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解“銅陵模式”,還原一個三線城市工業互聯網轉型的真實場景

拆解“銅陵模式”,還原一個三線城市工業互聯網轉型的真實場景

位於銅陵市銅管區的六國化工

銅陵,因產銅而得名,早在3500年前,這座城市就已經做起了採礦生意。發展至今,銅陵已經成為了一座工業化率達到60.3%的地級市,第二產業在整座市生產總值佔比中達到了58.2%。

但資源型城市的最大隱患就是走不出“靠山吃山”的模式:有一天“山”沒了,生意也就沒了。2009年3月,發改委公佈第二批32個資源枯竭型城市,安徽有兩座城市上榜,銅陵就是其中一個。

工業轉型升級,成為了銅陵之後經濟發展的核心工作。除了響應國家號召對工業轉型升級項目予以資金支持,2018年,銅陵市政府也發佈了《工業轉型升級“1365”行動方案(2018-2022年)》,旨在打造一個全國重化結構工業城市轉型升級的“銅陵樣本”。

位於銅陵的我國第一個磷肥上市公司六國化工(600470),由於本身具有一定的信息化基礎,成為了銅陵市打造“銅陵模式”的第一個工業轉型升級試驗田。

“對賭協議”

雖說是政府倡導的試驗,但涉及到改革、轉型,誰也不敢說100%有把握。企業們心裡都犯嘀咕:AI、大數據誰都會說,這東西放到產線上到底行不行?

4000人規模、年產值60億元的六國化工,在工業大腦的初步實踐上,也只是想先拿一個不到20人的小產線試試。這條產線的主要工作是磷酸萃取,工業大腦要做的就是把磷酸萃取率提升至6‰。

機緣巧合下,這個項目的最終承接棒交到了阿里雲的手上。

2018年8月9日,六國與阿里雲組成的“六國-阿里雲項目組”正式開工。2018年11月項目預驗收時,六國化工的磷酸萃取率平均提升7.9‰,最大為12‰。

這聽起來像是一個很平常的工業互聯網項目,但據知情人士透露,在項目開工前,六國化工與阿里雲其實達成過一項“對賭協議”:如果項目不成功,磷酸萃取沒有達到預期效果,阿里雲就拿不到這部分的金額。

鈦媒體從項目官方資料證實了這一“對賭協議”的存在。六國-阿里雲項目針對磷轉化率優化效果設置階梯獎勵,以提升每1‰為階梯。項目啟動初期,磷轉化率提升4‰被認為是一個較高的檻,超過4‰則代表優化效果超出期望。

按照11月份預驗收的萃取率平均提升7.9‰來算,階梯獎勵阿里雲應該是全部拿到手了。

“整個過程非常跌宕起伏”,六國化工副總經理馬健在回顧3個多月的項目施工時感慨道,言語間,馬健釋放了一個信號:年營收200多億的阿里雲這幾百萬拿得相當不容易。

未來的標杆項目,曾一度陷入瓶頸

據馬健介紹,工業大腦磷酸萃取項目實施過程中,初期階段磷酸萃取率的提升一度陷入低谷:一開始萃取率做到2.6‰,最高做到5‰多,怎麼都提升不了。

“大家有點兒洩氣。所有數據模型全部試過一遍,還是成不了。”

為了穩定局面,六國阿里雲項目組也嘗試變更交付內容:從參數優化變為穩態優化。從簡單追求萃取率,變為將萃取率穩定在一個可以接受的範圍。“就像我們開車,哪怕是85最省油,我們也不必只追求85,可以將速度穩定到80~90,我們要控制工藝參數的穩定性。”

原來,在工業大腦加入之前,磷酸萃取率的大小取決於老師傅的經驗,六國化工實行的是倒班機制,也就是說每個師傅在不同的時間點上對原材料的配比是不同的,這就直接導致了磷酸萃取率的波動。工業大腦將六國化工一年或者兩年的配比數據做出了算法模型,工人師傅工作的時候不用自己判斷,就可以直接採用工業大腦用算法算出來的數值。“這是AI算法的優勢,在萃取率不能進一步提升的時候,我們嘗試用這種方法推動項目繼續進行。”

AI並不是萬能的,在關鍵性環節還需要懂行業的“老師傅”。六國化工做的第二個調整就是聘請了一位研究理論化學的中山大學教授。在後來的項目進程中,這位即懂化工又懂算法的教授,給磷酸萃取率的繼續提升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磷酸萃取中有個熱力圖,我們原來只選用了熱力最強的參數,稍微不熱的都去掉了。教授說不行,這個參數需要,那個參數也需要。”馬健介紹。在這位教授的指導下,算法模型進一步優化之後,萃取率直線上升。鈦媒體瞭解到,如果萃取率以12‰來計算,六國化工這個20餘人的產線經過工業大腦的改造之後,最終預計收益大概在1000萬左右。

如此,雙方合作的第一階段成果算是已經完成。“六國化工是工業大腦在銅陵的第一個項目,不管結果好壞,我們都要繼續做,工業轉型升級是銅陵市的工業企業,包括六國化工必須要做的事。”馬健篤定。

三線城市企業不想“上雲”的真正原因:不懂、怕貴、怕不安全

六國化工的磷酸萃取是銅陵市在做的第一個工業大腦試點項目,在六國化工之外,銅陵市政府還想推動更多企業邁出數字化轉型的第一步。

2019年2月底,銅陵市政府以2000萬元投資額參與了長江工業大數據公司(以下簡稱“長江工業”)的成立,佔股20%。按照長江工業總經理曹陽的說法,長江工業的成立主要是在銅陵市政府要打造全國第一個城市級城市大腦的背景下誕生的。

“長江工業未來的發展主要圍繞四步展開:第一是建平臺,第二是聚攏生態,第三是成立聯盟,第四是以工業的基礎設施來服務好城市。”曹陽說。

但規劃歸規劃,從整體情況來看,銅陵市的工業互聯網轉型升級其實還處於“培育市場”階段。

就拿長江工業互聯網聯盟今年開展的“百企上雲”活動來看,雖然簽了100家,但目前只有3-4家企業真正開始上傳數據,10餘家企業才說要準備上。其他的諸多企業對核心系統上雲還處於觀望狀態。

在看到其他企業夥伴上雲取得顯著成果之前,他們不相信“雲計算”能給企業帶來什麼樣的巨大價值。他們第一步更願意嘗試的是將各個終端的數據採集上來,先做個可視化看板,但對工業大腦進一步下沉到工廠,提不起更大興趣。

拿六國化工來說,從2015年開始,六國化工就已經在嘗試採用SAP的ERP系統。據知情人士透露,六國化工一開始只使用了SAP的營銷信息化管理系統,在之後的幾年,逐步上線了生產、採購、財務、稅務等管理系統。有這樣的信息化背景,六國化工也是在2018年才開始將工業大腦應用在產線上。

在阿里研究院副院長看來,目前大多數企業的信息化也只停留在表面,只有像磷酸萃取率提高這樣深入產線的工業互聯網轉型,才是真正深入到了工業互聯網轉型升級的核心層。

對雲計算的認知不夠、價格敏感、對安全性特別關注——這是曹陽總結出的銅陵工業企業對“上雲”採取旁觀態度的三大原因。他也認為,雲計算市場雖然在一線、二線城市已經相對成熟,但對於銅陵這樣的三線城市,如果要發展雲計算還是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實施,不能照搬:

“工業有一定的區域性和行業性限制,也可以說是壁壘,工業互聯網要下沉也需要當地有技術服務支撐的配套工作,並不是簡單的線上下個單,發回來就能用了。而且也涉及到我們要經過自己在工業現場的實際的驗證,才能夠真正進行大規模推廣。不然的話,這個產品的成熟度,以及將來服務的可靠性、連續性都會存在後續問題。”

即便目前現狀不容樂觀,但銅陵市政府在工業大腦上持一個較為積極的態度。據鈦媒體瞭解,目前銅陵市政府以買斷服務的方式幫助工業企業數字化轉型,連續三年每年要有100多家企業上雲。在政府的穿針引線下,新成立的長江工業已經在對銅陵市的工業企業一對一“摸排”:“一家一家的去跟企業梳理到底上雲能給他們帶來什麼、企業需要什麼樣的雲服務,做一些診斷。通過這些盡調來看看企業是希望生產效率提高還是經濟效益提高、還是管理更精細等等。”

大概在三年以後,銅陵的西湖邊上會建立一個長江工業大數據產業基地,在這個被銅陵人驕傲地稱為“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中部崛起戰略”的共振點上,跟隨工業互聯網轉型升級的腳步,銅陵市的工業企業們或許有著更大的發展空間。(本文首發鈦媒體,作者/秦聰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