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全球研發投入:中國僅一家企業進入前十,排名超過蘋果英特爾

2019全球研發投入:中國僅一家企業進入前十,排名超過蘋果英特爾

作為衡量一個企業綜合實力的重要因素,科技研發的重要性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而科研實力,往往很大程度取決於研發的投入力度。根據全球研發投入最多的2500家公司的調查榜單,孰強孰弱,便可窺見一斑了。

榜單上,按公司數量來看:美國(769)、歐盟(551)、中國(507)、日本(318)位列前四;按研發金額佔比來看:美國(38.0%)、歐盟(28.3%)、日本(13.3%)、中國(11.7%)排在前四。

可以看出,雖然中國上榜企業很多,但研發金額佔比並不高,暫時處於有量但是缺乏質的狀態。而且這種差距在排名前五十的公司中體現更加明顯,美國有22家,其次是歐盟(17家)和日本(6家),中國企業僅有華為(5)和阿里巴巴(28)上榜。

2019全球研發投入:中國僅一家企業進入前十,排名超過蘋果英特爾

華為,去年研發投入達到127億歐元(約合人民幣980億元),佔總營收的13.9%。它已經超過蘋果和英特爾進入第五,過去十五年裡排名上升超過200位。

公開資料顯示:成立於上世紀80年代的華為,歷經30餘年的發展,已成為全球第一大通訊設備供應商、第二大智能手機廠商,業務遍及全球170多個市場。去年預計實現營收8500億元,同比增長18%;智能手機發貨量達2.4億臺,其中5G手機發貨量已突破千萬臺。

縱觀其發展歷程,可謂是披荊斬棘。誕生之初,華為便面臨巨大的競爭,當時國內通訊市場被愛立信、諾基亞等巨頭所佔據。受限於資金和實力,他們只能選擇農村市場作為突破口,研發並推出農村數字交換解決方案,才勉強站穩腳跟。

為了能有自主創新產品,公司打算把所有資金壓在半數字程控交換機上。結果,生產線上的一名工程師提出質疑,認為應該研發更先進的數字程控交換機。任正非聽取意見後當機立斷,組建團隊進行研發。事後證明,如果沒有這次戰略調整,可能不會有今天的華為。

有了自己的產品後,華為開始進軍主要城市。世紀之交的那幾年,是國內通訊市場競爭最激烈的一段時間。外國公司聯合大幅度降價,結果多達上百億的訂單,華為一次也搶不到。更糟糕的是,他們過早放棄了CDMA(聯通2G路線),導致後來招標失敗,隨後又錯失了小靈通項目。接連犯錯之下,企業陷入發展困境。

2019全球研發投入:中國僅一家企業進入前十,排名超過蘋果英特爾

關鍵關頭,華為進行了組織、研發、供應鏈的調整,及時做出改變。僅用6個月就攻破了小靈通技術,並藉助強大的供應鏈系統,將出貨價從最高的2000元降至300元,成功奪回市場。

與此同時,無線部門開始在海外市場攻城略地,推出了一款名為Single-RAN的產品(既能保留2G網絡,又能提供3G服務),橫掃歐洲幾乎所有運營商,讓無線產品收入躍居世界第二,逼近愛立信。並在六年前正式完成超越,成為全球最大的通訊設備供應商。

在全球通訊市場上,華為、愛立信、諾基亞、中興四足鼎立。近幾年,隨著華為源源不斷的研發投入,正逐漸與三大對手拉開差距,並在5G時代搶得先機。截至目前,他們已獲得91個5G商用合同,5G基站發貨量超過60萬個。其5G SEP(標準必要專利)達到3147件,同樣高居第一。

有業內人士分析指出:持續的研發投入,是公司在激烈的變化中保持競爭力的關鍵。正因華為對研發投入的重視,才有今天這般成績。


分享到:


相關文章: