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歷史上,王朝的末代皇帝一般子嗣較少或無子嗣?

四哥聊歷史


題主這個問題挺好的,其實末代皇帝子嗣一般和其他皇帝並無二致,但時局紛亂造成了這種假象。小編梳理了下歷朝末代帝王子嗣,感覺混亂的世事造成了這種情況。

先梳理下歷朝末代皇帝子嗣情況:

清代最後兩位皇帝同治和宣統。同治死時僅二十二歲,無子嗣。宣統被廢時五歲,終年六十一歲,終生無子嗣。

明代最後一位皇帝崇禎,有7個兒子和3個女兒,分別是:獻愍太子朱慈烺、懷隱王朱慈烜、定哀王朱慈炯、永悼王朱慈照、悼靈王朱慈煥、悼懷王朱慈燦、悼良王、坤儀公主、長平公主、主昭仁公主。但這些子女在李自成攻破北京前夕被崇禎親手殺掉了,因為崇禎不希望他們落入敵手而遭受侮辱。唯一倖免的是崇禎最喜愛的長平公主,滿清入關後順治將其許配給一大戶人家並賞賜了許多嫁妝。但這位公主僅僅十八歲就抑鬱而終了。

元代最後一位皇帝元順帝(元惠宗)的子女人數無法考證,有多種說法。《元史》記載其皇子有三個,但有記載的就有五個,分別是:北元第二位皇帝元昭宗愛猷識理達臘,北元第三位皇帝益王脫古思帖木兒,還有“真金,巒巒,雪山”共三人。

南宋末代皇帝趙顯繼位時僅三歲,南宋投降時五歲,無子女。

北宋末代皇帝宋欽宗趙桓有趙諶,趙謹,趙訓三個兒子,還有一位女兒柔嘉公主。

唐朝末代皇帝唐哀帝李柷被鴆殺時僅17歲,無子女。

隋朝末代皇帝隋煬帝楊廣有三個兒子楊昭、楊暕和楊杲,兩個女兒南陽公主和楊妃。但實際上據史書記載隋煬帝有多個女兒曾出嫁異邦,所以隋煬帝女兒數量可能遠不止兩個。

東漢末代皇帝漢獻帝劉協有七子三女,大多和曹魏集團成員聯姻。但很多姓名以不可考。

西漢末代皇帝劉嬰(又稱孺子嬰),在三歲時即被囚禁,宮女只給他飯吃卻不和他說話,長大後六畜不識,在二十歲時被殺死,無子嗣。

秦朝末代皇帝秦二世胡亥被殺時僅二十四歲,無子嗣。(下圖為秦始皇陪葬坑)

末代皇帝為何子嗣較少或無子嗣

首先,皇朝末期大權旁落,權臣喜歡樹立一個小孩作為皇帝便於掌控,於是年齡原因無子嗣也是正常。實際上,歷朝歷代皇帝中,只有宣統一個是因為自己身體原因而無紫的。

其次,改朝換代時期政局紛亂,許多事情不方便公開,於是造成末代皇帝子嗣較少的情況。比如說秦代胡亥掌權後將其二十多個兄弟殺死,於是造成秦始皇只有扶蘇和胡亥二個兒子的假象。而隋朝末年隋煬帝曾將多個女兒遠嫁異邦,並未在史書中記錄,也造成了隋煬帝只有二個女兒的假象。

最後,在王朝末年,皇室身份早已不是榮譽象徵,甚至可能引來殺身之禍,這種情況下,許多王室寧願捨棄身份,做普通百姓以保全性命。比如說明朝末年,崇禎是否真殺了其眾多子女尚無定論,也很有可能是眾子女湮沒於茫茫人海也未可知。宋朝末年,也有不少宋朝皇室遠渡重洋去東南亞闢禍。


物質文化史


這個說法其實並不嚴謹。

如漢獻帝有七個兒子,其中伏後生的兩子為曹操所殺。

隋煬帝有四個兒子。唐昭宗有十七子。

宋欽宗有三個兒子,但實際上北宋滅亡他老爸宋徽宗有大責任,徽宗有31個兒子。

明代崇禎帝至少三個皇子。清代溥儀絕嗣。

但為什麼我們與末代皇帝子嗣的印象呢?

一、有些末帝是傀儡性質的小皇帝,利用完了就被殺掉

如隋朝一共有六位皇帝,分別是分別是隋文帝楊堅,隋煬帝楊廣,隋恭帝楊侑,隋秦王楊浩、隋世宗楊昭、隋皇泰帝楊侗。當然煬帝之後的四個都是傀儡而已。

隋朝末帝皇帝並不是隋煬帝,而隋皇泰帝楊侗,隋煬帝之孫,619年在位一年多禪位給王世充後被殺。

如唐末帝是唐哀宗李柷,被朱溫利用完了殺死,不過他父親唐昭宗一般被認為是唐朝最後一個皇帝,他有十七個兒子,李柷是第九子,可惜昭宗父子都被朱溫殺死。

這裡的漢獻帝是幸運的,在曹操的控制下,做了一輩子傀儡。

二、有些末帝是小皇帝,太年幼,被大臣篡位亡國

這也是一個現象,他們是真的小皇帝,還沒有結婚立後,還沒有來得及生育,國家就滅亡了。至於以後能不能活下去,留下子孫就看篡位者的想法了。

如後周世宗去世後,傳位兒子周恭帝,年不過七歲,後來被大將趙匡胤兵變篡位成功。

周恭帝后來被遷往房州,20歲病死,據說留下五個兒子。

又如北周末代皇帝是北周靜帝宇文闡。

他老爸北周宣帝宇文贇實在荒唐,不過二十歲便禪位成為太上皇,傳位七歲的兒子宇文闡。約兩年後宇文闡被外祖父楊堅奪取帝位,然後被毒死。

三、還有一些流亡的政權

如南宋在宋恭宗趙㬎與1276年出城投降已經宣告滅亡,但是後面還有兩個皇帝趙昰、趙昺,他們都是趙㬎的兄弟,都是宋度宗的兒子,繼位都是小皇帝。

還有南明流亡政府也是如此,末帝永曆帝在外流亡16年,他有七個兒子,可是在兵荒馬亂中,有四個兒子早夭,前兩子失散,只有十五歲第三子隨他一道被吳三桂殺死。

皇帝子嗣不旺或絕嗣,大多是縱慾過度,導致不孕,或導致不孕。而一些末帝皇帝是小皇帝,他們無力迴天,丟了江山,也丟了一家人性命。


微史春秋


在封建皇權世襲制度下,皇帝子嗣綿薄往往是改朝換代的徵兆

舉個例子,在南宋一百五十二年的歷史中,一共更替了九位皇帝。但是按照封建社會皇權世襲的規則,真正是父親將皇位傳給兒子的在南宋非常少見。這其中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在位皇帝的子嗣綿薄,龍脈傳承沒有太多選擇的餘地。今天就給大家列舉一下,感興趣的朋友歡迎留言討論。

南宋的開國皇帝是宋高宗趙構,他本是北宋康王身份,由於在靖康年間金國大舉進攻北宋,掠走了宋徽宗和宋欽宗,北宋滅亡。康王趙構作為龍脈嫡系,在下屬的擁戴下南逃到臨安稱帝,從此南宋開始走上歷史的舞臺。

當年宋太祖趙匡胤突然暴亡,皇位就傳到了弟弟趙光義身上,所以北宋的龍脈一直都是趙光義這一系。也許是歷史的巧合,也許是冥冥之中的註定。作為趙光義一脈的宋高宗趙構卻沒有生育能力,其他近支又都被掠到大金國去了,所以不得不將趙匡胤的第七世孫趙昚召進宮來,作為趙構的養子來繼承大統,所以南宋的龍脈又迴歸到了趙匡胤一系上。

宋孝宗趙昚在位二十七年,被稱為南宋最有作為的皇帝。他一共有四個兒子,其中長子莊文太子早亡,其他的三個兒子中,三兒子趙惇最終繼承了皇位,史稱宋光宗。光宗趙惇是一個體弱多病又非常怕老婆的人,皇后李鳳娘基本獨霸後宮,幾乎不允許光宗接近其他女色,所以光宗趙惇只有皇后給他生的唯一的兒子趙擴。宋寧宗趙擴在位三十年,共活了五十七歲,期間曾生育九子一女,但不幸的是全都幼年夭亡了。趙擴不得不以收養和確立的方式產生接班人,最後在奸臣和皇后的串通下假傳寧宗遺詔,確立趙匡胤之子趙德昭的九世孫趙昀繼承皇位,史稱宋理宗。

宋理宗趙昀是南宋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共在位四十一年,曾生育一子僅存活三個月就死了,於是不得不確立自己的侄子趙禥為接班人。趙禥天生體弱,身體發育遲緩,智力也低於正常水平,所以他在位的十年中,朝廷的軍政大權都掌控在奸臣賈似道手中。宋度宗趙禥荒淫無度,整天宴坐後宮,與嬪妃們飲酒作樂。由於他好色成性,共育有七個兒子,其中四個都未成年就死了,剩下的三個兒子都當了皇帝。他們分別是宋恭帝趙㬎、宋端宗趙昰、宋懷宗趙昺,而且這三人即位時也都還是孩子。

然而厓山一戰,張世傑率軍拼死抵抗元軍的進攻,終因寡不敵眾再次戰敗。宰相陸秀夫眼看要被元軍俘虜,背起年僅八歲的宋懷宗趙昺縱深跳入汪洋大海,從此南宋正式退出了中國歷史的舞臺。從南宋的滅亡我們深刻感到:如果皇族龍脈昌盛,朝廷在選取接班人時就不會像南宋這樣捉襟見肘,政局動盪不安;如果當朝皇帝年富力強、勵精圖治,就不會出現像賈似道這樣的奸臣佞相。如此長期治理下去,勢必會國力昌盛、百姓安居,全然不會有亡國滅種之運。

我們再想想大清朝末期,不也是皇族龍脈逐漸綿薄嗎!從道光帝開始,其晚年定立儲君時只有奕詝和奕訢兩個成年的兒子供其選擇。而到了咸豐帝奕詝在承德避暑山莊病逝時,只有一個年僅六歲的兒子載淳,也就是後來的同治帝。一個六歲的孩子去執掌江山社稷,又怎麼可能將一個國家帶向繁榮昌盛呢。再後來同治帝在位十四年後去世沒有子嗣,由龍脈近支五歲的光緒帝繼位。光緒帝在位三十四年去世後也沒有子嗣,再由龍脈近支四歲的溥儀繼位,結果溥儀在位三年後大清朝就滅亡了。更巧合的是,末代皇帝溥儀終生不能生育,大清朝愛新覺羅氏的龍脈終斷,似乎是天意使然。


抱劍書生


末代皇帝無子或少子這個說法不太靠譜吧,關鍵是無子好說,少的話幾個兒子算少?一個還是兩個?崇禎皇帝是三個兒子算不算少?

而且主要是清朝末年三位皇帝沒有子嗣所以給人這種映象,但是其他朝代並不存在這種情況,而且如果是末代皇帝被殺的朝代,那麼他有沒有子嗣也不重要了,畢竟“覆巢之下豈有完卵”?崇禎皇帝的皇子都被滿清政府以假冒的名義處死了,所以後來康熙年間才屢次出現出三太子的民間起義。

從秦朝開始的朝代,秦人宗室開始是被秦二世胡亥屠戮一空,後來胡亥又被子嬰所殺,其餘人等又被項羽所殺,直接的結果就是秦始皇這麼一位雄才大略的霸主絕後了。

自漢獻帝以後,末代皇帝能夠活命的很少,西晉、東晉的末代帝王都是被殺,反倒是陳後主與劉禪一般在敵國終老。

隋煬帝楊廣在江都被部下所殺,唐末帝李柷被朱溫所殺,北宋徽欽二帝死於金國,南宋三少帝投降一位病死一位跳海一位,元順帝北逃,明朝崇禎皇帝自縊於煤山,永曆皇帝被吳三桂縊殺。


飛凡看歷史


為什麼歷史上,王朝的末代皇帝一般子嗣較少或者無子嗣?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一看歷朝末代皇帝的子嗣情況!我們從第一個封建王朝秦朝開始。

秦三世子嬰(?—前206年),被趙高立為皇帝,在位46天就投降了劉邦,據傳子嬰有兩個兒子,但史書上沒有詳細的記載。

漢獻帝劉協(181年—234年)有6個兒女:南陽王劉馮、山陽王劉懿、濟陰王劉熙、東海王劉敦、濟北王劉邈、長公主劉曼。

晉恭帝司馬德文(386年—421年)僅有兩個女兒:司馬茂英、富陽公主。

隋恭帝楊侑(605年-619年),在被廢第二年便蹊蹺死去,無子嗣。

唐哀帝李柷(892-908),14歲登基,17歲慘遭鳩殺,還沒來得及留下兒女就死了。

宋末帝趙昺(1272年—1279年),8歲時就在崖山被陸秀夫揹著跳海了,無子嗣。值得一提的是,崖山海戰後十幾萬軍民跟隨趙昺跳海殉國!可悲可泣!

元惠宗孛兒只斤·妥懽帖睦爾(1320年—1370年),有6個子女:孛兒只斤·愛猷識理答臘、真金、失禿兒太子、巒巒太子、雪山、孛兒只斤·脫古思帖木兒。

明崇禎帝朱由檢(1611年—1644年)育有9個子女:長子朱慈烺、長女坤儀公主、朱慈烜、長平公主、朱慈炯、昭仁公主、朱慈照、朱慈煥、朱慈燦。這位倒是勤於耕耘。

清朝末代皇帝溥儀,終生無法生育。據傳被廢后還是住在紫禁城,當時才十多歲,太監為了防止他亂跑,每天派幾個宮女去榨乾他,總有。長久下來,由於年紀輕輕就縱慾過度而失去生育能力。

由此來看,末代皇帝很少子嗣或者沒有子嗣得根本原因是很年輕就因為各種原因死了。這也是政治鬥爭的殘酷之處。古代講究忠君,皇室統治天下幾百年,如果末代皇帝不死,難免有人想擁他起事,殺了才放心。


喪心病狂青春痘


歷史上王朝衰落是很多因素導致的,無子嗣是一個重要原因,子嗣就是王朝未來的管理者,管理者品質優劣,好壞,性情的變化都對王朝的興衰起到很大的作用。尤其是在古代人治的時代,朝代衰落管理者是核心問題,管理者無子嗣,也就是代表著王朝未來沒有掌握在當前管理者手裡。一個不能決定王朝未來走向的管理者是失敗的,是王朝衰落的重要標誌和因素。



木水田外


並非是末代皇帝的問題,其實皇帝的子嗣並不多,除了開國以後幾位皇帝以外,子嗣都是比較少的。

皇帝后宮佳麗,繁育子嗣是主要任務,但是你會發現大多數皇帝能有十幾個子嗣就不錯了。以明朝為例,明朝第一個皇子是朱標出生於1355年,那時候明朝還沒有建立,到明朝滅亡1644年總計278年,(去掉惠帝和代宗11年)那麼總共有多少皇子皇女呢?203個左右(有些公主難以考證,這其中不包括代宗和惠帝,因為咱們看的是一脈人),也就是說皇帝一年難以誕生一個皇嗣,如果只算皇子那麼不高於0.35每年。

這個數量其實不多,畢竟皇帝那麼多女人,而且又不避孕對不對?我們再看看誰生的最多,第一名是朱元璋42個,佔明朝全部的四分之一,剩下的都沒有超過20個孩子的。

咱們再看看清朝,(清朝我不熟悉)康熙35個兒子,雍正十個兒子,乾隆17個兒子,嘉慶五個兒子,道光9個兒子,後面就更少了。

皇帝那麼多女人為什麼子嗣不多呢?基本上到了後面就沒有超過20的了,我覺得不可能是因為女子的原因,問題可能出現在皇帝身上。因為很多皇帝貪與酒色搞壞了身子,有些皇子十三四歲初嘗禁果,少年人不加節制,最後就不行了。平時不鍛鍊,走路都讓人抬著當然病怏怏的,精子成活率低我覺得還挺正常的。

這樣可以解釋為什麼開國的幾位皇帝皇子數量比較多,比如朱元璋馬背上打天下,康熙也是身體很好,又愛鍛鍊,乾隆也是精力旺盛,這些皇帝都喜歡搞一些狩獵啊等活動,又會武功,所以活的時間長還巨能生。

所以大家還是要勤加鍛鍊,每天鍛鍊一小時健康生活一輩子,每天鍛鍊一小時為革命多奮鬥二十年。


何以知世


末代皇帝的子嗣少或者是沒有,很大的一個原因是王朝氣數已盡,皇帝憂心於國事,可能無暇他顧,就算顧得上,他們也早就身體上跟不上了,做事不專心,導致的子孫後代少了。同時末代的話因為政治聯姻啥的,娶到的不是自己喜歡的類型,也就沒什麼子孫了。




逆生長的向日葵


我認為正確的因果關係是 : 子嗣的稀少或缺失是一個王朝滅亡的重要原因。而不是王朝的滅亡導致子嗣的缺少。

從周朝以來帝王子嗣稀少、年幼甚至缺失,一般都會導致王朝的動亂。

武王早逝,成王年幼,雖有周公輔佐,國家還是先後出現宗室叛亂和商超移民引發的叛亂,幸有周公盡心輔佐,才之後的成康之治。

西漢末年,漢成帝劉驁無子,後繼之君不是早逝就是襁褓嬰兒,外戚勢力相應壯大,王家一門五司馬,王朝動亂,義軍、亂軍蜂蛹而起,百姓流離失所,餓殍遍野。主少國疑也是東漢末年動亂不安的重要原因。

清朝順治帝、康熙帝都是幼年繼位,親政之路頗為坎坷。順治帝6歲繼位,轉過年來,他的叔父就送了他一份大禮,入山海關,取明朝而代之。可以說大清帝國有一多半是多爾袞打下來的,但是耐何其他宗室的虎視眈眈和自身無子嗣的缺憾,多爾袞一直未能稱帝,一直到某一天莫名其妙的突然暴卒。清朝早期一直都存在主少國疑的危險,順治有叔父多爾袞的奪位威脅,他的後繼之人康熙帝,幼年時有鰲拜權臣之威懾,青少年有藩王叛亂的威逼,這兩位少主皇帝只要踏錯一步就是萬丈深淵,不過幸而有孝莊太后在背後力挽狂瀾,才沒造成不可挽回的政治動亂。

到清朝慈禧太后,事情就變得不妙起來,同治皇帝少年早逝,無嗣,從旁系找來一個兒皇帝,強勢的太后和日益長大的皇帝之間矛盾益日加深,也導致清末政局頗為動盪。若同治帝不早夭或者有子嗣,可能清末的歷史就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所以說,皇帝子嗣稀少甚至缺失,一般都會引起巨大的政治動盪。





愛歷險的小鯉魚


導讀:在我國數千年曆史上很少有突然崩塌的王朝,大部分還是有跡可循的。在王朝末期的帝王確實一般都子嗣較少但是不絕對,比如殷紂王、隋煬帝甚至於蜀漢後主劉禪等等都是盛年突然亡國的君主子嗣也不少。但是大多數情況下就歷史的實際情況分析,確實末代帝王的子嗣較少甚至沒有子嗣。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所以王朝一般不會突然滅亡。這之前必然由比較長期的因素積累與表象,所以才會被大多數人看出來。什麼對方氣數已盡;秦時其鹿,天下共逐之等等。這個過程通常不是一代帝王表現出來的,末代帝王只不過在某些具體事件上的表現才成為推到多米諾骨牌的那個人。我們從中總結規律發現,末代帝王缺少子嗣的原因如下:1、少年繼位的傀儡皇帝,還沒有成年就成了亡國之君。2、被權臣操控的傀儡帝王每天生活在焦慮驚懼當中,朝不保夕的生活中哪裡還有繁衍子嗣的想法?3、破罐子破摔加上與朝不保夕的帝王一樣焦慮同樣導致子嗣不豐。4、權臣篡位,為防止舊朝復辟屠殺末代帝王子嗣。下文我們詳細闡述:


第一種、少年繼位的末代帝王還沒成年就成亡國之君,代表人物:西晉晉愍帝司馬鄴、南宋懷宗趙昺

晉愍帝司馬鄴是西晉開國皇帝司馬炎的孫子,也是西晉的亡國之君。也就是說西晉三代亡國,比秦、隋兩朝二世而亡的強不了多少。永嘉七年四月,晉懷帝被處死後司馬鄴即皇帝位改元“建興,史稱晉愍帝。這一年司馬鄴剛剛12歲,此時匈奴人劉淵建立的漢趙已經立國。晉懷帝就是被漢趙軍隊攻破洛陽後殺死的,可以說此時漢趙政權已經佔據了富庶的並、冀、幽等州距離長安也近在咫尺。

外有強敵的西晉小朝廷內部又起紛爭:丞相司馬保控制的長安以西地區不服從晉愍帝管理,並且不再提供糧食賦稅。可憐的司馬鄴東邊是匈奴敵國漢趙、西邊不聽自己調遣,文武百官被迫採集野菜充飢。在這種情況下漢趙劉曜率軍圍攻長安,司馬鄴被迫投降。剛剛16歲的司馬鄴成為俘虜,以帝王之尊不但要給舉行宴會的匈奴洗杯子還要倒馬桶。受盡屈辱的司馬鄴怎麼可能子嗣豐盈,顯然是不會的。

南宋末代帝王懷宗趙昺是南宋最後一位帝王,也是宋末三帝之一(都是幼童繼位)。也是兩位哥哥宋恭帝、宋端宗的弟弟,在哥哥宋端宗病逝後繼承帝位史稱宋懷宗。在宋懷宗繼位的第二年南宋軍隊與元朝在崖山進行決戰,這就是大名鼎鼎的崖山海戰。宋軍戰敗後宋朝也失去了隨後一絲生機,丞相陸秀夫揹著宋懷宗趙昺跳海自殺。此時的小皇帝剛剛八歲,因為沒有成年所以沒有子嗣。


第二種、被權臣操控每天生活在朝不保夕的焦慮當中。代表人物:唐哀帝李柷

其實在唐哀帝李柷父親唐昭宗時期就已經亡國跡象明顯了,此時跟隨黃巢造反起家的軍閥朱溫已經大權在握。公元904年八月唐昭宗和后妃被朱溫弒殺,目的就是要篡位。然後假傳聖旨立李柷為新皇帝,此時剛剛13歲的唐哀帝徹底淪為朱溫的傀儡。這位可憐的帝王幾乎沒有自由,沒有權力甚至連年號都沒有。唯一的作用就是不斷加封權臣朱溫的官職,在梁王至上加賜九錫。

此時朱溫篡位的野心已經昭然若揭,開始有計劃剪除唐王朝最後的支持者。公元905年6月朱溫製造了白馬之變,殺死終於李唐的裴樞、崔遠等朝廷忠臣三十多人。同年底何太后也被藉口殺死,被唐僖宗賜名朱全忠的朱溫在公元907年強迫唐哀帝李祝禪位。具有諷刺意義的事唐僖宗以為朱溫忠臣才賜名朱全忠,但是就是這位朱溫成為了大唐王朝的掘墓人。

唐哀帝李祝幾乎都是以傀儡的身份生活,每天生活在朝不保夕的焦慮當中。這樣的生活環境李祝連個普通人都不如,李祝還怎麼子嗣豐盈?


小結:

綜上所述基本上末代帝王不是未成年的就是權臣的傀儡,因為這樣好控制。這兩種帝王都是長期處於焦慮當中,甚至都縱情生色的心情或者自由都沒有不可能子嗣繁多。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