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送来一仓棉衣,为何司马懿宁愿士兵冻死都不发?说出来别不信

在战乱频繁、局势动荡的三国时期,各方势力纷纷登上政治舞台相互角逐、明争暗斗,有的凭借优势在政治环境中立有一席之地,有的则以厚积薄发的潜伏姿态在政治漩涡中脱颖而出。看过《三国志》的小伙伴对司马懿并不陌生,司马懿才华横溢,是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他野心勃勃、用实力不断支撑自己的野心。

司马懿亦正亦邪?他在魏氏家族扮演怎样的角色?

曹丕去世后,他的儿子曹叡上位被称为魏明帝,用曹丕留下的司马懿做辅助,魏明帝确实轻松不少,但出于曹丕临终前的嘱咐,他对司马懿并没有全然信之!君臣相处之道自古以来就是深不可测的学问,俗话说:伴君如伴虎,稍有不慎就可能全盘皆输、前程尽毁!司马懿作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为人沉稳、足智多谋、城府颇深,常在明察秋毫中布下大局。

皇帝送来一仓棉衣,为何司马懿宁愿士兵冻死都不发?说出来别不信

司马懿在三国中不仅是才华横溢的谋略家,更是被三国耽误的“好莱坞影帝”,他能历经曹操、草丕两个时代并且深受重任,除了真才实学外,更多的还有奥斯卡演技,他的忠君人设曾骗过了疑心甚重的曹操、魏明帝,以至于他的后代都觉得这个不善言辞的将军一心只为魏氏家族、毫无私心。

一个局在11年后才看出端倪,慧深莫测的司马懿究竟布下何局?

在他的自导自演中,有一招被11年后才被后世拍手叫好,这个备受争议的事件曾让他被麾下将士骂作冷血无情、自私自利。这件事要从公元238年说起,当时的司马懿带领4万步骑兵临辽水,用声东击西的计谋率领主力渡过了辽水,平定辽东之后,已到深冬季节,当时物质匮乏、交通不便,很多将士由于长期作战衣不遮体。在寒冬腊月,魏明帝曾发放了众多过冬的物资一仓棉衣给到司马懿,将士瑟瑟发抖,想要请求司马懿发放过冬物质,却被司马懿一口拒绝。众人皆不理解,为何司马懿宁愿士兵冻死都不发?说出来你别不信。司马懿利用魏明帝发放棉衣的举措巧妙地布下一个大局!

皇帝送来一仓棉衣,为何司马懿宁愿士兵冻死都不发?说出来别不信

司马懿为何宁可背负骂名,都不愿发放堆在仓库的物资呢?

这主要是来自于司马懿的三点考虑。

第一:魏明帝的试探,发放物资慰劳将士是假,试探劳苦功高的司马懿是真,尽管二人相处融洽,但魏明帝对司马懿终究不放心,他想以物资之名看司马懿有怎样的处理方式。精明如司马懿,他一眼就看穿了众臣和君王的用心,来了一招将计就计:用“自污”之术表现自己的忠心不二,以大公无私、公私分明的行事风格让魏明帝放松了对自己的警惕,借将士之口营造了一心为公的人设,虽然麾下将士饥寒交迫、怨声载道,但他为了目的不择手段,事实证明他的“自污自毁”行之有效!

皇帝送来一仓棉衣,为何司马懿宁愿士兵冻死都不发?说出来别不信

第二:军心的试探,司马懿在平定辽东之后,功高震主,他暗中树立党羽、结交贤士,为的就是时机成熟时谋权篡位,借此机会,司马懿可以在军中做出谁可以忠心于他的大致判断,让司马懿在不动声色中就对朝臣心向、军中动向有了大致了解,有人借此机会煽风点火,想要扳倒功高震主的司马懿,也有人忠心追随,无论司马懿做怎样的决定都一路相随、无怨无悔!

第三:人设的营造,君主忌讳赫赫战功的大臣藏有反心,对手握重权的开国功臣更是提防警惕,为了让魏明帝放松警惕,司马懿自毁形象。将士们的骂声越多,司马懿有勇无谋的形象愈发深刻,军心所向国家是君主所求,如果军心向的是司马懿,魏明帝必然会痛下杀手,司马懿这一招不仅保住了自己,也打消了魏明帝的疑虑!自古君王多薄情,君臣的相处之道看似风平浪静,在波澜不惊的局势中隐藏着很多暗自较量的谋求算计,一些惊涛骇浪的反叛大多发生在无声无息的蓄谋已久中。

皇帝送来一仓棉衣,为何司马懿宁愿士兵冻死都不发?说出来别不信

为以后的起兵做铺垫,这个韬晦之术用的相当高明!司马懿的演技炉火纯青,不仅骗过了曹丕,也蒙过了魏明帝,以至于魏明帝临终之际还发自肺腑地对司马懿进行托孤,或许他根本不会想到这个忠心不二的辅助大臣在11年后会辜负他的信任、丢弃他的叮嘱。公元249年,司马懿借众臣之手发动了高平陵之变,对曹爽等人赶尽杀绝!如此隐忍狠辣之人令人震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