老金=(7299+7299*1)/2*15*1%=1095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57544/139=414元

因此,每個月養老金為兩者之和:1509元/月


員工老李,男,大連,沒有視同繳費年限,從1994年年初到2008年年底,整整繳費15年,全部按照100%的檔次來繳費,在2019年退休的時候,養老金大約有多少呢?



基礎養老金=(7299+7299*1)/2*15*1%=1095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18085/139=130元

因此,每個月養老金為兩者之和:1225元/月

情況2:員工老李,男,大連,沒有視同繳費年限,從1994年年初到2018年年底,整整繳費25年,全部按照60%的檔次來繳費,在2019年退休的時候,養老金大約有多少呢?



基礎養老金=(7299+7299*0.6)/2*25*1%=1460元。

個人賬戶養老金=39310/139=283元

因此,每個月養老金為兩者之和:1743元/月



綜上所述,題主的問題便有了答案,那就是靈活就業人員繳費60%檔次,25年最划算,而且不到5年就可以“回本”,對於中低收入人群來說,是個非常好的養老保障,文中的數據均為大連市的歷年數據,供你參考。

如果文章對你有所幫助,請關注我,更多社保、退休乾貨等著你。


HR雜談


本身個人交社保就不是一個合算的方法,只是買個心安而已!如果從100%和60%之間要做一個選擇的話,那就選60%的吧!因為你所交的錢只有40%是自己的,60%劃給了統籌帳戶,但是領退休金時政府又會向低收入人員有所照顧,所以到時領到的退休金二者差別不大,但是所交的錢會多40%。


李偉明健康知足常樂


靈活就業繳15年的100%跟繳60%的25年,哪個划算些啊?

筆者認為肯定是60%檔次繳25年划算,在退休年齡和時間相同的情況下,影響退休待遇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個人平均繳費指數、繳費年限和個人賬戶累計存儲額。

首先,看基礎養老金計算公式及影響因素

基礎養老金=社平工資*(1+個人平均繳費指數)/2*繳費年限*1%,在社平工資相同的情況下, 15年的100%檔的基礎養老金為社平工資* 0.15;25年的60%檔的基礎養老金為社平工資* 0.2,顯然25年60%檔划算。

其次看個人賬戶養老金計算公式及影響因素

個人賬戶養老金=個人賬戶累計儲存額/139,顯然養老金多少取決於累計儲存額,累計儲存額取決於繳費金額、記賬利率等因素,這個需要具體模擬。

再次,模擬計算25年的60%檔靈活就業人員的養老金

筆者採用安徽省數據進行計算,假設某靈活就業人員從1994-2018年期間,以60%檔次連續繳納25年保費,2018年底退休,具體繳費和個人累計賬戶存儲額如下:


該靈活就業人員25年期間共交養老保險費用72003元,個人賬戶期末累計儲存額為48977.7元,基礎養老金=5661*0.2=1132元;個人賬戶養老金=48977.7/139=352元,月基本養老金為1484元。

最後,模擬計算15年的100%檔靈活就業人員的養老金

筆者採用安徽省數據進行計算,假設某靈活就業人員從2004-2018年期間,以100%檔次連續繳納15年保費,2018年底退休,具體繳費和個人累計賬戶存儲額如下:

該靈活就業人員15年期間共交養老保險費用108490元,個人賬戶期末累計儲存額為68257元,基礎養老金=5661*0.15=849元;個人賬戶養老金=68257.4/139=491元,月基本養老金為1340元。

綜上所述,靈活就業人員以60%繳納25年,總計少繳保費108490-72003=36487元,但是每月多領退休金1484-1340=144元,每年多領退休金144*12=1732元,顯然靈活就業人員以60%檔繳納25年划算。


才華有限菇娘


如果比退休以後的養老金絕對值,那肯定是多交多得,按高的交準沒錯。

如果只比長期收益率的話,肯定是按最低交划算,因為全按最低繳費,應發的養老金非常低,但每個地方都有最低養老金標準,實發是不能低於這個標準的,比如陝西是1035,那不管算的多低,都得按1035發給個人。這中間的差額肯定是國家貼補的,所以最划算。


人社寶


路人蟻:聊社保,侃商保,說財經,專業答疑,感謝關注

1 首先我們的職工社保分為三個繳費基數,第一檔次的繳費基數是指數化工資300%,第二檔次是指數化工資100%。第三檔是指數化工資60%。題主是在問相同繳費年限下,最低檔次和次低檔次的繳費基數,哪個更划算。

2 其實社保作為福利保障制度,只有合適和匹配,談不上划算與否,和理財收益不同。每個人根據自己工資水平選擇適合自己檔次的就好,跟自己的收入和財務情況匹配。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選擇二檔繳費的積累的養老金會比較多,選擇最低檔次繳費的養老金積累自然比較低。

綜上:影響養老金高低一般是三個因素,繳費年限,繳費基數,社會平均工資。繳費年限越長,養老金越多,繳費基數越高養老金越高,社會平均工資水平高,對應低檔養老金也高。繳費25年已經超出最低15年繳費年限要求。選擇靈活就業繳費,沒有企業分擔保費,繳費壓力大,可根據自身財務收入卻尋找合適的檔次


路人蟻


如果以今年的社保價格,作為一個固定值,15年的100%跟25年的60%,算出來的結果的總額其實是一樣的。

但是實際在交費的時候,情況就沒有那麼簡單了,由於每年的物價都會上漲,所以很多城市每年都會調一次社保的基數。這兩年基本上每年都會漲一次。

假設每年社保基數漲3%。那麼15年就是1+1.03+1.03^2…+1.03^14≈18.6。按25年算就是0.6*(1+1.03+1.03^2…+1.03^24)≈21.9。可以看出來,複合增長的比例,會拉開最終所繳費用的差距。以每年上漲3%的費用來計算,可以多支付差不多18%,如果期間某幾年物價上漲特別厲害的情況下,那麼多支付的費用會更多。

不管物價上漲,厲害還是不厲害,只要物價呈現上漲的趨勢,並且社保基數有呈現上漲的趨勢,繳25的年限的費用一定是比繳15年的更多的。

但是這兩種繳費方式,得到的利益卻是一樣的。第2種方式卻要交更多的錢。並且以第1種方式交滿15年以後,如果繼續交錢,可以獲得更好的養老收益。

25年的這種方式,唯一的好處就是在短期內,繳費的壓力會比較小一些。


外語那點事


靈活就業是全額100%繳15年還是25年繳60%哪個划算呢?我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綜合去考慮:

一、經濟承受能力

我們都知道靈活就業人員想要參加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可以在全省城鎮單位就業人員的平均工資的60%-300%間自由選擇繳費基礎。

以我所在的福建省來說:福建全省城鎮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在5300元左右,按繳費60%和100%計算分別為636元/月和1060元/月。可按照自己每月收入及承受能力選擇。

二、繳費越高賬戶收益越大

社保基數繳納越多自然劃撥到個人賬戶的金額就越多,退休也拿的越多。

在不考慮計息和其他因素變動的情況下按繳納15年為例:

社平60%基數:

退休時養老金=【5300*(1+0.6)÷2×15×1%】+【(5300*60%*8%*12個月*15年)÷139個月】=965.4元/月 ;如果按繳交25年計算則是1609元/月

社平100%基數:

退休時養老金=【5300*(1+1)÷2×15×1%】+【(5300*100%*8%*12個月*15年)÷139個月】=1344元/月

從計算中可以看出在同等時間下繳交比例的不同到退休能領取的養老金差別還是很大的。如果按每年國家對上年度已退休人員養老金調資和退休後每個地區都會根據退休人員的養老金按一定比例每個月劃撥一筆資金到醫保參保人員賬戶上來計算的話,那麼更加體現“多繳多得、長繳多得”的機制。

三、收益時間

如果把社保比作一項投資,那麼不同的繳費基數需要多久回本呢,我們來計算下:

60%基數:每月繳費636元,15年繳費114480元,退休後每月領取養老金965.4元,那麼回本時間就是114480元÷965.4元/月=118.5月。(按繳交25年計算結果一樣)

100%基數:每個月繳費1060元,15年繳費190800元,退休後每月領取養老金1344元。那麼回本時間就是190800元÷1344元/月=141.9月。

綜上所述按60%來繳費退休後大概領取將近10年的養老金能回本,而100%繳納則需要將近12年。但是按經濟不斷髮展,人口壽命增加,退休金調整上漲等綜合情況考慮來說,在不考慮回本時間的情況下,當然是繳納越多、繳納時間越長最為划算。


MR火羽白


肯定是繳納60%的25年更划算啊。

靈活就業社保因為是保險費用個人全額負擔,所以,哪種繳費方式划算,是所有人都關心的事情。

下面由晶說社保為你深度解析“15年100%檔次”和“25年60%檔次”哪個更划算。

001

單純從繳費金額比較:

1. 因為每個地區每年的社會平均工資都不一樣,由此產生的繳費基數也不一樣,所以,在此,我們全部以青島市2019年繳費基數為例進行計算說明。(結果僅供參考,並非實際金額)。

2. 2019年青島市繳費基數100%為5449;60%為3629,靈活就業養老保險繳費比例為20%。

3. 15年100%繳費金額為:5449*0.2*12*15=196164元

25年60%繳費金額為:3269*0.2*12*25=196140元

小結:兩種情況繳費總金額差別不大。

那麼,在繳費總金額差別不大的前提下,哪種情況養老金更高呢?

002

從養老金領取金額比較

1. 個人賬戶養老金:

因為繳費總額差不多,所以個人賬戶養老金也相差不大,繳費25年的,能利息略高些,在此忽略不計。

2.基礎養老金(以青島2019年同一年退休為例):

15年100%的:(5449+5449)/2*15*0.01=817元

25年60%的:(5449+3269)/2*25*0.01=1089.75元

小結:繳納25年60%的,比繳納15年100%的,每個月多272元。

003

從醫療保險待遇比較

我們都知道,社保繳費中,醫療保險是非常重要的。所以,大部分人在繳納靈活就業社保中,是養老保險和醫療保險一起繳納的。

1.醫療繳費年限規定:

醫療繳費年限全國不統一,但是各地區對於醫療保險的繳費年限規定,往往都比養老保險要長。 比如青島的規定是,女20年男25年,退休以後即可免繳費享受醫療報銷待遇。

2.醫療保險繳費金額比較:

因為醫療保險跟養老保險使用同一個繳費基數,醫療保險繳費比例是10.8%。

所以100%和60%基數每月繳費金額相比:

15年100%的:5449*0.108*12*15=105928.56元

25年60%的:3269*0.108*12*25=105915.60元

小結:兩種情況,醫療保險繳費總金額差別不大。

3. 醫療保險繳費待遇相比:

  • 15年100%的,因為繳費年限不夠,需要退休時一次性補繳至規定年限,女差5年,男差10年。

  • 青島市醫療補繳是以100%檔次為基準的,分別需要補繳:

女五年:5449*0.108*12*5=35309.52元

男十年:5449*0.108*12*10=70619.04元

  • 25年100%的,無論男女,醫療繳費年限都已經滿足,不必補繳任何費用,直接辦理退休,即可享受醫療報銷待遇。


小結:對於醫療保險來說,25年60%繳費檔次比15年100%繳費檔次,所繳納保險費總額一樣,但是待遇相差很多。

15年的必須要補繳女五年或男十年的醫療保險費,才可以在退休後享受醫療報銷待遇。

004 寫在最後的話

繳納25年60%檔次與15年100%檔次相比,繳費總金額相差不大,但是,

1)養老金要高的多

2)醫療繳費遇要差的多,25年60%檔次醫療繳費年限已滿足;而15年100%檔次要補繳女3萬或男7萬。

所以,通過比較得出,對於靈活就業社保來說,選擇25年60%的檔次更划算。


關注@晶說社保,十年社保工作經驗,為您深度解析社保各項政策,勞動法律法規,歡迎關注、諮詢!

晶說社保


本題的實質是靈活就業養老金的待遇和哪些因素相關。在瞭解和哪些因素相關之前,我們先通過計算來比較一下到底哪種繳費模式,養老金領取得更多。

一 養老金的計算公式

靈活就業養老金的計發公式和職工養老保險的計發公式是一致的。現行的養老金待遇計發辦法非常複雜,但基本組成模式就是基礎養老金賬戶+個人賬戶養老金。其中,基礎養老金=(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2×繳費年限×1%

個人賬戶養老金=

個人賬戶儲存額÷計發月數(50歲為195、55歲為170、60歲為139)

大家難以理解的就是基礎養老金公式中的“本人指數化月平均繳費工資”是如何計算的。因為靈活就業是參照在當地上年度社平工資60%至300%為基數選擇任一檔次繳費的,考慮到實際的收入水平有差異,因而每個單位的“本人繳費工資平均指數”就是在0.6至3之間選擇,收入高繳費指數就高,但不超過3。

舉例如下:假設張三在60歲退休時,全省上年度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為5000元,我們以此為依據來分別計算繳費15年/25年時能領取的養老金額度:

  1. 累計繳費年限為15年時的養老金: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0.6時,基礎養老金=(5000元+5000元×0.6)÷2×15×1%=600元;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1.0時,基礎養老金=(5000元+5000元×1.0)÷2×15×1%=750元;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3.0時,基礎養老金=(5000元+5000元×3.0)÷2×15×1%=1500元。

  2. 累計繳費年限為25年時的養老金: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0.6時,基礎養老金=(5000元+5000元×0.6)÷2×25×1%=1000元;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1.0時,基礎養老金=(5000元+5000元×1.0)÷2×25×1%=1250元;個人平均繳費基數為3.0時,基礎養老金=(5000元+5000元×3.0)÷2×25×1%=2500元。

可見,僅就基礎養老金而言,按60%繳納25年已經比按100%繳納15年要多1/4。

再來看個人賬戶養老金:1*15=0.6*25。也就是在利率忽略不計基礎上,兩種繳費方式下,個人賬戶養老金基本是相等的。

因而,可以知道,靈活就業養老保險按60%繳費25年,比按100%繳費15年的養老金要多。

二 影響養老金待遇的因素

所以,我們可以據此總結出,影響養老金待遇的因素有這樣幾個:

  1. 退休年齡 不同的退休年齡,在計算個人賬戶養老金的時候,所除以的計發月數是不同的。退休年齡越晚,計發月數越小,個人賬戶養老金可能算起來會略高一些。

  2. 繳費年限 繳費滿15年只是退休後享受養老金待遇的最低年限要求。繳費15年還是25年,會直接影響退休後的養老金待遇;因此,在經濟能力允許的情況下,繳費年限盡量往長一點交。此外,因為醫療保險往往是捆綁養老保險繳費的,要想享受醫保,也必須將養老保險的繳費時間延長。


  3. 繳費檔次 繳費檔次的高低,直接影響到養老金計發中的實際繳費指數的高低(上述案例中的計算已經說明);如果經濟條件允許,還是建議選擇高一點的檔次繳費。並且,有些地區,政府對參加靈活就業人員社保是有補貼的。

  4. 退休時的社會平均工資 不同年份退休,當年的社平工資是不同的,計發養老金所依據的社平工資也不同。一般來說,社平工資是逐年上漲的。受此影響,首次計發養老金時,後面退休的會比前面退休的略高一些。

因此,瞭解了養老金待遇和哪些因素相關,我們在參加靈活就業社保的時候就要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選擇合適的檔次,然後儘可能將繳費年限延長。這樣,既提高了將來養老金的領取水平,也能保證就醫時可以享受醫保報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